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632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技术基础》Word格式.docx

1、按獲得結果的方式分類

(1).直接測量-被測幾何量的數值直接由計量器具讀出。

(2).間接測量-被測幾何量的數值由實測幾何量的數值按一定的函數關係式運算后獲得。

2、按比較的方式分類

(1).絕對測量-被測量的整個數值可以直接從測量器具上讀出。

(2).相對測量(比較測量)-測量時先用標準器調整計量器具的零位,再由刻度尺讀出被測量幾何量相對於標準器的偏差。

3、按同時測量被測幾何量參數的多少分類

(1).單項測量-分別而獨立地測量工件上各個幾何量。

(2).綜合測量-同時測量工件上某些相關的幾何量的綜合狀態,以判斷綜合結果是否合格。

綜合測量的效率高,能反映工件上一些誤差的綜合結果,適用於只要判斷工件是否合格的場合,當需要分析加工過程中產生廢品的原因時,應采用單項測量。

4、按測量時是否有機械測量力分類

(1).接觸測量-計量器具的測頭與被測表面以機械測量力接觸。

為了保證接觸的可靠性,測量力是必要的,但它可能使測量器具或工件產和變形,從而造成測量誤差。

尤其對於軟金屬或薄結構等易變形工件,接觸測量可能因變形造成較大的測量誤差,或劃傷工件表面。

(2).非接觸測量-計量器具的測頭與被測表面不接觸,不存在機械測量力。

5、按測量目的分類

(1).主動測量(工序測量)-在零件加工過程中進行的測量,其測量結果用於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決定零件是否需要繼續加工或調整機床,以便及時防止廢品的產生。

(2).被動測量-零件加工完成后進行的測量,其測量結果主要用來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件與測量頭在測量過程中的狀態分類

(1).靜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相對靜止。

(2).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測量頭之間有相對運動,它能反映被測參數的變化過程。

7、按測量條件的情況分類

(1).等精度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決定測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條件不變。

例如由同一個人,用同一臺機器,在同樣的條件下,以同樣方法,同樣仔細地測量同一個量,求測量結果平均值時所依據的測量次數也相同,因而可以認為每一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和精確程度都是相同的。

在一般情況下,為了簡化測量結果的處理,大家采用等精度測量。

(2).不等精度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決定測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條件可能完全改變或部分改變。

顯然,其測量結果的可靠性與精確程度各不相同。

第三節 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

1、測量誤差的概念

(1).測量誤差是測得值與正確值之差,即:

測量誤差=測得值-正確值(真值),按測量誤差出現的規律分:

A.系統誤差:

它是由一個或幾個確定的因素引起的誤差,有一定的規律性,可根據其產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予以消除,或減小它的影響。

B.偶然誤差:

(又稱隨機誤差)它是由不易控制的多種因素造成的誤差。

誤差的大小和方向具有有隨機性。

C.粗大誤差:

指超出在規定條件下預計的測量誤差,即歪曲測量結果的誤差。

造成粗大誤差的原因,有主觀上的原因,如讀數不正確或操作不正確;

也有客觀上的原因,如外界突然干擾。

(2).精度是和誤差相對的概念。

由於誤差分為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因此籠統的精度概念已不能反映上述誤差的差異,從而引出如下概念。

A.精密度-指在一定條件下多次重復測量時,所得測量結果彼此之間符合的程度。

它反映隨機誤差的大小。

B.準確度-指在規定條件下,測量中所有系統誤差的綜合。

它反映系統誤差的大小。

理論上對已定系統誤差可用修正值來消除,對未定系統誤差可用系統不確定度來估計。

C.精確度-指測量結果中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綜合,表示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

若己修正所有已定系統誤差,則精確度可用不確定度來表示。

一般來說,精密度高而準確度不一定高,反之亦然;

但精確度高則精密度都高。

(3).按誤差本身因素分

A.絕對誤差:

即前述測得值與正確值之值。

例如用一根毫米鋼尺測量某一工件長度,鋼尺可準確到0.5mm,若讀數為25mm,可知該工件的實際長度必在24.5mm和25.5mm之間。

絕對誤差只能用以判斷對同一呎寸測量結果的精密程度、而不適用於不同呎寸。

例如,測量100mm和1mm的長度,兩者的絕對誤差均為0.1mm,顯然,前者需用精度高的測量手段測得,后者則很容易實現。

B.相對誤差:

絕對誤差與測得值的比值為相對誤差。

2、測量誤差的產生原因

(1).計量器具誤差:

例如:

百分表傳動機構放大不準確,滑動面間隙和磨損引起回程誤差等。

(2).接觸誤差(基準誤差):

探測頭與被測表面接觸處粗糙度大,受測量力產生接觸變形;

被測面有陷下去、塌邊、毛刺、劃痕等都會引起測量誤差。

(3).測量方法引起誤差:

操作方法不正確、測量原理不完善等都產生誤差。

(4).環境條件誤差:

溫度、濕度、振動、汽壓以及灰塵都會使精密測量產生誤差。

(5).測量人員引起的誤差:

測量過程中,測量人員的主觀因素,如技術熟練程度、操作經驗、連續工作時間長短、思想情緒和工作責任心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總之,產生測量誤差的因素很多,測量時應找出主要因素,並采用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測量的精確度。

3、減少誤差的措施

(1).系統性誤差:

例如,百分表機構傳動不準確,讀數偏大。

可采用校準方法,與高一級標準量具比較,確定誤差量值。

計算出相應的修正系數,用來對測量讀數進行修正。

(2).隨機性誤差:

例如,測量時測量力不穩定,溫度波動,視覺誤差等的綜合影響,具有隨機性特性。

可以采算術平均值原理,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3).粗大誤差:

在一系列眾多的測得值中,人個別的數值超出了隨機誤差應有的範圍,該誤差可看成是粗磊誤差。

例如,操作時外界突然振動,測量操作失誤,讀錯示值等均可能導致粗大誤差的出現。

對粗磊誤差的處理原則是按一定規則予以剔除。

最簡便的方法采用3δ準則。

(2)形狀和位置公差

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簡稱形位公差)是針對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簡稱形位誤差)而言的。

所謂形位誤差是指被測實際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變動量。

所謂形位公差是指實際要素對其理想要素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形狀和位置公差》國家標準包括:

《代號及其注法》(GB1182-80)、《朮語及定義》(GB1183-80)、《未注公差的規定》(GB1184-80)和《檢測規定》(GB1958-80)。

基本概念

1.屬語及定義

要素構成零件几何特征的點、線、面。

1.理想要素與實際要素

具有几何學意義的要素稱為理想要素或者說理想要素是沒有任何誤差的要素。

如素線、平面、圓柱面、圓錐面、球面統稱為輪廓要素﹔圓心、球心、軸線、中心線、中心面統稱為中心要素。

中心要素對應于輪廓要素的存在而存在,在實際零件上是不能直接看到中心要素的。

中心要素通常由輪廓要素來体現。

零件上實際存在的要素稱為實際要素。

實際要素是通過加工后得到的,由測量要素來代替。

由于測量誤差,測量要素并不是實際要素的真實狀況。

2.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

圖樣上給出的形狀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稱為被測要素,也就是需要測量形位誤差的要素。

用來確定被測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稱為基準要素(分為單一基準要素、組合基準要素、三基面体系、基準目標)。

單一基準要素是作為單一基准使用的單個要素﹔組合基準要素是作為單一基准使用的一組要素﹔三基面体系是由三個互相垂直的基准平面組成的基准体系,它的三個平面是确定和測量零件上各要素几何關系的起點﹔基準目標是為构成基准体系的各基准平面而在要素上指定的點、線、面。

理想基準面素簡稱為基準,它是确定要素間几何關系的依据,分別稱為基准點、基准直線(軸線)和基准平面(中心平面)。

附圖(A)

3.單一要素與關聯要素

圖樣上僅對要素本身給出形狀公差要求的要素,稱為單一要素。

對其它要素有功能關系的要素,稱為關聯要素。

或者說關聯要素是指相對于別的要素有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測要素。

例如,有直線度要求的軸線,有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屬單一要素;

相對于底平面有平行度要求的軸線或平面則為關聯要素。

同一要素既可以是被測要素,又可作為基準要素;

被測要素既可以是單一要素,也可以為關聯要素;

輸廓要素和中心要素既可以作為被測要素,也可以作為基準要素,而被測要素一定是指實際要素。

2.形狀和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是單一要素的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形位誤差以零件几何要素進行分類。

因此,對這些要素的形狀誤差以及它們之間相對位置的誤差,都分別進行了分類,分為單一要素的形狀誤差和關聯要素的位置誤差兩類。

在几何要素中,單一要素的形狀誤差又分為直線度誤差、平面度誤差、圓度誤差、圓柱度誤差等。

關聯要素的位置誤差也分為定向誤差、定位誤差和跳動誤差。

定向誤差有平行度誤差、垂直度誤差和傾斜度誤差;

定位誤差有同軸度誤差、對稱度誤差和位置度誤差;

跳動誤差有圓跳動誤差和全跳動誤差等。

非直線的各種曲線,可概括為線輪廓度誤差;

非平面、圓柱面、球面等各種曲面,可概括為面輪廓度誤差。

綜上所述,形位誤差分為兩大類共14個項目。

形位公差是用來限制和控制形位誤差的,因此形位公差自然也分兩大類共14個項目。

有關形位公差的分類、項目和符號見表1-1。

表1-1形位公差項目及其符號

分 類

項 目

符 號

直線度

平行度

垂直度

平面度

傾斜度

圓  度

同軸度

圓柱度

對稱度

位置度

線輪廓度

圓跳動

面輪廓度

全跳動

3.形位公差帶

如何限制實際要素的變動范圍是研究形位公差的一個重要方面。

由于實際要素在空間占據一定的形狀、數值、方向和位置,必須用具有一定形狀、數值、方向和位置的各種平面區域和空間區域來限制它。

用于限制實際要素形狀和位置變動的區域,稱為形位公差帶。

形位公差帶可以是平面區域,也可以是空間區域,既是區域就有一定的形狀、數值、方向和位置等。

1.公差帶形狀由被測要素的形位公差項目特征所決定,共有十種形狀,見表12-2。

2.公差帶大小是指公差帶的寬度t或直徑Φt的大小,由形位公差值t決定。

3.公差帶方向是指評定被測要素誤差的方向。

4.公差帶位置分為固定和浮動兩種。

所謂浮動,是指形位公差帶的位置隨著被測要素實際尺寸的變化而浮動。

所謂固定,是指公差帶的位置不隨被測要素實際尺寸變化而浮動。

表12-2形位公差帶的形狀

序  號

公差帶

形  狀

适用示例

1

兩平行直線

給定平面的直線度

2

兩平行平面

面的平面度

3

兩同心圓

圓度

4

兩同軸同柱面

圓柱度

5

兩等距曲線

6

兩等距曲面

7

一個圓

平面內點的位置度

8

一個球

點在空間的位置度

9

一個圓柱

軸線的直線度

10

一個四棱柱

給定兩個互相垂直方向線的直線度

4.形位公差代號及標注方法

在技朮圖樣中,根據功能需要,對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包括高精密和低精度)時,均應在圖樣中按規定的標注方法注出;

無特殊要求時,不必標注。

當無法采用代號標注時,允許在技朮文件中用文字說明。

1.形位公差代號

形位公差代號包括:

形位公差有關項目的符號、形位公差框格和指引線、形位公差數值和其它有關符號以及基準代號的字母和有關符號。

形位公差框格分成兩格或多格,形狀公差只需兩格,位置公差需兩格以上。

框格內從左到右填寫以下內容(圖12-2):

第一格——形位公差項目的符號(表12-1)。

第二格——形位公差數值(單位mm)和有關符號。

如  表示最大實体狀態;

 表示公差帶是一個圓或圓柱体;

(+)和(-)分別表示被測要素有誤差,只許中間向材料外凸起和向材料內凹下;

()和( )分別表示被測要素有誤差,只許按符號的小端方向逐漸減小等等。

第三格和以后各格——基準代號的字母和有關符號。

基準代號(圖12-3)由基準符號(用加粗的短划表示)、圓圈、連線和字母組成。

圓圈內填寫大寫的拉丁字母(不得用E、I、J、M、O、P),當字母不夠用時,可加腳注,如A1,A2……B1,B2,……等。

公差框格中的數字和字母的高度與圖樣中的數字相同。

2.指引線

指引線由直線和箭頭組成,指引線可從框格的左端和右端引出,詳見表12-3。

表12-3框格指引線畫法

內 容

畫 法

圖 例

說 明

結 構

指引線由指示箭頭和指引線構成

指引線可以曲折,但不得多于兩次

指引線與框格的連接

自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引出

為簡便起見,允許自框格的側邊直接引出

3.被測要素的標注法

指引線箭頭應指向公差帶寬度方向或直徑方向,箭頭與尺寸線對齊表示中心要素,箭頭與尺寸線錯開表示輪廓表素。

詳見表12-4。

表12-4被測要素標注法

指引線與被測要素

當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指示箭頭應指在被測表面的可見輪廓線或其引出線上

對于輪廓要素,該指引線的箭頭不得與尺寸線對齊,應與尺寸線至少錯開4mm

當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指示箭頭應與該要素的尺寸線對齊

當箭頭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的箭頭

若中心要素尺寸線于圖樣中其它處出現過,則指示箭頭可與該要素的空白尺寸線對齊

當被測要素為單一要素的軸線或多要素的公共軸線、公共中心面時,指示箭頭可直接指在軸線或中心線上

4.基準要素標注法與被測要素基本相似。

詳見表12-5。

表12-5基準要素標注法

基準符號為粗短划,用連線與框格相連

基準代號由基準符號、圓圈、連線和相應的字母組成

符號線寬約2b

無論基準代號的方向如何,其字母均應水平畫寫

基準符號與框格的連接

從框格的另一端引出,或用基準代號標注

基準符號用的連線也允許自框格的側邊引出

當用基準代號標注要素時,還應在相應的公差框格中按一定順序填寫與基準代號中一致的字母

基準符(代)號與基準要素的連接

當基準要素為輪廓要素時,基準符(代)號應緊靠基準表面的可見輪廓線或基引出線

對于輪廓要素,基準符(代)號的連線不得與尺寸線對齊,應與尺寸線至少錯開4mm

當基準要素為中心要素時,基準符(代)號的連線應與該要素的尺寸線對齊

當基準符(代)號與尺寸線的箭頭重疊時,可代替尺寸線的箭頭

當基準要素為單一要素的軸線或多要素的公共軸線、公共中心平面時,基準符(代)號可直接靠近軸線或中心線標注

形狀公差與公差帶

形狀公差是單一實際要素的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

這是指對零件的單一實際要素几何形狀的精度要求,也是指零件上單一實際要素的形狀與其理想形狀的相似程度。

相似程度越高,形狀誤差越小,則形狀精度越高。

限定單一實際要素形狀誤差的量是形狀公差值;

限定形狀誤差變動范圍的是形狀公差帶。

形狀公差有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度和面輪廓度等六個項目。

1.直線度

直線度是指被測實際直線直的程度,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零件上的直線包括圓柱面、圓錐面和平面上的素線,面與面的交線,以及軸線、對稱中心線等。

由于加工誤差,這些實際直線都可能產生直線度誤差,因此它們實際上都是空間曲線。

根據零件的功能要求,對被測實際直線有時需要限制某一平面內的直線度誤差;

有時需要限制某個方向上的誤差;

有時需要限制某兩個方向上的誤差或者任意方向上的誤差。

1.給定平面內的直線

給定平面,是指圓柱(錐)面的軸截面或者是平面的縱、橫截面。

在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實為平面曲線。

(a)(b)

圖12-4素線直線度

在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如圖12-4所示,圖(a)為標注,圖(b)為公差帶圖。

表示圓柱面上任一素線必須位于軸向平面內、距離為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直線之間。

或者解釋為圓柱面素線要求直線度,公差值是0.02mm,公差帶是在圓柱軸向平面內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形狀和方向)。

實際圓柱面上任一素線都應位于此公差帶內(合格條件),即直線度誤差不得大于公差值0.02mm。

圖12-5的標注,表示在同一表面的兩個方向上給定不同的直線度公差時,在該表面兩個方向上的任一直線必須分別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1和0.05的兩平行直線之間,只許縱向素線的中部向上凸起。

圖12-5導軌直線度

橫向和縱向素線是導軌面分別與橫向和縱向截面的交線,該交線分別在各自截面內,均為平面曲線。

因此應在同一被測要素兩個不同方向的截面內,用形狀為一對平行直線的公差帶分別控制實際素線的直線度誤差。

故公差帶也是在給定平面內定義的,見圖12-5(b)。

由于機床導軌是狹長的工作面,且縱橫向精度要求不同,故而采用直線度公差控制,不采用平面度標注。

2.給定方向上的直線度

給定方向上的直線度,主要控制面與面的交線即棱線直的程度。

由于加工誤差的存在,棱線實際上也是一個方向空間曲線,任意方向上都存在誤差。

根據零作的使用要求,有時只需控制三維侳標中的一個方向直線度誤差;

而有時需要控制二個方向上的誤差。

給定一個方向時,直線度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時,公差帶是正截面尺寸為公差值t1×

t2的四棱柱內的區域。

圖12-6的標注,表示三棱尺棱線必須位于水平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2mm、垂直方向距離為公差值0.1mm的四棱柱內。

(a)

(b)

圖12-6三棱尺直線度

3.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

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Φt的圓柱面內的區域,即公差帶的形狀是一個圓柱体,其直徑為公差值Φt。

圓柱体的軸線依存于圓柱面,圓柱面彎曲或扭曲,則其軸線必然彎曲或扭曲,因此軸線也是一條空間曲線。

對于圓柱体特別是細而長的軸件往往根據使用要求,需要控制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誤差。

圓12-7的標注,表示Φd圓柱体的軸線必須位于直徑公差值Φ0.04mm的圓柱面內。

公差值前注Φ表示任意方向,框格指引線與Φd直徑尺寸線對齊僅表示Φd圓柱面的軸線。

圖12-7軸線直線度

2.平面度

平面度是指被測實際平面平的程度。

是限制實際表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由于實際平面高低不平,可將其看作空間曲面。

平面度公差帶只有一種形式,即以公差值t為距離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圖12-8的標注,表示平台上表面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平面內。

平台中部只許下凹。

圖12-8平台平面度

3.圓度

圓度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實際圓是一封閉的平面曲線。

圓度公差帶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公差值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圓12-9的標注,表示在垂直于軸線的任一正截面上,該圓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2mm的兩同心圓之間。

圓度公差值只作為兩同心圓的半徑差,不限定圓的半徑值。

而且公差帶同心圓的圓心不一定與零件軸線重合,但要求圓的截面與軸線垂直。

因此在標注圓錐体的圓度時,公差框格指引線箭頭必須與軸線垂直,如圖12-9(b)所示。

圖12-9圓度

4.圓柱度

圓柱度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一項綜合指標。

實際圓柱面在正截面的圓是封閉的平面曲線,軸截面的素線是平面曲線,軸線往往彎曲或扭曲。

因此圓柱度是綜合控制圓柱面的圓度、素線直線度以及素線間的平行度。

它是一項綜合性指標。

圓柱度公差帶是半徑差為公差值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圖12-10的標注,表示圓柱面必須位于半徑差為公差值0.05mm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

圖12-10圓柱度

由于上述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和圓柱度四項指標,都是針對被測要素自身的形狀公差,不涉及基準要素,因此,它們的公差帶都是浮動的。

5.輪廓度

1.線輪廓度

線輪廓度是指對曲線形狀精度的要求,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心應位于理想輪廓線上。

理想輪廓線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如圖12-11(b)所示,在截面上有三條曲線,中間的一條曲線為理想曲線,以公差值t為直徑,以理想曲線的位置為圓心從左向右作一系列的圓,再分別作一系列圓的上、下包絡線。

則上、下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稱為線輪廓度公差帶。

它的特點是上、下兩包絡線對理想曲線對稱布置,兩包絡線之間各處的法向距離相等,其為公差值t。

圖12-11線輪廓度

圖12-11的標注,表示在平行于正投影的任一截面上,實際輪廓線必須位于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為0.04mm,且圓心在理想輪廓線上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

圖中的理想輪廓線由理論正確尺寸22、R10、R25來確定。

可見理論正確尺寸是指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狀、方向、位置的尺寸。

該尺寸不附帶公差,其實際尺寸由給定的形位公差控制,在圖樣中標注時用框格框位,以示區別。

2.面輪廓度

面輪廓度是指對曲面形狀精度的要求,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

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球心應位于理想輪廓面上。

理想輪廓面由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圖12-12的標注,表示實際輪廓面必須位于一系列球的兩包絡面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