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68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出师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出师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出师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出师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案.docx

《出师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教案.docx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设计及反思第五篇:

设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

十七、出师表

主备:

陈小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把握本文以情动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和意识。

2、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感受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全文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背诵重点段落。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融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它们重新组合完整。

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出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文体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衷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

2、借助注释,疏通1-5段文句,理解文意。

3、背诵第5段。

四、走近作者及作品: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在司马徽、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

曹丕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与魏将司马懿争战于渭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勉县东南)。

年五十四。

谥忠武。

《出师表》的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

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五、自学指导1:

借助注释,疏通1-5段文句,理解文意。

(要求: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翻译句

子。

)(2019分钟)

1、简介文体: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表文的一般内容

不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就是在军队出征之前写给君主表明请求和愿望的奏章。

本文以议论为

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2、详见课件9

3、1-5段重点词语解释(详见课件2019--2019)

4、翻译下列语句: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

广益。

(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六、自学指导2:

1、朗读1-5段,提取各段的关键词,或者用精炼的词语对各段作一概括。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交流后明确:

第1段关键词:

开张圣听。

第2段关键词: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第3、4段:

关键词:

先帝简拔、先帝称能、悉以咨之。

第5段关键词:

亲贤远佞。

提出三条建议: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

七、作业

朗读课文1-5段,并背诵第5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6-9段,理解文意。

2、文言知识要点整理。

3、背诵6-8段。

二、自学指导1:

借助注释疏通6-9段,理解文意。

(2019分钟)

1、注音(详见课件4)

2、6-9段重点词语解释(详见课件5--8)

3、学生口头翻译。

三、自学指导2:

文言知识要点整理

1、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选拔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

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

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2、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3、一词多义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完成。

感激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臣不胜受恩感激。

感谢。

遗以光先帝遗德(动词,遗留)

以遗陛下(动词,给予)

行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动词,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名词,品德)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列)

行收兵,比至陈(动词,行走)

4、虚词用法

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以。

5、古今异义

痛恨古义:

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今义:

非常恨。

布衣古义:

贫民百姓。

臣本布衣。

今义:

布的衣服

四、作业背诵第6-8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二、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三、自学指导1: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

外大臣表现如何?

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

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

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2、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3、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这三段是怎样

衔接起来的?

讨论交流后明确:

(详见课件)

四、自学指导2:

1、阅读第六、七段,思考: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

主要内容应怎样概括?

请逐句加以理解。

2、阅读第八段,思考:

如果将第一句后用“;”,“以彰其咎”后用“。

”,好不好?

3、作者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此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如何体现的?

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请具体阐述。

交流后明确:

1、

2、①不能分清内外责任;②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③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刘禅反感。

3、思路:

以“出师”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五、讨论:

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六、当堂训练(详见课件2019-2019)

七、拓展训练

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八、作业:

(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反思

第二篇: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

相关链接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范读课文

1、初读课文: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1

2、把握句中停顿

三、阅读思考:

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3)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4)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2、此表的目的是什么?

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写作目的在于使蜀汉政治清明,根基巩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免除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争取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片深情.

四、背诵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

二、课文理解

(一)、自主翻译第一段

问题探究(阅读1-2段)

1、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

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

“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层次。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为什么要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