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223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散文的写作Word格式.docx

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

因时制宜"

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

荀子散文特点:

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

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以错和邹阳成就较高。

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

赋"

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

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

接近散文的称"

文赋"

接近于骈文的称"

骈赋"

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

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

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

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

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

开国文臣之首"

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

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

复古运动"

倡导文必秦汉。

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

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

后七子"

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

唐宋派"

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

三袁"

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

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

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

性灵说"

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

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

)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

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

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

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

义法"

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

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

骈文"

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

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

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

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

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的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

五四"

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伴随着对封建主义文学和文言文的批判,最早的一批现代新文学作品诞生了,议论性散文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现代散文的源头。

新文学诞生的初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议论散文影响最大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

他们的作品以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内容包罗广泛,重点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上。

鲁迅是写作议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诞生期的议论性散文担任了反封建的先锋,它所议论的对象紧贴生活,具体而且细微;

它的形式自由,可长可短;

它的语言可刚烈悲壮,也可幽默讽喻。

议论散文之后,记叙性散文、小品文也相继问世,现代散文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发展期的散文风格各异、样式不一,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就形式而言,有记叙、写景、抒怀、言志、评述;

风格上形成了鲁迅的峻冷峭拔,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朱自清、冰心等的清新雅致,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豪迈挥洒,叶圣陶、许地山的朴素平直,徐志摩的浓艳绚丽等。

语丝社周作人是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菱角》、《夏之梦》等多以小题材为描述对象,笔调从容、闲逸,于趣味性、知识性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议论性散文在当时也占有重要地位。

与周作人艺术风格相近的是同为语丝社的林语堂。

他的代表作《翦拂集》着力讽刺时弊,批判传统的中庸哲学,强调与旧世界的斗争。

俞平伯的《杂拌儿》、《燕知草》等集子也带有与周作人类似的雅致,但同时又多了些晦涩的味道。

郭沫若与郁达夫同属奔放潇洒一派。

郭沫若的散文诗集《小品六章》文笔精美,语言雕饰,设景味道深长;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中《屐痕处处》和《钓台的春昼》是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尤其是后一篇,写出了富春江秀丽的景色,于凭古怀悼之间,抒发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何其芳的抒情散文在30年代别有风姿,被称为"

诗人的散文"

做为现代派诗人,他将现代派的一些方法渗入散文创作,以达抒写情感之目的,代表作为《画梦录》。

何其芳散文的语言同他的诗一样,精雕细琢,有很强的可感性。

记叙性散文中,李广田(1906--1968)记人的篇章很有代表性。

他笔下的人物描写没有故事情节,只截取一些生活片断,加以抒情的寥寥几笔,以达传神之效。

抗战爆发,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富有战斗性的杂文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郭沫若的《新缪司九神礼赞》、《斥反动文艺》等文成为国统区思想战线、文化战线的重要文献;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表现了一个坚强的民主战士面对手枪的英勇气概;

冯雪峰的杂文侧重于人的心灵剖析,表现出较强的理论力量;

聂绀弩(1900--1986)的杂文在艺术上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善用令人兴趣盎然的古代故事巧妙抨击现实。

此外,丰子恺(1898--1975)、林默涵(1909--)等许多作家也都写了大量杂文。

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散文在国统区成绩突出。

茅盾的《白杨礼赞》、《风景谈》,巴金的《废园外》、《灯》、《龙》都是名篇,沈从文的《湘西散记》是记叙自然与人文状况的美文。

建国初期,作家和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业余作者们,运用散文自觉地高唱反映新时代、新人物、新事物、新风貌的赞歌。

因为作者队伍庞大,所以反映的生活面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程度。

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巴金的热烈凝重,冰心的细腻柔婉,靳以的热情澎湃,刘白羽的激越高亢,华山的幽默气派,风格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真实纯朴的感情涂抹着新生活的绚丽色彩。

这时期散文创作一大特色是,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项内容交相辉映。

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影响较大的是:

刘白羽的《朝鲜在战斗中前进》、靳以的《祖国枣我的母亲》、菡子的《和平博物馆》、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等;

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名篇有:

柳青的《1955年在皇甫村》、秦兆阳的《王永淮》、沙汀的《卢家秀》、靳以的《到佛子岭去》、华山的《童话的时代》、李若冰的《在柴达木盆地》、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的《石油城》等。

形式多样也是本时期散文创作的收获之一。

游记、小品、随笔和杂文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它们在新时代的作用,不少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

游记有贺敬之的《重回延安枣母亲的怀抱》,方纪的《歌声与笛声》,杨朔的《香山红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茅盾的《斯德哥尔摩杂记》,峻青的《欧行书简》等;

随笔有菡子的《小牛秧子》,何为的《两姊妹》;

杂文有茅盾的《剥落蒙面强盗们的嘴脸》,巴人的《况钟的笔》,任晦的《"

废名论"

存疑》以及马铁丁的《思想杂谈》等。

虽然本时期散文创作收获丰厚,但从整个文学领域来看,散文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受重视不够,尤其杂文显得更为薄弱。

另外,有时由于受到不正常政治生活的影响,整个文艺界普遍存在着不敢大胆揭露现实矛盾冲突的现象,散文创作也不例外。

1957年以后,散文创作受到各界重视,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上一时期,名家俊作竞相涌现。

老作家叶圣陶发表的《记金华的两个洞》是继《游了三个湖》之后又一篇耐看的游记作品;

冰心的《樱花赞》和巴金的《从镰仓带回的照片》是两支国际主义友情的赞歌;

吴伯箫的《歌声》、《记一辆纺车》,是对延安艰苦岁月的追忆;

方纪的《挥手之间》记录了历史的紧要关头,伟人毛泽东从容不迫的风采;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咏物抒怀,意味深长;

碧野的《雪路云程》、《武当山记》在葱山丽水雪路云程之间洋溢着浓情画意;

陈残云的《珠江岸边》、《沙田水秀》描绘了珠江岸边人民的变化;

于敏的《西湖即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将人带入迷朦的画境,诗意盎然;

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以历史学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游记散文写得充实而辞采飞扬;

沈从文的《新湘行记》中一如往日的山水焕发出了新生活的新气象;

韩少华的《序曲》和徐开垒的《雕塑家传奇》是描写人物散文中的优秀篇章。

此外,菡子的《黄山小记》,严阵的《牡丹园记》、冯牧的《沿着澜沧江的激流》、宗璞的《西湖漫笔》、峻青的《秋色赋》、李若冰的《祁连雪纷纷》都是游记和抒情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这一时期的散文园地进入成熟的收获期,冰心、巴金、叶圣陶等老作家以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更为可喜的是,以杨朔、刘白羽和秦牧为代表的中青年散文家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杨朔的散文似轻风抚柳般清新优美、婉转动人,刘白羽散文如同熔岩爆发般恣肆汪洋、炽热如火,秦牧的散文则将知识性、趣味性融合起来,如数家常、娓娓道来。

其他的散文家也各具特色,个性鲜明,如碧野的明艳动人,陈残云的轻盈秀丽,邓拓的深刻犀利,吴伯箫的简炼真诚,曹靖华的平易朴素,峻青的高远深阔,李若冰的豪迈冷峻,陶铸的坦率峭拔,菡子的温婉细腻,宗璞的娟雅清秀hh家家都亮出了写作散文的真功夫。

文化革命中,文化遭到浩劫,没有了文化,也就没有了散文。

文革后,天开云霁,人们被压抑了十年的情感喷涌而出,在散文创作领域,首先汇成的是一曲哀挽的悼歌。

这支歌以高亢的旋律、悲壮的色彩、朴素的风格,开拓了一代文风。

怀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散文有何为的《临江楼记》、毛岸青、邵华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刘白羽的《巍巍太行》,袁鹰的《飞》,张长的《泼水节的怀念》,菡子的《长江横渡》,薛明的《向党和人民的报告》,陶斯亮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

追忆缅怀被迫害致死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其它民族精英的优秀作品有:

丁宁的悼念杨朔的《幽燕诗魂》,黄宗英悼念上官云珠的《星》,金山悼念戏剧家孙维世的《莫将血恨付秋风》,丁一岚的《忆邓拓》,荒煤的《忆何其芳》,巴金追念爱妻的《怀念萧珊》,楼适夷的《庸悼傅雪》和悼念柳青的《创业诗篇犹待续,千秋遗恨在人间》等。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是人们所熟悉和敬仰的,他们的事迹都是鲜为人知的,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不仅感人肺腑,而且催人警醒,促人奋进。

新时期的散文,如同一只报春的燕子,灵巧、敏捷地最先带着时代的气息飞进人们的心里。

改革开放后,全社会沸腾的生活首先在散文中得以体现。

此外,反映生活各方面,如回顾个人经历和情怀、揭示生活哲理的散文亦重展笑颜,绽放光彩。

这类作品中的优秀之作有丁玲的记叙与丈夫的牛棚生活的《牛棚小品》,严阵追忆女教授高风亮节的《水仙》,张抗抗的歌颂群众中蕴藉的无穷力量的《地下森林断想》,管桦和丁宁托物言志,寄托气节与向往的《竹》和《仙女开花》等。

游记散文也日渐繁荣,它们大多继承古典散文中寄情于景的传统手法,于一山一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这当中,国际题材的作品风采独具,丁玲的《我看到的美国》、萧乾的《美国之行》、王蒙的《德美两国纪行》、穆青的《在斜塔下》、刘白羽的《一曲清清塞纳河》、韦君宜的《故国情》等都是鼎力之作。

二、散文概述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

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

“‘五四’以来的中国散文史,无疑是继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散文这一座座峰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它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企图号召整个民族,彻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树立科学和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现代文明观念。

多少散文家都通过自己洋溢着独特个性的笔角,在不同的领域之内,从种种不同的视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这个神圣的使命。

”(林非《傅德岷主编〈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序》)

  1998年6月,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研讨会认为:

我国当代散文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散文,它们坚持对人生的始终关怀,坚持文学应该有益于人心世道,应该净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艺术上坚持众美并具、雅俗共赏的原则,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粮。

同时,当代散文也面临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如今的读者对各类散文家及其作品褒贬不一,文坛上存在多种声音,表明散文创作同样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散文作者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

散文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关注社会人生,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动读者。

散文属于高雅的精神产品,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对抗“商品”的精神。

散文的开放是精神的开放、境界的开放,对于境界的把握,应比读者高出一个层次。

中外散文名家的成功经验证明,散文创作必须讲究风格和形式,没有风格的写作最终会失去创作的个性。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

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

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

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

什么是散文呢?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

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

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

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

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

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

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

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

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

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

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

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徐迟说:

“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

散文也不例外。

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

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

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

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

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

”“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

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

”(《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

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

秦牧说得好:

“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

杨朔说过: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

“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

”(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他告诉我们:

“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

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

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

”(《东风第一枝·

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

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

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

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

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

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冰心在《谈散文》中说:

“散文比较自由”。

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

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

”(厨川白村:

《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

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