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60659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扬州市江都区化学试题0415解析Word格式.docx

B.0

C.+4

D.+5

化合价

【分析】化合价是初中化学主要知识点,学生应识记常见元素化合价、化合价计算、书写及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等。

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物质的分类

【分析】分类思想是重要的化学思想。

课标要求:

初中学生要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等。

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7.下列关于用微粒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停运动

B.1滴水中含有1.7×

1021个H2O分子——微粒是很小的

C.等体积的大米和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微粒间有间隙

D.食盐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微粒的性质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微粒性质掌握情况,并能解释现象或通过现象反应微粒性质。

8.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植物油

C.蔗糖

D.生铁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分析】考查了溶液的形成条件,学生要了解物质在常见溶剂中的溶解性。

9.在化学反应:

4HgS+4CaO=4Hg+3CaS+X中,X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CaSO3

D.CaSO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守恒思想

【分析】本题考察化学方程式中的原子守恒。

在一轮复习教学中要重视守恒思想的运用。

守恒思想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科思想,能简化我们的解题过程,提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NaOH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固体

D.电解水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的描述及教学中实验的实施情况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常见化学反应的现象的描述。

要重视化学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在最后复习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

做到多层次兼顾、细致入微,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观。

1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隔离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液体的加热、量筒的使用、浓硫酸的稀释等,强调基础实验技能,一轮复习要对基础实验技能进行全面梳理,图文结合。

13.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Mg

B.MgO

C.Mg(OH)2

D.MgCO3

14.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CO(NH2)2

B.K2SO4

C.NH4H2PO4

D.NH4HCO3

15.维生素C(C6H8O6)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元素组成

B.是一种有机物

C.C、H、O元素质量比是3:

4:

3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化学式的意义与计算

【分析】考查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元素质量、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用语的正确表达,为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此类题目学生容易将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混淆,根源在物质分类不清。

容易将物质的构成微粒混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16.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B.发光发热现象都由物质燃烧引起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基本概念

【分析】单纯化学概念的考查形式,已不多见,但对一轮复习有很好的指向,并能能很好检查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和化学素养。

初中学生不一定知道同素异形体,但应该知道有碳元素组成的可以是金刚石也可是石墨或由氧元素组成的可以是氧气也可以是臭氧。

17.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后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类型

【分析】本题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模型的领会程度,要教会学生能将模型转化为化学式,引领学生通过模型认识,掌握化学反应本质,特别是原子、分子在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反应中的本质,兼顾对分子结构的模型的认识。

注:

此题答案D,预测学生容易选,但示意图中并没有MnO2的微粒表示。

1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D.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60%

溶解度曲线图

【分析】本题同时考查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的关系,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少。

此类题包含的内容很多,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在复习中要一个一个知识点复习,要对书本图6-13、图6-14、图6-20分析到位。

不能就题讲题,要分类。

19.下列物质的除杂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方法

反应类型

A.

CaO(CaCO3)

高温

分解反应

B.

Fe(Fe2O3)

足量CO

置换反应

C.

CO2(CO)

足量O2

化合反应

D.

CaCl2溶液(HCl)

足量CaCO3

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除杂和鉴别

【分析】化学研究首先要会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出纯净物以备研究,而除杂正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必要过程。

本题融合了物质化学性质、溶解性、反应类型等。

CO能燃烧,但CO2中少量CO是不能燃烧的,Fe2O3和CO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20.某钢铁厂用800吨(Fe%=75%)FeO、Fe2O3、Fe3O4的混合铁矿石炼铁,炼得生铁(非铁元素含量<8%)的质量可能是(生铁中C%为2%~4.3%)

A.600吨

B.608吨

C.625吨

D.676.5吨

计算

【分析】本题是元素守恒加极限计算。

首先算出铁元素质量800吨×

5%=600吨,由题目中“非铁元素含量<8%”和“生铁中C%为2%~4.3%”可知道生铁中铁元素的含量应在92%—98%之间。

根据质量守恒,生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也为600吨,求出生铁的质量:

600÷

92%——600÷

98%。

三、(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21.(4分)

(1)用化学用语填空:

3个氧分子▲;

沼气的主要成分▲;

+5价的P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化学用语的书写应用

【分析】本题具体考察化学式、化合价、元素符号等基本化学用语的书写应用能力。

引领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22.(6分)用字母序号填空:

a.CO2b.Ca(OH)2c.CaOd.NaHCO3e.NaClf.O2

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用于运动饮料生产的气体是▲;

可作调味品的是▲;

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可供给呼吸的是▲。

化学与生活

【分析】引领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23.(9分)材料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1)下列生活物品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A.玻璃杯B.铁锅C.塑料桶D.玻璃钢转椅

(2)现行流通的硬币材质均为金属材料,如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伍角硬币是钢芯镀铜,一角硬币是铝合金或不锈钢。

①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序号);

A.金属的导电性B.金属的耐腐蚀性

C.金属的硬度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②五角硬币镀铜是因为常温下,铜的化学性质▲(填“稳定”或“活泼”);

③钢是一种含碳量为▲(填数值)的铁合金,其硬度比铁▲(填“大”或“小”);

④在一定条件下,镍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Ni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镍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镍(NiSO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⑤根据右图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镍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在化学变化中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钢的含碳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子结构的认识等。

建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要作拓宽和加深,因为新课标要求是“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和’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4.(8分)关注碳排放。

(1)化石燃料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请你推荐一种新型绿色的能源▲;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使用一次性木筷和纸巾B.推广电热水器C.逐步淘汰白炽灯

(3)CO2过多排放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之一。

右图中地点Ⅰ、Ⅱ分别为

▲;

A.农田、商业区

B.公园、居民区

C.市中心、公园

(4)下表是CO2排放系数及一个家庭的月消耗(产生)数量:

项目

液化石油气

自来水

垃圾

……

系数

0.36kg/kwh

6.3kg/m3

0.58kg/m3

0.84kg/kg

数量(/月)

100kwh

7m3

5m3

15kg

则一个家庭每月至少排放▲kgCO2;

(5)研究发现:

CO2和H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金属铈(Ce)和CO2、H2O在900℃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和Ce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CO2和环氧乙烷制成的塑料无污染、易降解,可减少▲的发生。

化学与社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新能源、热岛效应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等。

(3)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Ⅰ地傍晚温度最高,说明二氧化碳浓度高,说明人群集聚;

Ⅱ地温度低,说明二氧化碳浓度低,可能是植物丰富的地方,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

(4)题的计算引导学生看清楚系数的单位即可理解。

(5)题根据题目的提示语,找出反应物和生产物,再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近年中考试题中的常客,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往往忽视反应条件和配平。

复习中,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达成准确书写的目标。

四、(本小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5.(10分)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向长颈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制取H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为▲;

(4)实验发现:

用40%的硫酸制取H2效果最好。

现欲配制30mL40%(密度为1.30g·

mL—1)的硫酸,需要98%(密度为1.84g·

mL—1)的浓硫酸▲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mL(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量取浓硫酸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硫酸的质量分数▲40%(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量筒C.烧杯D.玻璃棒E.胶头滴管F.铁架台

(5)实验室制取H2时,在硫酸溶液中滴入饱和CuSO4溶液会影响反应速率。

右图是滴入饱和CuSO4溶液体积(X)与反应速率(Y)的关系图,请回答:

①滴入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点过后,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基本实验、常见物质的制法和溶液的稀释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基本仪器的名称,氢气等常见气体的制法,溶液稀释的计算、实验中常见异常现象分析。

引领学生要重视课本上有关物质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的学习。

(4)题水的体积:

30×

1.3-30×

1.3×

40%÷

98%=23.1,或30×

1.3-8.7×

1.84=23.0。

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溶液稀释的相关计算,因为这类计算出现的频度较低,学生很容易会出现不知如何计算、不能准确计算的问题。

(5)a点向前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原电池原理,这是高中知识,学生不需要知道,但教师应熟悉。

a点过后,反应速率降低。

化学反应速率降低一般从浓度、温度、反应物颗粒大小等等角度直接分析。

五、(本小题包括1小题,共23分,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

26.(23分)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

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1、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2、过碳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

3H2O2)==4Na2CO3+6H2O+3O2↑

3、H2O2分解放出热量,Na2CO3受热不分解;

Ⅰ、制备研究:

下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产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

(3)生产过程中,需加入较多的NaCl,以便过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4)操作A的名称是▲,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和▲;

(5)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A.蒸馏水B.无水酒精C.饱和碳酸钠溶液D.饱和NaCl溶液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和▲;

实验基本操作;

阅读分析框图能力

【分析】本题是简化的无机化工流程题,以工业制过碳酸钠生产工艺为背景,结合化化学反应原理,旨在考查学生工艺流程解读、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生产流程的作用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此工艺2012年泰州中考已考,我们扬州中考指要已有。

在2013年扬州中考化学研讨会上赵华主任已强调要淡化工艺流程。

所以本题重点不在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而在对学生读图能力、信息采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2)题答案源于“过碳酸钠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这是信息采集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3)题从化学原理上讲是增大钠离子浓度,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类似为什么Cl2在NaCL饱和溶液中溶解能力很小,教师要了解,但学生应能从整个流程上看,这一步是常温结晶过碳酸钠,是一个物理变化,加入较多氯化钠,并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而题目又强调“以便过碳酸钠晶体析出”,从而得出可能是溶解度的问题了。

(5)题的原因在2011年中考已考。

(6)题教育学生仔细看图,从母液回到碳酸钠溶液,可知母液中肯定有碳酸钠,从加入较多氯化钠,氯化钠肯定多了,也在母液中,H2O2即使多一点,由于不稳定,母液中也不一定长时间存在。

稳定剂是微量的,可不考虑,另外,稳定剂也可能是不溶物。

(后面纯度测定中,过碳酸钠中的杂质不溶于水,可能为稳定剂的因素所致。

当然稳定剂也可以是可溶的。

Ⅱ、纯度测定:

测定过碳酸钠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中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②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黑色粉末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连接仪器,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待装置A中▲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待量筒中水面不再变化时,记录其中水的体积;

⑥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

①▲、④▲;

(8)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黑色粉末能加快过碳酸钠的分解速率,其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可能是▲(填化学式);

(9)实验中,▲,则开始收集气体;

(2分)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0)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近似为1.43g·

L—1。

),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3分,Mr(2Na2CO3·

3H2O2)=314、Mr(O2)=32]▲;

【实验反思】:

(11)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可能原因是▲;

(12)量筒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13)有同学提出,装置中原有空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

(14)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用下述方案进行测定。

方案:

将装置A中剩余物过滤,洗涤滤渣,并将洗涤液并入滤液蒸发得无水固体1.39g。

则样品中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为▲。

(15)根据资料卡片,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方案测定样品中2Na2CO3·

3H2O2的质量分数?

▲。

(只需给出简要的方案)

化学反应与实验、计算等综合

【分析】本题涉及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含量测定、化学计算、实验方案设计等知识,考查理论分析、基本操作、步骤解读、气密性检查和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9)题要测定氧气的体积,不是收集氧气,所以不能等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否则会有大量氧气已跑了,造成测量结果要偏小。

(11)题结果偏大可能是样品质量称轻了,也可能是气体体积测量多了,本题学生更应从气体体积考虑。

讲解本题完后也可追问一下学生,怎样避免这一误差的发生,采用什么样的装置,为什么?

(12)题引导学生分析长导管伸出水面和短导管浸在水中各有什么后果。

(13)题,气体体积可等量替换。

此外,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从近年中考试题中寻找思路,装置组合和气体流向应作必要的复习整合,可以利用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Na2CO3含量测定探究进行复习。

从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误差分析、实验改进和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使学生对这一题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