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930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机理的探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其中化学改性法

可以制得自乳化型环氧树脂乳液,不需外加乳化剂,所得乳液的分散相粒子尺寸很小(几十到几百纳米,放置稳定性好,可以根据需求,用不同的改性剂使环氧树脂获得不同的独特性能。

这是其它两种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

化学改性法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阴离子型是文献报道较多的一种。

在自由基引发剂BPO的作用下,丙烯酸类单体可以接枝于环氧树脂的主链上,而使环氧树脂分散于水中,

属于阴离子改性法的一种。

本文针对丙烯酸类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体系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接枝、乳化以及固化成膜的机理。

1 接枝过程机理的分析

本文讨论的环氧树脂是双酚A型的,其结构式通为

可简写为:

采用自由基活性较强的BPO做引发剂,可以将丙烯酸单体接枝到环氧骨架上,得到不易水解的接枝

・82・高  分  子  通  报2006年1月

共聚物,其机理为自由基反应。

接枝过程可描述为

:

国外有关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的报道较多。

其中Woo[6,7]首先报道了环氧树脂

和丙烯酸接枝的机理以及影响接枝共聚的因素,并且探讨了接枝物的流变性和喷涂雾化性;

Robinson[8]也

在同年进行了相关报道。

本实验主要是通过引发剂BPO受热分解,产生的自由基进攻环氧树脂主链上的脂肪碳原子:

H H2 H2即环氧树脂分子中的亚甲基或次甲基成为活性点,而引发丙烯酸单体聚合。

接枝丙烯酸树脂的接枝物、当反应物环氧树脂分子量为3000时,(137%;

(261%的丙3%53%的环氧树脂上。

Woo还用13

用速率理论研究了接枝反应的选择性,。

谱图共鉴别出5个接枝峰,3个来自亚甲基—CH2—二级碳,2个峰来自三级碳—CH—。

在—CH2—与—CH—接枝的比率为1∶217[9]。

用简单的速率理论可以说明反应的选择性。

该理论认为给定反应的速率遵循Arthenius公式k=Aexp(EaΠRT。

对于所研究的反应,希望指数前因子A接近常数。

因此,反应的相对速率将受活化能Ea的支配。

这主要跟化学键断裂的相对强度以及过渡态的极性有关。

用AM1半经验分子轨道法进行量子力学计算,对于线形的环氧树脂,一些系数列于下表:

表1 二级碳和三级碳上的CH键的数据比较

Table1 Datacompareofsecondaryandtertiarycarbonhydrogenbonds

结构

键解离能Π(kcalΠmol键长Π(eHΠ!

基离解热ΠeVCH2—CH(OH—CH2O

 

注:

表格中数据是针对结构式中的斜体CH键而言。

表1说明了三级碳比二级碳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从两类碳原子的局部电荷也可以解释其稳定性的高低。

由于相邻苯醚基的给电子特征,使得二级碳稍带部分负电荷(-0103Q、-01

06Q,而三级碳由于键链的羟基的吸电子效应而稍带部分正电荷(+0103Q。

因此,过渡态极性的影响是主要的,基团优势在电正性碳上形成。

另外,生成的三级正性碳基团比二级正性碳基团有较大的偶极矩。

这种三级正性碳基团在极性溶剂例如乙二醇丁醚中很稳定。

而且,根据脱氢反应过渡态的电离势与焓之间的经验关系,认为可用基团解离势估计Swain2Lupton共振参数的大小。

该共振参数可表示因共振引起的单个被占有轨道的能量的稳定。

根据计算这种共振有利于生成三级正性碳中心基团。

以上分析表明,环氧树脂上的次甲基氢比亚甲基氢更容易脱去,而在该位置上进行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

接枝反应进行的程度还跟环氧树脂分子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更具体地说,是与可被进攻的脂肪族碳原子的结构单元的多少直接联系。

由环氧树脂的通式可知其分子量的表达式为:

・92・ 第1期高  分  子  通  报

M=340+284n

当采用小分子量环氧E244时,它的分子量由环氧值计算出约为500左右,此时n≈1。

也就是说,它的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这样的重复单元;

若是高分子量的环氧(如上述提到的分子量为3000,重复单元的数目就是n≈10。

因此丙烯酸接枝环氧树脂需采用相对高分子量的环氧树脂,会得到水分散性更好的乳液。

尽管重复单元中的三个碳原子都可能被引发接枝反应,但由于位阻的影响,最多只可能有一个碳原子被引发。

也就是说,反应会按照重复单元与甲基丙烯酸的摩尔比为1:

1进行。

容易知道,不可能每一个重复单元都参与接枝反应,而甲基丙烯酸也同样有自聚的倾向,二者作用叠加的结果,使反应物的最佳配比依然保持在1∶1左右。

由于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接枝反应只在环氧主链上脂肪碳原子上,对环氧树脂的环氧官能度并无影响,因此环氧基团没有被破坏,保留了它可以室温固化的性能。

接枝反应在3h之内完成,此时单体大部分参加反应,转化率可达98%以上。

2 乳化过程的分析

溶液体系丙烯酸接枝环氧树脂产物呈米黄色半透明状液体。

使其乳化一般在50℃条件下进行,其具体过程为:

将体系pH15~815,此时体系逐渐转变成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乳白色液体,继续保温015h。

接枝反应产物是一个自乳化结构。

再与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共聚,形成聚丙烯酸酯的侧链。

调节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丁酯的比例是重要的。

甲基丙烯酸提供水分散性,丙烯酸丁酯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的刚性。

若是丙烯酸丁酯比例太大,生成的单体共聚物的量就会增加。

环氧树脂虽可溶于丙烯酸单体中,却和丙烯酸酯不相容,这会使乳液在存放过程中可能产生相分离。

故接枝反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单体滴加的速度,尽量减少单体聚合物的生成。

接枝物乳化后得到的乳液粒子结构形状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粒子的结构

Figure1 Structureof

waterborneepoxyparticle接枝反应之后的产物如果不加碱中和,是很难直接分散于水中,这是由于

羧基的缔合作用所致。

在用水稀释时,体系的粘度变化是异常的,如图2中曲

线1所示。

在逐渐加水的过程中,体系完成了从油包水到水包油的状态转变。

设聚合物溶液的初始状态在A点,加少量水后,粘度较快地下降;

继续稀释,粘

度变化不大,紧接着,粘度开始上升,直至一最高值,此时甚至可使搅拌发生困

难。

再加水,粘度则陡然下降。

此时体系的固含量可达20%-30%,粘度约为

011Pa・s,它和聚合物溶液用有机溶剂稀释以及普通的乳胶用水稀释的情况完全

不同。

如图2中曲线2、3所示。

Wicks对上述现象做了解释,认为“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液只是分散体而非真正的溶液。

具体可解释如下:

(1刚开始加水粘度下降,是由于水的加入

减少了离子对的缔合,使分子内疏水部分即环氧主链的相互作用加强,形成比较紧密的构型,因此粘度下降;

(2当水量逐渐增多时,溶剂的极性增加,分子间的非极性部分聚集起来,形成另一相,导致粘度上升。

聚集体类似胶束,非极性部分朝里,羧酸根离子朝外,共溶剂部分进入胶束内部,将聚合物溶胀,因此粘度变大;

(3当再加水时,粘度又迅速下降,因为此时的聚集体不再像原来那样拥挤,内相体积分数下降,溶剂析出,聚集体也发生收缩而变小。

由于聚集体中有共溶剂的溶胀作用,故会比无溶胀的普通硬球状胶乳,在相同浓度下有更高的粘度。

・03・高  分  子  通  报2006年1月

图2 EP2MAA共聚物粘度曲线

(1用水稀释(2丁醇稀释(3普通乳胶Figure2 viscositycurveofEP2MAAcopolymer

另外,用胺中和接枝物时,所需中和剂量比理论值要低得多。

这是另

外一个异常现象。

若用理论量甚至低于理论量时,pH值可超过7。

这是

由于羧基大部分是处于聚集体的表面,它们很容易与胺进行反应。

但总

有一些羧基被包括在聚集体的内部。

胺是亲水性分子,很难进入粒子内

部去参与反应。

故在进行中和时要注意胺的加入量。

体系粘度变化的情况与环氧树脂的分子量以及羧基的含量有关。

合物分子量越高,粘度的峰值越高;

羧基含量越高,聚合物水溶性越好,粘

度峰值越低。

这两个因素共同制约着体系粘度的变化。

中和剂胺的选择也很重要。

胺的用量越少,体系粘度越低,因而在固

定应用粘度下会有较高的固含量。

但胺的量有一最低值,低于此值,体系

将变得不稳定。

此最低值与胺的分子结构有关,一般说来,有如下秩序:

二甲氨基乙醇<

三乙胺<

三丙胺。

通常使用的都是羟基胺,但N2乙基吗啉(NEM也是很有效的胺。

选择合适的胺不仅对分散体的稳定性很重要,还会影响到涂料的储存稳定性与固化反应。

水性涂料大都可用氨基树脂为固化剂。

当使用第一种类型的MF树脂(HMMM,六甲氧基甲基三

聚氰胺时,使用一级胺、二级胺或三级胺都可以;

但若用第二类MF树脂时,用,,它的羟基可以和树脂中的酯基发生酯交换反应,,。

如果用22氨基222甲基丙醇(AMP,,因此相当于一个交联剂,C2H5   (NEM  H3CH3CH2

CH2OH    (二甲氨基乙醇  3CH3H2NCHOH    (AMP3 固化成膜机理

改性后的“水溶性”环氧树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常规的固化剂固化,如HMMM、多乙烯多胺等。

HMMM与环氧树脂的反应需要酸催化,且在125~135℃下固化30min。

它和改性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和羧基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反应进行的机理有SN1和SN2两类[10]。

由于接枝点形成于环氧树脂主链上,环氧基团没有被破坏掉,因此又可以进行室温固化,固化剂可选用多乙烯多胺,反应可表示如下:

RNH2+H2CH2

CH2CH2CH2CH2+H2CH2RN3CH2CH22

胺的活性为伯胺高于仲胺,脂肪胺活性高于芳香胺。

通常要用过量10%~20%的胺,这样可得到抗溶剂性优良的漆膜。

为了改善环氧树脂与胺的相容性,通常采用改性产物包括酰胺化的多胺、聚酰胺和环氧2多胺加成物。

这些固化剂大都是将多元胺固化剂进行扩链、接枝、成盐,在分子中引入非极性基团,从而改善它们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使其既是交联剂又具有乳化剂的功能。

从成膜的历程来看,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作为一种乳液涂料,其成膜机理与一般的聚合物乳液涂料如丙烯酸乳液的成膜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与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的成膜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聚合物乳液涂・13・ 第1期高  分  子  通  报

料的固化成膜为一物理过程,分散相粒子的玻璃化温度较低,在水分挥发后就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并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凝结成膜。

在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体系中,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均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体系是均相的,固化反应在分子之间进行,因而固化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所形成的涂

膜也是均相的[12]。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为多相体系,环氧树脂以分散相形式分散在水相中,水性环氧固化剂则溶解或分散在水中。

固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Wegmann描述出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粒子聚集成

膜的过程[13,15]。

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两组分混合后的体系涂布在基材上,在比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水分蒸发得很快。

当大部分水分蒸发后,环氧树脂乳胶粒子相互接触,形成堆积结构,残余的水分和固化剂分子则处在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间隙处。

随着水分的进一步蒸发,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开始凝结,形成更为紧密的六边形排列结构

图3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相反转成膜示意图

Figure3 Sketchmapoffilmformationbyphaseinversionofwaterborneepoxyresin

与此同时,固化剂分子扩散到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界面及其内部发生固化反应。

该固化成膜机理也可解释为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由水包油的状态向油包水转变,如图3所示,与接枝环氧树脂的乳化过程

刚好相反[14]。

Misra等[14]也对环氧树脂乳液的固化进行了研究,认为整个过程包括水的蒸发、粒子的聚结、固化剂

的扩散和交联反应的发生,固化速率低的体系会得到更均一的漆膜。

固化反应是由固化剂向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扩散速度所决定的,这与溶剂型环氧树脂体系相比其固化成膜过程更为复杂。

固化剂分子首先和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的表面接触发生固化反应。

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环氧树脂分散相的分子量和玻璃化温度逐渐提高,使得固化剂分子向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内部的扩散速度逐渐变慢。

这就意味着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内部进行的固化反应较其表面的少,内部交联密度也较低。

同时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环氧树脂分散相粒子逐渐变硬,粒子之间凝结成膜变得困难。

因此,与水性环氧相比

溶剂型环氧形成的涂膜更为连续均匀。

它的固化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分散相的粒径。

粒径越小,固化越易趋于完全;

第二,分散相环氧树脂颗粒的粘度和玻璃化温度。

此水性环氧体系中,环氧树脂颗粒为含溶剂的高粘度溶液,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扩散会越来越慢;

第三,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两者的相容性越好,固化剂越容易向环氧树脂内扩散,有利于固化。

环氧树脂是亲油的,而胺类固化剂则是亲水的,更易溶解于水中。

因此,只有当水分挥发到一定程度,固化剂才能与环氧开始交联反应。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固化和成膜性直接影响涂膜的性能,如硬度、光泽、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

要保证涂膜固化完全,首先是使分散相的粒径尽可能小。

其次少量的溶剂可起到成膜助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涂膜的质量;

同时应提高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23・高  分  子  通  报2006年1月

 1期第高        分子通报・33・参考文献:

[1] 孙凌,陈声瑞.上海化工,1991,(5:

19~211[2] GalgociEC.AnOverviewofAmbient2cure,WaterborneEpoxyResinCoatingTechnology.http:

Πwww.resins.com.Π[3] 杨振忠,许元泽,徐懋,等.高分子通报,1997,3(3:

190~1941[4] 顾宇听,黄玉惠,廖兵,等.高分子学报,1999,4:

477~4821[6] WooTK.AmerChemSoci,1981,45:

516~5271[9] WooTK.ProgOrgCoat,1993,21:

371~3851[8] RobinsonPV.JCoatTechnol,1981,53(674:

23~30[15] WegmannA.ProgOrgCoat,1997,32(1:

231~239.[11] 陶永忠,陈铤,顾国芳.胶体与聚合物,2001,19(2:

19~22.[12] WegmannA.PolymerPaintColorJournal,1996,(9:

18~271[13] WegmannA.PolymerPaintColorJournal,1996,(6:

30~381[5] KojimaS,MorigaT,WatanabeY.JCoatTechnol,1993,65(818:

25~381[10] 洪啸呤,冯汉保.涂料化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1178~1831[7] WooTK,TingV,EvansJ,etal.AmerChemSoci,1982,54(6:

283~3001[14] MisraSC,MansonJA,VanderhoffJW.ModernPaintCoat,1978,12:

27~31(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acrylicasprimalmaterials.Themechanismofthepreparation,emulsificationandcuringoftheresinweredescribed,andthewholecoursewasanalyzed.Thecorrelativefactorsoneachstepreactionwerediscussedindetail.Keywords:

Water2borneepoxyresin;

Grafting;

Emulsification;

CuringmechanismAbstract:

Water2borneepoxyresinhasbeensynthesizedbygraftingroute,epoxyresin,methacrylicacid,butylZHENGWen2ji,MACheng2yin,HUHui2ping,CHENQi2yuan,LUCui2hongDiscussionoftheMechanismofthePreparationandtheCuringaboutWater2borneEpoxyRe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