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728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南京卷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A4考试版文档格式.docx

(6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2)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曹刿论战》)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5)古诗中有很多名句含有比喻义。

如《无题》中的“___________”,用蜡烛自煎喻指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咸阳城东楼》中的“__________”,现在常喻指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3.小夏为小说拟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小说虽小,内隐世间百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下联是()(3分)

A.奇闻或奇,包罗江湖万象B.明月当明,空有沧海一人

C.闲书且闲,尽显天下炎凉D.流芳大作,中藏天下千秋

4.初中三年,大家在课内外读了很多小说。

小琪把读过的一些小说进行了组合,并根据这些小说的共同点拟写了一个别致的标题。

请你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一些小说(含节选)进行组合并命名。

(提示:

所选篇目不少于三篇)(3分)

示例:

路在前方,路在脚下: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流浪地球》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琪和小夏在讨论《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后练习,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要有理有据。

(4分)

你:

这个题目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假如在船上遇到的是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小琪:

我觉得菲利普夫妇肯定会主动上前相认,最后他们一大家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小夏:

我不认同你的想法。

我觉得于勒肯定不会认这个哥哥,更不会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读小说时,常常被某个人物形象所打动。

请你为最打动你的那个小说人物形象写一首小诗,记录你被感动的那个瞬间。

要求:

①以该小说人物名字为题;

②不少于四行。

二(40分)

(一)文言文阅读。

(8分)

赵普①

直谏太祖

普性深沈有岸谷②,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③,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④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朕固不为迁官。

卿若之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⑤允。

(选自《宋史·

赵普传》,有删改)

[注]①赵普:

北宋政治家。

②性深沈有岸谷:

指性情沉着、严肃刚正。

③龌龊循默:

气量狭隘,拘于小节。

④奏牍:

书写奏章的简牍。

⑤俞:

答应、允许。

7.小夏在读古文时有几个字的意义不理解,请你帮他为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义项。

(2分)

(1)卒用其人A.死亡B.士兵C.最终D.停止(______)

(2)太祖素恶其人A.蔬食B.白色C.质朴D.向来(______)

(3)朕固不为迁官A.坚固B.坚决C.稳固D.巩固(______)

(4)竟得俞允A.完毕B.最终C.竟然D.直接(______)

8.小夏在阅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9.读了上面的选文,小夏和你都对古人的劝谏产生了兴趣。

请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战国的邹忌和宋朝的赵普都在劝谏君王,但是他们劝谏的方式大不相同。

你看,这两篇史传选文标题就把他们的特点指出来了:

邹忌劝谏的方法在于

(1)“_________”;

赵普的劝谏突出特点是

(2)“__________”。

《赵普直谏太祖》的文字虽然不多,但君臣的两次冲突,不仅让我看出赵普(3)______的个性,还看出宋太祖是一位(4)_______的君主。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是中国古代史传的特点哦。

(二)现代散文阅读(14分)

麦子的味道

郭凯冰

老邵是位城市园艺师。

这个城市的美丽,让老邵感觉很自豪。

因为工作出色,老邵还曾经被市长戴过红花。

那朵大红花一直摆在老邵家的电视上方,老邵说,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荣誉,就是美化了这个城市。

老邵理所当然地喜欢这份工作。

园艺师天天接触的是什么呢?

是那些花花草草啊。

城市里到处钢筋水泥,灰硬的柏油马路,要是没有这花儿草儿,城里人还能感受到点灵气儿吗。

老邵觉得,自己就是给这城市灵气儿的人。

再说了,从乡下出来的老邵,要是不弄这花花草草,也绝对在这城市呆不下去。

这年春天,老邵开始负责一种兰草的推广,这是市长出国考察带回来的。

市长说,这种兰草能净化空气,能大大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夏天来临的时候,城市里便到处开放着兰草深蓝的小花。

那股芬芳,是极清洌的,让老邵想起了老家的田野。

兰草种植很成功,老邵因此受到了表扬,还得了一千五百元的奖金。

老邵就用这笔奖金,给要来城里的老父亲,买了一张席梦思床。

老父亲一直呆在乡下,七十岁的人,走起路来还能震得地面呼扇。

每顿饭一个大馍,要是麦收秋收田里忙起来,每顿还能多吃一个。

老邵回家也爱吃馍,爷俩喝点小酒,兴致上来了,就比赛吃馍。

A老邵觉得家里的馍比城里馒头香,有麦子味儿,有柴草味儿,有烟火味儿。

妻子就笑,说馍也是馒头,哪有这么多区别,这么多味儿。

五月里,镇上统一征收村里的田做育花基地,村里人就不能种庄稼了,改做花农。

市长为此还下乡做了工作,说如今麦子玉米大豆不值钱了,种花草能挣大钱,看着还美气。

没粮食可种的老父亲呆在村里,看着那一片片长势很好的麦子被翻耕铲除,心里憋闷,就来城里散心。

老父亲家里坐不住,每天吃过饭,就跟在工作的儿子身边溜达。

城里很多人认识老邵,也就认识了老邵的父亲,就有很多人跟老父亲夸老邵:

“老人家,养了个好儿子,你看,咱这城市打扮得这么漂亮,有你儿子的功劳哩!

B父亲这时候搓着两手笑:

“他有啥能耐,乡下长大的,谁不会种麦子呢!

”周围的人就笑,这兰草,麦子咋能比呢?

只有老邵明白,这兰草开花前的确像乡下的麦子啊,自己每天侍弄着城里的兰草,也像侍弄乡下的麦子一样尽心呢。

冬天来临,所有的兰草都死了,可是隔不远,还绿着一丛兰草。

城里人很奇怪,大冷天,人出来都怕冷,这兰草绿得可真是稀罕。

老邵手下那帮年轻人,都问老邵种了新品种,咋没跟大家说。

老邵红着脖子说,自己根本没种啥新品种。

老邵父亲出来得更勤快,沿着街上的绿化带,一边走,一边看着那一丛丛绿。

“这老头精力可真旺盛,到底是乡下人,勤快惯了。

”认识老邵父亲的人都这么说。

春天来临的时候,老邵领导挨批了。

接着,老邵也挨批了:

那绿了一冬天的草,竟然是长在乡下的麦子。

作为一个地级城市,把麦子当作绿化植物,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C老邵父亲被老邵的领导“请”去的时候,很理直气壮。

他说,你们城里人爱种花就种花,俺管不着,可你们咋能把俺们乡下种粮食的地都用来种花呢?

花再好,再挣钱,能吃?

没了粮食,你们城里人能活,能看花草?

这话很快传遍了这个城市,很多年轻人笑得肚子疼,更多的人想起了乡下的老家。

于是,这个春天,更多的人在绿化带里的一丛丛麦子前留恋。

真奇怪,知道它们是麦子的时候,许多城里人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香味,他们跟老邵一样,闭上眼,深吸气,很陶醉的样子。

年轻人和小孩子很奇怪,他们也闭上眼,深吸气,

可是他们什么味儿也没有闻到。

那些陶醉着的人们说:

“是田野的香味!

“是泥土的香味!

“是柴草的香味!

“是老家的味儿!

又一年,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路口,都有了个一米见方的特殊绿化点。

中央竖一块牌子,上面一个大字:

“根”。

在牌子周围,蓬蓬勃勃长着骄傲的麦子,乡下的麦子!

10.城里的麦子是谁种的?

这个悬念到小说最后才解开了:

是父亲种的。

小夏同学阅读时,发现小说前半部分就有一处伏笔,他画出B句并批注。

请你从文中再摘录出一处伏笔,并仿照小夏的做法,也为这处伏笔做批注。

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

11.小琪同学认为,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请你仿照小琪为画线C句做的批注,为文中画线A句做批注。

12.读完这篇微型小说,大家都觉得小说虽短,但意味深长,特别是结尾的那个“根”字,意蕴丰富。

请你试析这个“根”字蕴含了哪些意义。

13.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酬刘柴桑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①,时忘四运周②。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③,嘉穗养南畴④。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注)①人用:

人事应酬。

②四运周:

四时运行,周而复始。

③牖(yǒu):

高墙。

④畴(chó

u):

田地。

⑤室:

妻室。

诗中有多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譬如:

(1)忘时与知秋;

(2)四时运转与来岁未知;

(3)乐于穷居与择日远游。

你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请任选一组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0分)

从山林到廊庙——梁山泊的礼治之道

李庆西

《三国演义》写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即封五虎大将。

谁知尽管五虎居首,关羽还是觉得跌份了。

像这样愤愤不平地计较地位,未见于梁山好汉中间。

晁盖一干人上山后,林冲火并王伦,梁山头领重新排定座次,林冲请晁盖、吴用、公孙胜坐了前三位,还要再让刘唐,在晁盖等劝说下才坐了第四位。

此后每有好汉上山入伙,都会重新排定座次,却从未因为摆不平而产生龃龉,更未有谁像关羽那样发飙。

唯独有过争议的一回,是宋江要将头把交椅让于卢俊义,结果被众人劝住。

显然,《水浒传》是着意营造梁山众人和衷共济、互相谦让的气氛。

直至第七十一回,受石碣天书,原来各人位次都是天数,故而有谓:

“天地之意,物理定数,谁敢违拗?

”小说家借故上苍早已分定,完全摒除了梁山内部争位夺利的可能性。

其实各人性情相异,抱负亦自有别,彼此竟从未有过嫌隙和抵牾,这也显出施耐庵之用心。

还有一点很特别,梁山一百零八人不曾有谁背叛山寨。

《三国演义》以蜀汉寄托恢复汉室之大义,也算是一种政治理想,所以蜀汉阵营少有内讧,亦少有投敌者。

不过,也有糜芳等数者投魏,诸葛亮死后还有魏延之叛。

《水浒传》则是写了一支更纯粹的队伍,梁山泊是天意安排的大聚义,故团体内部不讲个人利益,标举“各无异心,生死相托”,乃将一百零八人抟捏成不可离间的整体,可见施耐庵心中自有某种理想主义构图。

梁山泊能够凝聚众多好汉,自然有一种力量,以宋江人格为标志的江湖道义是一个基本因素。

然而,当松散的隐秘状态的江湖社会变身为公然割据一方的军政实体,并且有了“替天行道”的责任与使命,单纯的行侠仗义的江湖伦理已难以统辖人心。

梁山泊的存在已然放大了正义与公平的诉求,故而《水浒传》将熟人圈内的江湖人情变成了兄弟之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话出自《论语·

颜渊》。

小说是暗用儒门故事,这看似不留痕迹的修辞大有深意,内中潜台词不啻是说光靠鲁智深这样的独行侠解决不了问题,革弊除奸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礼治之道,需要一种更有涵容的政治情怀。

《水浒传》竭力以兄弟之谊建构梁山泊内部关系,自然是要打造一个可以作为礼治标本的儒家理想国。

(选自《读书》2019年02期,有删改)

14.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4分)

A.梁山好汉之间从未有过嫌隙是施耐庵有意为之。

B.宋江人格是梁山泊凝聚众好汉的基本因素之一。

C.像鲁智深这样的独行侠是无法做到革弊除奸的。

D.《水浒传》想以江湖道义打造一个儒家理想国。

15.文章两次例举《三国演义》,有什么作用?

16.李逵因刘太公女儿之事与宋江立下军令状,真相大白后的结局是什么?

从结局看,体现了梁山泊的礼治之道吗?

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四)名著阅读(8分)

17.班级进行《昆虫记》的专题阅读,请你阅读材料后填写下表。

材料一:

以下是宁宁阅读了法布尔写“黑步甲”的语段后自制的流程图:

材料二: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三(50分)

18.小夏觉得阅读《儒林外史》《水浒传》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省时省力。

班上同学对小夏的观点有赞成的、有反对的。

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跟同学们分享交流。

(50分)

①观点明确,言之有据;

②不少于600字。

 

语文·

参考答案

1.【答案】

(1)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2)xiè

(3)溯(4)B(5)A

2.【答案】

(1)门庭若市

(2)一鼓作气(3)奉命于危难之间(4)少年不识愁滋味(5)蜡炬成灰泪始干山雨欲来风满楼

3.【答案】C

4.【答案】示例:

悲喜童年交响乐:

《社戏》《孤独之旅》《童年》

5.【答案】示例:

小夏,我们在讨论菲利普夫妇的表现哦,先把于勒放一边吧。

我同意小琪的观点,我觉得菲利普夫妇那么势利,放着一个大富贵弟弟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跟于勒相认的。

6.【答案】示例:

孙悟空

石破天惊出神猴,

游历四海仙术求。

大闹天宫气豪迈,

齐天大圣美名留。

西天取经保唐僧,

火眼金睛有勇谋。

护师取经成正果,

斗战胜佛获自由。

7.【答案】

(1)C

(2)D(3)B(4)B

8.【答案】第二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

9.【答案】讽直刚毅果断/执着/以天下事为己任脾气比较犟,但气量大/知错能改/知人善用/善于纳谏

10.【答案】摘录:

父亲在绿化带里种下了麦子,需要经常去看看麦子长势怎样,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11.【答案】示例:

连用短句/调动嗅觉,表现老邵对乡村生活的偏爱,以及乡村生活的纯净美好。

(意近即可)

12.【答案】示例:

①粮食,是所有人生存的根本,要珍惜/重视;

②土地/自然/乡村,是所有人的家园,不能被城市化进程所破坏;

③血脉,我们都是农村人的后代,要尊重老一辈对土地的感情;

④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不能后继无人。

(答出两点即可;

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3.【答案】示例一:

忘时与知秋不矛盾,“时忘四运周”是说作者因为住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

“慨然知已秋”是作者看到院子里的落叶,才慨然发现已经是秋天了。

忘时与知秋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于时光飞逝的感慨。

示例二:

四时运转与来岁未知不矛盾,作者忘记了四时交替,时光流逝,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来年。

这两点展现出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

但面对是否有来岁,作者却并不担忧,反而选择及时行乐,带着家人去远游,可以看出其豁达从容,对于生命的达观,有享尽今朝的胸襟气度。

示例三:

乐于穷居与择日远游不矛盾,作者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少有人至,生活也比较穷苦,但却能带着家人一起出去游玩。

生活虽贫苦,但内心恬淡雅致,可以尽享田园生活的美好,体现出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14.【答案】B

15.【答案】①第一次例举《三国演义》,通过将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仍对位次不满与梁山好汉几乎从未出现争权排位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施耐庵有意构建梁山的儒家理想礼制社会这一观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第二次例举《三国演义》,借蜀汉政权以光复汉室作为政治理想,内部少有内讧,但是与梁山好汉相比,仍旧不够团结统一,从而引出施耐庵心中独特的理想主义构图,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原因,得出“建立礼治之道,拥有涵容的政治情怀才能真正建成儒家的理想国”的结论。

16.【答案】①结局:

李逵负荆请罪,宋江原谅李逵,兄弟重归于好。

②从结局看,体现了梁山泊的礼治之道。

因为梁山泊既讲究公平正义,同时也以兄弟之谊建构梁山泊内部关系,李逵误会宋江,自愿负荆请罪;

宋江出于兄弟情义,出于儒家的礼治之道,选择宽恕原谅了李逵,因此结局符合礼治之道。

17.【答案】①用实验方法(假设对比论证)探究习性;

②黑步甲会用假死的方式来进行逃生,假死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且不会因地表环境而改变;

③蟋蟀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18.【立意指津】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

题干要求是议论文,要呈现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论点是能够明确表达观点的陈述句,结合题干可知,论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赞成小夏的观点,认为不应该再阅读《儒林外史》《水浒传》等“大部头”名著,浪费时间和精力,而是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省时省力;

二是不赞成小夏的观点,认为还是应该读《儒林外史》《水浒传》等“大部头”名著,不应该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

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述并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思路一。

不赞成小夏的观点。

要有符合逻辑的论述,用充分的论据支撑、论证自己的观点,不能空洞地喊口号。

名著等大部头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作品,其中蕴藏着思想的精华,其内容和文字都是在时间洗礼中凝练而成的,每一段内容、没一个句话在反复咀嚼中都能呈现不同的魅力,所以要细致、认真读。

而缩写本、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对于名著的内容、文字有所改变,阅读时所感受的思维、思想很肯能会有很多缺失。

同时,名著非常厚、长,内涵深,在阅读名著过程中能够锻炼人的耐性、陶冶人的性情,对于人的性格、志趣的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要突出阅读原版本的名著的必要和好处,进而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论据方面,可以举出一些名人,例如杜甫、莫言、陈寅恪等人潜心阅读取得成就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第三,思路二。

赞成小夏的观点。

名著非常厚、长,具有非常大的阅读难度,尤其是青少年在阅读中会遇到非常大的阻碍,如果勉强阅读的话,很可能会完全打消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名著阅读。

学生可以先阅读缩写本、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等,了解其情节和内涵,对某些名著内容感兴趣之后再深入阅读相关名著,能够促进学生对名著的学习。

总之,阅读缩写本、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不是放弃对“大部头”的阅读,而是更好的阅读、理解名著。

第四,语言。

议论文在语言上以议论为主,少叙事和描写,少喊口号,多写自己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