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4736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

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

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

④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

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配料(按要求进行炮制)称量、复核——浸渍(30分钟)——取液(上清液和煮渣合并)矫味——静置(14分钟)——滤清、灌装

①浸渍时,要加规定量白酒密闭。

②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

③药物要切碎以增加溶出率。

8、软膏剂

配料(分别单称、复核、基质)——固体药料研细过部过6号筛——混合(挑匀)——分装

①基质要符合药典规定,包装材料不得同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②成品药应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变色和不良刺激。

③易涂布而不溶化,但能软化。

9、糖浆剂

配料(复核)——提取(芳香水另提,一般药煎取2次)——滤过——浓缩——取按比例糖水混合——煮沸——放凉、加入附加剂搅匀——分装

①除方中的成分(芳香药提取液)外,其它附加成份的选用,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

②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不低于60%。

③应在避菌的环境下配置,及时灌装于灭菌的干燥器中。

④成品应澄清,贮存长期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规范沉淀。

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

10、丹剂

配料(复核)——粉碎成粗粉坐胎——混匀封口——烧炼——收丹——去火毒

①材料的提取比例不得任意调整或估量配料。

②细度要求要掌握。

③成品性状应为黑色湿润细粉末状。

④成品合格标准是发热温度60℃左右,持续时间在16小时以上。

中药各工种技术操作规范

1、净制:

根据药材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水选、风选、筛选、刮削、剔除、刷、擦等使达质量标准。

2、切制:

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泡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

注意掌握气候、水量、时间等条件。

切开后及时干燥,测定水价含量,使达药品标准。

常见的规格如下:

片:

极薄片0.5毫米以下,薄片1-2毫米,厚片2-4毫米。

段:

长度为10-15毫米。

块:

8-12毫米的方块。

条:

皮类为宽2-3毫米,叶类为宽5-10毫米。

3、炮制

(1)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放凉;

需炒碳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放凉。

(2)麸炒:

取麸皮撒至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药材与麸皮比例为10:

1)

(3)烫:

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武火炒热后,放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酥泡或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4)煅:

①明煅:

取净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时,取出,放凉,碾碎。

②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酥(如不酥,则需反复煅至淬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粉。

(5)蒸:

取净药材,照该品炮制的各项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当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至液体全部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辅料用量照该炮制品规定加注)

(7)掸: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冷干(种子类药材,需掸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种皮,干燥)。

(8)酒制:

包括酒蒸、酒炙、除另有规定外,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搅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黄酒比例为10:

(9)醋制:

包括醋蒸、醋煮、醋炙。

一般用米醋或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40℃,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醋比例为10:

2,必要时加水适量稀释)

(10)盐炙:

洗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个别药材先入锅内,边搅拌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药与盐比例为100:

2,加适量水溶解后拌匀药物)

(11)姜汁炙:

将生姜洗净,捣烂,加入适量,压榨取汁,姜汁再加水适量重压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如为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取汁。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尽吸置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公斤净药材,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文舒服,防止发生意外。

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

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

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的发生。

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线、TDP、瘫痪治疗仪等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即切断电源。

10、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能左顾右盼,与人交谈,接待客人。

梅花针刺法

(1)物品准备:

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20~30cm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

(2)体位:

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

(3)操作方法:

①暴露叩刺部位,以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

②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

③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60~80次。

④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般每次5~15分钟。

⑤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

⑥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

(4)护理:

①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

②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

③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

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

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

④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

⑤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

耳针

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菌针盒(内盛无菌揿针或王不留行药籽)、探测仪或圆头压棍。

(2)操作方法:

①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棍测定反应点(一般局部可见变色、凹陷、小丘疹或压痛明显者),并作标记。

②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内壳针刺部位皮肤。

③以无菌镊子夹取揿针的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或反应点垂直揿入,用小块胶布固定针圈。

若用王不留行药籽,可将药籽放入小块胶布中间,以镊子夹取胶布,将药籽对准穴位,压紧即可。

④固定后以手指压迫穴位处,以疼痛明显为宜,留针期每日按压3~4次。

(3)护理:

①耳壳结构菲薄,末梢血管不丰富,感染后较难愈合,故应注意无菌操作。

②取穴以少而精为宜,应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

③留针期间,避免洗涤针处,若留针处出现剧痛或发热不适时,应及时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处理。

④留针时间一般3~7天,夏季出汗较多,可减少留针时间,以免感染

超短波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

使用波电场中心作用到人体之治疗部位。

2、操作要领:

(1)治疗部位要处于电场之中心;

(2)剂量之分级要掌握准确。

3、操作方法:

(1)除去电场作用范围内之金属物,取合适体位;

(2)按医嘱选好电极、部位、剂量;

(3)检查机器旋钮是否处于零位,异线不可交叉、打圈、碰触机器和接触地面,然后接通电源,待灯丝加热1-3分钟后,方可接通高压进行治疗;

(4)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安表指针,并经检波器对照;

(5)治疗为无热、微热三种应准确掌握;

(6)治疗时间15-20分钟,每日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

治疗床椅必须木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禁接触金属物品。

颈椎牵引治疗操作规范

使牵引力落在颈椎体后缘。

(1)牵引体位以颈椎前屈20°

为宜;

(2)牵引重量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

(1)向初诊者讲清注意事项,然后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枕颌牵引;

(2)牵引体位以颈椎前20°

为宜,如症状不减可根据病员自觉症状得到改善而定重这落点为宜,不必强求某一特定位置;

(3)根据病员体质、体重确定牵引重量,一般初次牵引重量2.5-4.5kg开展,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为宜。

治疗中要严密观察病员反应,如有不适暂停治疗,并及时处理,嘱严重患者到临床科室进一步检查。

拔罐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程

1.术前准备

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

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

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选择体位

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

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

(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3.罐具选择

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

4.术前消毒

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

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

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

5.罐具预热

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

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6.观察反应

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

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

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

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

7.拔罐时间

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

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

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15~20分钟为宜。

8.拔罐次数

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

每10次为1疗程;

2疗程间隔3~5天。

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

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

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被卧床休息。

3、护理与注意事项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推拿操作规程

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

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技术要点:

均匀,柔和,持久,有力。

1、操作规范:

操作手法:

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

(1)滚法:

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

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

(2)推法:

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

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

(3)一指推法: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

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

(4)拿法:

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

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

(5)按法:

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

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

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

适用于人体各部位。

(6)摩法:

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

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80~120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

多适用于胸腹部。

(7)揉法:

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捻动推拿部位。

要求用力均匀,捻动灵活、缓和。

本法多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2、操作要求

(1)熟练。

要求根据不同病证,熟练选用相应手法,熟练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领,动作准确,用力均匀,手法柔和,避免缓急不匀,轻重不均现象。

(2)持久。

每次推拿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疗程推拿次数必须坚持进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3、护理

(1)行推拿治疗前,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病人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

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

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5)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护理中的应用

(1)失眠:

①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

②操作手法:

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

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

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

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

重复2~3次;

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

(2)纳差、脾胃不和:

①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

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

②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

(3)便秘: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

②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

③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

(4)腹胀:

①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

②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

2、注意事项

(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

(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

(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

(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

(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

(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推拿。

(7)以下情况禁止推拿:

局部皮肤破损、溃疡、感染、烧伤、烫伤、骨折、结核、肿瘤、出血、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开放性的软组织损伤;

妇女月经期,孕妇的腹部、腰部、髋部;

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者;

年老体弱、病重、精神病者、酒后神志不清者;

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