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7952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A.雇佣关系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政府不再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C.松江府一带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清代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

9.某同学在研究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时,对其中的一个条约整理出了以下关键词“五口通商”“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据此可知,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的折线图。

据此可得出()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相对缓慢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③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这里的“分水岭”是指()

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

12.下图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某战役示意图。

该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淞沪会战

1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现象解读较为准确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服饰中西合璧B.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中国人的着装没有统一的标准D.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A.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

C.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笔记复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文是小明整理的历史笔记,据此,你认为小明记载的是()

时间:

20世纪90年代

意义:

①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香港、澳门回归D.两岸“三通”的实现

16.2016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首个中国航天日以“航天梦,中国梦”为主题。

下列有关中国航天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B.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C.196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D.1990年,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17.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有关万民法的理解有误的是()

A.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B.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C.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18.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

下列事件的发生与材料中的这些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新航路开辟B.三角贸易C.工业革命D.圈地运动

19.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下列选项中,属于文艺复兴初期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B.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但丁的《神曲》D.薄伽丘的《十日谈》

20.某同学在整理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时,整理了以下内容,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海外殖民和掠夺——资金和海外市场B.圈地运动——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C.手工工场的发展——机器与技术条件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和经济保障

21.德国诗人海涅为支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写作了《西里西亚织工之歌》(1844年),恩格斯曾撰文说它“宣传了社会主义”。

恩格斯这样说是因为这首歌()

A.歌颂工人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B.成功迫使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C.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D.热烈讴歌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22.《论语·

为政》中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证。

在罗斯福新政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措施是()

A.通过《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B.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

C.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D.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23.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B.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袭

C.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4.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签订之后()

A.《北大西洋公约》签订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25.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前任总统奥巴马积极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该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最早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损者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走向崩溃

C.亚太地区已经实现了贸易自由化D.美国重新审视多边贸易协定

26.【加试题】有回忆录记载:

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其所住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

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学者查证上海当时的报纸,凶案确系事实,这不仅证明了该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

这说明()

A.回忆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其所记事件的完整性

B.不同材料的互证是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C.历史学者应当避免依据非一手资料作出结论

D.报纸记载是考证中国近代史问题的直接史料

27.【加试题】爵士乐是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

A.反种族歧视成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主题

B.美国文化代表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C.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D.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爵士乐的传播

28.【加试题】下图为《相互保证公约》节选,对该公约的解读有误的是()

①折射出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意图②有助于法德关系的改善和欧洲的稳定③是国联主持缔结的《日内瓦议定书》的组成部分④一定程度上贯彻了《非战公约》的和平主义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9.【加试题】1911年5月,川汉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致信副手颜德庆说:

“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

是善是恶,终将有报。

”6月,又写道:

“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我想我们必须另谋他职了。

”这表明詹天佑()

A.支持通过革命方式争夺路权B.关注中国铁路权益的得失

C.希望借助外国势力来压制清廷D.担心路权变动会造成社会动荡

30.【加试题】下表为中国历代修筑长城的部分信息,按其修筑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修筑朝代

起讫点

长度

盐泽—辽东

一万多千米

临洮—辽东

五千多千米

嘉峪关—鸭绿江畔

六千多千米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法两家主张的差异

主张学派

强调

内容

实施方式

特点

目的

儒家

礼义

伦理道德

教化

以理服人

王道

法家

法治

制度法律

刑罚

以力服人

霸道

——马小红《古法新论》

材料二法律是西方文明的骄傲,而法家思想在中国2000多年来却一直名声不佳。

这是因为法家的法律观念远未达到古罗马时代的成熟程度。

西方法律一向被认为是上帝或自然秩序的人间体现,而法家的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命令。

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保障人民权利的“民法”一说,法律仅指行政法规和刑罚,而老百姓对此则唯恐避之不及。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费正清对古代中国与西方的“法”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采取什么举措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大法确定下来?

(6分)

32.(10分)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法国与德国是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对法兰西文明给予高度的赞誉,他将人权说、生物进化论和社会主义誉为“此近世三大文明。

皆法兰西人之赐。

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

——根据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整理

材料二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

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陈独秀将“人权说”誉为“法兰西人之赐”的理由。

思想的最重大意义在于对实践的指导,美国中央政治体系构建的原则来源于法兰西“人权说”中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徳国“修补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呈现出的特征,并说明其取得的成效和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33.【加试题】

(10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

“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

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

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1930年蔡元培认为:

“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蔡元培散文》

材料二关于孔子的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孔子如果不给“礼”注入某些新的意义,那他不可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

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子夏问孔子:

“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

”孔子称赞子夏:

“你真是启发我的人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②对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人们曾认为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一种误解。

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发展的源泉。

——整理自刘加临《忧国忧民的古代圣贤》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请指出孔子注入“礼”中的新意义,并结合所学分析孔子被尊崇为中国封建社会“圣人”的主要原因。

侧重分析②,结合所学简述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并指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

(4分。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4.【加试题】

(10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②

材料二路德的宗教学说虽然是以对上帝的绝对信仰为前提的,但其中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

路德指出“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

”“一个基督徒因着信仰,就凡事自由”。

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

教徒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

由此,他强调“我们凡为基督徒的就都是祭司,都是君王”,“在平信徒和神父、贵族和主教以及属灵和属世的之间,确无差别”。

——整理自朱寰《世界上古中世纪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和②建筑圆顶的设计者,说明图①建筑的设计者保持圆顶牢固的具体方法。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指出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内容。

(6分)

【答案速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宗族世系,而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故选A。

2.A【解析】依据教材可知,①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

②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

③是战国时期韩非的主张;

④是清初王夫之的思想观点。

据此可知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答案为A。

3.C【解析】从图中的关键词“郡”“王国”“侯国”并联系所学可知,它符合西汉初期因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

故答案为C。

4.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均匀,富于图案美,故A项是小篆。

楷体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故B项是楷书。

草书将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故C项是草书。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故D项是行书。

因此答案为D。

5.D【解析】草市是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大多在水运方便的地方,形成于南北朝时期,A、B、C三项说法正确,《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D项说法错误。

据此可知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

6.C【解析】苏轼、辛弃疾和张孝祥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只有柳永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与李清照的词派风格一致。

7.C【解析】从“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可知,题干中的学者应是黄宗羲。

联系所学可知,A项是王夫之的主张,B项是陆九渊的主张,D项是顾炎武的主张,据此可知答案为C项。

8.C【解析】雇佣关系在松江府一带出现无法从题干材料得出,排除A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一直实行,B项错误;

从“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说明更多的劳动力从事棉花的种植,棉花属于农作物中的经济作物,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卖到市场上,C项正确;

材料中只涉及松江府一带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不能说明清代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D项错误。

正确答案选择C项。

9.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至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A。

10.C【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而折线图中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故①错误,排除,联系所学并结合折线图可知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11.D【解析】毛泽东虽然参加了中共一大,但在当时并不是主要领导者,排除A项;

毛泽东并未参加南昌起义,排除B项;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并未掌握领导权,据此排除C项;

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符合题干中的“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故这里的“分水岭”是指遵义会议。

正确答案选择D项。

12.B【解析】从图中的“八路军攻克日军主要据点”“八路军破击铁路地段”联系所学可知,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袭作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华北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B项正确。

13.B【解析】题干中只提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并未涉及中西合璧和“着装混乱”据此排除A、C两项;

从题干中的1912年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处于社会转型,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故B项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法得出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

14.B【解析】从漫画中的“大麦穗”“大玉米”需要用火车来运送得出,这应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造成的现象,而非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此可知A错误,B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1976年这一时间范围可知,C错误。

D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本题正确选择B项。

15.C【解析】“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据此排除A项;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元旦,据此排除B项;

两岸“三通”的实现是在2008年,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C项。

16.B【解析】中国是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A项说法错误;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C项说法错误;

1980年,中国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D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7.D【解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并且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据此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据此可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18.A【解析】从题干中的“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和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被引入、得到广泛种植或被传入可知,这些现象的发生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据此判断答案选A。

19.D【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代表人物,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而题干中的限定词是“文艺复兴初期”,据此排除A、B两项;

但丁处于新旧时期的转型期,据此排除C项;

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作品肯定了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薄伽丘的《十日谈》,故选D项。

20.D【解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并未提供经济保障,据此判断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1.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进行夺取政权伟大尝试的是巴黎公社,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并未进行,排除A项;

这次起义遭到镇压而失败,且这首歌本身不能使工人待遇得到改善,B项与史实不符;

起义发生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排除C项。

歌曲歌颂了起义所显示的工人阶级伟大力量,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实践和阶级基础,D项正确。

22.A【解析】《紧急银行法》主要是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故A符合题意。

《农业调整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排除B;

举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解决的主要是就业问题,据此排除C;

《联邦紧急救济法》主要是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排除D。

23.A【解析】从图中的关键信息“德军”“1942.11”“苏联红军”“斯大林格勒”“1943.2.2”可知此事件是指斯大林格勒战役。

联系所学,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发生于1944年,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袭是在1941年12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是在1940年7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是在1942年,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于1943年2月,故正确答案为A项。

24.D【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个……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可知,该条约是指《华沙条约》,条约签订之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项符合题意。

联系所学可知,《华沙条约》签订于1955年,《北大西洋公约》签订于1949年;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它提出于1947年;

丘吉尔于1946年发表了“铁幕”演说,据此可知A、B、C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选择D项。

25.D【解析】从题干中无法得出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损者,排除A项;

亚太经合组织并未走向崩溃,排除B项;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项。

26.B【解析】材料虽然可得出该回忆录是有可信度的,但材料并没有说明其可信度依赖于记载的完整性,事实上,记载得越完整,细节问题的确证就越难,故排除A项。

回忆录与报纸是不同材料,这两种材料形成互证,在陈公博是否参加过中共一大及中共一大的结束时间等问题的考证上产生重要影响,故选B项。

非一手资料也是有价值的,经过一定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