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5216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必修3 高考真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32

33

34

35

D

A

B

C

2011年高考全国传统卷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岸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

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

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

39、材料四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6)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0分.)

14.B15.B16.D17.A18.C19.C20.B21.A22.A23.C

37.(32分)

(1)主要内涵:

强调君民相互依存;

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

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异:

王韬:

主张君民共治;

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

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

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

吸取传统民本思想;

接受西方民主思想;

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

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39.(6)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今天,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011年高考海南卷

12.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

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2D13C14A15B16B17A18A19C23C24A25A

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7.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B.①②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题号

5

6

7

8

9

10

11

答案

 

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卷

20.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

24.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选择最佳项,每题3分

31.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

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

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

用助学美化自己

38.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11分)

(标题)辛亥革命:

(一)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1)推翻清朝帝制

2)②

2.③

1)改称谓

2)废跪拜礼仪

(二)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

l)④

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2.⑤

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以下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20

22

23

24

25

26

27

以下每小题3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

3分

1分

0分

38.标题部分(3分)

答案1:

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

(3分)

·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

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

(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

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4分)

答案l:

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

(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

(0分)

(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其他答案。

史实部分(4分)

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2011年高考安徽卷

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

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16.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

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图5

17.奥利维尔·

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

”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9.图6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