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455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还有就是结构损伤导致的结构破坏。

对于受环境因素、载荷和自然灾害导致损伤、累积以及

抗力衰减的工程结构,如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通过一定的

检测手段与方法来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损伤,并对损伤定位和

评估加固来避免破坏,这方面的研究成为目前学术和工程界

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逐年上升。

实现对土木工

程基础设施的损伤检测和识别过程称为结构健康监测

(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简写为SHM)。

SHM过程包括从

传感器阵列获得周期性采样的动力响应观测过程,从采样数

据提取损伤敏感特性并对这些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于

判定当前结构系统的健康状态。

SHM技术是支撑大型复杂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适时维护的一个有力工具。

对于长期的SHM,根据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考虑由于

长期运行不可避免的老化和性能下降,这个过程输出周期性

更新的信息(ModelUpdating)。

在极端情况下,如爆炸、冲击

或地震作用,SHM可用于快速灾害调查和近乎实时的提供关

于结构整体的可靠信息。

文献[1-2]对近期SHM的发展现

状作了详细的总结和评述,然而传统方法是以数据采集和信

息分析为主,其最大的缺点是设备昂贵、系统安装耗时以及

数据量庞大。

1 结构损伤检测和识别技术

结构发生损伤时,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结构参数如质量、

刚度和阻尼的变化,进而导致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抗的

 96 IndustrialConstructionVol.39,No.3,2009工业建筑 2009年第39卷第3期

变化。

现有很多损伤检测方法都是根据这些参数而提出的,

文献[3-6]对这些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和评价。

宗周

红等[3]从损伤诊断、系统识别和模型修正以及传感器布置几

个方面对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Rytter[4]在

其博士论文中将损伤识别分为四个递进层次;

第一层次确定

结构中是否存在损伤;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确定损

伤的几何位置;

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基础上对损伤的严重程

度进行量化;

第四层次在第三层次基础上预测结构的剩余使

用寿命。

Farrar和Worden[5]将损伤识别分成5个过程,包括

SHM,条件监测,无损检测评估,统计过程控制和损伤预测。

Giraldo[6]在其博士论文中则将损伤检测与识别分成三种类

型:

基于振动的方法、基于静力的方法以及结构的直接检测

方法。

由于结构健康监测多学科交叉的特性,使得严格分类

很困难也不科学,这里采用文献[6]的分类方法进行阐述。

1.1 基于结构振动损伤检测和识别

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有几方面的优点:

通常不必事先知

道损伤位置,布置传感器时也不用布置在损伤位置附近;

外,用有限的传感器就可以提供足够信息来确定损伤位置和

损伤严重程度,甚至于大型结构和复杂结构也不例外;

振动

测量不需要大型设备,除非进行强迫振动测试,从检测振动

特性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已经发展了很多不同的分析技术,

目前主要有:

基于振动参数(频率、模态变化,模态曲率、柔度

曲率等)的方法;

有限元模型更新方法;

统计模型方法;

遗传

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小波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神经网络

方法等。

1.1.1 基于振动参数的方法

Humar等[7]和Yan等[8]对基于振动的结构损伤检测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回顾。

Humar等[7]以实例对模态曲率

法、基于柔度矩阵改变法、基于柔度模态改变法、损伤指数

法、基于模态残余向量法、矩阵更新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和述

评,说明了各种方法的缺点。

指出损伤指数法预测损伤位置

最为成功,同时对测量误差不敏感,但该方法在损伤构件对

测量模态的能量贡献较小时不可靠。

Yan等[8]总结了各种基

于结构动力特性参数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介绍了结构损伤

检测中的智能损伤诊断原理和其应用前景。

Sophia等[9]将结构自振频率对于局部刚度变化的灵敏度

列为待定方程组,利用采集的损伤前后不完全自振频率变化

的数据以及马尔可夫参数识别损伤位置和程度。

Pandey等

人[10-11],提出了利用曲率模态和柔度改变量进行损伤检测

的方法。

结果显示模态保证准则(MAC)和坐标模态保证准

则(COMAC)对于早期损伤检测不够灵敏;

曲率模态的改变仅

发生在损伤局部区域,可用以指示损伤位置;

柔度矩阵随频

率增长快速收敛,它可以由前几阶低频模态准确估计。

另外

仅测量低频模态的好处是不必关心某些结构的高频成分导

致的非线性问题。

该方法不需要分析模型,所有的计算都是

直接从结构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的。

Bernal[12]提出一种新的

基于柔度的损伤定位向量(DLV)的方法,该方法理论上是根

据刚度与损伤相关的位置查找柔度变化的过程,在没有误差

时,该方法能从给定传感器设置情况下以可达到的最大分辨

率给出柔度变化。

Gao等[13]进行了基于柔度DLV方法的空

间桁架结构的试验研究,通过损伤前后结构柔度矩阵的改变

来计算荷载向量,然后将其作为静力作用到未损伤分析模型

上进行静力分析并定位结构损伤。

Hadjileontiadis等[14]基于分形维数分析,提出了梁结构的

裂缝检测因子(FDCD),它可以有效地用于实际损伤检测。

因为是直接对信号进行运算的时域算法,所以该算法具有快

速高效的特点而可用于实时监测环境。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

法比小波分析对噪声或测量误差更具鲁棒性。

Zhang和

Aktanp[15]提出了结构损伤识别一致荷载面(ULS)的概念,即

在结构所有自由度上同时施加单位荷载,则在所有这些单位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向量称为ULS。

研究发现ULS对试验误

差最不敏感。

Wu等[16]进行了一个立交桥数值算例的截断

误差研究,结果显示ULS对局部损伤非常敏感,但对所用的

模态数和边界条件不敏感。

Wang[17]采用ULS和对文献[14]

改进的FD方法,提出了两种新的损伤检测算法,即广义分形

维数法(GFD)和简化裂缝平滑方法(SGS),试验与分析结果显

示,两种方法可以用于梁类结构的损伤检测和估计。

从测量数据中尽可能多地提取结构损伤信息是很重要

的,为此Yang[18]提出了两种方法:

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

(EMD),从测量数据中提取由于结构刚度的突然改变导致的

损伤峰值信号变化,可检测到损伤时刻和位置;

二是基于

EMD和Hilbert变换,进行损伤时刻检查并确定损伤前后结构

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

采用国际结构控制协会(IASC-ASCE)

SHM任务小组的标准测试(Benchmark)的4层钢框架结构模

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Ma[19]给出了一种在时域内直接

采用结构振动测量数据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定位和量化的方

法。

将多自由度结构系统解耦为相互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

每个单自由度系统仅与特定位置或区域的损伤相关联。

伤严重程度由传统的迭代方式进行估计,同时包含了测量噪

声影响分析。

Park[20]也利用了文献[18]所采用的试验数据,

报道了为检验在盲目模态测试中进行结构损伤定位和损伤

程度评估的数值模拟结果。

研究显示,利用空间剪切梁模

型,损伤指数法能精确定位框架和楼层损伤;

损伤结构的有

限元模拟能提供损伤严重程度的估计。

尽管该方法对于损

伤的数值模拟结果很好,但其有效性还是有待于使用实际试

验数据的检验。

1.1.2 基于FE模型更新的方法

有限元(FE)模型更新的损伤检测技术是需要求解利用

测量数据进行检测、定位和量化损伤的反问题。

当结构构件

很多时,这一过程需要更新很多结构损伤参数因而计算量较

大。

有关模型更新的近期研究在文献[2]中有很详细的评

述。

Fritzen和Bohle[2]借助线性子结构法计算了和损伤有关

的动力刚度矩阵变化并用无量纲的相关参数描述该矩阵变

化,将残余模态向量与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定义为二者的

标量积,选择那些相关性高的参数以缩减需要更新的参数数

量,然后求解参数更新后的动力方程;

最后用刚度损失量化

损伤程度。

Jaishi和Ren[21]给出了一个基于灵敏度的用于损

伤检测的FE模型更新方法,导出了由模态柔度余量组成的

目标函数及其梯度函数,并采用优化算法最小化目标函数进

行损伤识别。

试验显示损伤识别和抗噪声影响的结果令人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周 奎,等97

满意,但FE模型中所有的单元都需要更新参数。

Yuen等[22]

提出了应用于SHM的贝叶斯结构模型更新的方法,该方法

可以处理不完全模态数据,不需要求解结构模型的特征方

程。

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丢失未知

模态和因损伤改变了模态顺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成功地用

于结构模型更新及损伤检测。

1.1.3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

Messina[23]基于灵敏度和统计模型,提出了一种多损伤定

位保证准则(MDLAC),能提供一处或多处损伤位置和绝对大

小的可靠信息,它仅需要结构损伤和完好状态的部分自振频

率改变的信息,易于实际应用。

另外一个优点是,为了寻找

未损伤结构的频率和模态,仅需要进行足够细致的初始模态

测量以便与FE模型吻合。

试验结果显示,实用中不需模型

更新也可获得满意的预测值。

Sohn等[24]提出基于统计模式

识别标准样例的结构损伤监测的过程,尤其着重于应用称为

“X-条控制图”的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进行损伤诊断。

控制图表提供统计框架用于监测未来测量与识别和过去数

据不一致的新数据。

首先建立与未损伤结构的测量历史时

程适应的自回归(AR)模型。

在随后的控制图表分析中,选择

AR模型的系数作为损伤敏感指标;

接下来,根据从初始结构

中获得的指标构造X-条控制图的控制极限;

最后按相关的

控制极限监测与后续新数据相吻合的AR模型系数。

该过程

应用于一个混凝土桥柱发生渐进损伤时的振动测试数据分

析,结果显示,耦合的方法比单独应用SPC方法更清楚地捕

捉到损伤和未损伤振动响应的差别。

Bodeux和Golinval[25]给出了多通道结构识别中仅使用输

出时间序列的自回归移动平均向量(ARMAV)模型的应用研

究。

使用高度非线性优化过程对模态保证准则函数最小化

进行误差估计。

当从不相关的随机信号得到系统输出时,在

对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的情况下,该模型

能很好地估计频率和模态,但仅限于损伤检测,没有对损伤

定位进行研究。

应用中如果包括多通道响应,模型参数的迭

代更新将很耗时。

Lam等[26]阐述了基于统计模型更新方法,

在未知结构输入激励的情况下利用结构的振动测量响应的

SHM和损伤检测问题。

为了建立由于损伤导致的刚度降低

关系,采用了统计方法进行模型更新,该方法考虑显式噪声

处理、模型误差并描述了该反问题可能的非唯一解问题。

伤检测结果显示,在无模拟误差的情况下,损伤位置和损伤

程度两者都可以正确识别;

而存在模拟误差时,模型更新结

果将会受到影响,除了识别到模拟的损伤,还出现了实际不

存在的附加损伤。

进一步研究指出,识别结果中真实损伤程

度较大,而误判的损伤程度更小一些,处于刚度识别不确定

性造成的统计误差极限内,因此选择合适的模型并最小化模

拟误差是成功进行损伤检测的关键。

Erdogan等[27]阐述了在SHM系统中使用模糊集合理论

的损伤模式识别新方法。

该方法基于损伤特性的模糊相似

性描述和观测的损伤模式,允许建立重叠模糊集来表征仅在

一段时间内的健康性能,不需要任何特定的假定和任何附加

的有限元模拟过程。

利用模式搜索方法建立损伤模糊集,使

用模糊相似和最大逼近度的原理进行未知性能集合的损伤

模式识别。

钢模型桥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足够

精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状态。

1.1.4 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

现有结构检测方法对中等损伤的情况能给出合适的估

计,然而当损伤尺寸较小时存在不能正确识别的问题。

因此

发展能够检测局部异常情况的高分辨率和更敏感的方法成

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与传统的傅里叶变换(FT)相比,小波变

换(WT)有一个特殊的优点,即在分析非平稳信号时,可同时

进行时频分解,将时间信号分解为时域各种频率分辨率的基

函数。

小波变换的多精度特性显示出其处理空间分布响应

信号的优势,如果信号反映了损伤引起的扰动,即可用于结

构损伤检测的目的。

Newland[28]首先认识到小波变换在振动

信号分析中的潜力并成功应用于梁类结构的裂缝识别。

Staszewski[29]对近期小波分析在损伤检测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小波分析和其他技术,如模式识别相结

合可用于在线损伤检测。

损伤会引起损伤附近带有局部特

性的结构响应扰动,Wang[30]用空间小波对这些局部特性放

大,并进行了初步的灵敏度分析。

李宏男[31]简要介绍了一维

小波变换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在结构损伤检测领域的潜

力。

WT的一个缺点是其分辨率在高频区域较差,因结构损

伤是典型的最有可能通过高频区域捕获的局部现象,这一潜

在的缺点将影响基于小波的损伤评估技术的应用。

而小波

包变换(WPT)采用冗余基函数,因此可以提供任意时频分辨

率。

Sun[32]提出了结构损伤估计的基于WPT的方法。

测量

的结构动态信号首先分解为小波包分量,然后计算分量的能

量并用作输入量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损伤估计。

数值模

拟结果显示,基于WPT分量能量对结构损伤很敏感而能用

于各种层次的损伤估计,包括损伤发生的识别、定位和严重

程度。

1.1.5 基于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方法

Barai和Pandey[33]介绍了具有反向传播学习算法的传统

神经网络(TNN)和时间延迟神经网络(TDNN)方法,并实现了

TNN和TDNN用于模拟损伤状态的典型桁架桥的振动信号

分析。

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各种完全和不完全测试数据的比

较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所研究的模型TDNN的性能要优于

TNN。

对于未知结构系统的健康监测,Masri[34]提出了基于非

线性识别方法的非参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

被监测系统的几何拓扑信息或物理特性,它依赖于利用从

“健康”系统的振动测量数据训练神经网络识别,可用于本构

特性和拓扑结构未知的非线性结构的检测。

Fang[35]等提出

一种结合神经网络(NN)训练的可调最速下降(TSD)算法。

作者研究了动力最速下降(DSD)、模糊最速下降(FSD)和TSD

三种算法采用神经网络训练的不同学习率,数值算例显示,

使用启发式TSD训练算法比DSD和FSD算法在训练有效性、

效率以及鲁棒性方面更显著而不增加算法的复杂性,能成功

检测到单个和多个裂缝。

在预测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中该

方法显示了很高的准确性。

Adeli[36]利用外源输入非线性移

动平均自回归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动力时间延迟模糊小波神

经网络模型。

为了保持动力时间序列特性,采用混沌理论中

98工业建筑 2009年第39卷第3期

的重构状态空间概念构造输入向量,除采用离散小波包变换

方法降噪外,还结合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技术,建立一个新

的模式识别的模型来准确和有效地捕捉传感器数据的时间

序列特性。

利用5层钢框架的试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

验证。

Perera等[37]提出了基于连续损伤模型并采用遗传算

法(GA)的损伤检测方法,通过最小化依赖于模态观测数据的

目标函数来估计结构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

给出了两个由

GA算法最小化的目标函数:

第一个是基于动力余向量的特

征方程,不需要完好状态的模态信息;

第二个是从原始模态

保证准则(MAC)导出的修正完全模态保证准则(MTMAC)函

数,需要完好状态的模态信息且同时考虑频率变化。

研究结

果显示,如果噪声水平较低,采用MTMAC算法可以成功地检

测和评估损伤;

然而,当采用特征方程或噪声水平较高时,总

是出现文献[26]的误判现象,并且振动模态数要很多才能得

到较好的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GA与MTMAC一起应用导出

可接受的损伤预测结果。

尽管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方法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在

大型土木工程结构中还是遇到很多挑战:

大型结构很难激

励,从而很难提取由于局部损伤导致的输出信号的变化;

环境激励振动测量中,通过不受控的振源如风、微小地震、车

辆和其他外部振源提供激励,这些振源在受迫振动测试中同

时存在,但通常在量测或分析中没有考虑,相对于已知激励

会“污损”输出信号;

现场测试显示不同时间进行的重复性测

试数据是变化的,这主要由于温度(甚至湿度等)和外部激励

源的影响与损伤引起的响应变化量在同一量级,从而导致损

伤不能成功识别。

1.2 基于静力的损伤检测与识别

基于静力的方法与基于振动的方法二者最大的不同是

前者仅利用静力进行激励和响应测量。

结构在静荷载作用

下,量测一处或多处典型位移和应变响应。

Sanayei和

Onipede[38]利用有限元模型和变形测量来确定结构的刚度特

性;

Banan等[39]发展了基于静力响应的结构参数识别框架,

使用一个力误差估计因子或位移误差估计因子,将参数识别

作为受约束的、非线性最小化问题,通过二次回归求解,并经

25个构件的悬索桁架验证。

Hjelmstad和Shin[40]采用输出参

数误差估计和自适应参数分组的方法进行损伤定位;

针对测

量数据的稀疏性和噪声影响,提出了利用摄动法建立损伤指

数阈值进行损伤识别。

该算法能在损伤识别的同时计算每

个构件的灵敏度,但由于采用摄动算法计算量很大,Sanayei

和Saletnik[41-42]对文献[39]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静态应

变测量代替位移测量,通过最小化集中力导致的计算应变和

测量应变误差来估计结构参数。

Liu和Chian[43]发展了利用

集中力产生的静态应变测量识别桁架断面面积的过程,获得

了桁架的封闭解并用数值算例和模型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过

Chou和Ghaboussi[44]基于测量的结构变形,利用遗传算

法进行桁架结构的损伤识别。

ShentonⅢ和Hu[45]提出了一

种基于恒荷载应力重分布思想的大型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识

别新方法。

该方法仅使用由恒荷载产生的静态应变测量作

为识别过程的输入量;

发展了一个固端梁的分析模型,损伤

状态通过截面弯曲刚度减小的位置、长度和严重程度来确

定。

首先分析了梁在不同损伤时恒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是如

何重分布的,继而通过约束优化定义并利用遗传算法(GA)求

解损伤识别问题。

Park[46]提出一种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的大地激光扫描

(TLS)新方法,可对结构任意特定点的空间位移和结构的静

态变形形状进行测量。

通过受集中力的简支钢梁的试验验

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靠度,结果显示其误差不超过1mm,

与采用线性传感器直接测量的结果比较误差在1.6%左右。

该方法还可以用来估计结构的应力,与直接采用长光纤传感

器测量结果误差在0.24~0.76fy之间。

利用TLS位移模型

无需导线和现场安装传感器,尤其适合于大型结构,如高层

建筑和大跨桥梁的健康监测。

到目前为止,对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