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581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docx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赋予化学更多的内涵和教学功能,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落实实验教学的教学和育人功能。

在本课题中,我的设计主线为:

生活→化学→生活。

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氯气和次氯酸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其知识虽简单,但不容易理解。

来学习氯气和次氯酸盐的性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更能够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价值。

对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都有很大的作用。

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无论是它的产品便签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都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从我们观察到现象到产生疑惑,再到深层的探究其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整个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能力,兼具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

氯是高中化学部分的首要元素,重要地位尤其可见,高考大纲说明“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本节课涉及的高考内容有以下几点:

次氯酸的酸性、强氧化性、漂自性、不隐定性等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高考试题当中涉及氯气与次氯酸的试题一般角度独特、情景新颖、知识点考察全面,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设积极的富有驱动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真正认识84消毒液,体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产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一)新课标要求

内容标准

活动探究与建议

科学掌握氯气和次氯酸的多种性质

采用生活中的产品等展开探究,达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学生基础分析

1.知识方面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之后补充的一节拓展探究课,对于氯气及次氯酸等的相关知识点已了解但未完全记忆和理,并且前面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这对探究84消毒液组成和性质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2.情感态度方面

学习者是高三学生,已学习了很长时间的理论知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引进拓展探究课,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有效地建立系统的立体知识网络。

新课程下的中学化学课本已强调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所以学习者有了一些探究意识。

他们对一些化学现象兴趣浓厚,而且具备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这些都为探究84消毒液的组成和性质做好铺垫。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

84消毒液的成分和制备原理、84消毒液的漂白性和漂白原理、不能与“洁厕灵”混合的化学原理。

首先,从以前学习的内容引出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产品,在通过水痘病毒的预防引出84消毒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84消毒液的成分。

(2)理解84消毒液漂白性、氧化性。

(3)掌握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质。

2.过程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感知先进仪器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产品说明,进一步掌握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84消毒液的认识,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树立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2)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对84消毒液的探究,体会由现象探求本质的科学思维。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84消毒液的性质

2、学习难点:

84消毒液的漂白性实质的探究。

(六)设计重点

1、以“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为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基于原有知识的一节实验探究课,采用生活中常用的84消毒液来学习氯气及次氯酸的相关化学知识,是具有创新性的课堂内容。

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对已学习过的知识有很好的巩固,又加强了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的思想,这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帮助。

2、以手持技术作为手段,实验探究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质

本节课探究的关键内容是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质,这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很难用普通的实验仪器及药品说明其中的原理。

手持技术具有便携、实时、准确、综合、直观的特点,运用手持技术进行探究,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84消毒液漂白的实质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七)设计思路流程

设计思路流程如图所示。

 

 

(八)设计特色

1、体现绿色环保思想

2、任务驱动模式中套用PDEODE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思路在不同的任务中对84消毒液一步步进行深人的学习。

学生在整堂课中进行的任务有以下四项:

任务一,初识84消毒液;任务二,解读84消毒液;任务三,探究84消毒液;任务四:

使用84消毒液。

在任务二和任务三中有突出体现了PDEODE研究性教学模式。

3、利用手持技术探究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质

手持技术的运用在中学化学中逐渐得到推广。

在探究84消毒液漂白性的实质中,验证假设①“HClO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PH降低到8.3以下,致使酚酞不显色”需要检测溶液的PH值,可以运用pH试纸,但是说服力不强,且84消毒液本身就具有漂白性,会将pH试纸漂白,造成实验误差,不能真正说明问题。

而手持技术中的pH传感器能够迅速准确地将溶液的pH检测出来,并且以多种显示方式(如数字方式、表格方式、图像方式)呈现出来,用数字和表格说明问题,既简洁又直观,同时说明结论的真实性。

4.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思想

教学内容选择的是来自生活中的84消毒液,是在学习了氯气与水、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是具有消毒和漂白作用的基础上以84消毒液为例学习含氯消毒剂的一堂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奥妙,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其中在任务四:

使用84消毒液中更加充分地体现出“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的思想”。

在任务四中,主要探究的内容是84消毒液的保质期问题和不能与“洁厕灵”混用的原因。

两个问题都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化学思维解答问题,充分体现出“从生活中学化学,在生活中用化学”。

(九)教学过程

引入:

1、以本班发生水痘同学图片,让学生回顾在水痘处理过程中如何消毒?

2、学生展示:

在出水痘期间,有位学生没有正确使用84消毒液将衣服漂白。

3、想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含氯消毒剂,描述其主要成分。

一、解读84消毒液——84消毒液标签上的部分说明(指明对应的性质)

◆本品为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NaClO

◆原液勿接触衣物,对带色衣物易脱色——

◆勿与酸性洗涤剂混合使用。

——

◆勿用40℃以上的热水稀释原液——

◆宜贮存在避光阴凉处——

二、【知识介绍】1984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84消毒液制备原理:

                   。

三、资料卡片:

1.当溶液碱性增强时,消毒效果减弱。

2.工业上使用漂白粉时要加入少量酸,如醋酸、稀HCl。

3.家庭使用漂白粉不必加酸,因为空气里的CO2溶于H2O也起弱酸的作用。

脱色——漂白性作用原理:

                。

四、实验探究

实验1:

向装有pH试纸和有色布条的两支试管中加入84消毒液,观察现象。

实验2: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84消毒液和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3:

向装有淀粉的KI试纸的试管中滴加84消毒液,观察现象。

性质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现象

体现的性质

五、高考再现(2015自治区二模)

六、探究漂白性的实质

实验2: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84消毒液和盐酸,观察现象

假设一:

HClO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假设二:

HClO氧化酚酞

假设三:

上两个反应同时发生

实验演示:

1、在两只50mL的烧杯中加入大约3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酚酞(在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2、向两只烧杯分别加入84消毒液和盐酸溶液,直到溶液变为无色,观察溶液的pH

实验小结:

                        。

七、强氧化性——使用84消毒液

新闻链接

有一位家庭主妇,她在家中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

家人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到医院抢救。

经对其血液和胃液化验,确认是有毒气体中毒。

原来是这名主妇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在加了洁厕灵后又加了一些84消毒液,结果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黄绿色有毒气体,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资料卡片:

“洁厕灵”使用说明关键词:

1.能轻松消除瓷面污渍、水垢、水锈、尿垢等

2.勿用于酸敏感的大理石、金属等

3.勿与漂白类化学品混用

中毒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八、课堂反馈1、如图,A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Ca2+、Mg2+)的装置。

 

(1)电解时,电极a附近溶液出现浑浊,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

(2)一段时间后,C中溶液可出现浑浊,写出浑浊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随反应的进行,D中溶液红色褪去。

请简述D中溶液红色褪去现象的可能的两种主要原因        。

请根据你的推论,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简述主要操作、现象和结论。

                            。

课堂反馈2、氯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含氯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用氯气可制取“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

①该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下列措施能增强“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是       。

A.加入适量醋酸B.加入适量亚硫酸C.加入少量NaOH粉末

③“84消毒液”不能对钢铁(含Fe、C)制品进行消毒,原因是         。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目前,工业上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生产原理如图所示。

上述示意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

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

              。

 

(十)、板书设计

走进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

一、制备原理

二、漂白性

次氯酸利用其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三、氧化性

 

(十一)、教学反思

走进含氯消毒剂——以“84消毒液”为例

教学反思

 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

如果不拘泥于教材,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素材,并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化学核心知识的学习,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时根据班级出现水痘疫情,在日常的消毒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不会正确使用84消毒液。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走进含氯消毒剂——以84消毒液为例”一课的设计,立足课本知识结构,而又有所拓展。

通过初识84消毒液,解读84消毒液,探究84消毒液,使用84消毒液四个环节,学生不仅对次氯酸盐和次氯酸的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更主要的是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这远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本节课的构思侧重于将传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相结合,整个课通过学生发现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