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3738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Word格式.docx

5100÷

5○120÷

5384÷

6○192÷

30÷

56○0+5660×

3○20×

96、()里最大能填几?

()﹤709×

()﹤19()×

6﹤453×

()﹤29()×

5﹤256×

()﹤277、40×

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三、小法官巧判断。

(5分)

1、0除以任何数都得O。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3、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末尾一定有0。

(5、408÷

6的商中间有0。

()四、选择题。

(10分)

1、下列各题中,商中间有0的算式是()A、324÷

2B、66÷

3C、408÷

4

2、要使93□÷

3末尾有一个0,□里就填()A、9B、0C、3

3、被除数是560,商是两位数,那么除数最小应是()A、5B、6C、7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

A、个位B、十位C、高位5、360÷

3读作()

A、360除以3B、3除以360C、360除3

五、森林医生。

(对的打√,错的打×

,并改正)(4分)

()()

六、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12分)

840÷

4=603÷

3=◎825÷

5=◎913÷

3=

七、脱式计算。

480÷

220×

3810÷

(3×

3)216÷

3

八、解决问题。

(24分)

1、小林3分钟跳了270下,小花4分钟跳了320下,谁跳得快?

2、图书馆有639本书,分给9个班,每个班平均分到多少本?

3、短跑选手在一段直跑道上跑了3个来回,共跑了900米,这段直跑道长多少米?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知识点;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方向盘转动等现象,感知平移、;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

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单元知识点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方向盘转动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在剪纸等实践操作活动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4、图形的运动练习题

一、填一填。

(13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

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5、找一找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6、按要求画一画。

第三单元、乘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乘法练习题

一、认真填空我最棒。

(每空1分,共21分)

1、口算800×

3,想:

()个百乘以3是()个百,也就是(),800×

3=()。

2、口算32×

()×

()=(),()×

()=(),()+()=()。

3、580里面有()个十,()里面有78个百。

4、()个十是800,再加上()个十是1000。

5、幼儿园买来18个皮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还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6、被除数是270,除数是9,商是()。

二、请你来当小法官。

(每题1分,5分)1、7个12与12的7倍相等。

2、最大一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相乘的积是900。

()3、50×

4的积末尾有两个0。

()4、300÷

5的商末尾有两个0。

()5、453-(235+85),先算453-235。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分)

()÷

5=100()÷

7=80()×

7=21090÷

()=306×

()=4804×

()=80四、在○里填上“>

”,“<

”“=”。

(6分)250÷

5○280÷

4300÷

6○70×

514×

4○4×

14

35÷

5○80÷

813×

50○13×

5560-(234+85)○560-234-85

五、竖式计算

32×

42=35×

51=60×

32=

24×

24=48×

21=40×

82=

63×

15=22×

13=32×

43=

六、解决问题。

1、剧场楼上有118个座位,楼下有348个座位,有450个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学校图书室有500本故事书,借给三年级168本,借给四年级175本。

学校图书室还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各种称重工具,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感受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克、千克和吨练习题

(一)填空。

1、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4600克=()千克()克9000千克=()吨8吨=()千克5吨=()千克2000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2吨600千克=()千克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一块手表约重100()一本厚厚的字典约重500()一头大象约重4000()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4、估计它们各有多重,选序号填在后面的():

1颗糖()1头牛()1个苹果()1个小朋友()1个鸡蛋()1辆汽车()1只兔()1本书()

①2千克②350千克③60克④5克⑤250克⑥30千克⑦1000千克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二)、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

A、克B、米C、千克

⑧150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B、<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B、2400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

A、5000B、5C、500;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

2、福建一级毛峰茶250克每袋,妈妈买了4袋;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

A、>B、<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

A、240B、2400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B、5C、500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2、福建一级毛峰茶250克每袋,妈妈买了4袋。

一共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一只木船运货3吨,一艘轮船运货4800吨。

轮船运的吨数是木船的多少倍?

5、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6、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

蓝鲸舌头重多少吨

第五单元面积

1、认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4、面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2=100厘米2

1米2=100分米2

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

1.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

测量或计算长度要用()单位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3.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4.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5.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6.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7.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8、用两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9.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10.600厘米=()分米=()米

11.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大约6()教室占地面积为50()。

一座教学楼高20()运动场的周长是400()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是6()泳池的深度为120()

二、选择。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A.长×

2+宽B.(长+宽)×

2C.长×

2.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面积是()

米B.8平方米平方米

3.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A.不相等B.相等C.不一定相等

4.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厘米,宽减少4厘米,它的周长和原来长方形的周长()

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5.35厘米用米作单位是()

三、判断。

1.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相等.()

2.平方厘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3.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

4.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5.5平方米和5米一样大.()

五、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4倍,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一根3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5、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90厘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6、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7、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24米,它的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米2,长是8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9、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它较长的一条边靠着墙,长20米,用篱笆将这个菜地围起来要40米。

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

像1/2,1/4,2/4,…都是分数。

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例:

读作:

四分之三。

2、比较简单的大小,规则如下同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母不同,分子相同时,,分子小的那个数大,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下: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认识分数练习

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二、填空。

31.的分子是(),分母是(),读作()。

7

2.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3.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

41124.是()个,()个是。

9933

5117.比多()个。

666,3份是这条绳子的。

8.1里面有()个

10.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

();

,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2521499334888;

178310元10元1kg;

10kg25100元47100;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5;

读作五分之六;

3相等;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1.女同学占全班的5;

,表示();

(1)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同学占()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初步学会用画图方法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表格、画图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练习

一、下面是一组同学的跳远成绩(单位:

cm)

455425438402398435395438

382390460388412420430442

454428396435438428415441

418426451429436421425444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三

(2)班竞选班长投票如下:

1

、根据上面的投票结果补充下表。

2、从统计表可以看出,三

(2)班有()多少人参加投票。

3、()可能会当选成班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