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6086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docx

PAC期间平均成本模板

Oracle功能介绍

期间实际成本法

(PeriodicAverageCosting)

文档作者:

HANDConsultants

创建日期:

2006-12-14

确认日期:

2006-12-14

系统版本:

11.5.10.2

当前版本:

1.0

 

目录

基本介绍3

相关设置4

预制文件4

成本模块设置4

物料分类8

PAC逻辑10

成本计算逻辑10

成本更新11

差异处理12

会计分录13

采购分录13

在制品分录14

库存事务分录15

成本更新16

成本调整17

成本查询18

物料成本查询18

物料事务处理查询19

PAC流程21

成本调整21

成本获取21

计算PAC成本22

产生会计分录23

关闭PAC会计期间23

传送总账23

PAC问题24

PAC相关问题24

相关Patch25

基本介绍

会计原理

PeriodicAverageCost(期间平均成本),意为期间加权平均成本法。

相关设置

版本11.5.10.2

预制文件

PAC没有相关的预制文件需要进行设置。

成本模块设置

成本类型

PAC需要设置2个成本类型,一个用于记录物料的PAC成本,一个用于记录资源和制造费用的PAC_RATE成本。

值得注意的选项是:

多组织和允许更新。

PAC成本类型用于记录物料的实际成本,所以需要设置为不允许更新;

PAC_RATE成本类型用于记录制造费用以及资源的费率,需要人工进行更新,所以设置为允许更新;

同时PAC成本方法支持多库存组织共享成本,因此两种成本类型均需要将多组织设置为Y。

组织成本组

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只是是必须的。

组织成本组/成本类型关联

将成本组、库存组织、成本类型三者进行关联,PAC支持多库存组织共享成本;

PAC帐户分配

为物料分类设置库存估计帐户,类别集取的是成本模块的默认物料分类类别集。

PAC的库存估价帐户是按物料类别进行设置的,包括资产子库存和费用子库存。

所以在进行子库存转移(资产子库存->资产子库存;费用子库存->费用子库存)时不产生任何会计分录。

物料分类

其实本来也不需要特别关注物料分类这个设置,但由于PAC的代码不合理的关系,所以在设置物料分类时,需要将类别加到类别集中。

否则无法在设置PAC物料类别帐户时选出该类别。

PAC逻辑

成本计算逻辑

库存事务处理类型

PAC将库存事务处理分为成本获取事务处理(costowned)与成本继承事务处理(costderived)两类;

成本获取事务处理作为计算物料当期实际成本的依据;

而成本继承事务处理则只使用物料当期的实际成本,并不会对当期的物料成本产生影响;

成本获取事务

成本获取事务处理包含采购入库、WIP完工等;

其中采购订单和WIP中的离散工单(或重复生产计划)作为成本获取事务的最小计算的最小单位,即一个采购订单行或者一个离散工单在同一期内的任何时间的采购或完工入库均使用同一成本进行计算;

WIP工单成本计算逻辑:

PAC在计算WIP工单成本时,采用的是工序成本的概念;即会为每道工序计算投入与产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某工单A

工序号

上道工序转入

投入原料价值

投入资源价值

产出数量

产出价值

报废数量

报废价值

单位成本

10

10

10

8

16

2

4

2

20

16

10

10

8

36

0

0

4.5

所以工单A最终总投入金额为40,报废4,产出数量为8,工单最终单位成本为4.5;

成本继承事务

销售出库、WIP投料则作为成本继承事务处理;而关于我们经常会用到的杂项事务处理,则只能作为成本继承事务处理,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在标准成本法下,我们常常使用杂项事务处理去处理某些生产辅料,在PAC下这部分的费用就无法自动计入产品成本;

会计分录的产生

PAC所有的会计分录在没有关帐传送总帐之前都可以无限重复产生;通过运行PAC相关的请求即可,但由于每次运行都属于推倒重建性质的工程,因此运行一次需要的时间并不算短;

成本更新

成本更新类型

PAC提供了三种成本更新方法:

1.更新成本单价

2.更新成本百分比

3.更新库存价值

在每次进行成本更新时,需指定一成本更新账户;

更新成本单价

方法:

对一个物料重新指定一个金额作为其当期的期初成本;

这一成本更新计算的时点取在PAC期初,即未进行任何库存事务处理之前,而产生的会计分录为:

DR:

库存估价@(Newcost–oldcost)*期初物料数量

CR:

成本更新账户@(Newcost–oldcost)*期初物料数量

更新成本百分比

方法:

输入一个百分比,在原成本基础上进行调整;

其实与更新成本单价很类似,计算时点同样也是取在PAC期初,即未进行任何库存事务处理之前,而产生的会计分录为:

DR:

库存估价@成本更新百分比*oldcost*期初物料数量

CR:

成本更新账户@成本更新百分比*oldcost*期初物料数量

更新库存价值

方法:

对一个物料的库存价值进行调整;计算时点是取在所有的库存获取事务之后,产生的会计分录为:

DR:

库存估价@成本更新金额

CR:

成本更新账户@成本更新金额

或者

DR:

PAC差异账户@成本更新金额

CR:

成本更新账户@成本更新金额

我们很容易理解第一种会计分录,而之所以会产生第二种的会计分录,原因是当所有的成本获取事务处理完后,如果物料的库存数量为0,则成本更新的金额无法被计入其库存估价,而只能被转入PAC差异账户;

差异处理

PAC也会出现差异,出现的差异一般都是由AP发票匹配产生的IPV或者杂费;

IPV差异处理

我们都知道,在AP进行发票匹配时,当AP发票价格与PO价格不一致时,会产生IPV,而在标准成本下,这一差异是需要我们进行人工处理的,在PAC成本方法,对于IPV则进行如下两种处理方法:

1.当AP发票匹配与接收入库发生在同一期间内,则IPV在当期就会被转入物资采购账户,详细分录参见采购会计分录;

2.当AP发票匹配与接收不发生在同一期间内,PAC通过成本调整这一请求将跨期匹配产生IPV转入库存估价账户,产生会计分录如下:

DR:

库存估价@IPV金额

CR:

成本调整账户@IPV金额

其实系统产生的一个更新库存价值的成本更新请求,所以当物料库存数量为0时,IPV金额也可能会转入PAC差异账户;

运费杂费差异处理

而在AP进行杂项发票匹配时所产生的运费杂费则与IPV处理逻辑一致,不再进行赘述。

WIP差异处理

当工单上出现报废数量或者存在移动未入库数量时,当工单关闭时会转入工单差异账户,这与标准成本法无异;

会计分录

采购分录

与标准成本法不同的是,当月是否进行了AP发票匹配,将对PAC的采购相关会计分录产生影响;

采购接收

1)当月未进行开票:

DR:

材料采购@PO单价*接收数量

CR:

应计负债@PO单价*接收数量

2)当月进行开票:

DR:

材料采购@(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金额/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CR:

应计负债@PO单价*接收数量

DR:

IPV@(IPV金额/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DR:

杂项匹配账户@(运费杂项/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其中IPV、运费是在当月接收并做了AP发票匹配后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杂项匹配是进行匹配接收的。

采购入库

1)当月未进行开票:

DR:

INV估价@PO单价*入库数量

CR:

材料采购@PO单价*入库数量

2)当月进行开票:

DR:

INV估价@(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接收数量)*入库数量

CR:

材料采购@(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接收数量)*入库数量

退货至接收

1)当月未进行开票,当月退货:

DR:

材料采购@PO单价*退货数量

CR:

INV估价@PO单价*退货数量

2)当月进行开票,当月退货:

DR:

材料采购@(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接收数量)*退货数量

CR:

INV估价@(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接收数量)*退货数量

3)非当月退货:

DR:

材料采购@退货期间PAC成本单价*退货数量

CR:

INV估价@退货期间PAC成本单价*退货数量

退回供应商

1)当月未进行开票,当月退货:

DR:

应计采购@PO单价*接收数量

CR:

材料负债@PO单价*接收数量

2)当月进行开票,当月退货:

DR:

应计负债@PO单价*接收数量

CR:

材料采购@(PO单价-IPV金额/接收数量-运费杂项/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CR:

IPV@(IPV金额/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CR:

@(运费杂项/接收数量)*接收数量

在制品分录

WIP投料

DR:

WIP估价-物料@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DR:

WIP估价-物料管理费@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CR:

INV估价-物料@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CR:

INV估价-物料@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WIP退料

DR:

INV估价-物料@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DR:

INV估价-物料管理费@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CR:

WIP估价-物料@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CR:

WIP估价-物料管理费@物料成本*投料数量

WIP资源事务处理

DR:

WIP估价-资源@资源成本单价*资源数量

CR:

资源吸收帐户@资源成本单价*资源数量

WIP报废

DR:

报废帐户

CR:

WIP估价-物料@工单物料实际成本*报废数量

CR:

WIP估价-物料管理费@工单物料管理实际成本*报废数量

CR:

WIP估价-资源@工单资源实际成本*报废数量

CR:

WIP估价-外协@工单外协实际成本*报废数量

CR:

WIP估价-制造费用@工单制造费用实际成本*报废数量

WIP完工

DR:

库存估价-物料@工单物料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CR:

WIP估价-物料@工单物料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DR:

库存估价-物料管理费@工单物料管理费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CR:

WIP估价-物料管理费@工单物料管理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DR:

库存估价-资源@工单资源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CR:

WIP估价-资源@工单资源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DR:

库存估价-外协@工单外协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CR:

WIP估价-外协@工单外协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DR:

库存估价-制造费用@工单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CR:

WIP估价-制造费用@工单制造费用实际成本*完工数量

WIP退库

会计分录和标准成本法类似,只是在成本单价上存在两种情况:

1.当期该WIP工单存在完工事务处理;

则完全为WIP工单的逆向会计分录,该事务处理作为成本获取事务处理;

2.当期该WIP工单不存在完工事务处理;

此时,该事务处理作为成本继承事务处理;采用PAC期间成本;

库存事务分录

子库存转移

由于PAC的库存估价账户是按物料类别进行设置的,因此在资产子库存之间进行转移时,不会产生任何会计分录,只有在资产子库存与费用子库存之间进行转移时,才会产生会计分录。

注意:

费用账户也是按物料类别设置的。

DR:

库存估价账户@物料实际成本*事务处理数量

CR:

费用账户@物料实际成本*事务处理数量

DR:

费用账户@物料实际成本*事务处理数量

CR:

库存估价账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