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399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专项三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

专项三 全国卷12分开放探究题

近五年全国卷开放探究题考查统计

年份

设问角度

主干考查

命题立意

试题类型

2019

Ⅰ卷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古代、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

从钱穆《国史大纲》序言考查民族历史的自信力

提取观点评析型

Ⅱ卷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19—20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

探究人类自然和社会演变的历史

观点评述说明型

Ⅲ卷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从近代中国译著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取信息说明型

2018

Ⅰ卷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14、15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

以文学艺术作品为载体考查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现象的认识

提取信息说明型

Ⅱ卷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洋务运动与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发展

从近现代中国企业发展考查近代化的发展

提取信息说明型

2017

Ⅰ卷

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14世纪—17世纪中外历史现象反映的特征

从中外历史的交融与碰撞中理解社会转型的差异

提取信息说明型

Ⅱ卷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世界近现代科技成就及运用

从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及生活的影响,认识创新的作用

提取信息说明型

Ⅲ卷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思想与政治关系角度考查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提取信息说明型

2016

Ⅰ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启蒙运动与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从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角度理解改革的作用

提取信息说明型

Ⅱ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从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隐性考查“一带一路”倡议

提取观点论证型

Ⅲ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辟

从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理解当前对外开放的扩大

提取信息说明型

2015

Ⅰ卷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工业革命与现代信息技术

认识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提取观点论证型

Ⅱ卷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节假日的变化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

提取信息说明型

题型一 提取观点论证型

提取观点论证型试题设问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论证,如2011年第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二是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如2012年第41题“评析‘冲击—反应’模式”;三是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41题“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的公式探究”等。

这三种方式试题均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即阐释论证题目材料中呈现出或蕴含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

这类题目材料或设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需要考生作出判断,然后进行阐释、评述、论证。

【真题典例】(2019·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本题属于观点开放式题目,提取材料观点,赞成、质疑、或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观点明确,并且史论结合。

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赞成”“反对或质疑”“赞成兼反对”“另立观点”进行评述说明,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观点判断+评析(说明、论证)+总论”的三分法结构。

第一步:

提取材料观点,首先据材料提取观点,对观点表明你的态度。

包括多种观点,如“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等。

如观点一: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观点二: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观点三: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第二步:

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时代背景评述说明材料的观点和论证判断。

迁移中国古代历史、近代相关历史知识论证说明。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

第三步:

总结重申材料的观点和得出结论。

从辩证唯物史观角度回扣,运用史观分析法是答这类题目的“点睛之笔”,将会使考生的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和丰满,总结争取能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

答案 示例一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

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示例二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

结论:

总之,对中华文明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示例三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论证: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锁国,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

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

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解题模板】提取观点论证型

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论点明确,切忌模糊,表述成文时,紧紧抓住以下五要素:

①提取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

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

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判断表明观点。

一般分五种情况:

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正误两方面均有合理成分。

③揭示真相:

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④精选史实:

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⑤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

上升到理论层次。

1.(2019·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

具体科学

天文学

数学

医学

博物学、农学(含本草学)

地理制图学

化学和炼丹术

物理学

工程水利、冶金等

人数

56

36

62

35

33

6

12

45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

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

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

——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论证题,首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从表格中中国古代科学家在科学技术成就及其特点方面提炼观点,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构成特点的观点,再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注意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观点:

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工程水力及农学的研究。

(3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述:

中国古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工程的重视。

(9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观点:

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

(3分,言之成理即可)

论述:

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

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

(9分,言之成理即可)

2.(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面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一面又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导。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但民主革命在政治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一个产业革命和自由贸易的时代。

由民主革命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