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979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探究实验专题经典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

并统计

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

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

胞并统计

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

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故B项错误。

B

3.(2013年高考江苏卷)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

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

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

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________________。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

________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________。

该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1)雨生红球藻属于藻类,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后,雨生红球藻单位体积藻液中虾青素含量增加量较干物质增加量下降的比例小,所以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会增加。

(4)A组细胞数量比B组增加更快,说明该组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明显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更相似。

(5)叶黄素和虾青素都属于类胡萝卜素,所以两者的分子结构最相似。

(6)实验结果显示浓度为0.5mg/L的A和0.1mg/L的B对虾青素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所以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时应首先考虑这两个浓度。

(1)叶绿体 

(2)增加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5mg/L,0.1mg/L

4.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

hm-2)、氮肥(225kg·

hm-2)、保水剂(60kg·

hm-2)+氮肥(225kg·

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

00~11:

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

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

度。

(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中的缺陷并改正:

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

步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

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

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释

放量计算。

(1)本题实验步骤①缺少对照组;

步骤②中,为了减小实验误

差,取材时应取植株相同部位的叶片。

(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有自

由水的含量,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ATP、NADPH的量及酶的活性等。

(3)本题中实测光合作用CO2吸收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减

去细胞呼吸CO2释放量,测定光合作用强度既可通过测定CO2释放量,

也可通过测定O2释放量进行计算。

(1)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 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 

(2)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

(3)小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 O2

课时高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酶活性是因变量。

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是模拟的细胞,其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代表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琼脂块的大小即其体积是自变量。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通过检测酒精的有无来判定呼吸作用的方式,因此酒精是因变量。

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自变量,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2.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

A.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B.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起固定细胞

形态的作用

D.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两个含15N和两个不含15N的精细胞

用含15N尿苷的营养液培养洋葱,含15N尿苷可用于合成RNA,由于细胞分裂间期RNA合成旺盛,所以根尖分生区细胞对含15N尿苷的吸收峰值出现在间期;

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起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

DNA被15N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每个精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

D

3.(2014年南通模拟)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培养瓶

12345

编号

添加剂

中苏丹

1050100300900

红浓度

(mg/L)

变异细

01/1061/1062/1068/106

胞比例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该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表中信息可见,随苏丹红浓度的升高,变异细胞数目增多,

即浓度越高对细胞的变异影响越大。

但表格信息没有表明温度对变异的影响。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此题考查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因此要检测饱足状态下兔子体内血糖的含量,而血糖含量升高并不一定是胰岛素不足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来确定胰岛B细胞有没有被破坏。

5.(2012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本题以教材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

在细胞周期中,每一个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代表每一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A正确;

B项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B项错误;

C项在估算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后,需连续观察7天,分别取样测定7天的数值,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C项错误;

D项中,应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如溶液的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处理,对浓度较高的药液可用沾蘸法处理,D项错误。

A

6.实验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实验材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A.选用苹果汁,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选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C.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D.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用苹果、梨。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可选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材料,应选植物花药等,B错误。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紫色液泡,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好材料。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有膜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好材料。

7.(2014年青岛检测)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的茎切段等离体器官的作用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豌豆茎切段的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

B.IAA和GA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的不同,无关变量是激素的浓度、豌豆茎切段的生长状况等

D.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GA的促进效应较IAA明显

不同种类的激素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激素的浓度、豌豆茎切段的生长状况等是无关变量;

从图示可以看出,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

8.如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

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

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h1>

h2,MA=MB,则Ma>

Mb

B.若h1>

h2,MA=MB,则Ma<

="

"

p="

>

C.若Ma=Mb>

MA>

MB,则h1<

h2,m1>

M2

D.一段时间后,A→a与a→A、B→b与b→B的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

若h1>

h2,MA=MB,说明a从A中吸收的水分子数比b从B中吸收的多,即a与A的浓度差比b与B的大,因此Ma>

Mb;

若Ma=

Mb>

MB,说明a与A的浓度差比b与B的浓度差小,a比b吸收的水分子少,则h1<

M2;

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液面不再变化,说明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二、非选择题

9.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

组别培养环境肝脏小

块(数目相同)

A组含1.0mmol/L甲醛的肝

脏培养液

B组含1.0mmol/L甲醛的肝

*

C组不含甲醛的肝脏培养液*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__组。

(2)如图中曲线________是C组实验的结果,说明肝细胞在代谢过程

中会________。

(3)如图中曲线乙是__________组实验的结果,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为进一步验证肝脏的解毒功能,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培养肝脏15分钟后,取三组装置中的

________,分别加入备用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再分别取淋巴细胞染色、制片。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并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

添加了________组中的肝脏培养液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其他两组的淋巴细胞正常。

(1)C组为不含甲醛组,B组含甲醛但无肝脏小块,A组含甲醛和肝脏小块,通过对照,确定肝脏是否有解毒功能。

(2)C组应对应丙曲线,C组中未加入甲醛,但培养液中有少量甲醛,说明肝脏代谢可产生少量甲醛。

B组无肝脏小块,甲醛含量不变,应对应甲曲线。

(3)乙曲线是A组实验结果,说明肝脏具有解毒作用。

(4)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可以用A、B、C三组培养液分别培养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对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显微观察,以进一步判断三组培养液中甲醛含量的高低。

(1)C 

(2)丙 产生(少量)甲醛 (3)A 肝脏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 (4)②等量肝脏培养液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③B

10.胰腺中分布有血管和神经,其中既有腺泡组织(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又有胰岛组织(分散在腺泡细胞当中)。

请根据下表实验回答问题。

(1)假设一的实验说明了胰液的分泌________(填:

“是”、“不

是”、“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

(2)假设二A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对照实验B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若假设成立,对照实验现象

应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胰液的分泌过程是由________调节完成的。

(4)当人们知道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狗的胰腺组

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原因最可能是

(1)假设一的实验A说明胰腺的分泌由神经控制,实验C切断

神经条件下,用盐酸刺激仍能分泌,说明胰腺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控制

的。

(2)由假设二知:

盐酸是对小肠黏膜起刺激作用,为了确保小肠黏膜

产生的某种物质作为实验的自变量,应用等量的盐酸作对照实验。

(3)实

验说明了胰腺分泌活动是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

(4)因胰腺分泌

的胰液中有胰蛋白酶,研磨过程中,胰岛素与蛋白酶混合,催化了胰岛

素的分解。

(1)不只是

(2)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 直接将与A组

实验中使用的等量的稀盐酸注入乙狗通入胰腺的血管中 乙狗不分泌胰

(3)神经和体液

(4)胰岛素被胰腺(或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分解

11.利用给出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请回答问题:

高温能使唾液淀粉酶失活,那么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呢?

(1)实验材料和用具:

发育状况相同的蝌蚪15只,饲料甲——普通饲

料,饲料乙——含适量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料丙——含适量经100℃

热水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池塘水,大小和其他条件相同的玻璃

缸三只。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的变态发育。

(4)实验步骤:

①取三只玻璃缸,编号为1、2、3,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池塘

水。

②将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1、2、3号玻璃缸中,把三只

玻璃缸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依题意,目前不知高温对甲状腺激素有何影响,因此,实验

目的就是要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步骤中要注意控制变量,严格遵循单一

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2)探究高温能否使甲状腺激素失活 (4)③每天同时向1、

2、3号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饲料甲、乙、丙 ④观察三只玻璃缸中

蝌蚪的发育状况 (5)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1、3号玻璃缸内蝌

蚪发育状况相同;

2号玻璃缸内蝌蚪发育快,3号与2号发育相同或慢于2

号快于1号

12.为了验证药物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

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在给出

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补充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和分析实验结

果。

材料和用具:

健康成年小鼠、小鼠笼、电子体温计、注射器(1

mL)、恒温箱(可设置温度)、0.03%氯丙嗪、生理盐水(备注:

答题时对

具体仪器的使用细节、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小鼠正常体温为37℃±

1

℃。

(1)实验步骤:

①将生理状况一致的6只健康成年小鼠编号为1、2、3、4、5、6,

分为甲(1、2号)、乙(3、4号)、丙(5、6号)三组,其中1、3、5为实验

组,2、4、6为对照组,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并记录每只小鼠的正常体

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射后将甲组小鼠置于已设置成10℃的恒温箱中,乙组小鼠置

于已设置成39℃的恒温箱中,丙组小鼠置于室温(25℃)中。

记录此时恒

温箱内的温度和室温。

④适当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三组(6只)小鼠的体温。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实验前后体温基本不变的

小鼠是________号,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降低的小鼠是________,因为

升温升高的小鼠是________号,因为

(3)为了进一步确定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有效浓度范

围,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名称及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可

行性操作方法。

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分析,步骤②是对小鼠进行注射处理,

依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以给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

0.03%氯丙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该实验是验证性实

验,实验结果要符合实验目的,因此对照组的小鼠体温实验前后基本保

持不变,因为小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正常,能调节体温恒定;

氯丙嗪

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实验组小鼠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

要进一步确定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有效浓度范

围,实验的自变量就是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丙嗪溶液,因变量就是小鼠

的体温。

(1)②给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的0.03%氯丙嗪,给对照组小鼠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2、4、6 小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正常,能

调节体温恒定 1、5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 3 氯丙嗪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3)课题名称:

探究氯丙嗪的浓度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自变量操作:

给实验组注射等量配制好的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氯丙嗪溶液;

因变量操作:

用电子体温计分别测量两组小鼠的体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