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6267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博楚简《孔子诗论》释读管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或读“尃”字属上(如周凤五),作“其纳物也尃,观人谷安(焉),大敛材安(焉)”,恐非。

“某某(邦风,或雅、颂),某某也”乃《诗论》之固定句式,如第二简:

”“大雅,盛德也。

“人谷”马承源读作“人俗”,或谓当读作“人欲”。

应以後说为是。

“谷”读作“欲”,《诗论》中即有内证,如第九简“《黄鸟》则困而谷(欲)反其古也”,第十六简“见其美必谷(欲)反其本”。

又,《缁衣》篇有两处上博简作“谷”,而郭店简作“(上谷下心)”(欲),构成异文。

[2]《信阳楚简》一·

0一八:

“其谷能又弃也。

”何琳仪云:

“谷疑读欲。

”[3]皆其证。

第四简:

“曰:

‘《诗》其犹坪(平)门,与(并两戈)(贱)民而(左谷右兔)之,其用心也将何如?

’”

或读“与”字属上句,看作句末疑问语气词。

[4]恐非。

“门”字下原文有一小墨钉,是断句符号,可见“与”字不应属上读。

害(曷)

第七简:

“怀尔明德害(曷),城(诚)谓之也。

此句可补足并重新断句如下:

“〔帝谓文王:

〕怀尔明德。

”害(曷)?

城(诚)谓之也。

“害(曷)”是疑问代词,後面应改用问号。

周凤五即标点作“怀尔明德。

’害?

”,是。

他处亦有同类之例,如第十简:

“《关雎》之改(左从巳),《樛木》之时,……《燕燕》之情,害(曷)?

曰:

童而皆臤於其初者也。

第七简。

此简“命”字共5见,作名词和作动词写法不同,分用划然:

名词下加二横画,动词则不加。

第六简“昊天有成命”之“命”字也是下加二横画。

包山楚简“命”字亦有此二形。

[5]何琳仪云:

命字“齐系文字或作,加o繁化(或释)。

楚系文字或作、,加=为饰。

”[6]按,所加的笔画恐怕未必是无义的装饰,而是有区别词性的作用的。

(上矣下心)=

第八简:

“《小旻》,多(上矣下心)=,言不中志者也。

“(上矣下心)=”马承源释读作“疑矣”,周凤五标点作“〈小旻〉,多疑矣!

”,均恐未确。

愚意以为当读作“疑心”,=为合文符而非重文符,与“昊天”作“昊=”同例。

出土简帛中重文符和合文符通常使用同一种符号,须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

“疑心”一词先秦典籍中有用例,如《管子·

法法》: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

国无常经,民力必竭。

数也。

”《墨子·

备城门》:

“適人恐惧而有疑心因而离。

”此诗朱熹《诗集传》云:

“大夫以王惑於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是诗。

”此盖即“《小旻》多疑心”之谓。

(宀下贵)咎於其也

第九简。

马承源读“(宀下贵)”为“贵”。

按,“(宀下贵)”宜读作“归”;

“其”当读作“己”(周凤五即如此读,但“(宀下贵)”字仍依马读)。

“归咎於己”正是说的《伐木》诗“微我有咎”句。

上博简中凡“其”字均作“丌”,“己”则作“其”或“(口下己)”“(己下其)”,如《缁衣》“则民至(致)行(己下口)(己)以兑(悦)上”,陈佩芬释文即云:

“(己下口),‘己’之异体,……郭店简作‘(己下其)’。

”(182页)

黄(鸟口);

第九简:

“黄(鸟口)则困而欲反其古也,多耻者其(上方下心)之乎?

“黄(鸟口)”,马承源云:

“篇名,即‘黄鸣’。

简本从鸟之字,鸟皆在字之左旁。

篇名疑即今本《毛诗》之《黄鸟》。

《小雅·

黄鸟》诗句云: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兄’、‘诸父’。

似与本篇有关。

”按,此篇名即《黄鸟》,殆无可疑。

简文“鸟”字有从“口”作者,如第二十一简篇名《鸤鸠》之鸠作“(鸟

)”,马承源谓其字“从鸟

声”,恐非,这个“口”也是意符,盖鸟类善鸣叫,故俗体常加口旁,此字应分析为从鸟、从口、九声。

第二十三简有篇名《鹿鸣》,“鸣”字写法与从口之“鸟”字略有不同:

“(鸟口)”所从之“口”与“鸟”为左右结构,而“鸣”所从之口则居於右下侧。

包山楚简“鸣”字亦如此,“口”居於左下侧或右下侧。

[7]古文字中常有增益“口”字者,如本篇“文王”之“文”不加“口”,而“文亡离言”之“文”则加“口”,以示二字词义有别;

“己”作“(己下口)”(见182页);

《缁衣》第十一简“圣”字下不从壬而加“口”等,皆其例。

“(上方下心)”字马承源无说。

按,此字疑当读作“仿”。

“仿”为人的一种行为,与心理活动有关,故可从心作。

第十简:

“《灘广》之智。

马承源云:

“灘,从隹从漢。

”按,“滩”字释读作“汉”是对的,[8]但其结构当云“从水,難声”。

[9]《说文·

水部》“漢”字下云:

“从水,難省声。

”段玉裁注:

“按

難暵字从堇声,则‘漢’下亦云‘堇声’是矣。

‘難省声’盖浅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为当作“暵省声”。

今按,《鄂君启节》和上博此简可证《说文》作“難省声”不误,段、朱之说均失於武断。

“漢”从“難”声,与上博简“问”作“昏”(见124页所引《子羔》篇)、《说文》“(耳昏)”为“闻”之古文而望山楚简多读为聘问之“问”[10]同理。

这是因为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n-和h-,m-和h-,ng-和h-可以互谐。

[11]

(上工下又)

第十三简:

“不(上工下又)不可能。

“(上工下又)字从又从工,待考。

”按,据字形分析,此字应读作“攻”。

从攴从又在古文字中常可通,如《孔子诗论》中的“敬”字,第五简从“攴”作,第十五简则从“又”作。

汤之水

第十七简:

“《汤之水》,其爱妇悡。

马承源谓即今本《诗经》之《扬之水》,是。

又云:

“‘扬’从昜得声,与‘汤’音相通。

”按,“汤”在此处即“扬”之俗字,可径读作“扬”,[12]跟商汤之汤属於“同形字”,字形虽同,但记录的不是一个词。

因为是“汤(扬)之水”,故其字从水。

[13]俗字常常随意改换或增加意符,而所造之字恰与另一个已有的字同形。

如同简“《菜葛》”,即“《采葛》”,第二十六简“《浴風》”,即“《谷风》”,《郭店楚墓竹简·

太一生水》“湿澡”读作“湿燥”,[14]“天道贵溺”的“溺”读作“弱”,皆其例。

所以愚意以为这个“汤”字可径释读作“扬”。

第十八简:

“因木苽之保(报),以俞其者也。

马承源谓木苽“即《诗·

卫风·

木瓜》原篇名”,是。

按,《说文》云:

“苽,雕胡,一名蒋。

”则“苽”原是“菰”的本字。

不过古籍中多用作“瓜”字。

以前只知道“瓜”写作“苽”大约始於南北朝,例如《南齐书·

孝义传·

韩灵敏》:

“兄弟共种苽半亩,朝採苽子,暮已复生。

”又,《齐民要术》中多见此字。

今得此简,则知早在战国後期已然。

这可以丰富我们的俗字知识。

(上爪下衣)

第二十五简:

“大田之(上爪下衣)章,知言而有礼。

“(上爪下衣),从爪从衣,《说文》所无,读为‘卒’。

”按,此字读为“卒”是对的。

《集韵·

入声·

没韵》“卒”字下云:

“俗作椊,非是。

”椊恐是捽之形误,从扌与从爪意通。

这个俗体与“持头发”(《说文》)的那个捽是同形字,这种情形在俗字的产生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参看上文“汤之水”条。

参考文献:

马承源主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

《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

荆门市博物馆:

《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

张守中撰集:

《包山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6

白於蓝: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释注商榷,简帛研究网,2002/01/08

馮胜君:

读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简帛研究网,2002/01/21

何琳仪:

战国古文字典(上、下册),中华书局,1998

沪简诗论选释,简帛研究网,2002/01/17

李锐:

上海简《诗论》新序,简帛研究网,2002/04/24

李学勤: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分章释文,简帛研究网,2002/01/16

刘乐贤:

读上博简札记,简帛研究网,2002/01/01

刘信芳:

关於上博藏楚简的几点讨论意见,简帛研究网,2002/02/13

刘钊: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札记

(一),简帛研究网,2002/01/08

庞朴:

上博藏简零笺

(一)

(二)(三),简帛研究网,2002/01/01-04

濮茅左:

《孔子诗论》简序解析,《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3月;

简帛研究网,2002/04/06

颜世鉉:

上博楚竹书散论

(一)

(二),简帛研究网,2002/04/14-18

杨泽生:

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文字说丛,简帛研究网,2002/02/03

俞志慧:

《战国楚竹书·

孔子诗论》校笺(上)(下),简帛研究网,2002/01/17

竹书《孔子诗论》刍议,简帛研究网,2002/03/02

郑任钊:

对《孔子诗论》释读的一点意见,简帛研究网,2002/02/19

周凤五:

《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简帛研究网,2002/01/16

[1]参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191页。

[2]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一)》201-213页所附《上博简〈缁衣〉与郭店简字形对照表》中第四、五简。

[3]见《战国古文字典》346页。

[4]如周凤五读作“《诗》,其犹旁门与?

[5]见张守中撰集《包山楚简文字编》16-17页。

[6]见《战国古文字典》1146页。

[7]参看张守中撰集《包山楚简文字编》57页。

[8]俞志慧云:

“滩,《鄂君启舟节》有二‘滩’字,释读者正释作‘汉’。

”(见徐中舒主编,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原文:

页472,释文:

页473)

[9]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976页“滩”字条引《鄂君舟节》两“滩”字,云:

“从水,难声,汉之异文。

”并引《说文》为证。

甚是。

[10]见《望山楚简》86页。

[11]参看本师张永言先生《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说》,原载《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84;

又收入其《语文学论集》(增补本),语文出版社,1999。

[12]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无“扬”字。

[13]《诗·

王风·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毛传:

“扬,激扬也。

”郑笺:

“激扬之水至湍迅,而不能流移束薪。

[14]见注释〔八〕,1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