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657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docx

山西省某知名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3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载,汉武帝任用孔仅(南阳冶铸业首户)、东郭成阳(齐之大盐商)为大农丞,领盐铁事;任用桑弘羊(洛阳贾人子)为传中;又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从此吏“多贾人矣”这表明西汉

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了专制统治基础

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改善了私营商业环境

2.北宋时,男子“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日而作,戴星而息”;妇女则“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

然而每到收成时节,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

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

据此可知,北宋时

A.耕织技术日臻成熟B.自然经济日趋瓦解

C.小农经济十分脆弱D.农业商品化有所提高

3.下表呈现了18世纪上半叶清朝的侨民政策。

由此可知,此时

时间

内容

1717年

康熙下诏命令东南亚的华商及其家人在三年内返国,否则永不得回国。

东商沿海地方官员故意拖延对法规的执行

1727年

雍正帝应东南沿海地方官员的请求,准许华商在海外停留两年

1742年

乾隆帝又加了一年的宽限期

1745年

清延让整个外国居留与返回的议题由各省自由裁决

A.私商成为外贸主导力量B.朝贡贸易体制彻底瓦解

C.请朝逐步走向对外开放D.对外经贸交流影响扩大

4.16世纪时,欧洲成功而富有的中产阶级(主要是商人和银行家)纷纷利用购买贵族称号等手段,加入拥有特权的贵族阶级;同时,英格兰和荷兰的许多贵族公开从事商业经营。

这些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联系的加强

C.社会结构的调整D.封建制度的强化

5.下表反映了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英国主要行业的年收入状况(单位:

万英镑)据此可知,英国

年份

农林牧副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1688年

1930

990

560

1801年

7550

5430

4050

1831年

7950

11710

5900

A.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B.工业化的影响日益显现

C.农业生产出现衰败趋势D.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6.在1870年之后,新的发明、制造程序,以及把产品输送到市场和变卖的方法使早期的工业化支柱国家失效了,大规模的工厂使早期工业时代的纺织厂和铸铁厂相形见绌。

这一变化

A.成就了英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扭转了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向

C.引起了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D.保障了国际关系的持久稳定

7.学者王尔敏指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起自亲王枢府,连及地方大吏,以致在野士绅,实际汇成自强运动,无论变局认识与实质行动,俱合于现代化工业化之内涵,故当无可置疑。

”该学者旨在强调

A.统治危机助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B.“师夷长技”成为统治集体的共识

C.中国已找到了民族自强的出路D.西方列强加快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8.1897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总行在上海开业,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

清廷拨存生息公款200万两,要求京外拨解之款交该行汇兑。

同时,银行章程中要求“用人办事悉以(英国)汇丰(行)为准而参酌之…尽除官场习气”,这反映出中国

A.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B.民族经济摆脱了封建束缚

C.近代金融体系已开始形成D.近代金融发展环境有改善

9.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业发展方针要求“以军需工业为中心”“开发矿产,树立重工业的基础,鼓励轻工业的经营,并发展各地的手工业”,据此可知,该方针旨在

A.扩大民族战争的物质基出B.加强国民政府的经济能制

C.保持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D.完善已独立的工业化体系

10.下表为1956年年底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简表。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农业

生产合作社高级社

高级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96.3%

占全国农户总数87.8%

工业

国营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占全国工业总值67.5%

占全国工业总值32.5%

商业

国营、供销社和公私合营商业

国营、供销社和公私合营商业

占批发商业总值99.9%

占零售商业总值95.8%

A.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B.已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的目标D.形成了经济快速发展局面

11.右图所示为北京兆龙饭店。

1981年,香港实业家包玉刚要捐1000万美元给北京造一座大饭店,他不要回报,只提出饭店要以其父包兆龙的名字命名的要求,然而没人敢接这张“烫手”的支票,后来此事由邓小平出面才办妥。

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改革开放的环境尚待改善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启

C.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对外开放事业正式拉开序幕

12.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决策: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撤社设乡;等等。

这些决策

A.拉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B.加强了政府对农村经济的领导

C.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D.意在依靠市场调整农业结构

13.清末最新的《女子修身教科书)写道:

“我们中国旧俗结婚,全凭媒人做成,爹娘做主。

西国没有这个道理,听凭男女自己择配,谓之自由结婚。

倘若中国人自由结婚,人家就以为无耻。

但细想起来,自由结婚的男女,各自情愿,又彼此知道牌气,似乎容易和陸些。

”这表明,此时中国社会

A婚姻观念有所转变B.婚姻旧俗根深蒂固

C.中西文化难以兼容D.崇洋媚外倾向严重

14.《点石斋画报》是一份创于1884年上海的旬刊。

鲁迅曾指出:

“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

(画报)流行于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称在那时就如现在之所谓‘新学’------的人们的耳目。

”据此判断,该画报

A.提供了较全面的国内外信息B.成为近代官办报刊的典范

C.推动了近代国人的思想解放D.充当了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15.1912年《申报》刊文《做上海人安得不穷》,其中写道:

“从前家中陈设不过榆树器具及瓷瓶铜盆,已觉十分体面。

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皮榻、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阅报成为时尚生活重要风标B.上海市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C.西式生活用具已在上海普及D.上海市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16.1935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又判定《农业调整法》侵犯了各州政府的权利,因而违宪。

这从侧面说明,罗斯福新政

A.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B.止于对既有制度的局部调整

C.完成了经济恢复任务D.破坏了美国民主政治原则

17有学者指出:

“在(二战后)法国,重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煤矿、汽油和电力等公用事业都由政府控制。

拥有技术或科学专长的官员做出经济决策,而这曾经是企业主或议会的职权。

”这一变化反映了法国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改变B.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得到显著加强D.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遭受挑战

18.1981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它被概括为“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和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这一计划

A.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巩固了凯恩斯主义的指导地位D.开启了美国的“新经济”时代

19.列宁逝世后,布哈林相信市场关系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坚持“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的,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的原则。

这一理念

A.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贡献B.坚持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要求

C.开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道路D.改善了苏联工农群众的生活状况

20.20世纪30年代,苏联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人问农民怎么治虱子,农民回答道,在脑瓜上写上“集体农庄”四个字,虱子就全部逃光了。

该故事意在说明

A.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B.苏俄政府成功实施余粮收集制

C.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显现D.苏假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21.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较1928年增加了10.6倍,重工业产值增加了19.5倍,轻工业产值增加了4.1倍;可是苏联的农业总产值到1953年还没有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固有发展模式的束缚B.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C.西方国家的经济遏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误

22.在1944年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美国提出以美元取代黄金作为储备基金。

面对英、法两国的反对,美国承诺向英、法两国分别提供44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贷款。

最终,美国的提案得以通过。

这表明

A.稳定经济秩序成为首要任务B.西欧国家联合抵制美国称霸

C.美国取得世界金融霸主地位D.战后国际贸易壁垒得以消除

23.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中说:

“全球网络使民族国家成为固有政治疆域内全球经济的一个区划:

核心公司作为巨大资源的所有者和控制者的形象正日益成为一个虚构的想象。

”他旨在强调

A.民族国家丧失了经济意义B.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助推科技进步D.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停滞

24.2014年,世贸组织在经过长期磋商后,160个成员在日内瓦通过了《贸易便利化协定》,这是该组织成立近20年以来达成的首项也是最重要的全球贸易改革协定。

这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B.贸易自由化障碍被彻底清除

C.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确立D.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现存(唐代)史料中,首先看到的是对买卖田土的禁止性规定:

“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

”对此,《唐律疏议》是这样解释的:

“口分田'谓计口受之,非永业及居住园宅。

”开元时期,(口分田出卖条件)放宽到狭乡迁往宽乡者,。

永徽年间(650-655年),只有五品以上的勋官和“家贫卖供葬”的一般百姓才能出卖“永业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则放宽到“流移者也如之”。

正如叶适所言,“方授田之初,其制已自不可久,又许之自卖,民始有契约文书而得以私自卖易”。

——摘编自柴荣、柴英《唐代土地私有权问题研究》

材料二自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后,缙绅地主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转嫁或规避赋役负担;农村庶民地主和城市商人地主赔纳赋役的顾虑得以消除,他们购买土地的愿望较之以前更加强烈。

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和粮食商品化的扩大则提高了土地收益,进一步制激了人们追求土地的欲望。

加之人口繁衍,人均耕地面积直线下降,这一切刺激了地价上涨,土地成为各项生产要素中的紧缺资源。

地主、商人或通过高利贷,或乘灾荒饥馑之机,竞相兼并小农土地。

——摘编自葛金芳《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土地政策发生的变化。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土地成为“紧缺资源”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兼并的危害。

(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农村经济。

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