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703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Word格式.docx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答:

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

(板书:

独、异。

)释:

独,异客。

这句话是说。

(句意让学生说。

④导:

“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指名读→评:

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⑤这是一种多么真切的感情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

⑥过渡:

(填空:

因为诗人,所以诗人平时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

样子;

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4.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

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

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

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

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5.自由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朗读指导,并背诵。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

(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比较,明中心

1.学了这首诗,我们再来看王维的另一首诗――《杂诗》。

要求:

自学,说说诗意,再比较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

来日,出发前来时。

绮窗,雕着花纹的窗户。

著花,开花。

2.交流。

相同之处: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不同之处:

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思念兄弟登高来写思念亲人之情;

《杂诗》写问朋友寒梅开花没有表达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业

1.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写写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怎样用一段话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试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诗,不要怕,试试看。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2、背景: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4、思想感情:

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首先通过讲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进行系统地描述,描绘概述的讲授、

(2)其次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知识内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释式讲解:

①解释全文②结构式说明③翻译性解释④附加说明,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讲读

(1)讲述有关、理解课文必须具有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谈话、

(2)全文阅读与讲解、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及诠释、了解全文所表达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反复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

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

老人节)

2、忆:

想念,思念。

三、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

孤身一人;

独自一人。

异乡:

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

每当。

逢:

倍:

格外;

加倍、更加。

"

佳节"

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

倍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

):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

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2、"

每逢佳节倍思亲"

的意思。

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

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

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

李白的“静夜思”)

作业:

2、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诵(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

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

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

2、王维简介:

唐代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

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

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

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

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

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

“异客”,陌生的客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

“倍”,更加;

“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远;

“兄弟”,哥哥和弟弟;

“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都;

“茱萸”,一种含有浓香的植物,古人重阳登高插茱萸,据说可以防灾。

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个人。

(2)质疑,交流。

疑问主要由学生提出,答案则由交流得出结论。

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弄懂了些什么。

(浓浓的思乡之情,有趣的`民间风俗,对比的写作手法,简练的语言风格等)

(3)有感情地朗读。

先让学生自己悟读,再点名读并评议,接着集体读,最后男、女生比赛读。

(4)背诵诗歌。

自己试背,同桌互背,集体背诵。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都有亲人,都在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下成长。

如果现在你一个人漂泊他乡、孤苦无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能否写一写你的真情实感

2、学生练笔,展示交流。

(把优秀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3、背诵诗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2、课后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古诗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

(3)办一期思乡、思亲为主题的古诗手抄报。

很吸引我。

真的要好好夸夸这篇这么赞的文章!

《古诗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

高彦霞审核组长:

孙伟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寄语】谦虚使人进步,做认真学习的好少年!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重点)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

【知识链接】

重阳节:

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因此又叫做“登高节”。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给下面的字注音。

()()()()()()()促忆异逢佳倍插

3、看拼音写词语。

n某iānɡfé

nɡjiābè

iyǎoyuǎnchāyānɡ()()()()()

【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一说词义。

2、师生共同理解每句话意思。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和同学交流一下。

【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中懂得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我会填。

2、说出下列诗句的含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