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614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Word文档格式.docx

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一、物质的构成

【视频】 常见物质的内部构成是怎样的?

分子有多大?

原子有多大?

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有什么特点?

通过视频、动画将微观看不见的分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归纳总结】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分子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分子.也可以通过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比如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运动.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水分子结构.

【拓展延伸】 在通常温度和压强下,1cm3的空气里大约有2.7×

1019个分子,一台大型计算机每秒可计算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能达到计算机的水平,要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一个个数完,需要80多年.

  [过渡语]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由于分子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所以分子的运动情况需要借助转化法,用其他物质的现象表现出来.

二、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

(1)气体扩散演示实验:

思路一

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你看到了什么?

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逐渐变成红棕色.

我们刚才看到的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思路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现象:

例1:

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客厅里看电视也能闻到香味.

例2:

值日生扫地时,教室里尘土飞扬.

例3:

去医院打预防针,闻到消毒水的味道.

例4:

夏夜点一盘蚊香,很快整个房间都能闻到蚊香味.

小组讨论:

1.以上几个现象是否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哪几个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种现象又叫什么?

3.哪几个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它是什么运动?

4.这两种运动有什么区别?

【归纳总结】

1.不能都说明;

2.例1、例3、例4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又叫扩散.

3.例2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它是机械运动.

4.机械运动是宏观的,整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测量速度等指标,一般肉眼可以观测到.分子运动是微观的,肉眼无法观测到,但是我们可以用转化法,把分子的热运动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

(2)液体扩散现象:

【实验】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在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向学生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配好的溶液,界线越来越模糊.

大家看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液体扩散现象.

  [过渡语]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那么固体能否发生扩散现象呢?

(3)固体扩散实验: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会变黑吗?

用小刀刮一下墙壁,会发现墙壁的内部变黑.

这是因为煤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当煤与墙壁接触时,会有一些煤的分子进入墙壁.同时,墙壁上的石灰等物质的分子也会进入煤炭,开始阶段,进入墙壁内部的煤分子不会多,进入墙壁也不会太深,长时间地让煤与墙相接触,进入墙壁内部的煤分子会增多,使墙壁内部发黑.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质中进行?

除了气体、液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固体也可以发生扩散.

【观看视频】 把磨得很光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

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固体能发生扩散现象,但是花费的时间比气体和液体要长得多!

  [过渡语] 我们如果想实际观察铅和金的扩散现象,需要等待五年的时间,真的是很漫长!

有什么办法能让扩散进行得快一些呢?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学生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大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向两个烧杯注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我看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

说明了什么?

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其实生活中腌咸菜和炒菜,炒菜时菜咸得快就说明了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拓展延伸】 既然不同物质的分子可以相互进入对方,扩散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的一个个地排列在一起的,分子之间还存在间隙,如图所示.

  [过渡语] 分子既然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上天呢?

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呢?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引力:

【学生实验】 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演示实验】 将一段粗熔丝用刀斜着切成两段,使两段粗熔丝的平滑表面紧密接触,然后把一端悬挂起来,在另一端挂个物体,观察两段熔丝是否分开.

【现象】 挂上质量较小的物体时,熔丝不会分开.当挂上质量较大的物体时,熔丝会分成两段.

【原因】 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间存在斥力:

【学生实验】 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

为什么密闭在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物质三态的微观原理

【观看动画】 弹簧小球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若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总结】 物质之所以会呈现固态、液态、气态,区别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的距离、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分子运动状态不同,如图所示.固体分子间作用力大,排列紧密,因此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分子间作用力稍弱一些,分子间距稍大,因此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间距很远,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是具有流动性.

【拓展延伸】 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为某一距离r(称为平衡距离,约为1埃,即10-10m)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作用抵消.当分子间距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是斥力增大得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大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快,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的直径也是以埃作为数量级的)时,分子力变得极其微弱可以忽略.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是10-10米.

2.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D.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解析:

分子是能够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原子组成的,A错误;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正确;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C正确;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D正确.故选A.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切开香瓜,满屋飘香

B.打扫教室,灰尘飞扬

C.腌泡菜加盐,整坛菜都有咸味

D.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球变小了

切开香瓜,满屋飘香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

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

腌泡菜加盐,整坛菜都有咸味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错误;

衣橱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扩散现象的结果,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错误.故选B.

3.把一块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 

玻璃板和水面接触,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所以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答案】 变大 引力

4.如图所示,刚做好了鱼,满屋子都是鱼的香味,这是    现象.刚做好的鱼的香味比凉的更容易被我们闻到,这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与    有关. 

刚做好了鱼,满屋子都是鱼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刚做好的鱼的香味比凉的更容易被我们闻到,这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

【答案】 扩散 温度

分子热运动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5题

【选做题】

教材第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4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将两个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

A.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B.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2.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

C.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D.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

3.如图所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场所里烟雾弥漫属于    现象,这个现象表明    . 

4.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说明分子    ;

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    . 

【能力提升】

5.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空气气流作用下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浓度小于0.01毫克/米3是安全值,而中国的部分地区高于0.05毫克/米3,接近0.08毫克/米3.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若PM2.5浓度上升到0.05毫克/米3,则每人每天约吸入    克PM2.5;

空气中PM2.5的远距离输送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 

6.科学家研发出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居然能穿透陶瓷薄层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

    ;

    . 

7.1mm3的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散开后面积最大为4m2,估计油分子的直径约为    m. 

【拓展探究】

8.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上面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小红认为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的瓶子中,不是因为气体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部分空气会向下运动,挤压底下瓶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使二氧化氮进入到上面瓶中的,并不能说明气体分子是无规则运动的.请你仅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

两个表面平整的铅块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A[解析:

尘土满天飞,这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符合题意,A正确;

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不符合题意,B错误;

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C错误;

密封的室内一

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

3.扩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解析:

吸烟时产生的烟雾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弥漫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4.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解析:

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两滴水银靠近时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5.5×

10-4 不能[解析:

每人每天吸入的PM2.5的质量:

m=ρV=0.05mg/m3×

10000×

10-3m3=0.5mg=5×

10-4g;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6.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析:

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层,这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7.2.5×

10-10[解析:

油散开后,油膜的厚度为一个油分子的直径,d=

≈2.5×

10-10m.]

8.将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和装有空气的玻璃瓶水平放置,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进入到装着空气的玻璃瓶中,说明气体分子是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解析:

研究气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验时,空气在上,二氧化氮在下,如果把较大密度的气体放在上面,不能充分说明气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分子动理论”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缺少想象,因此显得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接受比较困难.教学中可以采用通过生活中学生身边的宏观现象具体事例,来反映微观世界中的具体情况的办法来突破难点.

1.比如关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各种气味,尽管看不见但是闻得到,一定要指明在没有空气流动的情况下,不是风的作用.也可以利用墨水扩散实验、二氧化氮和空气混合实验等来反映.

2.分子之间有空隙,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体积减小来体现.

3.通过实验证实某些规律.比如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墨水滴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比较扩散的快慢来说明.

4.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通过气体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

液体不容易被压缩反映有斥力存在.固体(比如铁丝)很难被拉伸,反映分子间有引力等.

做好这些实验辅助教学,比起纯粹按照知识体系、理论推导式的讲解,要有趣、生动、有吸引力,学生听课时不容易疲劳、走神,不会觉得物理枯燥.

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第6页)

1.分子的直径一般为10-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约为n=

=108(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

108=1016(个);

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即6×

109,故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倍数为

≈1.67×

106.

2.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

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内放一碟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

一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房间内的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热水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扩散得快.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下表面的玻璃分子与水面的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所受的向下的拉力增大.

5.如下表所示.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

距离

作用力

有无固

定形状

定体积

固态

较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气态

很小

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

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解析〕 观察图可知:

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所示是它的原理图,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如果测试到的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

B.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

2.有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6V6W”和“6V3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工作时,L1的电阻大于L2的电阻

B.将两灯串联在6V的电源上发光时,L1两端的电压大于L2两端的电压

C.将两灯串联在6V的电源上发光时,L2比L1亮

D.当两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小于通过L2的电流

3.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B.“暖气”中采用水循环供暖

C.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用水发电

D.在城市建人工湖,有助于调节气温

4.下列现象不会引起保险丝熔断的是()

A.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B.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C.电路中同时增加几个大功率的用电器D.灯头里的两个线头相碰

5.某款电动自行车的两刹车手柄中各有一只开关S1和S2,在行驶中用任一只手柄刹车时,该手柄的开关立即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如图所示的模拟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R1=R2时,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由闭合变为断开时,电流表示数()

A.变小B.不变

C.变大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b移动过程中()

A.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电压表V的示数都变小

B.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C.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电压表V示数都变大

D.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示数变大

8.如图所示,开关S1闭合,当S2由1掷到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小

9.接在同一电路中的两灯

均发光,则以下特点可以确认两灯并联的是()

A.两灯亮度不同B.两灯两端的电压相等

C.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D.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相等

10.如图所示的四幅电路图中,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灯从亮变暗且电压表示数从小变大的是:

11.如图是研究电流产生热量实验装置的一部分,已知两瓶内装有同质量、同温度的煤油,当在A、B间接上电源后,发现乙的温度升高比甲要快,下列比较R1、R2两电热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过R2的电流较大

B.流过R1的电流较大

C.R1的阻值较大

D.R2两端的电压较大

12.如图所示,电灯突然熄灭,用测电笔分别测c点和d点,氖管都发光。

据此,你推断电路的故障可能出现在哪里

A.ab间断路B.bc间断路

C.cd间断路D.ef间断路

二、填空题

13.(4分)一般照明电路的电压为V,家庭电路中各电器的连接方式是联,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线造成的.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都要使用三孔插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外壳与相连.

14.将光敏电阻R和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连成电路,接在9V的电源上,光敏电阻阻值随光强变化关系如表:

(“光强”表示光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E,单位坎德拉(cd))

光强E/cd

1

2

3

4

5

6

光敏电阻R/Ω

18

9

4.5

3.6

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将(“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冬天到了,我县的许多楼房式学校采用了“水电暖”取暖,其原理是用不高于60℃的热水,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供热,水地暖改变房间内空气的内能是通过方式进行的;

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的特点.

16.当电阻两端的电压由8V变为10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若它两端电压变为0V,此时电阻为_______Ω。

17.如图甲所示,两个灯泡串联在电源电压恒为6V的电路中,L1的额定电压为3V,L2的额定电压为2V。

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不损坏,正常发光的小灯泡是_____选填“L1”或“L2”),电路的总功率为_____W。

 

18.【2017•齐齐哈尔卷】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1=5Ω,定值电阻R2=10Ω,当开关S、S1均闭合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1:

U2=______.若将图中电压表V1、V2换成电流表A1、A2,开关S闭合,S1断开时,两电流表示数之比I1:

I2=______.

三、实验题

19.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透明容器,里面密封了空气,U形管中装有液体,与两个密封容器相连,两个密闭容中都有一段电阻丝(阻值不同)接在电路中,分别设计了图甲、乙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