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485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SI含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13.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14.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15.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6.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B)。

17.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A)

18.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19.“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0.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1.某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违儿童身心发展的(D)

A.互补性

B.稳定性

2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B)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二、判断题

23.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正确

2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各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

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首先考虑的是,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别人的需要,并初步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3,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好孩子定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

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个人持严格维持法律与秩序的态度,刻板地遵守法律与社会秩序。

而在本阶段,个人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阶段6,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在判断道德行为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准则,同时也考虑到未成文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根据良心做出的行为。

(P293)

25.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

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P302)

2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

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27.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P306-318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8.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错误

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

29.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

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30.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从狭义的角度看,在专门的机构里由专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1.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

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

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32.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错误P302-303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3.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

34.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35.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正确。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它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根本指针。

教育方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教育的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由此可见,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政党制定教育方针的前提,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6.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

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37.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

 

38.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

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

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

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表现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39.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包括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活动

4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类似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P181

(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42.学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错活动课程才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科课程特点复习纸上有

43.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对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

44.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45.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46.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

47.写好课题(单元)计划:

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

3.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

①钻研教材: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②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法和习惯等。

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

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

48.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与“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不同。

因为填鸭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

49.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P286)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

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50.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开始的。

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P200

直接经验:

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

是他人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51.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错误P323

解析:

(据反例)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用到说服法。

说法方法常表现为师生对话,在关系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认识上相互沟通,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行为上共同选择,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共同说教。

52.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心理性

53.教学就是指上课

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

54.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

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仅仅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并不等于取消指导。

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

非指导教学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自己具有生长的可能性。

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

55.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正确P298

56.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利来进行。

错误P302

因为德育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程序来进行,恰恰相反,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7.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

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不许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58.课程即教学内容

错有广义狭义之分

59.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班级上课制: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局限在于: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

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简答题

6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

②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6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传承文化

教育传递.保存.活化文化,(文化为人所掌握)

2).教育能改造文化

(通过选择和整理文化,起到导向作用)

3).教育能创造.更新文化

62.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54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

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③制约着受教育权

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

①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63.简述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成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经济功能)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6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P50

1)遗传: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教育:

4)个体能动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

65.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P33

人的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66.授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

67.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68.积极性高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69.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P238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70.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7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72.明确教学的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3)课后的教导工作

73.课时计划(教案)

做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2)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74.简述美育的功能。

75.简要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76.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

77.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开发。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要领。

3.要为课程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就需要深入考察社会生活领域。

概括地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现实依据。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78.简述中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初中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学科课程为主

79.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说明: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即课程方案书本p132

80.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

显性课程:

在学校情境中,加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

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

8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82.简述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方案课程目标教科书

83.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P257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4.评价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84.综合性2.实践性3。

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85.简述教学活动的本质。

P179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

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地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体现为:

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心理性

86.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a.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b.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87.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其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最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辨证统一的。

要防止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积极性的倾向。

88.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P220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从问题入手,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民主的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

89.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

90.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书上p154具体目标及p155有概括性词语

四、单选题

91.座右铭.立志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修养指导法

92.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C)

A.《塔上旗》

B.《教育诗》

C.《帕夫雷什中学》

D.《教育学》

9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94.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标志是(C)

A.《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B.《教育法》颁布

C.《义务教育法》的修订

D.《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颁布

95.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换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96.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是(A)

97.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98.甲儿童因偷吃东西打破了1只碗,乙儿童因帮助妈妈洗碗打破了5只碗.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乙儿童的行为更坏”的儿童处于____B___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99.儿童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

100.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

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处于(B)

B.权威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