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5025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考试资料Word下载.docx

10,创造想象:

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功能固着:

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性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到他的其他用途。

12,道德感:

它是指根据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标准,对人的行为观念等进行评价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3,自我实现:

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

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13,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14,成就动机:

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

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15,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所谓归因,就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16,把这种现象称作内归因,即遇事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17,人格是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

它赋予个人适应生活的特有倾向性和特定模式。

18,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19,气质:

在人的认识、情感、语言、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20,性格: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为密切的人格心理特征,是人对周围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通过其行为举止表现出来。

2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渗透于个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22,共同特质:

是指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某一社会中各成员所共有的特征。

23,投射测验:

是指向被测呈现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入墨迹或不明确的的人物图片)要求北市解释其知觉,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将情感、态度、愿望、思想等投射出来。

2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模拟法

25,人格及其构成

26,人格是构成一个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的独特而稳定的系统结构,它是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和统一的心理特征,是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在个人身上的独特结合,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认知过程包含的主要心理活动:

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包括有意知觉、有意记忆、有意注意、有意再认、有意重现(回忆)、有意想象、有意表象(再造的和创造的)、逻辑和言语思维、有意体验等等。

它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象、非言语思维、无意注意、无意体验等等。

  

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影响因素:

刺激物的特性:

如光的波长,声音的频率、振幅、水压等,知觉主体:

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人对事物的态度、需要情趣和爱好已有知识经验和人格特征等。

影响知觉的因素:

主要有三类:

知觉对象、知觉者、知觉情境。

第一,知觉对象:

第二,知觉者:

知觉者的差异性与本身的经验、态度、情绪状态、需要、职业、个性、兴趣等相关。

第三,知觉情境:

每一种知觉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的特点会影响一个人的知觉。

对他人知觉偏差的主要表现:

1,晕轮反应:

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个体对他人多种特征的评价往往受到他在某一特征上高分印象的影响而产生的偏高效应。

2,刻板效应即个体在认知他人时

30,对他人知觉偏差的主要表现:

1晕轮效应2刻板印象3成见效应4正性偏差;

31,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和集中性。

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生理运动的变化./

3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广度(1知觉对象的特点2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1积极思维活动2注意对象的特点3把注意和实际操作活动结合起来4一个人的主体状况)、

3,注意的分配(1自动化程度2活动之间的联系)、

4注意的转移(1原来注意紧张度和活动的性质2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3个体的自控能力);

34,表象的特点:

1直观性和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

功能:

1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是人理解知识的重要条件

3是想象的基础

4对实际操作活动有重要作用;

32记忆的种类:

1: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3:

陈述记忆与程序性记忆4:

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

35,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

创造性思维:

是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发散和聚合、形象和逻辑、理论和经验、创造型想像)

36,情绪的类型:

1心境2激情。

1适应功能2认知3动机4信号5社会.

环境刺激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

情绪三因素:

环境因素、生物唤醒、认知因素(关键作用)。

情绪调节过程:

1选择情绪(为了影响自己的情绪而接近或躲避某个人、地方或物体)2改造环境(我们积极努力地直接改造环境来改变其情境性影响,构成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形式)3调动注意(具体形式包括分心、专心和沉思)4改变认知(从情绪提供的许多可能含义中选择一种赋于情境)5调整反应(受到直接影响的行为、生理或体验反应)

选择情绪(为了影响自己的情绪而接近或躲避某个人、地方或物体)改造环境(我们积极努力第直接改造环境来改变其情境性影响,构成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形式)调动注意(具体形式包括分心、专心和沉思)改变认知(从情绪提供的许多可能含义中选择一种赋于情境)调整反应(受到直接影响的行为、生理或体验反应)

马斯诺需要层次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可以把人的动机分为欠缺动机和生长动机1:

人类有7种相互关系、彼此重叠的基本需要,按照先后或力量强弱分成等级,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2:

人类需要分为高级需要、低级需要3:

在每一个时期多种需求共同存在,其中优势需要对当前行为发挥关键作用4需要的发展呈金字塔型。

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低层次需要是为了满足,由低到高,是逐步缓慢发生的一个量变过程

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密切联系,知识是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2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自己的能力3根据知识掌握的速度与质量,也能鉴别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很难改变的,是体制和遗传的自然体现,无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气质和性格密切联系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2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色彩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速度。

而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们服从于生活实践要求,总之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丰富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储存大量的表象。

实践证明,谁的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尤其是感性知识经验丰富,想象力就丰富

第二,充分利用语文手段,强化表象的储存。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

“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

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撇开语言教文字,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走人了重文字而轻语言的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的误区。

第三,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

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体会出语言文字材料里面蕴含的境界和情调。

尤其是在读描写性语言时,更要对语言文字有新的感受,从而想象文章的意境,达到培养想象力所应达到的境界。

第四,创造想象——想象作文训练。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在展开想象时活跃着的都是形象的本身,而且都是根据已有的关系建立新的形象。

有了前面的再造想象的积累与储存,现在运用于作文之中,可谓水到渠成,信手拈来,时时展现创造想象的火花,新生创造想象之果。

第五,培养好奇心,鼓励合理虚构(想象)。

真正体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36,动机对完成任务的影响

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37,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通过熟练掌握与成功体验来提高自我效能

,信心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提高自我效能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反复体验成功。

  二、通过替代学习和模仿来提高自我效能

  通过观察他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人们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观察性的体验可以让个体认识他人的成功和失误,并从中学习,进而有选择的模仿他们的成功行为。

这种学习增加了观察者未来获得个人熟练掌握体验和成功的机会。

然而,要使模仿过程能有效增强自我效能,榜样和情境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考生可以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师兄师姐考研情况,或者不时的在相关论坛(如跨考论坛)灌灌水,也会有不少收获,同时研友们还可以相互鼓励,交流心得。

  三、通过社会说服和积极反馈来提高自我效能

  他人的言语和评价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有重要影响。

积极地外部评价和鼓励能使个体完成以前不敢做的事。

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要注意到这一点,关注学员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反馈。

  四、通过良好的情绪提高自我效能

  焦虑水平较高的人往往容易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人际关系紧张、入睡困难,怀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

而平静、乐观的情绪让人更自信,拥有更多地社会支持,较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1)不断给自己设立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在不断地小成功中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2)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3)深入分析自己之前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进行归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4)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在不断地得到肯定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

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

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

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是道德化的自我。

它的作用是:

抑制本我的冲动;

对自我进行监控;

追求完善的境界。

遵循道德原则。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规律

2.心理现象可以分为①心理过程②个性心理③心理状态

3.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认识过程: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同属于人的认识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个性倾向性(最活跃部分)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6.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个性倾向性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有目的。

所谓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学心理学的意义:

①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②·

·

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③·

进行教育科研工作④·

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试验法

7.科学心理学认为: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8.反射种类:

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9.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10.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具备两方面的客观条件:

①直接作用于我们人体的、具有一定能量的客观刺激物②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觉器官

感受性的发展规律:

⑴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比

⑵不同感觉间的互相作用

⑶视觉后像

⑷感受性的发展

12.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应

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选择性③知觉的整体性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社会知觉:

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1.他人知觉:

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

2.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

3.记忆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

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

4.在头脑中保持时间长短来分:

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2)个组块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乃至终生记忆)

5.记忆的规律:

识记:

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

6.识记的规律:

1.识记的目的2.对材料的理解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5.主体的情绪状态6.材料位置不同7.对材料的态度

7.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2.遗忘的因数:

(a时间因数的制约、b识记材料的重要性、c识记材料的性质、d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e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再认或回忆规律

8.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它所反应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9.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3.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最基本)、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数:

1.知觉情境的影响2.功能固着的影响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4.原型启发5.定势的作用6.情绪与动机7.迁移作用

想象分为:

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分为:

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

幻想:

1.科学幻想2.理想(积极)3.空想(消极)

第六章:

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和情感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观体验。

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情绪的特性与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是情感领域中最活跃、研究最多的方面。

一、情绪的特性⑴情绪的生理特性(测谎仪运用此特性)⑵情绪的外显特征⑶情绪的两极性⑷情绪的情境性

二、情绪和情感功能:

动力功能2.调节功能3.信号功能4.保健功能5.感染功能6.迁移功能

三、情绪的种类:

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

1.心境(也称心情)是一种比较软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

是一种迅速强烈的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狂喜、绝望、暴怒)3.应激:

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人在遇到火灾是紧张的情绪就是应激状态)

四、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五、第七章意志心理活动就是意志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六、意志的行动特征:

(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所以通常称为意志行动。

)1.自觉的确定行动目的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行动为基础动机斗争:

从形式上分为:

1.接近--接近型动机斗争(如:

两者不可得兼)2.回避--回避型动机斗争(左右为难,不知选哪个)3.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也叫趋避式冲突(遇麻烦时想叫别人帮忙又怕被拒绝)4.多重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一个人有两个或以上两个目标,每个目标同时有吸引和排斥。

回避一个选另一个而引起的内心冲突)从内容上分为:

非原则性动机斗争(是先做数学踢还是做英语)意志行动过程分为:

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

1.确定行动目的2.选择行动的方法和制定行动的计划执行决定阶段:

1.及时执行决定2.克服困难挫败的自我调节:

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2.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3.调节抱负水平4.改善挫折情境5.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意志的品质与其相反的品质:

意志的品质分为: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相反的品质为:

独断型、优柔寡断、任性、见异思迁这些品质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

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能力的分类(一发展出来的;

二是潜在的):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也叫普通能力,即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智力分为: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模范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力测验:

19.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智商和离差智商的差异: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智力测验量表瑞文:

标准推理测验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特点:

用图形作为测验的内容。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气质的天赋型和稳定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就是指气质)三气质的可变性(可塑性):

在一定条件下或多或少会改变,它具有可塑性。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努力、年龄等会影响气质发生变化。

气质类型: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动力特征包括六个心理成分:

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

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

强度特征\稳定性、持久性、主导心境4.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3.主观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