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714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边三角形专题最新含详细讲解析文档格式.docx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1.(2012•)如图,已知:

∠MON=30°

,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  )

 

6

B.

12

C.

32

D.

64

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  )

180°

220°

240°

300°

3.(20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的平分线BD上一点,PE⊥AB于点E,线段BP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F,垂足为点Q.若BF=2,则PE的长为(  )

2

3

4.(2011•)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的高为(  )

4

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

不能确定

6.(2009•)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则∠DFC的度数为(  )

60°

45°

40°

30°

7.(2007•)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ADE,BE、CE分别交AD于G、H,设△CDH、△GHE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  )

3S1=2S2

2S1=3S2

2S1=S2

S1=2S2

8.(2007•)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被一平行于BC的矩形所截,AB被截成三等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cm2

2cm2

3cm2

9.(2006•)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

①△ACE≌△DCB;

②CM=CN;

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3个

2个

1个

0个

10.(2006•)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甲虫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h,则d与h的大小关系是(  )

d>h

d<h

d=h

无法确定

11.(2007•)一艘轮船由海平面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

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20°

的方向行驶40海里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30海里

40海里

50海里

60海里

12.(2006•)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  )

25°

13.(20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 _________ 度.

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

②PQ∥AE;

③AP=BQ;

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 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5.(2005•)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 _________ .

16.(2004•)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nBnCn.则:

(1)△A3B3C3的边长a3= _________ ;

(2)△AnBnCn的边长an= _________ (其中n为正整数).

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

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

AE=CD=BF,则△DEF为 _________ 三角形.

18.(1999•)如图,以A,B两点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边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 _________ 个.

19.如图所示,P是等边三角形ABC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得到△CBP′,若PB=3,则PP′= _________ .

20.(200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正三角形ADE.

(2)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1.(2009•)如图,△ABC为正三角形,D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以CD为一边作正三角形CDE,连接AE,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2.(2008•)附加题,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

∠BQM=60度.

(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

(2)做完

(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

①若将题中“BM=CN”与“∠BQM=60°

”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

②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移动到BC,CA的延长线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③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是否仍能得到∠BQM=60°

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① _________ ;

② _________ ;

③ _________ .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23.(2007•)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

(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

(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24.(2004•)已知:

如图,正△ABC的边长为a,D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延长AB至E,使BE=CD,连接DE,交BC于点P.

(1)求证:

DP=PE;

(2)若D为AC的中点,求BP的长.

25.(2002•)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当点P在△ABC(如图2),

(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

若成立,请给予证明;

若不成立,h1、h2、h3与h之间的关系如何?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26.(2000•)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

(1)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ACP∽△PDB;

(2)当△ACP∽△PDB时,求∠APB的度数.

27.(2010•)如图,点C是线段AB上除点A、B外的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的同旁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DC于M,连接BD交CE于N,连接MN.

AE=BD;

(2)求证:

MN∥AB.

28.(2005•)如图,已知AD和BC交于点O,且△OAB和△OCD均为等边三角形,以OD和O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ODEB,连接AC、AE和CE,CE和AD相交于点F.

求证:

△ACE为等边三角形.

29.已知:

如图,△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D、B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

AD=BE;

(2)求∠DOE的度数;

(3)求证:

△MNC是等边三角形.

30.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0,点P是边AB的中点,Q为BC延长线上一点,CQ:

BC=1:

2,过P作PE⊥AC于E,连PQ交AC边于D,求DE的长?

《全等三角形》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C 2.C 3.C 4.D5.B6.A7.A9.B10.C11.B12.B13.∠E= 15 度.14. ①②③⑤ . 

15..16.a3=;

△AnBnCn的边长an= (或21﹣n) 

17. 等边 三角形.18. 2 个.19PP′= 3 .

20.

解:

(1)在正△ABC中,AD=4×

,(2分)

∴S=BC×

AD=×

2=4.(3分)

(2)AC、DE的位置关系:

AC⊥DE.(1分)

在△CDF中,∵∠CDE=90°

﹣∠ADE=30°

∴∠CFD=180°

﹣∠C﹣∠CDE=180°

﹣60°

﹣30°

=90°

∴AC⊥DE.(3分)

(注:

其它方法酌情给分).

21.

AE∥BC.理由如下:

∵△ABC与△CDE为正三角形,

∴BC=AC,CD=CE,∠ACB=∠DCE=60°

∴∠ACB+∠ACD=∠DCE+∠ACD,

即∠BCD=∠ACE,

∴△BCD≌△ACE,

∴∠B=∠EAC,

∵∠B=∠ACB,

∴∠EAC=∠ACB,

∴AE∥BC.

22.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① 是 ;

② 是 ;

③ 否 .并对②,③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

(1)证明:

在△ABM和△BCN中,

∴△ABM≌△BCN,

∴∠BAM=∠CBN,

∴∠BQM=∠BAQ+∠ABQ=∠MBQ+∠ABQ=60°

(2)①是;

②是;

③否.

②的证明:

如图,

在△ACM和△BAN中,

∴△ACM≌△BAN,

∴∠AMC=∠BNA,

∴∠NQA=∠NBC+∠BMQ=∠NBC+∠BNA=180°

=120°

∴∠BQM=60°

③的证明:

在Rt△ABM和Rt△BCN中,

∴Rt△ABM≌Rt△BCN,

∴∠AMB=∠BNC.

又∠NBM+∠BNC=90°

∴∠QBM+∠QMB=90°

∴∠BQM=90°

,即∠BQM≠60°

23

(1)BF=CG;

证明:

在△ABF和△ACG中

∵∠F=∠G=90°

,∠FAB=∠GAC,AB=AC

∴△ABF≌△ACG(AAS)

∴BF=CG;

(2)DE+DF=CG;

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2)

∵DE⊥BA于点E,∠G=90°

,DH⊥CG

∴四边形EDHG为矩形

∴DE=HG,DH∥BG

∴∠GBC=∠HDC

∵AB=AC

∴∠FCD=∠GBC=∠HDC

又∵∠F=∠DHC=90°

,CD=DC

∴△FDC≌△HCD(AAS)

∴DF=CH

∴GH+CH=DE+DF=CG,即DE+DF=CG;

(3)仍然成立.

过点D作DH⊥CG于点H(如图3)

∴四边形EDHG为矩形,

∴DE=HG,DH∥BG,

∴∠GBC=∠HDC,

∵AB=AC,

∴∠FCD=∠GBC=∠HDC,

,CD=DC,

∴DF=CH,

∴GH+CH=DE+DF=CG,

即DE+DF=CG.

24.

过点D作DF∥AB,交BC于F.

∵△ABC为正三角形,

∴∠CDF=∠A=60°

∴△CDF为正三角形.

∴DF=CD.

又BE=CD,

∴BE=DF.

又DF∥AB,

∴∠PEB=∠PDF.

∵在△DFP和△EBP中,

∵,

∴△DFP≌△EBP(AAS).

∴DP=PE.

(2)解:

(1)得△DFP≌△EBP,可得FP=BP.

∵D为AC中点,DF∥AB,

∴BF=BC=a.

∴BP=BF=a.

25.

(1)当点P在△ABC时,结论h1+h2+h3=h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

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G,交AC于H,交AM于N,则可得结论h1+h2=AN.

∵四边形MNPF是矩形,

∴PF=MN,即h3=MN.

∴h1+h2+h3=AN+MN=AM=h,

即h1+h2+h3=h.

(2)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此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

过点P作BC的平行线,与AB、AC、AM分别相交于G、H、N,则可得结论h1+h2=AN.

∴h1+h2﹣h3=AN﹣MN=AM=h,

即h1+h2﹣h3=h.

26.

(1)当CD2=AC•DB时,△ACP∽△PDB,

∵△PCD是等边三角形,

∴∠PCD=∠PDC=60°

∴∠ACP=∠PDB=120°

若CD2=AC•DB,由PC=PD=CD可得:

PC•PD=AC•DB,

即=,

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ACP∽△PDB

(2)当△ACP∽△PDB时,∠APC=∠PBD

∵∠PDB=120°

∴∠DPB+∠DBP=60°

∴∠APC+∠BPD=60°

∴∠APB=∠CPD+∠APC+∠BPD=120°

即可得∠APB的度数为120°

27.

(1)∵△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

∴AC=DC,CE=CB,∠DCA=60°

,∠ECB=60°

∵∠DCA=∠ECB=60°

∴∠DCA+∠DCE=∠ECB+∠DCE,∠ACE=∠DCB,

在△ACE与△DCB中,

∴△ACE≌△DCB,

∴AE=BD;

(2)∵由

(1)得,△ACE≌△DCB,

∴∠CAM=∠CDN,

∵∠ACD=∠ECB=60°

,而A、C、B三点共线,

∴∠DCN=60°

在△ACM与△DCN中,

∴△ACM≌△DCN,

∴MC=NC,

∵∠MCN=60°

∴△MCN为等边三角形,

∴∠NMC=∠DCN=60°

∴∠NMC=∠DCA,

∴MN∥AB.

28.

∵△OAB和△OCD为等边三角形,

∴CD=OD,OB=AB,∠ADC=∠ABO=60°

∵四边形ODEB是平行四边形,

∴OD=BE,OB=DE,∠CBE=∠EDO.

∴CD=BE,AB=DE,∠ABE=∠CDE.

∴△ABE≌△EDC.

∴AE=CE,∠AEB=∠ECD.

∵BE∥AD,

∴∠AEB=∠EAD.

∴∠EAD=∠ECD.

在△AFE和△CFD中

又∵∠AFE=∠CFD,

∴∠AEC=∠ADC=60°

∴△ACE为等边三角形.

29.

(1)∵△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ACB+∠BCD=∠DCE+∠BCD,

∴∠ACD=∠BCE,

在△ACD和△BCE中

∴△ACD≌△BCE,

∴AD=BE.

∵△ACD≌△BCE,

∴∠ADC=∠BEC,

∵等边三角形DCE,

∴∠CED=∠CDE=60°

∴∠ADE+∠BED=∠ADC+∠CDE+∠BED,

=∠ADC+60°

+∠BED,

=∠CED+60°

=60°

+60°

∴∠DOE=180°

﹣(∠ADE+∠BED)=60°

答:

∠DOE的度数是60°

(3)证明:

∴∠CAD=∠CBE,AD=BE,AC=BC

又∵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

∴AM=AD,BN=BE,

∴AM=BN,

在△ACM和△BCN中

∴△ACM≌△BCN,

∴CM=CN,

∠ACM=∠BCN,

又∠ACB=60°

∴∠ACM+∠MCB=60°

∴∠BCN+∠MCB=60°

∴∠MCN=60°

∴△MNC是等边三角形.

30.

过P点作PF∥BC交AC于F点,

∵等边△ABC的边长为10,点P是边AB的中点,CQ:

2,

∴AB=BC,∠B=∠ACB=∠A=60°

∴AP=CQ,

∵PF∥AB,

∴∠APF=∠B=60°

,∠AFP=∠ACB=60°

∴∠A=∠APF=∠AFP=60°

∴△APF是等边三角形,

∵PE⊥AC,

∴EF=AF,

∵△APF是等边三角形,AP=CQ,

∴PF=CQ

∴∠Q=∠FPD,

在△PDF和△QDC中

∴△PDF≌△QDC,

∴DF=CD,∴DF=CF,

∴DE=EF+DF=AF+CF=AC,

∴ED=5.

双基训练

1.如图14-45,在等边ΔABC中,O是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OD∥AB,OE∥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2.如图14-46,Δ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BA的中点,DE⊥AC,垂足为点E,EFAB,AE=1,则AD=,ΔEFC的周长=。

3.如图14-47,在等边ΔABC中,AE=CD,BG⊥AD,求证:

BP=2PG。

纵向应用

1.如图14-48,已知等边ΔABC的ABC、ACB的平分线交于O点,若BC上的点E、F分别在OB、OC垂直平分线上,试说明EF与AB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14-49,C是线段AB上的一点,ΔACD和ΔBCE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点D、E在AB同旁,AE交CD于点G,BD交CE于点H,求证:

GH∥AB。

3.如图14-50,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E是AC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使得ΔCDE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是线段AD的中点,N是线段BE的中点,求证:

ΔCMN是等边三角形。

4.如图14-51,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BC、AC为边作等边ΔACD和ΔCBE,M为AE的中点,

N为DB的中点,求证:

ΔCMN为等边三角形。

5.如图14-52,在四边形ABCD中,∠A+∠B=1200,AD=BC,以CD为边向形外作等边ΔCDE,连结AE,求证:

ΔABE为等边三角形。

6.如图14-53,已知Δ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C上一点,∠1=∠2,BD=CE,求证:

ΔADE是等边三角形。

7.如图14-54,设在四边形ABCD中,∠A+∠B=1200,AD=BC,M、N、P分别是AC、BD、CD的中点。

ΔMNP是等边三角形。

8.如图14-55,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

CD,AD=BC,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B=600,且E、F分别是OD、OA的中点,M是BC的中点,求证:

ΔEFM是等边三角形。

9.如图14-56,在

ABCD中,ΔABE和ΔBCF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

ΔDEF是等边三角形。

10.如图14-57,已知D为等边ΔABC一点,DA=DC,P点在ΔABC外,且CP=CA,CD平分∠PCB,

求∠P。

横向拓展

1.如图14-58,已知P是等边三角形ABC一点,APB:

CPA=5:

6:

7,求以PA、PB、PC为边长的三角形的三角之比。

2.如图14-59,点O为等边ΔABC一点,∠AOB=1100,∠BOC=1350,试问:

(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

若能,请求出该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果∠AOB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以OA、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3.如图14-60,已知Δ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ΔBDC是顶角∠BDC为1200的等腰三角形,以点D为顶点作一个600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结MN,形成一个三角形。

AMN的周长等于2。

4.如图14-61,在ΔABC中,∠A=600,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点D是BC的中点,BE、CF交于点M。

(1)如果AB=AC,求证:

ΔDE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AB≠AC,试猜想ΔDEF是不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ΔDEF是等边三角形,请加以证明;

如果ΔDEF不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3)如果CM=4cm,FM=5cm,求BE的长度。

5.如图14-62,已知AO=10,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P点可在射线ON上运动),∠AON=600。

(1)OP为多少时,ΔAOP为等边三角形?

(2)OP为多少时,ΔAOP为直角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