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585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诗人代表作品Word格式.docx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

"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辞官还乡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

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

辞不就"

,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

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有一次,他对亲戚朋友说:

我想过恬淡自娱的生活,现在我出去做官,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不知可以吗?

当权者听说后,马上派他去做彭泽县令。

县里拨给他几亩公田,他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用的秫谷,说:

能让我每天有酒喝就够了!

妻子不同意他这么做,于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种植粳稻米,另外一半仍种植秫谷。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

您应该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

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

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

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三、桃花源

陶渊明四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这一方面是他爱好自然的天性所驱使,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陶渊明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

他有“少无道俗韵,性本爱丘山”、“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在正式辞官归隐之前,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他"

归去来"

当他由于公事奔波忙碌时,这个声音在呼唤;

当他沉思某想之际,这个声音也在呼唤。

最后,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凤愿。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而客观原因则在于,他对当时动乱污浊的社会很不满。

他所处的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诗人在《感士不遇赋》的序言中说: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

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

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

故夷、晤有。

安归'

之叹,三间发。

已矣'

之哀。

悲夫!

寓开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

此古人所以染翰慷,屡伸而不能已者也。

诗人在这里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朝堂之上"

雷同共誉毁,咄咄俗中愚"

,正直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而且长期的政治动乱,迫害无辜,魏昔以来"

名士少有全者"

,真是"

密网载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当权者是靠不住的,"

觉悟当念还,鸟尽良弓废"

要保持高洁的品性,延命于乱世,便只有隐居这一条路了。

陶渊明心目中有自己的理想社会。

这个理想社会就是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按照文章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

桃花源外是一片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续纷"

,环境十分优美,引人人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从小山口进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那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田地肥沃,池塘清澈,桑竹茂盛。

田间道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村舍中鸡鸣犬吠不绝于耳;

男男女女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老人和小孩在一边怡然自乐。

整个桃花源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生活上,桃花源人也是自给自足。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勉励,努力耕种。

桑竹繁茂,都可以蔽日遮阴了,五谷能够及时种植,不违农时。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也能够"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所有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而不必交那些繁重的苛捐杂税。

此外,这里没有兵丁、官吏,不见商业、学校,完全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绝仁弃义"

、"

绝圣弃智"

的"

小国寡民"

式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下人人平等、共同劳作、酷爱自由、崇尚人性;

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这就是陶渊明心目申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样一个淳朴、安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实现不了的。

诗人知道在一个充满着阴谋、屠杀、战争的社会中,他的"

世外桃源"

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便隐居起来,希望在他隐居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四、归去来

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崇尚自然的本性,使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之路。

在辞官归田时,诗人作《归去来含辞》,表明自己要从官场之中退出的决心和志向。

文章的前二句:

归去来含,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无疑是诗人给自己的当头棒喝:

归去啊!

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归去?

表现了人生之大彻大悟。

在陶渊明的潜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

田园快要荒芜了,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

归去来含,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

这个召唤的声音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震撼人心,使得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乘上小船、迎着轻风,日夜兼程地往家里赶,恼恨晨光熏微,不见归路。

熬过了漫漫长夜,终于看到了自家简陋的房子,诗人高兴得竟然跑着回家。

童仆前来相迎,年幼的儿女也在门口等候。

庭院中的小路己渐荒芜,只有自己所种的松菊依然傲立于荒园之中,使诗人感到欣慰。

抱着最小的孩子走进屋里,看见瓶博里己经倒满了酒,这分明是妻子的一片柔情。

诗人取酒自斟自饮,看着家中的一切,心里感到踏实、安宁。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从他归隐之后所作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诗人忙于耕种、交游、饮酒,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

归隐之初,诗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

其一》),然后诗人又利用"

方宅十余亩"

,盖起了"

草屋八九间"

,还在房后种植柳树、榆树,房前栽桃树、李树。

诗人这只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终于随心随性,复归自然了。

从此之后,诗人便开始了耕种生活,在《归园田居·

其三》中,诗人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但因杂草旺盛,豆苗稀少,他便一早起来就去铲除荒草,到了晚上才荷锄归来。

艰苦的农耕生活并没有使诗人灰心丧气,诗人反而因这种生活没有违背归隐的初衷而心情坦然。

为了更好地进行农耕,诗人还和村中的农民交往、聊天、请教经验。

《归园田居·

其二》写道: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我麻日己长,我土日己广,常恐霜霹至,零落如草莽。

除了与邻居们讨论农耕,诗人还愿意"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种"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

其二》)的生活,让诗人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饮酒是陶渊明最大的嗜好。

他不仅一天都离不开酒,而且他的诗文中,儿乎篇篇都有酒,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二十首《饮酒》诗。

如"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

其五》),"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其二》),"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杂诗十二首·

其二》)等等。

陶渊明嗜酒成癖,世人皆知。

江州刺史王弘久慕其名,千方百计地想要结识他,却总也请不到他。

有一次,陶渊明去庐山游玩,王弘知道后,便请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里备下酒宴邀请他。

陶渊明当时正患脚病,王弘便让他的下属和两个儿子用肩舆抬着他。

他们正在路上走时,遇见了庞通之,陶渊明欣然下舆,和老朋友推杯换盏。

一会儿王弘来了,陶渊明很欢迎他,两人相处得很好,后来成了好朋友。

还有一个叫颜延之的人,在浔阳时,与陶渊明有很深的交情。

后来,颜延之做了始安郡,他每次路过悍阳时,都要到陶渊明家申去喝酒,而且每次都要喝得酪盯大醉,常常耽误公事。

有一次,颜延之在临走的时候,给陶渊明留下两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全都拿到酒馆里去,以便可以随时取酒。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已经九天九夜滴酒未沾了,于是就到屋外的菊花丛中呆坐着,摘菊盈把,品其芬芳,以此来消解无酒可饮的痛苦。

陶渊明偶一抬头,遥望远处,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小吏走过来,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来给他送酒,不禁心花怒放,欢喜异常。

陶渊明取过酒来,一口气把酒喝完,大醉而归。

陶渊明性格宽厚,只要家里有酒,拜访他的人无论贵贱,他都会拿出酒与客人开怀畅饮。

如果他先喝醉了,他就会告诉客人:

我醉了,想睡觉了,你可以离开了!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率直和自然。

有时,在酒酿熟时,陶渊明会解下头下的葛布漉酒,即给酒过滤。

过滤完毕后,他就重新把葛布戴回头上去,后来人们就用"

渊明漉酒"

、“漉酒葛巾”来形容嗜酒之深或超脱率真的气度。

此外,陶渊明虽然对音律一窍不通,但却有一张无弦琴,每当喝到兴头上时,他便做出抚琴的样子,而且还边"

抚"

边歌,以表达自己的心迹,他说: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后人遂以"

无弦琴"

陶琴"

表示意趣高雅。

如果这种有酒有朋友、衣食无忧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那陶渊明可以说是“快乐似神仙”了。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战乱频繁,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歉收,陶渊明的生活极为贫困。

在他四十四岁那年,居所失火,诗人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连生计都发生了问题,但他毫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据说,他晚年因饥饿而致病,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劝他出仕,而他却挥而去之,即使饿死也不妥协。

他还曾应释慧远之约,赴庐山白莲社,又"

忽攒眉而去"

他应刺史檀韶之邀,在靠近马队的公廨中讲礼、校书。

他对殷景仁的任命并不欣赏,写下了"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乘分"

这样颇有不满的话。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他不肯苟合、坚守田园的真性情。

正如他在《自祭文》中所说:

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几穷庐,酣饮赋诗。

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享年六十三岁。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陈子昂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

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

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

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

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

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

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

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

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

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

“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

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

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平淡: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王安石所说:

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唐代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文名:

起源朝代:

唐代

起源文体:

诗歌

主要内容:

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

代表人物: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风格:

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

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体风格:

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感情丰富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登池上楼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封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命。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

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

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苏轼曾评论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沈德潜评论说:

“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

“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

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

“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