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杀灭或去除外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抱子。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
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困难的,因此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污染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
换句话说,若对100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灭菌物品中仍有活的微生物,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16。
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外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化学物质称为灭菌剂。
灭菌器(sterilizer):
能杀灭外中一切微生物(含细菌芽胞)的灭菌器材称为灭菌器。
无菌检验(eihty——W):
检验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的微生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
可杀灭外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属于此类的有:
热力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等化学灭菌剂。
(2)高效消毒方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这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化学消毒剂和物理消毒法有:
及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
(3)中效消毒方法:
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酊、洗必泰碘等)、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方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低效消毒剂有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啶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
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或粘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器材。
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和制品、导尿管、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粘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
例如,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粘膜相接触。
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中的物品。
例如:
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
.16生物指示物(biOIDmCalindi。
ato,BI):
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
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
用于对消毒或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
载体(carier):
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生物负荷(bioburdenl):
在一个产品或一个包装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体数量。
杀灭率(killingrate,KR):
是表示消毒效果的指标。
用消毒过程中杀灭微生物的百分比表示。
杀灭率,(NO-Nn)/No×
100%
式中:
NO二消毒前(或对照组)菌数
Nn二消毒后(或消毒组)菌数
灭菌(或消毒)指数(killingindex,KI):
灭菌或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
灾菌(或消毒)指数。
No/Nno
D值(decimalreduchonvlue):
消毒过程中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ST值(survraltilllB):
存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的存活时间。
KT值(killtime):
灭活时间。
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全部灭活的时间。
菌落形成单位(cfu):
即菌落数。
是单个或多个微生物生长而产生的肉眼可见的结果。
通常认为,一个菌落代表样品的一个存活微生物。
暴露时间(exposedtime):
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或灭菌因子作用的时间。
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等。
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茵方法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务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
(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要求消毒指数达到103上,即对试验微生物的杀灭率≥99。
90%,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杀灭率≥90%。
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
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凡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
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例如,当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抱子和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污染的物体,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使用剂量。
(5)消毒物品上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
光滑表面应选择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
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消毒的程序
凡受到感染症病人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消毒、灭茵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消毒因子大多是对人有害的,因此,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防止消毒事故和消毒操作方法不当对人的伤害。
(1)热力灭菌:
干热灭菌时防止燃烧;
蒸汽灭菌防止爆炸事故及操作人员的灼伤事故。
(2)、微波消毒:
防止对人的直接照射。
(3)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有毒消毒气体的泄漏,经常检测消毒体的浓度,对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技应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
(4)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
防止过敏和对粘膜的伤害。
(5)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
医院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2.1 压力蒸汽灭菌
2.1.1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土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1.2 压力蒸汽灭菌器: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2.1.3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
2.1.3.1 灭茵原理:
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全部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1.3.2 灭菌方法
2.1.3.2.1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在主体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彻底清洗、干燥并包好后待灭菌的物品,连同盛装物品的消毒桶放入灭菌器;
(2)以将顶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壁的方管中,盖好并拧紧顶盖;
(3)将灭菌器的热源打开,开启排气阀排完空气后,(约在水沸腾后10-15nun)关闭排气阀;
(4)压力升至1029kPa(105kg/cm2),温度达到121℃时,维持到规定时间(根据物品性质及有关情况确定,一般20-30min。
);
(5)需要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
慢慢放汽,待压力恢复到零位后开盖取物;
(6)液体类物品,待压力恢复到零位,自然冷却到20℃以下,再开盖取物。
2.1.3.2.2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方法和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基本相同,特点是排气阀位于侧面下方,操作同2.1.3.2.1。
2.1.3.2.3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室内,关闭柜门并扣紧;
(2)打开进气阀,将蒸汽通入夹层预热;
(3)夹层压力达102.9kp(105kg/cm2)时,调整控制阀到“消毒”位置,蒸汽通入灭菌室内,柜内冷空气和冷凝水经柜室阻气器自动排出;
(4)柜内压力达1029kPa(105kg/cm2),温度达121℃,维持规定的时间;
(5)需干燥的物品,打开排气阀,慢慢放汽;
待压力恢复到零仕后开柜取物。
2.1.3.2.4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法:
适用于对器械的快速灭菌,作用时间短,速度快,全过程仅用6-15分钟。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茵柜室内,关闭柜室。
(2)启动灭菌器,预置135℃,维持3-4分钟,灭菌程序执行完毕,自动停机。
(3)停机后开柜室取物。
2.1.3.3 注意事项
(1)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
30cm×
25cm;
(2)待灭菌物品的填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内容量的80%
(3)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4)手提式和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主体与顶盖必须无裂缝和变形;
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使用;
(5)卧式压力蒸汽灭菌能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6)装放时,将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
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放上层,物品装放不能贴靠柜壁。
2.1.4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2.1.4.1 灭菌原理:
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
温度达132℃,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
根据一次性或多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空气排除更彻底;
效果更可靠。
2.1.4.2 灭菌方法
2.1.4.2.1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法: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25min.
(1)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柜内,关好柜门;
(2)将蒸汽通入夹层,使压力达107.8kpa(1.1kg/cm2),预热4min;
(3)启动真空泵,抽除柜室内空气使压力达2.0—2.7kPa(排除柜室内空气98%左右)
(4)停止抽气,向柜室内输入饱和蒸汽,使柜内压力达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维持灭菌时间4nun;
(5)停止输入蒸汽,再次抽真空使压力达8.0kPa,使灭菌物品迅速于燥;
(6)通入过滤后的洁净干燥空气,使灭菌室压力回复为零,温度降至60℃以下,即可开门取出物品。
2.1.4.2.2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方法: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29-36min。
(3)启动真空泵,抽除柜室内空气使压力达到8.0kPa;
(4)停止抽气,向柜室内输入饱和蒸汽;
当柜内压力达到49kpa(0.5kg/cm2),温度达106—112℃,关闭蒸汽阀;
(5)抽气,再次输入蒸汽,再次抽气,如此反复3-4次;
(6)最后一次输入蒸汽,使压力达205.8kPa(2.lkg/cm2),温度达132℃,维持灭菌时间4min;
(7)停止输入蒸汽,抽气,当压力降到8.0kPa时,打开进气阀,使空气经高效滤器进入柜室,使内外压力平衡;
(8)重复上述抽气进气操作2-3次。
(9)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温度下降到60℃以下,即可开门取出物品。
2.1.4.3 注意事项
2.1.4.3.1 灭菌设备的检查:
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
(1)检查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
(2)检查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
(3)由柜室排气口倒入5*M水,查有无阻塞;
(4)关好门,通蒸汽看是否泄漏,泄漏达o.lkPa/min,即达不到灭菌效果;
(5)检查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排气口温度计是否完好;
(6)检查安全阀是否在蒸汽压力达到规定的安全限度时被冲开;
(7)抽气形成的最低负压,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时不得高于98.66kpa,在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时不得高于90.66kPa;
(8)市售铝饭盒与搪瓷盒,不得用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9)每日进行一次B—D(bowie-DickTese)试验,检测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
具体作法是:
采用专用的指示图,放入标准包内(包的大小为25cm×
25cm×
30cm,重量4-5kg)或一次性使用的B-D试验包内,然后置灭菌柜内进行灭菌处理(134℃,3.5-4min),试验完毕,取出R-D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排除冷空气性能良好。
2.1.4.3.2 灭菌物品的要求
(1)尽量将同类物品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
(2)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
50cm。
(3)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
(4)装填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同时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填量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
2.1.5 灭菌后处理:
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
(3)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
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
(4)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
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5)巳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6)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7)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册,记录灭菌物品包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和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
有温度,时间记录装置的,应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8)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干燥。
当遭受意外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物品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以防再污染;
(9)合格的无菌包应放在无菌物品贮存室内,该室应可关闭并经清洁消毒处理,专室专用,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10)灭菌后的物品;
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
柜橱或架子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表面再涂以不易剥蚀脱落的涂料,使之易于清洁和消毒。
灭菌物品应贮存在离地高于20cm,离顶50cm和离墙远于5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
(11)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
超过有效期(夏天7天,冬天10-14天,潮湿多雨季节应适当缩短天数)应重新灭菌。
2.2 干热灭菌
2.2.1 适用范围:
用于耐高温的诊疗用品如油脂、粉末和金属、玻璃等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2.2 灭菌方法
2.2.2.1 焚烧:
适用于对病人尸体、废弃衣物、纸张、医疗垃圾等的处理,可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
2.2.2.2 烧灼:
用于耐高温物品和小件金属器件的灭菌。
2.2.2.3 干烤:
在特定的于烤箱内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
160℃,2h;
或者170℃,lh;
或者180℃,30min。
(1)机械对流型烤箱:
加热迅速易于控制,装载量大,使用时冷空气由空气入口进入,通过电热器加热后的空气被送入柜室,使柜室内温度迅速均匀地上升到160℃;
(2)金属传导型烤箱:
适用于小包装物品的灭菌;
(3)红外线辐射灭菌:
以红外线灯或利用电阻丝加热经碳化硅远红外线辐射板,产生高强度的红外线。
2.2.3 注意事项
(1)待灭菌的物品于烤前应洗净,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碳化;
(2)玻璃器皿干烤前应洗净并完全干燥,灭菌时勿与烤箱底、壁直接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止炸裂;
(3)物品包装不能过大,安放的物品不能超过烤箱的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粉剂和油脂的厚度不得超过1.3cm。
(4)温度高于170℃时,有机物会碳化。
故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可过高。
2.3 紫外线消毒
2.3.1 适用范围:
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3.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2.3.2.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rn,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rn,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2.3.2.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2.3.2.3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2.3.2.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
2.3.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
应及时更换。
2.3.2.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2.3.2.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
(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
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40W、30W、20W、15w等。
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
功率>30W灯,≥90Uw/cm2;
功率>20w灯,≥60Uw/cm2;
功率150灯,≥20Uw/cm2。
由于这种灯在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184.9nm紫外线。
故可产生臭氧。
(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
要求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为:
功率30W灯,>180uW/cm2;
11w灯,>30uW/cm2。
(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
也是热阴极低压汞灯,可为直管型或H型;
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故臭氧产量很低,要求臭氧产量<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
由于采取了特殊工艺,这种灯产生较大比例的波长84.9nrn的紫外线,故臭氧产量较大。
2.3.2.8 紫外线消毒器
(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2)紫外线表面消毒器:
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以使其能在瞬间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3)紫外线消毒箱:
采用高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臭氧对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部位进行消毒。
2.3.3 适用范围及条件
2.3.3.1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3.3.2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2.3.3.3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2.3.3.4 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3.3.5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
2.3.4 使用方法
2.3.4.1 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照射方式:
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
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2)照射剂量和时间: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000uW.s/cm2;
杀灭细菌芽胞时应达到100000uW.s/cm2;
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之间;
真菌抱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以对600000uW.s/cm2;
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
低于100000uW.s/cm2。
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
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
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u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
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uW.s/cm2;
则需照射的时间是:
100000uW.s/cm2÷
70uW/cm2=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