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62019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行信证略解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无碍光名号?

意思是为了显明他力称名离自力心,称念南无

阿弥陀佛即是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自他二力的称名

是不如实的称名。

斯行即是摄诸善法,具足德本,极速圆满,真实一如功德宝

海,故名大行。

斯行,就是称名一行。

弥陀因行果德万行万善悉皆含摄。

称名一念具足无上功德,十方三世一切德号之本。

能令速满

足,功德大宝海。

愚劣凡夫刹那超越成佛之法。

名号体即弘

誓一佛乘真如法性大海,乘佛愿力,无凡圣差别,五乘齐入,

所以叫大行。

然斯行者出于大悲愿,即是名诸佛称扬之愿,复名诸佛称名

之愿,复名诸佛咨嗟之愿,亦可名往相回向之愿,亦可名选

择称名之愿也。

称名行第十七大悲愿,佛大悲心选择名号救度众生,普令诸

佛称扬赞叹,目的就是普闻于众生,众生闻信即获得大利。

复名诸佛称名之愿,般舟三昧经中说:

三世诸佛,念弥陀三

昧,得成正觉。

咨嗟就是赞叹的意思。

还可以称作往相回向

愿,十七愿是阿弥陀佛回向我们众生往生的大行。

其它宗派

的念佛人,将念佛功德回向西方求愿往生,而净土真宗他力

念佛法门,是不回向。

弥陀名号功德,之所以成为众生往生

的大行,本身就是弥陀所选择,永劫修行所成就,从法边来

说,法体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从众生机边而言,众生信受愿

力就是称名,称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称名一行不是我们凡

圣的自力行,归根究底,称名往生蒙受的是弥陀恩德,所以

说是不回向行。

亦可名选择称名之愿也,称名一行易修易行,

念念无上功德,并不是我们众生自力所建立的,能称无功,我们自身一无所有,唯是信顺弥陀愿力所选择所成就。

他力称名全同诸佛称名,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他力大行。

(待续)

诸佛称名之愿,大经言: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又言

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为众开宝藏广施功德宝

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

愿成就文,经言: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又言:

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于彼。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今对如来发弘誓

若不满足诸上愿

当证无上菩提因

不取十力无等尊

广济贫穷免诸苦

心或不堪常行施利益世界使安乐乃至

最胜丈夫修行已于彼贫穷为伏藏

圆满善法无等伦于大众中师子吼。

阿难!

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

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那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

第四

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皆令

诸佛,各于比丘僧大众中,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飞

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四、平等觉经四文〕

(一)《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上言:

我作佛时,令我名闻,

八方上下,无数佛国。

诸佛各于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

诸天人民,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不尔者

我不作佛。

(二)我作佛时,他方佛国人民,前世为恶,闻我名字,及正

为道,欲来生我国,寿终皆令不复更三恶道,则生我国,在心所

愿,不尔者我不作佛。

(三)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闻无量清净佛二十四愿,

皆大欢喜踊跃。

心中俱愿言:

「令我等复作佛时,皆如无量清净

佛。

」佛则知之,告诸比丘僧:

「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

却后无央数劫,皆当作佛,如无量清净佛。

」佛言:

「是阿阇世王

太子,五百长者子,作菩萨道以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

佛已,今复来供养我。

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人等,皆前世迦

叶佛时,为我作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

」则诸比丘僧闻

佛言,皆心踊跃,莫不欢喜者。

乃至

(四)如是人闻佛名快安稳得大利

吾等类得是德诸此刹获所好

无量觉授其决我前世有本愿

一切人闻说法皆悉来生我国

吾所愿皆具足从众国来生者

皆悉来到此间速疾超便可到至无量光明土非有是功德人唯有清净戒者恶慵慢蔽懈怠宿世时见佛者人之命希可得

一生得不退转安乐国之世界供养于无数佛不得闻是经名乃还闻斯正法难以信于此法乐听闻世尊教佛在世甚难值

有信慧不可致若闻见精进求

闻是法而不忘便见敬得大庆

则我之善亲友以是故发道意

设令满世界火过此中得闻法

会当作世尊将度一切生老死

〔五、悲华经一文〕

《悲华经》大施品之二卷言:

(昙无谶三藏译)愿我成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无量无边阿僧,余佛世界,所有众生,闻

我名者,修诸善本,欲生我界,愿其舍命之后,必定得生,唯除

五逆,诽谤圣人,废坏正法。

【四、私释】

〔一、称名破满〕

尔者:

称名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二、称名转释〕

称名则是最胜真妙正业,正业则是念佛,念佛则是南无阿

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正念也,可知。

【五、释文引证】

〔一、龙树、十住论四文〕

(一)《十住毗婆沙论》曰:

有人言:

「般舟三昧及大悲,名诸

佛家,从此二法,生诸如来。

」此中般舟三昧为父,又大悲为母。

复次般舟三昧是父,无生法忍是母。

如《助菩提》(《菩提资粮论》)

中说:

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

一切诸如来从是二法生

「家无过咎者」:

家清净故;

「清净者」:

六波罗蜜、四功德处、

方便、般若波罗蜜、善慧、般舟三昧、大悲、诸忍,是诸法清净,

无有过故,名「家清净」。

是菩萨以此诸法为家故,无有过咎。

「转于世间道,入出世上道」者:

「世间道」名即是凡夫所行道,

「转」名休息。

「凡夫道」者不能究竟至涅,常往来生死,是

名「凡夫道」。

「出世间」者,因是道得出三界故,名「出世间

道」。

「上」者妙故名为「上」。

「入」者,正行道故名为「入」。

以是心入初地,名「欢喜地」。

问曰:

初地何故名为「欢喜」?

答曰:

如得于初果究竟至涅磐

菩萨得是地心常多欢喜

自然得增长诸佛如来种

是故如此人得名贤善者

「如得初果」者,如人得须陀洹道,善闭三恶道门。

见法入

法,得法住坚牢法,不可倾动,究竟至涅。

断见谛所断法故,

心大欢喜。

设使睡眠懒惰,不至二十九有。

如以一毛为百分,

以一分毛分,取大海水,若二三。

苦已灭如大海水,余未灭者,

如二三,心大欢喜。

菩萨如是,得初地已,名「生如来家」。

一切天、龙、夜叉、乾婆,乃至声闻、辟支等,所共供养恭

敬。

何以故?

是家无有过咎,故转世间道,入出世间道。

但乐敬

佛,得四功德处,得六波罗蜜果报滋味,不断诸佛种故,心大

欢喜。

是菩萨所有余苦,如二三水,虽百千亿劫,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于无始生死苦,如二三水,所可灭苦如大海水,

是故此地名为「欢喜」。

(二)问曰:

初欢喜地菩萨,在此地中名「多欢喜」,为得诸功

德故,欢喜为地,法应欢喜,以何而欢喜?

常念于诸佛及诸佛大法

必定希有行是故多欢喜

如是等欢喜因缘故,菩萨在初地中心多欢喜。

「念诸佛」者:

念然灯等过去诸佛,阿弥陀等现在诸佛,弥勒等将来诸佛。

常念

如是诸佛世尊,如现在前,三界第一,无能胜者,是故多欢喜。

「念诸佛大法」者:

略说诸佛,四十不共法,一自在飞行随意,

二自在变化无边,三自在所闻无阂,四自在以无量种门知一切众

生心。

乃至「念必定诸菩萨」者:

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记,入法位得无生忍,千万亿数魔之军众,不能坏乱,得大悲

心,成大人法。

乃至是名「念必定菩萨」。

「念希有行」者:

念必定菩萨第一希有行,令心欢喜,一切凡夫所不能及,一切声闻

辟支佛所不能行,开示佛法无阂解脱,及萨婆若智。

又念十地诸

所行法,名为「心多欢喜」,是故菩萨得入初地名为「欢喜」

有凡夫人,未发无上道心,或有发心者,未得欢喜地,

是人念诸佛及诸佛大法,念必定菩萨及希有行,亦得欢喜。

得初

地菩萨欢喜,与此人有何差别?

菩萨得初地其心多欢喜

诸佛无量德我亦定当得

得初地必定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我当必得,如是之

事,何以故?

我已得此初地,入必定中」。

余者无有是心。

是故

初地菩萨,多生欢喜,余者不尔。

何以故?

余者虽念诸佛,不

能作是念:

「我必当作佛」。

譬如转轮圣子,生转轮王家,成就转

轮王相,念过去转轮王功德尊贵,作是念:

「我今亦有是相,亦

当得是豪富尊贵。

」心大欢喜,若无转轮王相者,无如是喜。

定菩萨,若念诸佛,及诸佛大功德威仪尊贵,「我有是相,必当

作佛」,即大欢喜;

余者无有是事。

「定心」者:

深入佛法,心

不可动。

(三)又云:

「信力增上」者何?

「信」者:

有所闻见,必受名

无疑;

「增上」名殊胜。

有二种增上,一者多,二者胜。

今说何者?

此中二事俱说,菩萨入初地,得诸功德味故,信力转

增。

以是信力,筹量诸佛功德无量深妙,能信受,是故此心,亦

多亦胜。

「深行大悲」者:

愍念众生,彻入骨髓,故名为「深」;

为一切众生求佛道,故名为「大」。

「慈心」者:

常求利事,安稳

众生,慈有三种。

(四)又曰: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

陆道步行

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

或有以信

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

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应当念是十方诸佛称名号。

如《宝月童子所问经》〈阿惟越

致品〉中说:

西方善世界佛号无量明

身光智慧明所照无边际

其有闻名者即得不退转

过去无数劫有佛号海德

是诸现在佛皆从彼发愿

寿命无有量光明照无极

国土甚清净闻名定作佛

但闻是十佛名号,执持在心,便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为更有余佛菩萨,名得至阿惟越致耶?

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

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如是阿弥陀等诸佛,亦应恭敬礼拜,称其名号。

今当具说,

无量寿佛。

世自在王佛(乃至有其余佛),是诸佛世尊,现在十

方清净世界,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

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以

偈称赞:

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

我今身口意合掌稽首礼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

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

应时为现身是故我归命

彼佛本愿力十方诸菩萨

来供养听法是故我稽首

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

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

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

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

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自度亦度彼我礼自在人

诸佛无量劫赞扬其功德

犹尚不能尽归命清净人

我今亦如是称赞无量德

以是福因缘愿佛常念我

(一)《净土论》曰: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二)又曰: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菩萨出第五

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菩萨如是修行五门行,自利利他,

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三、昙鸾、净土论注二文〕

(一)《论注》曰: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

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

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

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

四者颠倒

善果,能坏梵行;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

如斯等事,触目皆

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

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

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圣者婆薮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

(二)又云:

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

乞加

神力,所以仰告。

「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

言念无碍

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乃至「归命尽十

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即是赞叹门。

何以知「归命是礼拜」?

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

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

此论长

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

天亲菩萨既愿

往生,岂容不礼!

故知「归命即是礼拜」。

然礼拜但是恭敬,不

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

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

宜言归命(使也、教也、道也、信也、计也、召也)。

「论」解偈

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

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

如来是赞叹门」?

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

谓称彼如来名,如

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乃至天亲今

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

」「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

门,天亲菩萨归命之意也。

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

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说众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种:

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

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

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

天亲菩萨所愿

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

生、实生死也。

依何义说往生?

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

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

如是。

若一则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

《论》(《中观论》)中委曲。

释第一行三念门竟。

何所依?

何故依?

云何依?

「何所依」者,依修多罗;

「何

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

「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

应故。

乃至「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谓四

阿含三藏等,外大乘诸经亦名修多罗。

此中言「依修多罗」者,

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罗,非阿含等经也。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

种功德:

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

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

不颠倒,不虚伪,名「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

依法性顺二谛

故;

云何不虚伪?

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

应」者,「持」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

乃至「愿」名

「欲乐往生」。

乃至「与佛教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云何回向?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

大悲心故。

」回向有二种相:

一者往相,二者还相。

「往相」者:

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

〔四、道绰、安乐集四文〕

(一)《安乐集》云:

《观佛三昧经》云:

令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父王白佛:

「佛地果德、真如实相、

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

」佛告父王:

「诸佛果德,有无

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

昧。

」父王白佛:

「念佛之功,其状云何?

「如伊兰

林,方四十由旬,有一科牛头檀,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

兰林,唯臭无香。

若有啖其华果,发狂而死。

后时檀根芽,

渐渐生长,才欲成树,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

生见者,皆生希有心。

」佛告父王:

「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

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

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所言「伊兰林」者,喻众生身内三毒三障无边重罪。

言「

檀」者,喻众生念佛之心。

「才欲成树」者,谓一切众生,但能

积念不断,业道成办也。

问曰:

计一切众生,念佛之功,亦应一切知;

何因一念之功

力,能断一切诸障,如一香树,改四十由旬伊兰林,悉使香美也?

答曰:

依诸部大乘,显念佛三昧功能不可思议也。

如《华严

经》云:

譬如有人,用狮子筋以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

皆断坏。

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

悉皆断灭。

亦如有人,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将

狮子乳一投之,直过无难。

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诸障,直过无难。

又彼《经》云:

譬如有人,持翳身药,处处游行,一切余人,不

见是人。

若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神,一切诸障,

不见是人,随诸处处,无能遮障也。

何故?

能念此念佛三昧,即

是一切三昧中王故也。

如《摩诃衍》(龙树《智度论》)中说云,诸余三

昧非不三昧,何以故?

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嗔痴;

或有三

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痴贪;

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嗔;

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

若能常修

念佛三昧,无问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皆除也。

《大经赞》(昙鸾《赞阿弥陀偈》)云:

欢喜赞仰心归依

则为具足功德宝

亦应直过闻佛名

是故至心稽首礼

若闻阿弥陀德号

下至一念得大利

设满大千世界火

闻阿弥陀不复退

(四)又云:

又如《目连所问经》,佛告目连:

「譬如万川长流,

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

世间亦尔,虽有豪

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

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

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

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

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五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

名『无耳人』。

」经教既尔,何不舍难依易行道矣!

〔五、善导十文〕

(一、往生礼赞五文)

(一)光明寺和尚云:

又如《文殊般若》云:

「欲明一行三昧,

唯劝独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不观相貌,专称名字,即

于念中得见彼阿弥陀佛及一切佛等。

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字者,有何意也?

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也。

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既遣专称一佛,何故境现即多?

此岂非邪正相交一多

杂现也?

佛佛齐证,形无二别,纵使念一见多,乖何大道理也。

又如《观经》云:

行观、坐观、礼念等,皆须面向西方者最胜。

如树先倾,倒必随曲。

故必有事碍,不及向西方者,但作向西想

亦得。

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

随方礼

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

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

也?

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取,非无因缘。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

「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

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是

故释迦及以诸佛,劝向西方为别异耳。

亦非是称念余佛不能除障

灭罪也,应知。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

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又云:

(三)弥陀智愿海深广无涯底

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

设满大千火直过闻佛名

闻名欢喜赞皆当得生彼

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皆当得生彼

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

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

愿佛慈

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

(五)问曰:

称念礼观阿弥陀佛,现世有何功德利益?

若称阿弥陀佛一声,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礼

念已下亦如是。

《十往生经》云: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

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

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

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

复与前二十五

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

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

各须至心求往。

又如《无量寿经》云: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

往生。

又如《弥陀经》云: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

号。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称佛不乱。

命欲终时,阿

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此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

生彼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