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207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沭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A.①②③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故选A。

4.科研人员开发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碳”,比重极小,外形类似海绵,并具有磁性。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一种物质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它们是同素异形体,故选D。

5.以下是一些分子的比例模型,其中空间结构和原子大小比例错误的是

A.NH3B.H2OC.HClD.CCl4

【解析】氯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所以CCl4的比例模型中原子大小比例错误,故选D。

6.下列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干冰置于空气中升华B.加热使石英熔化

C.将食盐溶解于水D.加热使硫化氢分解

【点睛】在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中,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有分子晶体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其余晶体均需要克服化学键。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元素周期表共七个横行代表七个周期,18个纵行代表18个族

C.主、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都是依次由小到大排列(如ⅠB→ⅦB)

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

【解析】A.F元素最高价为零,其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不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18个纵列代表16个族,故B错误;

C.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从左到右IIIB→ⅦB、IB、IIB,故C错误;

D.除零族外,由长、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元素族称为主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在元素周期表中,由于第8、9、10纵列合称第VIII族,所以18纵列代表16个族,而不是18个族。

8.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已知它与氧同族,与钾同周期。

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性比钾强

B.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

C.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H2SeO4>H2SO4

D.氢化物稳定性:

H2Se>H2O

【答案】B

【解析】A.硒是非金属,钾是活泼金属,故A错误;

B.Se属于VIA族元素,主族元素最高价与其族序数相等,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eO3,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Se<

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

H2SeO4<

H2SO4,故C错误;

D.非金属性Se<

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氢化物稳定性:

H2Se<

H2O,故D错误。

故选B。

9.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Y>R

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

C.非金属性:

Z>Y>X

D.HZ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

【解析】根据Z单质与H2混合遇强光会发生爆炸可知Z为氯,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X、Y、T分别是氧、磷、硫、硒。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Z<

Y,故A错误;

B.R与Y的电子数相差8,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

Z>Y>X,故C正确;

D.非金属性比氯强的氟、氧没有含氧酸,所以HClO4是目前无机酸中最强的含氧酸,故D正确。

故选A。

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B.砹(At)为深色固体,AgAt也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在空气中加热,铷(Rb)的氧化产物比钠的氧化产物更复杂

D.HClO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解析】A.金属性:

K>

N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正确;

B.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状态从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则砹(At)为深色固体,卤族元素单质的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所以AgAt既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B正确;

C.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越来越复杂,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而HClO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况且HClO的酸性不如H2CO3的酸性强,故D不正确。

11.相同材质的铁在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A.AB.BC.CD.D

【点睛】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活动性有差别的两个电极、两极相连和两个电极处在电解质溶液中。

12.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高温下炭与CO2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生石灰溶于水的反应

D.盐酸与烧碱溶液的中和反应

【解析】A.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

C.属于放热反应;

D.属于放热反应。

13.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煤气灶B.铅蓄电池C.风力发电D.光伏发电

【解析】A.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S(g)+O2(g)=SO2(g)△H=-QkJ·

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QkJ

B.1molS(g)与1molO2(g)反应,生成1molSO2(g),放出QkJ的热量

C.在S(s)+O2(g)=SO2(g)反应中,生成1mol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QkJ

D.1个S(g)与1个O2(g)完全反应可以放出QkJ的热量

【解析】A.没有明确物质的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比产物总能量低多少,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且△H<0反应放热,故B正确;

C.1molS(s)的能量低于S(g),所以在反应S(s)+O2(g)=SO2(g)中,生成1mol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QkJ,故C错误;

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故D错误。

15.根据下图所示的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2mol气态氧原子结合生成O2(g)时,能放出498kJ能量

C.断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632kJ能量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O2=2NO△H=+180kJ/mol.

【解析】A.直观看,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A正确;

B.互逆过程的热量变化,数值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

C.互逆过程的热量变化,数值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需要标明状态,故D错误。

16.一个化学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Zn+2H+==Zn2++H2↑,该化学电池的组成可能为

A

B

C

D

正极

碳棒

Cu

Zn

Mg

负极

Zn

电解质溶液

H2SO4

CuSO4

NaCl

HCl

【解析】A.可能;

B.Cu2+被还原,故B不可能;

C.中性溶液不能生成氢气,故C不可能;

D.镁比铜活泼,镁作负极,铜作正极,故D不可能。

17.图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B.大多数氢离子在锌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

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D.如果将硫酸换成西红柿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解析】A.Cu作正极,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故A错误;

B.大多数氢离子在铜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故B错误;

C.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C正确;

D.西红柿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所以将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D错误。

18.常温下,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水浴加热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许CuSO4溶液D.改用铁粉并振荡

【解析】A.升温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

B.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生成氢气,故B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Cu,构成Fe、Cu原电池,从而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

D.改用铁粉,增大了铁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则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

【点睛】增大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有增大反应物浓度、加热、增大固体反应物面积、加入催化剂等。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B.凡单原子形成的稳定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

C.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不破坏O-O共价键

D.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故A错误;

B.单原子形成的稳定离子,不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8电子稳定结构,如Fe3+,故B错误;

C.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电离产生Na+、

,只破坏离子键,不破坏O-O共价键,故C正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故D错误。

20.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指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纵坐标为化合价的变化,横坐标为原子序数的变化)

A.原子半径:

W>Z>Y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X<H2W

C.Y2X和水反应能生成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X、Y、Z、W、R分别为O、Na、Al、S、Cl。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

Y>Z>W,故A错误;

B.非金属性X>

W,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X>

H2W,故B错误;

C.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Y和Z两者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它们可以相互反应,故D错误。

21.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v,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v(A)=0.2mol·

(L·

s)-1B.v(C)=0.5mol·

s)-1

C.v(B)=0.6mol·

s)-1D.v(D)=0.3mol·

【解析】在相同情况下,该反应υ(A)=

=

可以把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统一用A表示。

A.υ(A)=0.2mol·

s)-1;

B.υ(A)=

=0.25mol·

s)-1;

C.υ(A)=

=0.2mol·

D.υ(A)=

=0.15mol·

s)-1。

22.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B.SO2速率是O2速率的2倍

C.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

D.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

【解析】A.反应过程中各气体的体积百分含量在变化,当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没有明确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即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C.成分浓度之间的关系与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无关;

D.消耗SO2的速率与生成SO3的速率相等,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

【点睛】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个角度,一是微观上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二是宏观上各物质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3.据有关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

B.该过程中,CO先断键形成C和O,再生成CO2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2反应,生成了CO2

D.状态Ⅰ→状态Ⅱ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没有起作用

【解析】A.生成物能量较低,所以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故A正确;

B.该过程中,CO没有断键,故B错误;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反应,生成了CO2,故C错误;

D.状态Ⅰ→状态Ⅱ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催化剂对反应起作用,故D错误。

■友情提醒:

请细心作答,小心填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大题,共31分)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

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的元素是______;

属于副族元素是____;

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只用表中的字母填写)

(2)V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周期第______族.

(3)A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化合物,D与Z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键;

(4)J、H、T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5)L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在-4℃时是__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其密度比对应的液态还小,呈固体而非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B、Q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M(3).G(4).T(5).三(6).VA(7).共价(8).离子(9).HNO3>H2CO3>H2SiO3(或H4SiO4)(10).分子(11).分子之间还能产生氢键(12).NaOH+Al(OH)3=NaAlO2+2H2O

【解析】本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性质。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确定A是氢,B是钠,D是钾,G是钪,H是碳,J是氮,L是氧,M是氟,E是氖,Q是铝,T是硅,V是磷,W是硫,Z是氯。

(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左下角的D(K);

在化合物中只有负价的元素是右上角的M(F);

属于副族元素的是中间的G(Sc);

适合作半导体材料的是T(Si)。

(2)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V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A族。

(3)H、F都是非金属元素,A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钾是活泼金属,Cl是活泼非金属,D与Z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4)非金属性J>

H>

T,J、H、T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或H4SiO4)。

(5)L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水在-4℃时形成冰,冰是分子晶体,其密度比对应的液态水还小,呈固体而非气体的原因是水分子之间产生氢键。

(6)B、Q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

25.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

互为______,16O2、18O3互为______。

A.同位素B.相同物质

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①MgCl2______;

②NaOH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①C2H2_______;

②H2O________;

(4)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3).

(4).

(5).H—C≡C—H(6).H—O—H(7).N2(g)+3H2(g)

2NH3(g) ΔH=-92kJ/mol(不写可逆符号不扣分)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

是质子数相同、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选A,16O2、18O3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C。

(2)①MgCl2是离子化合物,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表示:

②NaOH是离子化合物,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表示:

(3)①C2H2的结构式:

H—C≡C—H;

②H2O的结构式:

H—O—H;

(4)△H=拆键消耗能量-成键释放能量=(3×

436+946-2×

391)kJ/mol=-92kJ/mol,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92kJ/mol。

26.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00

240

464

576

620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指0~1、1~2、2~3、3~4、4~5)____mi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

(设溶液体积不变)

(2)B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但由于反应太快,测不准氢气体积,故想办法降低反应速率,请你帮他选择在盐酸中加入下列__________以减慢反应速率。

(填写代号)

A.蒸馏水B.冰块C.HNO3溶液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

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求在该条件达到反应的限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转化率=(转化的物质的量/初始物质的量)×

100%】,请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________

【答案】

(1).2~3

(2).因该反应放热,随着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3).0.1mol/L•min(4).AB(2分)(5).2C

A+3B(6).转化率=66.7%(无解题过程得1分,过程合理,解题正确得2分)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反应速率的计算。

(1)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2~3min,原因是因该反应放热,随着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

②2~3分钟时间段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0.01mol,消耗HCl0.02mol,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0.02/0.2)mol/L•min=0.1mol/L•min。

(2)A.稀释,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B.降温,反应速率减慢;

C.HNO3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D.锌置换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故选AB。

(3)5min后消耗2molC,生成1molA、3molB,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

A+3B。

②反应物的转化率=2/3=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