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47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练习卷物质的属性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3.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思描述错误的是(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该物质可能是水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解析】A、由图像知: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和ρ=

知该物质的密度ρ=

=1g/cm3,所以该物质可能是水,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知该物体随着时间的改变而路程不变,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不符合题意;

D、由水银的凝固点为-39℃,当温度为-52.3℃时,水银凝固为固态,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符合题意。

【分析】A、当两个物理量的图像是经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这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成正比;

B、由图像提供的信息和ρ=

分析判断;

C、由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

D、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和黑龙江北部的气温分析判断。

4.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为( 

1:

2:

4:

8:

1

【答案】C

【解析】【解答】由

可得:

体积v一定时,质量m越大,密度越大.根据所给“m-v”图象,即ρ甲:

ρ乙=m甲:

m乙=40:

10=4:

1;

C符合题意.

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密度知识与图象结合起来的运用能力。

要会读懂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运用公式求解。

5.一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内部含有一合金球的冰球投入容器中,冰球漂浮在水面上,刚投入时,冰球的体积(含合金球)为1200cm3,冰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79cm3,当冰全部熔化后,合金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0.4N,已知冰的密度为0.9×

103kg/m3,则合金球的密度为( 

103kg/m3 

103kg/m3

【解析】:

设合金球的体积为V金,则冰的体积为V冰=V﹣V金;

冰球漂浮在水面上时,V排=V﹣V排=1200cm3﹣79cm3=1121cm3=1.121×

10﹣3m3,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冰球(含合金球)的重力:

G冰+G金=F浮=ρ水gV排=1×

103kg/m3×

10N/kg×

1.121×

10﹣3m3=11.21N;

所以,ρ冰gV冰+ρ金gV金=11.21N;

即:

(1.2×

10﹣3m3﹣V金)+ρ金×

V金=11.21N﹣﹣﹣﹣﹣﹣﹣﹣﹣﹣﹣﹣﹣﹣﹣﹣﹣﹣①

当冰全部熔化后,合金球沉到底部,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金﹣F浮金,

所以,ρ金gV金﹣ρ水gV金=F=0.4N;

ρ金×

V金﹣1×

V金=0.4N﹣﹣﹣﹣﹣﹣﹣﹣﹣﹣﹣﹣﹣﹣﹣﹣﹣﹣②

解①②得:

ρ金=5×

103kg/m3.

故选:

D.

【分析】冰球的体积为已知,由于冰球内部含有一合金球,则设合金球的体积为V金,则冰的体积为V冰=V﹣V金;

根据漂浮的特点和阿基米德原理得出漂浮时重力和浮力的等式;

当冰全部熔化后,球沉入水底时,根据合金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球的重力与浮力的等式,最后解之即可.

6.如图是将一个气球压入水中的过程(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球内气体的质量和密度变化情况是( 

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解析】气球被压入水中的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因为气球不会漏气且不会爆裂,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由于其下压过程中气球受到水的压强增大,所以气球体积会减小,由ρ=m/V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会增大,D符合题意,

【分析】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当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时密度变大.

二、填空题

7.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依据公式ρ=________,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答案】21.20;

1.06体和注射器的总质量减去空

液体的质量=39.49g-18.29g=21.20g;

密度的公式ρ=

ρ=

=

=1.06g/cm3。

21.20;

1.06。

【分析】液体的质量等于液体和注射器的总质量减去空注射器的质量;

根据ρ=

求解。

8.小明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的密度,如图从左向右表示了他主要的操作过程,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测出牛奶密度为________kg/m3,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________。

【答案】右;

1224;

【解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由题,空烧杯的质量m杯=20g+10g=30g,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100g+50g+2.4g=152.4g,则牛奶的质量为m=m总-m杯=152.4g-30g=122.4g;

牛奶的体积V=100mL=100cm3。

所以牛奶密度

(3)由于烧杯附着少量牛奶,使得所测牛奶的体积偏小,由

可知,测出的密度比牛奶的实际密度偏大。

右;

大.

【分析】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先要调平衡,利用测量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9.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3,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答案】60;

1.05;

偏大;

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解析】由图可知,量筒分度值2mL,盐水的体积:

V=60mL=60cm3,所以盐水的密度:

ρ=

=1.05g/cm3;

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盐水,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变小,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偏大。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涉及到天平的使用(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和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10.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接着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1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答案】水平;

26;

2.6×

103

【解析】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图中,天平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其示数为1g,小石块的质量为20g+5g+1g=26g。

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10cm3,小石块的密度ρ=m/V=26g/10cm3=2.6g/cm3=2.6×

103kg/m3。

【分析】天平在使用前应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其平衡;

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1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

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________pB;

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两空选填“>”、“=”或“<”)。

【答案】<;

由ρ=

知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由于A、B两点离容器底等高,故A点距容器底这段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

但又由于二种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是相等的,面积又相等,所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去这个点距容器底的那段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pA<

pB;

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由图知A点距液面的高度比B点小,根据p=ρgh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又因为A、B两点离容器底等高,故A点距容器底这段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应该等于A、B两点以上的液体在A、B两点产生的压强加上A、B两点距容器底的那段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p甲>

p乙。

<;

>。

【分析】先根据ρ=

、两种液体质量及体积的关系判断两种液体密度的关系,再根据上下粗细均匀的容器中所盛的液体在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判断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相等,根据p=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判断A、B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最后根据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去这个点距容器底的那段液体产生的压强分析得出答案;

先根据A、B两点的压强相等、A点距液面的高度比B点小、p=ρgh判断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再根据p=ρgh、两种液体密度的关系判断A、B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产生的压强,最后根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应该等于液体中某点以上的液体在这个点产生的压强加上这个点距容器底的那段液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分析得出答案。

三、解答与实验探究题

12.小亮同学帮妈妈做饭时,发现茄子飘在水面上。

他想:

“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

”他用天平和量筒测定茄子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

(2)切取一小块茄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茄子块密度的表达式:

________。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茄子块体积________,茄子块的密度________。

(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水平台;

零刻度线;

(2)

(3)偏小;

偏大

【解析】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右偏,所以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水的体积V1,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所以茄子块的体积为

,茄子块的密度为

(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会导致总体积偏小,从而导致茄子块体积偏小,根据公式

可知,体积V偏小,会导致密度偏大。

(1).水平台 

(2).零刻度线 

(3).左 

(4).

(5).偏小 

(6).偏大【分析】测量固体的密度,涉及到天平的使用(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b.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c.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和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13.为了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橫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8.4g;

然后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称量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65.6g;

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mL。

(3)测出食用油的密度为ρ=________kg/m3,比实际密度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右

(2)40

(3)0.93×

103;

【解析】

(1)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故食用油的体积(如图所示)V=40ml=40cm3;

(3)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m=m2﹣m1=65.6g﹣28.4g=37.2g;

食用油的密度为ρ=

=0.93g/cm3=0.93×

103kg/m3;

因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出,烧杯上会沾有一些,测量体积会偏小,故求出的密度会偏大;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涉及到天平的使用(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14.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竞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⑵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

⑶在量简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慢浸没在量简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⑷在烧杯内倒人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⑸________。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⑹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m3=________g。

⑺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的标记A处;

47.4;

偏小

(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说明天平的右边偏高,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⑸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并使量筒中的水面到达量筒的标记A处,则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等于铜块的体积,V水=V铜=

(6)m3=20g+20g+5g+2.4g=47.4g;

(7)倒入量筒中水的质量m水=m2-m3,由ρ=

得ρ水=

将铜块取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水,所测水的体积偏大,则测量的结果偏小。

(1)右;

(5)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的标记A处;

(6)47.4;

(7)

偏小。

【分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哪边高就将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5)铜的质量可以测出,体积可以算出来,用铜块的体积来代替水的体积即可;

(6)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

(7)先算出水的质量,根据ρ=

求解;

分析所测水的体积偏大,根据ρ=

得出结论。

15.小红去昌江棋子湾游玩时,捡到一块漂亮的小彩石。

回到学校后,他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量这块彩石的密度,实验操作如下:

(1)如甲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彩石,挂在弹簧秤上,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可知,彩石的重力是________N。

(2)如乙图所示,将彩石浸没水中,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可计算出彩石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

(3)利用以上测量数据计算出这块彩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g取10N/kg)

(1)3.6

(2)1.2

(3)3000

【解析】【解答】

(1)如甲图所示,用细线拴住彩石,挂在弹簧秤上,根据弹簧秤的示数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彩石的重力是3.6N。

(2)如乙图所示,将彩石浸没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2.4N,根据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得:

浮力为:

(3)根据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根据

,计算石块的密度为:

【分析】根据浮力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难点在于彩石体积的测量上(先利用称重法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物体的体积),还要掌握测力计的读数.

16.在深圳科技活动月中,某校开展了实验操作小能手竞赛活动。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左;

变大;

(2)DCEBA;

61.8;

(1)①由图甲知杠杆的左边高,将平衡螺母向左边调;

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是力臂变小,力变大;

③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

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通过多组数据才能总结出普遍规律,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2)①先测出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最后测出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时误差较小,所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

DCEBA;

②物体的质量m=50g+10g+1.8g=61.8g;

③由ρ=

的变形式V=

、V水=V橙汁得

,即

,ρ橙汁=

(1)调节天平时,天平哪边高向哪边调;

先判断力臂的变化,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③只有通过多组数据才能总结出普遍规律;

(2)①分析减小误差的主要步骤,再综合得出实验步骤;

②天平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质量之和;

③根据ρ=

和V水=V橙汁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