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73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docx

计算机简单知识要点

计算机的家庭成员有哪些?

  

  很多朋友觉得电脑很神秘,其实电脑不过是一部“简单”的复杂机器。

说它复杂是因为电脑的工作原理深奥,元件众多。

说它“简单”,是因为我们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根本无需理会那些深奥的东西,使用方法跟电视机、录象机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您用电视遥控选择频道,电视频道节目就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

同样,您给电脑的一些操作指令,它就会按指令要求给您满意的结果。

  因此,要掌握电脑并不难。

电脑的入门一般分两步走,首先是了解一下电脑硬件的基本知识,然后学习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

如果再想提高,就要看你的兴趣所至了。

  现在,让我们一道去拜访一个典型的电脑家庭。

别紧张,电脑虽是个高科技玩艺儿,却十分平易近人,认识了电脑一家,您在不会觉得电脑很神秘了。

常见的电脑家庭成员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还有打印机,虽不属于电脑家庭,却是电脑家庭的近邻。

  

  1、主机箱: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打开主机箱,还可以看到其中的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硬盘、软驱和光驱等。

  2、显示器:

它的任务是将大总管(主机)的所思所想展示给大家看,因此是个主要的输出设备,它由一根视频电缆与主机的显示卡相连。

以前,大家多用15英寸(屏幕对角线的长度,1英寸=2.56cm)的球面显示器,现在17英寸平面直角的显示器已逐渐流行起来了,这种显示器的屏幕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不象以前的显示器那样中间突起,画面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3、键盘:

它的功能更显示器相反,负责对大总管的“输入”用户对大总管的工作要求。

用户的指令必须通过它才能告诉大总管。

通过它,大总管才知道要做什么?

是个主要的输入设备。

  4、鼠标:

这些年随着windows图形操作界面流行起来,基本上不再用键盘输入指令,只要通过操作鼠标的左键或右键就能告诉大总管要做什么。

别看它很小,却给电脑使用者增添了很大的方便。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c.什么是CPU?

     d.存储器分为哪几类?

     e.常用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f.常用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所有实体部件的集合,通常这些部件由电路(电子元件)、机械等物理部件组成,它们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通称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一、运算器:

  运算器依照程序的指令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它能够提供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与、或、非)。

  二、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按照人们事先给定的指令步骤,统一指挥各部件有条不紊地协调动作。

控制器的功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

  运算器和控制器通常做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简称CPU。

右图为 Intel的Pentium4芯片。

  三、存储器: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由半导体材料做成,通过电路和CPU相联接,计算机工作时,将用户需要的程序与数据装入内存,CPU到内存中读取指令与数据,在运算过程中产生的结果,CPU会将其写入内存。

一量切断电源,这种可读写内存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外存储器用来放置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它解决了内存不能保存数据的缺点。

微型计算机中的外存储器有软磁盘驱动器、硬磁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

  把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在一起称为计算机的主机。

  四、输入设备:

  计算机在与人进行会话、接受人的命令或是接收数据时,需要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游戏杆等。

五、输出设备:

  计算机在与人进行会话、接受人的命令或是接收数据时,需要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游戏杆等。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认识的方式输出的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

想一想:

a.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哪几部分?

     b.Dos和Windows属于软件系统中的哪一种?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又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它包含DOS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也包括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如:

C语言、PASCAL语言、BASIC语言等编译与解释程序。

  

  操作系统

  它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用户和裸机之间的接口,其作用是使用户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目前个人电脑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分别是DOS、WINDOWS98。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

如:

  各种管理软件,如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软件等

  各种工业控制软件,如车床控制、锅炉控制等

  各种计算机辅助读者设计软件包等

  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及科学计算程序包等

  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WPS2000智能集成办公软件、CCED中文字表处理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以及游戏软件等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工作原理

 

前面我们认识的电脑其实只是电脑的硬件部分(英文名叫hardware),完整的电脑系统应该是硬件和软件(英文名叫software)的统一,就象录象机和VCD机,它们本身只是一个塑料和金属片堆积起来的部件,如果没有录象带和VCD碟片,以及设定在机器内的控制程序,录象机和VCD机纯粹就是一堆废塑料和金属片,一点用处也没有。

同样,没有运行在硬盘基础之上的各种软件,电脑也是一堆废品。

  因此,在认识了电脑一家之后,我们花点时间了解一下电脑软件的相关知识,从而概貌性地掌握电脑工作的基本原理。

这对于后面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我们现在就去探究一下:

这电脑,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一、电脑原理概述

  前面我们已经提过,电脑的工作原理跟电视、VCD机差不多,您给它发一些指令,它就会按您的意思执行某项功能。

不过,您可知道,这些指令并不是直接发给您要控制的硬件,而是先通过前面提过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接受您的指令,然后再由中央处理器(CPU)来处理这些指令,最后才由输出设备输出您要的结果。

  电脑正是模仿人脑进行工作的(这也是“电脑”名称的来源),其部件如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等分别与人脑的各种功能器官对应,以完成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

  

下图即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图。

  二、硬件和软件

  其中,那些构成电脑的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如元器件、电路板、零部件等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叫做电脑硬件。

但是仅有硬件电脑是不能自行工作的,还必须给它配备“思想”——即指挥它如何工作的软件才能使它成为令我们惊奇的电“脑”。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

所有的电脑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其中硬件是指构成电脑系统的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即那些我们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一台完整的电脑一般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

软件是那些为了运行、管理和维修电脑而人工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

  电脑的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电脑系统,缺一不可,没有软件的电脑等于一堆废铜烂铁,无任何功效;同样,没有硬件,软件也就如无源之水,无立足之地。

它们只有相互配合,电脑才能正常运行。

  

  

下面为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示意图。

  

  好,有关电脑基本工作原理的知识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下一节再见!

 

计算机发展史

      现代计算机发展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

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

1944年HowardH.Aiki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机,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

这台简称MarkⅠ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实用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rgratorand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

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

ENIAC由美国政府和槟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比MarkⅠ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存储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

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

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于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

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

计算机中储存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含混的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

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

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

于是,计算机变的更小,公耗更低,速度更快。

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

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

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届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

这一领域的先锋有Commodore,RadioShack和AppleComputers等。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

与IBMPC竞争的APPLEMacintosh系统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