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7007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2]曹力维,易峥,何波.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重庆市软科学计,2008,(6).

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

1、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今世界,第四轮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些成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发展规划形成,这是中国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做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决定。

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较为全面,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并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优势条件。

芜湖市在皖江城市带中条件较为优越,但在省域范围内经济一体化格局和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尚未形成;

内外开放水平都比较低,工业化、城镇化实际水平明显不够,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潜力很大,要解决目前沿江地区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必须走沿江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空间整合互动的道路。

本文把芜湖市产业结构现状作为分析案例,列举了芜湖市四个比较优势的产业。

同时,本文将芜湖市与合肥市、无锡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出了芜湖市与后两者之间的差距,指明了芜湖市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包括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径,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芜湖发展的现状

(2)芜湖与其他城市比较

(3)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研究结论与建议

3、提交的成果:

(1)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2)外文文献及其译文

(3)主要参考文献及摘要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接受任务书日期

完成日期

接受任务书学生(签字)

芜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

摘要

当今世界,第四轮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些成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

本文把芜湖市产业结构现状作为分析案例,列举了芜湖市四个比较优势的产业。

关键词:

芜湖;

皖江示范区;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Abstract

Intoday’sworld,thefourthroundoflarge-scaleindustrytransferwasunderway.Somematureindustriesweretransferredfromdevelopedareastodevelopingareas.CityWanjiangDemonstrationZoneforIndustrialTransferringwasthefirstregionaldevelopmentplanofundertakingtheindustrialtransferinChina.ItwasalandmarkdecisionmadebyChinesegovernmentcomplyingwiththetime’sdevelopmentlaw.Wuhu,asthecentralcityofWanjiang,wasthekeyareatundertakethetransferofindustries,withitsstrategiclocation,comprehensiveindustrialbaseandtheadvantagesofundertakingindustrialtransfer.

Keywords:

Wuhudemonstrationarea;

Industrialstructure;

Industrialtransfer;

Dynamicmechanism

目录

引言1

第1章绪论2

1.1研究背景2

1.2研究意义2

1.3文献综述2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

1.4.1研究思路3

1.4.2研究方法3

1.5理论基础3

第2章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5

2.1芜湖市产业结构的现状5

2.2芜湖市承接产业的地区分布5

2.3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6

2.3.1工业布局6

2.3.2农业布局7

2.3.3第三产业布局7

2.4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与芜湖市交通之间的联系7

2.5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产业8

2.5.1汽车及零部件业8

2.5.2电子电气产业9

2.5.3新型建材产业9

2.5.4生物制药业10

2.6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10

2.7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伴生业发展10

第3章芜湖市与无锡市、合肥市的现状比较11

3.1芜湖市与无锡市进行对比11

3.2芜湖市与合肥市进行对比13

3.3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15

第4章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17

4.1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径17

4.1.1产业聚集17

4.1.2黄金口岸18

4.2发展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工业园18

4.3加强芜湖市承接产业在转移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19

4.4低成本扩张可能导致盲目区位选择,市域内产业空间同构恶化——引导进入,优化布局19

第5章结论与展望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附录C外文文献及中文翻译24

附录D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30

插图清单

图2-1芜湖市工业园区与重要对外通道关系8

表格清单

表2-1芜湖市产业结构现状5

表2-22011年芜湖市招商转移情况6

表2-3芜湖市“一带,三区,六园”一览6

表3-1无锡市与芜湖市2003—2011年生产总值11

表3-2无锡市与芜湖市2003—2011年生产总值12

表3-3芜湖市与无锡市第二产业及工业2007—2011年对比表12

表3-4无锡市与芜湖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对比表13

表3-5合肥市与芜湖市2003—2011年生产总值13

表3-62011年芜湖市与合肥市各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重14

表3-7芜湖市与合肥市第二产业及工业2007—2011年对比表14

表3-8芜湖市与合肥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对比表15

引言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顺应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是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

芜湖作为皖南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双核心城市之一,以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安徽省整体的社会进步。

从总体上来看,芜湖产业承接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相对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承接产业过程中创新率低,生态经济没有的到很好的体现,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产业结构构成与东部地区同级城市相比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芜湖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从政府层面选择重点区域,加强引导,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

芜湖顺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充分发挥芜湖在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通过黄金水岸进行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从而更好地带动和辐射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形成皖江城市带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通过对芜湖的产业结构布局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形势下芜湖的产业结构布局很不合理,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不合理,还不能很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因而,芜湖在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芜湖的四大优势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口,还要科学决策、实现招商引资的多元化,加快生态示范区产业园建设,更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产业布局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做好表率作用。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各自的生产要素优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已经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变。

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滞留在东部地区迟迟不进行转移,导致中西部地区优势生产要素必须在空间上移位使用。

诸如西料东运、西电东送等大量劳动力汇成“民工潮”年复一年涌向了东部地区,说明了国内优势要素与产业布局分布已严重错位。

生产要素移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如果要素移位数量过大时,就不利于经济发展如在2008年发生的雪灾导致西电东送中断,大量农民工滞留,直接了影响东部的生产。

另外,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指向型产业如果不能够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伴随着东部地区的商务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外资外流。

而东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老化,同样会失去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对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牵引与推动作用。

具体到我国,从本世纪初,我国政府就加大了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政策指引力度,一大批规模不一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规划正在一步步实施。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本文就将从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理论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产业布局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站在示范区的立场上,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对加快该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以及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布局,让生产优势要素合理分配有重要实践意义。

1.2研究意义

 芜湖是安徽实施皖江开放的龙头和重要经济增长级,也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的双核心城市。

到今年八月份,芜湖GDP实现669.4亿元,增幅达到17.4%,财政收入增幅位列安徽全省第一。

芜湖地处长三角西端,是中国经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结点,其中宁安高铁建成后,上海到芜湖将由现在的3.5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芜湖为中心,4小时陆路交通半径内共有3亿多人口和46座大中城市。

目前,芜湖已确立了以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海螺为代表的新材料及以日立、美的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同时着重打造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增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

本文从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及其特征以及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转移过程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希望能为应对芜湖带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一些的建议策略。

1.3文献综述

现有的研究对产业转移概念暂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只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认同产业转移是产业的空间迁移或空间移动现象。

尽管如此研究者在产业转移含义的认识上仍有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观点。

广义观点,该观点将产业的单纯的产品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贸易以及国际间或地区间的投资和贸易及技术转移活动截然区分开来。

[1][2]狭义观点,该观点下的产业转移着重指产业生产设施的空间扩张或迁移。

狭义观点中又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观点比较宽泛。

魏后凯认为产业转移中既包括了成长产业的空间转移又包括了衰减产业的空间转移并且没有明确区分。

大多数学者赞同此观点。

认为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企业空间扩张过程也是企业的再区位和区位调整的过程。

[3]第二类认为产业转移仅指产业衰减中的空间转移。

比较典型的像王先庆、郑燕伟、陈计旺的观点。

认为产业转移是衰减产业完成退出过程的一种重要方式。

[4]产业转移是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的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5]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的比较优势转化的结果是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不断转移丧失优势的产业。

[6]第三类观点认为产业概念的内容与第一类观点类似但是对成长、衰退产业的空间转移作了明确区分。

[7]例如根据产业转移主体的性质和动机的差别产业转移可分为扩张性转移和撤退性转移前者是区域成长性产业出于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的动机而主动实施的后者是区域衰退产业迫于结构调整的压力出于优势再生的目的而被迫实施的。

[8][9]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芜湖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研究影响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因素,并从收集的数据分析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在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对芜湖承接产业转移进行剖析,促进其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

提升芜湖在安徽乃至中部城市中的竞争力,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协调发展第一、三产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芜湖承接产业转移。

结合芜湖的实际情况,分析芜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路径分析,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芜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芜湖地区与中东部代表城市的不足与相对优势;

第三部分根据上文分析芜湖如何承接产业转移。

1.4.2研究方法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2.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3.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

1.5 理论基础

  当下比较流行的产业转移理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和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刘易斯最初从发展经济学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情况。

刘易斯认为: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增长率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劳动力成本升高,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失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对优势。

自此,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的国家,而发展中的国家承接该类型的产业,通过这种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赤松要研究的“雁行模式”展示日本和其他一些后起的工业化的国家中大部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路径,也从侧面展现出国际贸易在国际中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按照雁行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移的工业品逐渐打开并扩大了国内的需求;

第二阶段,国内的生产即产业的进口承接展开,产品进口开始逐渐减少,国内的市场承接的技术与后起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结合,国内制造的产品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

第三阶段,国内的生产超过了国内的市场需求,产品逐渐出口国际市场。

小岛清按照日本企业对国外投资实践研究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

他认为:

“投资国开始向外转移产业要从投资国的国内已经失去优势,而东道国仍然具有隐性或显性比较优势的产业开始。

而投资国的企业将经营资源从国内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中转移出来,转移到那些在该产业具有隐性或显性比较优势的国家中,两者的优势互相结合,将打造出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这种类型的投资和形成的产业转移方式对投资国与东道国两者都是一种获利最大化的选择。

第2章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2.1芜湖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安徽省芜湖市是国家级区域经济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双核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几年芜湖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些变化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等。

表2-1给出了芜湖市2002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表2-1芜湖市产业结构现状(单位:

亿元)

年份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元)

产值

比重(%)

2002年

245.51

23.67

9.64

133.98

54.57

87.86

35.79

11109

2003年

284.85

24.45

8.63

162.71

57.15

97.69

34.34

12786

2004年

345.07

28.31

8.24

201.83

58.48

114.94

33.32

15649

2005年

400.65

30.03

7.49

213.16

56.43

157.46

32.81

18065

2006年

479.72

30.34

6.32

270.39

56.37

178.99

37.31

21511

2007年

582.12

32.21

5.56

337.97

58.05

212.15

36.45

25933

2008年

749.64

39.43

5.35

454.35

60.62

255.85

34.12

33024

2009年

888.42

41.82

4.72

555.03

62.47

291.56

38552

2010年

1108.63

49.03

4.42

722.79

65.19

336.79

30.37

46626

2011年

1658.24

107.01

6.41

1092.55

65.91

458.68

27.71

49013

备注:

所有的数据来自《芜湖统计年鉴》(2011)

从以表2-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芜湖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从2002年的9.94%下降到了2011年的6.4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绝对值不断增长,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年13%的速度,第二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02年的54.57%达到了2011年的65.91%。

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年减少。

在最近的十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发生了巨大的增长,从2002年的245.51亿元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1658.24亿元,在十年内增长了近八倍。

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上升有下降,并且幅度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芜湖市的产业产值迅速增长,而产业结构,尤其是二三产业的比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2.2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分布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向芜湖市转移的主要情况。

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引来的850.27亿元内资,来自长三角地区474.03亿元(其中,江苏省89.74亿元;

上海市117.64亿元;

浙江省266.59亿元),占总额的55.75%;

珠三角地区111.54亿元,占总额的13.11%;

海西地区80.69亿元,占总额的9.49%;

其他地区184.01亿元,占总额的21.64%。

表2-22011年芜湖市招商转移情况

地区

长三角

珠三角

海西

其他

合计

浙江省

江苏省

上海市

资金(亿元)

474.03

89.75

117.68

266.59

111.54

80.69

184.01

所占份额

55.75%

13.11%

9.49%

21.64%

2.3 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空间

2.3.1工业布局

按照“相对集中,发挥功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产业总体布局的形成一带,三区,六园。

临江工业带,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市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芜湖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市绿色食品工业园,芜湖市南陵工业园,芜湖市机械工业园,芜湖市旅游商品工业园区,芜湖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区。

表2-3芜湖市“一带,三区,六园”一览

临江工业带

三山区和繁昌县

发展大用水、大用能、大运量的临江工业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鸠江区

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现代家电业、电子信息、新型建材、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等

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旅游娱乐、商务商贸、房产业。

适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弋江区

重点发展电子、光电子、新材料工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

芜湖绿色食品工业园

三山区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

芜湖南陵工业园

南陵县

重点发展服装、鞋帽加工业、皮革制品业

芜湖机械工业园

芜湖县

重点发展精密铸造、模具、冲压制品等机械加工制造业

芜湖旅游商品工业园

镜湖区

重点发展工艺美术、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加工、集散交易、博览展示

芜湖桥北工业区

大桥镇

重点发展铜基金属材料、精细化工、高档织物印染、汽车零部件及电器部件产业

芜湖汽车部件工业园

重点发展底盘附件、制动器件、车身附件、内饰件等汽车零部件及微型车、改装车

城市中心区

市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逐步实现退二进三,发展产品设计、研发、营销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等都市型工业

2.3.2农业布局

根据芜湖市农业发展要求,农业体系形成“两线、五区”。

具体为芜屯公路沿线7.2千公顷为“三水一花”农业产业带、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