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857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素材专辑88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陶行知的诗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人豁达开朗,治学严谨。

  他的诗词不仅饱含了人生哲理、真情真爱,而且风趣优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师范时曾经写过一副对联:

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

  在这副对联中,他用通俗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精辟地概括了他的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同时还阐述了他孜孜以求的富有远大理想的治学精神,意境幽远,情态天然。

  他的这种朴实、精诚的精神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表现在他的爱情生活中。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结婚时,他在结婚证上写下了一首散文诗。

  诗中倾注了诗人深厚的情爱和远大的革命情怀。

  全诗深入浅出,一气呵成,妙笔生辉,情趣盎然: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

  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

  当时是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也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

  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

  偶然发脾气,也要规劝勉励。

  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

  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

  再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

  后来,育才学校的教师结婚,陶行知都要亲笔书写这首诗赠贺。

  陶行知先生的那张亲笔题诗的结婚证书,现已作为珍贵文物保存在陶行知纪念馆。

  3、巧批汪精卫绝命诗1944年11月9日,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一命归西,临死前,留下一首名为《自嘲》的绝命诗替自己辩解:

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汪精卫死后,日本军部用海鹣号专机将其尸体运回南京,汪手下一帮汉奸将汪葬于南京梅花山。

  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生怕日后有人毁坟鞭尸,特地命令手下用5吨碎钢掺在混凝土里,浇灌在墓壳上,想以此保住其夫全尸。

  但人民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纷纷要求当局尽快将汪墓铲除,还梅花山之清白。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南京政府命令工兵部队将汪坟炸毁。

  破坟后,在棺内发现了一本汪精卫亲笔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墨迹犹存,其中就有上面这首绝命诗,估计是汪精卫死前所书。

  后来,有人根据此诗的原韵,将其字句略作改动,竟将汪精卫的这首绝命诗变成了一首绝妙的讽刺诗:

梦落东溟丑事休,卖国终将积怨尤。

  莫道世间历炎凉,恶名遗处正春秋。

  4、三叩九拜的来历古人行跪拜礼,主要是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习惯。

  在汉代以前没有凳椅,人们进食、议事和看书时,只在地上铺一块苇席或竹篾,即席子。

  人坐在席子上,称为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

  当时,就连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只不过他们坐的席子比普通老百姓的好一些。

  古代的坐与现代人完全不同。

  古人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分开。

  实际上,古人的坐,就是现在的跪。

  古代接待宾客时,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引身而起,使坐变成跪,然后俯身向下。

  就这样,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跪拜礼。

  汉代以后,渐渐有了高座和凳椅,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原来的坐起了很大变化。

  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变成了等级的标志,广泛运用于官场中。

  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

  民间的祭祀、祝寿等,跪拜礼仍世代相传。

  5、唐明皇赐扇子李白醉草吓蛮书有功,就封了官。

  他这人自在惯了,受不了皇宫的拘束。

  白天游玩总是便衣,喝醉了吐得哪都是,皇帝宣召,随从还得赶忙给他换官服,麻烦透了。

  时间一长,李白腻味了:

当这么个破官,受人管,有啥意思?

辞了算了!

谁知,唐明皇爱李白的才华,他没舍得。

  后来唐明皇被李白缠得急了,心说:

放就放吧。

  便叫来李白问道:

你这番辞官不做,朕赏你点什么呢?

李白说:

臣一骑一剑一蓝衫而来,还要一骑一剑一蓝衫而去。

  到底是有功之臣,就这么让他走了,以后谁还肯为皇家效力?

赏他些银两吧,李白不会算计,两三天就挥霍净了,还不得讨饭吃?

唐明皇想了好几天,决定赐他把扇子,写上一道圣旨,他只要不丢扇子就有饭吃。

  唐明皇于是提笔写了几句诗:

江南一老叟,与朕是故友,封官官不做,赏金金不收。

  赐他一把扇,拿去天下游,逢州州官接,遇县县官留,哪个接不到,割去项上头。

  李白接了扇子,从此云游天下,再不愁没酒喝了。

  打那以后,人们也学着在扇子上画画儿,写字儿了。

  6、梁实秋的书情梁实秋一生对杜诗情有独钟。

  早年在北京时,他就是琉璃厂和隆福寺街旧书铺的常客。

  许多书铺的老板都精于目录学,知道他痴迷于杜诗,每当他刚跨进书铺门槛,便把有关新书送到他的手中,所以他曾收集到60余种版本的杜诗。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北京东安市场的书摊上,曾廉价购得仇兆鳌所著《杜少陵集诠注》一书,一直随身携带50年,及至书被翻得有些破旧了,且字字句句已烂熟于胸,仍初衷不改,百读不厌。

  更为有趣的是,有一次他在海王村一家书铺,偶然发现一部麻沙本杜诗,虽然索价并非十分昂贵,但靠工薪度日的梁实秋仍难以如愿以偿。

  于是,只好隔几天到那家书铺去一次,拿起书来反复摩挲,爱不释手。

  时间一长,书铺老板看透了他的心思,再三怂恿他买,他说:

几个月的薪水加到一块儿也买不起呀!

老板进而慷慨优惠地说:

那八折卖给你!

梁实秋无奈地直言:

五折也买不起!

老板颇有几分雅士风度,稍加沉思,顿时别出心裁地成全道:

你回去写个跋来,我把它附在书末,总算你和这部书如影随形了。

  梁实秋听罢欣喜若狂,果然写了一篇上千字的跋文,聊志因缘。

  据说,后来离开北京之前,梁实秋居然特地去海王村那家书铺看了一眼,一方面重读自撰的跋文,追忆当年淘书的传奇经历,另一方面以惜别之情向那部始终可望而不可及的珍本杜诗悄然辞行。

  7、满城风雨的来历满城风雨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事情传遍各地,到处议论纷纷。

  可它本来却是形容重阳节前的丽景的。

  宋代黄州有个名叫潘大临的人,颇有才气,善于作诗,常有佳作问世,但他家境十分贫寒,创作有时也因此受到影响。

  某年一个快到重阳节的晚上,诗人家中已经断炊,只好饥肠辘辘地卧在床上。

  这时屋外秋风乍起,横扫落叶。

  紧接着大雨滂沱风雨交加,击门敲窗,来势凶猛。

  见此情景,诗人忘记了饥饿,诗兴大发,奋笔一挥,写了第一句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

  正要继续往下写,这时有人敲门了,原来是债主上门讨债来了。

  诗人只好陪笑脸说好话,好不容易将债主打发走,可浓浓的诗意也随之而去。

  这次创作有始无终,留下了遗憾,但也许是正因为这遗憾而使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名扬天下,名传后世。

  这就是满城风雨这句成语的出处。

  8、名人嫁女按照我国传统婚姻习俗,女儿长大出嫁,父母都要为其置备一份丰厚的嫁妆,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些知名文人,为女儿准备的则是一种极为别致又含有深意的嫁妆。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膝下一女,他对女儿爱如掌上明珠,女儿长大出嫁,他无钱置备嫁妆,特意以梁鸿、孟光的故事为素材,画了一幅《举案齐眉图》,并在画上配诗相赠:

婚姻何必求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

  持家倘使失勤俭,妆奁卖与别人家。

  清代诗人袁枚嫁女,没有让男方举行三茶六礼,自己也没有置办任何陪嫁,女儿出阁之日,特赋《嫁女词》相赠:

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

  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虽曾为官,但他刚正廉洁,御任后一贫如洗,全靠卖画为生。

  女儿出嫁时无嫁钱置备嫁妆,画了一幅兰竹图代替,画上配诗云: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9、郑板桥巧拒说情郑板桥当潍县县令时,查处了一个叫李卿的恶霸。

  李卿的父亲李君是刑部天官,听说后急忙赶回潍县为儿子求情。

  他说:

郑兄,你我题诗绘画以助雅兴如何?

好哇。

  李君拿起笔就在纸上画出一片尖尖竹笋,上面飞着一只乌鸦。

  郑板桥挥毫画出一丛细长的兰草,中间还有一只蜜蜂。

  李君说:

这叫‘竹笋似枪,乌鸦真敢尖上立’?

李大人,我这叫兰叶如剑,黄蜂偏向刃中行!

李君碰了一个钉子,又写道:

燮乃才子。

  郑板桥一看,提笔写道:

卿本佳人。

  李说:

承蒙郑兄关照,既然我子是佳人,那就请郑兄手下留……李大人,你怎么‘糊涂’了?

唐代李延寿不是说过么———‘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呀!

李天官脸一红,只好拱手作别了。

  10、范仲淹的豪情与柔肠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同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

  为官后,他力图革新政治,成为北宋仕廉将相的朝廷重臣。

  康定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后举兵进攻延州,宋王朝与西夏开始交兵,这年7月,范仲淹和韩琦同时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来到西北前线,后又以各种身份,与韩琦分管陕甘军政大事。

  作为一名大将,范仲淹与西夏寸土必争,人们说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西夏也因他不敢轻易进犯。

  可是,远离家园的滋味毕竟是难受的,不管是兵士和将领都不免有些思念家乡。

  尤其时值塞外九月时,秋风乍起,那塞外特有的边声———秋风呼啸,驼马长嘶,草木繁响,就会使人越发感到凄凉。

  兵士们吟唱着一支悠长的曲子,仰望雁儿南归,心中的愁情越发难以言诉。

  作为一名主帅,范仲淹深深体验到了边防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矛盾复杂的情绪,他为此感动着,终于,他挥笔写下了《渔家傲》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幅十分沉郁而苍凉的图景,在边声号角、长烟落日的壮阔雄伟的背景下,戍边战士立功报国的壮志和离家后难以名状的忧思,如同洪水击石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感知那一份无尽苍凉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面目严峻、神态凛然的带兵将帅,不仅仅有一颗豪情万丈、正气凌云的心;

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时候,他也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一面。

  例如在《苏幕遮·

怀旧》里,他柔肠宛转,缠绵悱恻地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也是向人们展示一幅动人的秋景,但这秋景,不是在塞外,而是在一个秋色连波的美丽的地方,同样也有乡思,却少了一份豪情,多了一腔柔情似水、绵绵不绝的深情。

  范仲淹一生作词很少,但就凭他这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感人的词,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一席地位。

  怪不得前人称赞他的词为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