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2757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Word文件下载.docx

加快。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已经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农村中小学老师在很多领域里与城镇接轨,能力的缺乏会限制教师的发挥,阻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与城镇及发达地区存在的

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由于地区经济条件制约,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上处于落后状态,与城镇有较大差别,目前仍停留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教学彩电、VCD等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也只停留在打字水平上。

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得不到重视。

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教学的

需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具备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的条件,因此也就忽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同时,由于教师实践的机会很少,造成技术能力水平不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逐步加快,广大教师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学校不能满足要求,但部分教师却有了积极学习、提高的愿望。

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但大多数教师接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途径很少,没有足够的了解。

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是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

形成方法策略,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

又称电化教学,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

在教学领域里使用,具体地说:

就是用幻灯、电影、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和卫星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原则本课题意在通过有关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农村中小老师对运用现代化

教育教学手段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增强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引进设备,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使农村中小现代化教学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

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科学性和实效性原则。

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调查的材料真

实、可靠,运用的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实,结合教学中现实情况,确实达到提高老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研究目的。

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在相关

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加工,形成规律。

三是超前性原则。

我们在研究中不能满足于、止步于现有的现代化教

学手段。

要有远见卓识,超前意识,了解、学习、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要大胆进行教学课件设计的尝试和研究,以便将来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远程教学获取信息,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四是全面性原则。

坚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的原则,并对每一位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

四、课题研究对象农村中小学广大教师五、课题研究途径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状况的调查,采取学习理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思想的认识。

二)、提高教师实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1、加强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多角度、多形式的对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教学实践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督导与应用。

2、加强对骨干力量的培养,通过坚持整体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

原则。

力求在全面提高老师能力的基础上,注重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形成骨干队伍。

积极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坚持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动整体的发展思路,要求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做出示范,指导教师运用手段的方法与技巧,全面提高所有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开展活动促进能力提高。

通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老师理性认

识与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三)、发挥现有电教手段的作用

1、使全体教师立足于现有教学手段,加强学习动手实践,熟练掌握

使用技术,坚持充分发挥设备最大作用的原则,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对老师进行了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计算机

的水平。

适时组织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加强基地建设。

农村中小学受地区经济条件制约,资金相对不足,目前不能满足所有

学校均引进先进设备的要求,因此,要采取基地带动整体的做法,加强资金集中投入力度,完善中学电教设备和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全体教师接受新教学手段提供条件。

在实践中注重发挥教学基地的作用。

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

广大教师,将全乡的教师集中到中学,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加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发挥其作用。

另一方面,将中学建设成为教科研基地,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与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坚持基地的辐射作用,到基地组织教师学习与实践,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的认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八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1、把对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

把教

师对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对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评价,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奖励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的意识,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对形成的经验、成果进行推广交流。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拟采用的方法

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借助《全国新书目》、《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和各类教育网站搜寻有关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等方面的信息,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制定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应的评价方法。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试验前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和试验后情况进行比较。

3行动研究法

从实

针对农村中小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现状进行实验研究,

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达到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4实践反思法

对中小学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制定出相应评价量表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

_2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6.4—2006.12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课题的前期调研,深化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课题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明确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论依据、研究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等等。

成立课题领导组和主研组,明确任务;

开题。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07.1—2008.6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深入研究和培训提高。

2007.1-2007.6理论学习和培训,搜集资料,分析文献资料,提炼

出各阶段的实验技能目标和总结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地制定相应

的评价量化表。

2007.7-2008.1对制定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目标和相应的评

价量化表,进行小面积试验,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和补充。

2008.2-2008.6对修改和补充后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目标和相

应的评价量化表,进一步进行试验、论证、修改和完善。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

2008.7—2009.12

汇总研究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成果,完善研究内容,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

根据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

结题。

七、研究成果与形式

1、实施阶段:

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

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2、总结阶段: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量化评价量表;

教育科研论文。

3、最终成果形式: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八、课题管理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以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聘请赵振才、吴华、刘瑞新、苏建东等中高级教师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和指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组、主研组进行研究。

并完善并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

顾问指导:

赵振才

课题领导组:

组长:

王久富副组长:

朱宝贵成员:

王振祥王百潮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

朱宝贵

九、经费预算情况

1、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资源为主阵地的培训基地建设,

约投入两万元左右;

2、外出学习培训差旅约两仟元左右;

3、课题研究培训资料费约为一仟元左右。

十、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电化教育,2003,

[1]汪琼,缪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J:

.

(02).

48-56.

02):

67-69.

4]刘世清.互映射培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

 

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04,(02):

22-24.

5]裴纯礼,张德娟.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方法反思[J].中

国电化教育,2004,(02):

16-18.

[6]刘文,刘世清.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中

国电化教育,2002,(10):

67-69.

7]曾兰芳,黄怀荣,张建伟.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

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01,(03):

9-12.

[8]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

研究,2003,(04):

47-52.

师范学报[J],2002,(03):

78-90.

[11]李建珍.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J].电

化教育研究,2003,(03)70-73.

[1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主编:

张立新张丽霞河

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印刷;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与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