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7704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材Photoshop CS3Word格式.docx

7.图层蒙版

图层蒙版就好像在一幅画上面撒上一层细沙子。

细沙把底图遮盖住,它就相当于蒙版。

如果你想把底图的一部分显现出来,就可以用手指(相当于使用蒙版时的画笔,且前景为黑)把细沙划去一些;

如果想再把显出来的一部分盖住则又可以在上面撒上一层沙子(相当于前景色设为白色,用画笔涂沫)

8.几种常见图像格式

PSD:

是Photoshop软件自身专用的格式。

JPEG:

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它是所有压缩格式中最卓越的,JPEG图像在打开时自动解压缩。

高等级的压缩会导致较低的图像品质,低等级的压缩则产生较高的图像品质,这就以磁盘空间大小为代价。

GIF:

GIF格式的文件是8位图像文件,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支持该文件格式。

这种格式的文件大多用于网络传输,可以将多张图像存为一个文档,形成动画效果。

BMP:

是Bitmap的缩写,它是微软公司的自身图像格式,可以用于绝大多数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

8.2PhotoshopCS3操作界面

启动PhotoshopCS3应用程序,就可进入到其操作界面。

系统默认的界面中包括菜单栏、工具箱和各种调控面板工具。

如图8-1所示。

8.2.1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

包括文件、编辑、图像、图层、选择、虑镜、分析、视图、窗口和帮助十项内容,这十项内容包括Photoshop的全部命令,常用的为以下几项:

(1)“文件”菜单

“文件”菜单包括常见的文件操作命令。

比如,打开、存储、导入文件等。

(2)“编辑”菜单

“编辑”菜单包括编辑、修改选定对象和对选择范围本身进行操作的命令。

(3)“图像”菜单

“图像”菜单包含了各种处理图像颜色、模式的命令。

(4)“图层”菜单

“图层”菜单提供了丰富的图层管理功能,如图层的创建、复制、删除、合并等。

(5)“选择”菜单

“选择”菜单提供了选择对象及编辑、修改选择范围的命令。

(6)“虑镜”菜单

“虑镜”菜单主要对图像进行特殊处理,使图像产生特殊效果。

(7)“窗口”菜单

“窗口”菜单提供了控制工作环境中窗口的命令。

图8-1中文版PhotoshopCS3工作界面

.2.2工具箱

工具箱默认位置在桌面的左侧,但可以根据需要随意移动。

工具箱中包含了40余种工具,若要选择这些工具,只要勇鼠标左键单击工具箱中的按钮即可。

在工具箱中,有的工具图标的右下角有一个黑色的小三角,这表示该工具下还有隐藏工具。

用户可以将鼠标指针移到下三角处单击右键,就会弹出隐藏工具的拉出式菜单,然后拖曳光标到需要使用的工具图标上单击就可以选择该工具了。

拉出式菜单中的项目前面有黑点表示当前所选择的项。

(具体如图8-2所示)

.2.3属性栏

选择工具箱中的任一一个工具后,都会在中文版PhotoshopCS3的界面中出现该工具的属性栏。

例如,选择工具箱中的【磁性套索工具】,将出现磁性套索工具的属性栏。

如图8-3所示。

图8-2PhotoshopCS3工具箱

图8-3“磁性套索工具”属性栏

中文版PhotoshopCS3的属性栏对于处理图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户可以通过对工具的设置来使处理的图像产生不同的效果。

8.2.4调控面板

中文版PhotoshopCS3调控面板是处理图像时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主要用来放置常用命令,用于对图像进行操作。

为了方便操作,各调控面板还可进行折叠、组合变化。

1.“导航器”调控面板

“导航器”调控面板用于对图形进行缩放显示。

对于较大的图形,拖动显示框中的红色方框可以在工作区中显示图像的各个部分。

如图8-4所示

2.“直方图”调控面板

“直方图”调控面板用来查看图像的色调和颜色信息。

默认情况下,直方图显示整个图像的色调范围。

若要显示图像某一部分的直方图数据,必须先选择该部分。

3.“信息”调控面板

图8-4“导航器”调控面板

“信息”调控面板用来显示所选部分的色彩信息。

4.“颜色”调控面板(窗口菜单下)

“颜色”调控面板可以通过滑块选择颜色,也可以直接在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颜色值,或在面板下方的颜色条中单击需要的颜色。

5.“色板”调控面板

“色板”调控面板就是一个颜色库,其中保存着一些系统预定义好的颜色样本,直接单击其中的颜色块就可以选择所需颜色。

6.“样式”调控面板

“样式”调控面板中存放着图层样式。

单击其中的选项,就会把所选样式加入到当前的操作图层中。

7.“图层”调控面板

“图层”调控面板可对图像中的各图层方便地操作。

比如改变两个图层的叠放次序。

“图层”在Photoshop软件处理图像中占有特殊位置,可以说图层是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基础。

它将不同图像放在不同层面上分别处理,然后组成一幅合成的图像,对某一层面的图像进行编辑和修改,不会影响到其它层面上的图像,每一个图层就好比一张透明的纸,可以在透明纸上画画,未画的部分保持透明,再将这些透明纸叠加起来就产生完整的图像。

现对图层调板中的主要内容,说明如图8-5所示。

图8-5“图层”调控面板

【提示】要对该图层进行某些操作,可以在该图层上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可以选择相应命令。

由于“A:

图层混合模式”非常重要,应用非常广泛,且不容易理解,下面对各种“图层混合模式”做一个说明:

(1)正常模式——这是图层混合模式的默认方式,较为常用。

不和其他图层发生任何混合。

使用时用当前图层像素的颜色覆盖下层颜色。

(2)溶解模式——溶解模式产生的像素颜色来源于上下混合颜色的一个随机置换值,与像素的不透明度有关。

将目标层图像以散乱的点状形式叠加到底层图像上时,对图像的色彩不产生任何的影响。

通过调节不透明度,可增加或减少目标层散点的密度。

其结果通常是画面呈现颗粒状或线条边缘粗糙化。

(3)变暗模式——该模式是混合两图层像素的颜色时,对这二者的RGB值(即RGB通道中的颜色亮度值)分别进行比较,取二者中低的值再组合成为混合后的颜色,所以总的颜色灰度级降低,造成变暗的效果。

这种模式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合成图像中去掉。

(4)正片叠底模式——正片叠底模式。

考察每个通道里的颜色信息,并对底层颜色进行正片叠加处理。

其原理和色彩模式中的“减色原理”是一样的。

这样混合产生的颜色总是比原来的要暗。

如果和黑色发生正片叠底的话,产生的就只有黑色。

而与白色混合就不会对原来的颜色产生任何影响。

(5)颜色加深——使用这种模式时,会加暗图层的颜色值,加上的颜色越亮,效果越细腻。

让底层的颜色变暗,有点类似于正片叠底,但不同的是,它会根据叠加的像素颜色相应增加底层的对比度。

和白色混合没有效果。

(6)线性加深模式——同样类似于正片叠底,通过降低亮度,让底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彩。

(7)变亮模式——与变暗模式相反,变亮混合模式是将两像素的RGB值进行比较后,取高值成为混合后的颜色,因而总的颜色灰度级升高,造成变亮的效果。

用黑色合成图像时无作用,用白色时则仍为白色。

(8)滤色模式——它与正片叠底模式相反,合成图层的效果是显现两图层中较高的灰阶,而较低的灰阶则不显现(即浅色出现,深色不出现),产生出一种漂白的效果。

产生一幅更加明亮的图像。

按照色彩混合原理中的“增色模式”混合。

也就是说,对于滤色模式,颜色具有相加效应。

比如,当红色、绿色与蓝色都是最大值255的时候,以Screen模式混合就会得到RGB值为(255,255,255)的白色。

而相反的,黑色意味着为0。

所以,与黑色以该种模式混合没有任何效果,而与白色混合则得到RGB颜色最大值白色(RGB值为255,255,255)。

(9)颜色减淡模式——使用这种模式时,会加亮图层的颜色值,加上的颜色越暗,效果越细腻。

与ColorBurn刚好相反,通过降低对比度,加亮底层颜色来反映混合色彩。

与黑色混合没有任何效果。

(10)线性减淡模式——线性颜色减淡模式。

类似于颜色减淡模式。

但是通过增加亮度来使得底层颜色变亮,以此获得混合色彩。

与黑色混合没有任何效果

(11)叠加模式——采用此模式合并图像时,综合了相乘(正片叠底)和屏幕(滤色)模式两种模式的方法。

即根据底层的色彩决定将目标层的哪些像素以相乘模式合成,哪些像素以屏幕模式合成。

合成后有些区域图变暗有些区域变亮。

一般来说,发生变化的都是中间色调,高色和暗色区域基本保持不变。

(12)柔光模式——作用效果如同是打上一层色调柔和的光,因而被我们称之为柔光。

作用时将上层图像以柔光的方式施加到下层。

当底层图层的灰阶趋于高或低,则会调整图层合成结果的阶调趋于中间的灰阶调,而获得色彩较为柔和的合成效果。

形成的结果是:

图像的中亮色调区域变得更亮,暗色区域变得更暗,图像反差增大类似于柔光灯的照射图像的效果。

变暗还是提亮画面颜色,取决于上层颜色信息。

产生的效果类似于为图像打上一盏散射的聚光灯。

(13)强光模式——作用效果如同是打上一层色调强烈的光所以称之为强光,所以如果两层中颜色的灰阶是偏向低灰阶,作用与正片叠底模式类似,而当偏向高灰阶时,则与屏幕模式类似。

中间阶调作用不明显。

正片叠底或者是屏幕混合底层颜色,取决于上层颜色。

产生的效果就好像为图像应用强烈的聚光灯一样

(14)亮光模式——调整对比度以加深或减淡颜色,取决于上层图像的颜色分布。

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图像将被降低对比度并且变亮;

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低于50%灰,图像会被提高对比度并且变暗。

(15)线性光模式——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中性灰(50%灰),则用增加亮度的方法来使得画面变亮,反之用降低亮度的方法来使画面变暗。

(16)点光模式——按照上层颜色分布信息来替换颜色。

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比上层颜色暗的像素将会被取代,而较之亮的像素则不发生变化。

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低于50%灰,比上层颜色亮的像素会被取代,而较之暗的像素则不发生变化。

(17)实色混合——选择此模式后,该图层图像的颜色会和下一层图层图像中的颜色进行混合,通常情况下,当混合两个图层以后结果是:

亮色更加亮了,暗色更加暗了,降低填充不透明度建立多色调分色或者阈值,降低填充不透明度能使混合结果变得柔和。

(18)差值模式——作用时,将要混合图层双方的RGB值中每个值分别进行比较,用高值减去低值作为合成后的颜色。

所以这种模式也常使用,例如通常用白色图层合成一图像时,可以得到负片效果的反相图像。

根据上下两边颜色的亮度分布,对上下像素的颜色值进行相减处理。

(19)排除模式——排除模式与差值模式作用类似,用较高阶或较低阶颜色去合成图像时与差值模式毫无分别,使用趋近中间阶调颜色则效果有区别,总的来说效果比差值模式要柔和。

排除模式。

和差值模式类似,但是产生的对比度会较低。

同样的,与纯白混合得到反相效果,而与纯黑混合没有任何变化。

这种模式产生一种比差值模式更柔和、更明亮的效果。

无论是差值模式还是排除模式都能使人物或自然景色图像产生更真实或更吸引人的图像合成。

(20)色相模式——合成时,用当前图层的色相值去替换下层图像的色相值,而饱和度与亮度不变。

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

底层颜色的明度与饱和度,上层颜色的色调。

(21)饱和度模式——合成时,用当前图层的饱和度去替换下层图像的饱和度,而色相值与亮度不变。

饱和度模式,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

底层颜色的明度与色调,上层颜色的饱和度。

饱和度模式可用来显出图像中颜色强度已经由于岁月变得灰暗的底层颜色。

(22)颜色模式——兼有以上两种模式,用当前图层的色相值与饱和度替换下层图像的色相值和饱和度,而亮度保持不变。

底层颜色的明度,上层颜色的色调与饱和度。

这种模式能保留原有图像的灰度细节。

这种模式能用来对黑白或者是不饱和的图像上色。

(23)亮度模式——合成两图层时,用当前图层的亮度值去替换下层图像的亮度值,而色相值与饱和度不变。

底层颜色的色调与饱和度,上层颜色的明度。

该模式产生的效果与颜色模式刚好相反,它根据上层颜色的明度分布来与下层颜色混合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将如图8-6所示的金鱼放入如图8-7所示的鱼缸中,体会一下图层混合模式的功能,具体步骤如下:

图8-6载入的图片8-7载入的图片

(1)

在PhotoshopCS3操作界面,分别打开“鱼缸”和“金鱼”两幅素材图片。

(2)在工具箱中选择“移动工具”,按住左键拖动“金鱼”图片到“浴缸”图像中,并适当调整大小及位置。

(3)由于“金鱼”素材的背景是纯白色的,于是我们设置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稍微减小一些透明度(本例为70%)。

最后得到如图8-8的效果。

8.

图8-8最终效果

“通道”面板

“通道”调控面板用于存放图像中的颜色信息。

9.

“路径”调控面板

“路径”调控面板用于绘制矢量图形。

10.“历史记录”调控面板

历史调控面板是PhotoshopCS3的一项重要而且非常有用的功能。

它所完成的主要功能就是历史记录功能。

使用历史调控面板的功能,可以轻松地进行多次操作的恢复功能。

图8-9“历史记录”调板

使用历史调控面板可以跳到当前工作阶段中创建图像的任何状态。

每次对图像进行的更改,其新状态就被添加到历史记录调板中。

单击任何一个状态,图像就恢复到该更改第一次应用时的样子,然后又可以从这一状态开始工作。

比如你操作几步后,感觉刚才几步操作不满意,就可以回到刚才最初的状态。

具体如图8-9所示。

8.2.5状态栏

状态栏用于显示一些辅助的信息。

左边部分为缩放比例显示栏,显示当前图片的比例。

8.4工具箱常用工具简介

工具是和其工具属性相联系的,因此在使用工具时,特别应注意其属性设置。

81.3.2选框工具

选框工具组包括矩形选框、椭圆选框、单行选框和单列选框四种。

比如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后,工具属性栏如图8-10所示:

图8-10“矩形选框工具”属性栏

属性栏左侧为选择方式按钮,右侧为选择方式,分别为新选区

、添加到选区

、从选区减去

、与选区交叉

(这和我们数学集合中的交、并、补的概念相似)。

羽化参数用于设定选区的边界的羽化程度。

“消除锯齿】复选框只有【椭圆工具】可用。

【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复选框亦可用,属性和使用方法均相同。

使用选框工具组中的工具,可以在图像或图层中创建矩形、椭圆、圆形等虚线围成的选区。

例如:

我们要产生虚化的图像,通过“椭圆选框”工具和“羽化”知识即可实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一幅需要产生虚化的图像,如图8-11。

(2)选择“椭圆选框”工具,并在其属性栏中设置羽化值为30px,然后在图像中拖拉鼠标,绘制椭圆选区。

(3)设置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4)按【Ctrl+Shift+I】组合键,将选区反选,然后按【Delete】键将选区填充背景色。

(5)按【Ctrl+D】组合键,取消选区,最后效果如图8-12。

图8-11载入的图片图8-12最终效果

81.3.2套索工具

使用“套索”工具,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建立一些不规则的选区。

套索工具组包括套索工具、多边形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三种。

套索工具:

可以在图像中,或在一单独的图层中,以自由的手控方式选出及其不规则的形状选区。

多边形套索工具:

该工具用来选取无规则的多边形图像。

其工具属性与套索工具内容相同。

使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时,在图像或图层上,按要求的形状单击鼠标左键,所点击的点成为直线的拐点,最后当双击左键时,会自动封闭多边形,并形成选区。

按Delete键可以删除拐点。

磁性套索工具:

用来选取无规则的,但形状与背景反差大的图像建立选区。

磁性套索工具属性栏增加如下内容如图8-13:

图8-13“磁性套索工具”属性栏

宽度用于设定检测范围,磁性套索工具将在这个范围内选取反差最大的边缘;

数值越大,则要求边缘与背景的反差越大;

频率参数用于设定标记关键点的速率,数值越大,标记速率越快,标记点越多。

当所选区域边界不太明显时,使用磁性套索工具可能无法精确识别选区边界。

这时,可按下【Delete】键,删除系统自动定义的节点,然后在选区边界用手工定义节点,从而精确定义选区。

当使用磁性套索工具时,按住【Alt】键,磁性套索工具可暂时变为套索工具。

比如:

选取图中的花朵,其形状极不规则,我们就可以用【磁性套索工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花朵图片,选择“磁性套索工具”,设置羽化值为0px。

(2)在花朵边沿单击鼠标,形成一起点,然后沿着花的轮廓拖动鼠标,就会自动形成一条连贯的点阵线。

如图8-14所示。

(3)当鼠标回到起点,单击即可形成选区,如图8-15所示。

图8-14选取过程图8-15形成选区

81.3.3魔棒工具

魔棒工具属于根据色彩范围建立选区的工具。

选取工具箱中的魔棒工具,然后在图像编辑窗口中单击所选区域中的一点,图像中与该点颜色相似的区域即被选中。

单击点不同,选择区域也不同。

容差用于设置颜色选取范围,取值范围0~255。

数值越小,则选取的颜色越接近,选取范围越小。

选项在默认的情况下被选中连续,表示仅选取与选取点颜色相似的连续区域。

如果取消此选项,则系统对整个图像进行分析,选取与选取点相近的全部区域。

魔棒工具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选择工具,特别适用于建立背景色彩反差大的选取。

图8-16载入的图片

如图8-16:

要将圣诞老人放入另一背景图中,就需要选中圣诞老人,复制粘贴到别处。

由于圣诞老人周围都是淡粉红色,采用魔棒工具就比较容易。

对魔棒工具进行如图8-17设置,然后单击淡粉红色处,最后按【Ctrl+Shift+I】组合键进行反选,即可选取圣诞老人。

图8-17“魔棒工具”属性栏

81.3.4裁切工具

裁切工具可以在图像中或图层中剪裁所选定的区域。

图像区域选定以后,在选区边缘将出现8个控制点(如图8-18),用于调整选区的大小和旋转选区。

选区确定以后,双击选区或单击工具箱中其他任一工具,在弹出的提示信息框中,单击“裁剪”按钮即可。

直接按【Enter】键也可。

在裁切工具属性栏中,宽度和高度参数用来设置裁切的大小,清除按钮用于清除所有设置,分辨率参数用于设置剪裁下来的图像的分辨率。

如图8-18。

图8-19“裁切工具”属性栏1

图8-18裁切工具在图像上画出选区

选取过程

裁切区域确定后,裁切工具属性栏显示所示状态。

其中裁切区域选项用于删除裁切或者隐藏裁切。

屏蔽复选框用于设置是否区别显示裁切与非裁切的区域,颜色选项用于设置非裁切区的显示颜色。

不透明度参数设置非裁切区的透明度。

透视复选框用于设定图像或裁切区的中心点。

如图8-19所示。

图8-20“裁切工具”属性栏2

81.3.5图像修复工具

这组工具包括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和红眼工具三种。

1.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去除瑕疵)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定义原点,只要确定好要修补的图像的位置,Photoshop就会从所修补区域的周围取样进行自动匹配。

也就是说只要在需要修补的位置画上一笔然后释放鼠标后,就完成了修补。

该工具用于校正瑕疵,使之消失。

为了使PhotoshopCS3在自动取样时更加准确,笔刷大小应比想要去除的污点略微大一点,并且将画笔的硬度值调小点,增加柔边效果,使修复后的效果更加自然。

(1)打开生有铁锈门的图片。

如图8-22。

(2)选择“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工具,在其属性栏中分别设置画笔直径、硬度、间距等。

如图8-21所示。

图8-21“污点修复画笔工具”属性栏

(3)然后在有铁锈的地方拖动鼠标,即可去掉铁锈。

如图8-23。

图8-22载入的图片图8-23最终效果

2.修复画笔工具(去除粉刺)

操作的方法与仿制图章工具相似。

按住Alt键,在修饰区域周围点击相似的色彩或图案采样,然后在需要修饰的区域拖动鼠标即可。

修复画笔工具与修补工具一样,也具有自动匹配颜色的功能,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

图8-24载入的图片图8-25最终效果

(1)打开需要修复粉刺的照片。

如图8-24。

(2)使用缩放工具将粉刺部位放大。

(3)选择“修复工具”,设置好画笔大小(比粉刺大小略大即可)、硬度。

(4)按住Alt键,用鼠标在粉刺周围单击,进行取样,然后取消按键,单击粉刺处即可。

最后效果如图8-25所示。

3.红眼工具

数码摄像中经常出现红眼现象。

许多内嵌式闪光灯照明更容易产生红眼,当闪光照到视网膜上,反射产生了红眼现象。

利用红眼工具即可修复。

图8-26载入的图片图8-27最终效果

(1)打开需要修复红眼的照片

(2)定位到眼睛部位,并使用缩放工具将人物的眼睛部位放大。

(3)选择“红眼工具”,设置好瞳孔大小和变暗量,本例设置如图8-28所示。

在红眼部位进行单击即可。

最后效果如图8-27所示。

图8-28“红眼工具”属性栏

81.3.6绘画工具组

图8-29“画笔工具”属性栏

绘画工具包括画笔、铅笔和颜色替换三种工具。

前两种画笔都可以在图像上用前景色绘画,但产生的效果不同。

画笔工具产生柔和描边,而铅笔产生硬且清晰的描边。

使用铅笔和画笔工具的操作步骤如下:

(1)设定前景色。

Photoshop使用前景色绘画、填充和描边。

使用背景色生成渐变填充,并在图像的抹除区域内填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