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86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教案2套新修订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

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图。

2.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

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

“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

(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

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

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

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

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

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

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

(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

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

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

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

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

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

“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

(“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

”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

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

(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

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

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

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

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

(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

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

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

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

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

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

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4.梅花魂

课题

梅花魂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

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2.播放完毕后引导谈话:

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

(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

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

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

(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

(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做上标记。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7】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

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

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和他所珍藏的梅花图,表现了外祖父时刻思念祖国。

第二层(第4—15自然段):

写临别回国前,外祖父送给“我”梅花图和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

赞扬梅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怀。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