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651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古驿道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具体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

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

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陆续发现了秦汉行宫遗址。

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天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

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历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

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畅,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

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

“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

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

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

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曾经对人说:

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难道不该肯定?

难道不是了不起?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

(孙志升《大雨落幽燕》)。

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今天,曹操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一个白脸奸臣,而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来到了秦皇岛。

金秋时光,天高气爽,鱼肥蟹满,瓜果飘香。

秋天的秦皇岛,秋光秋色,五彩缤纷,到处充满诗情画意。

曹操选择了一个好季节,好季节让诗人触景生情,才思迸发,写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贞观十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

毛泽东抚今思昔,感慨万端:

久经战乱的中国,终于走向稳定,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新生。

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

【篇二:

秦皇岛导游词创作】

导游词创作——秦皇岛

欢迎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大家此次秦皇岛之行的导游,姚波,大家叫我小姚就好了,首先代表辽科国旅感谢大家选择我们旅行社。

因为我还是一名在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当导游,所以有不足之处望大家谅解,并指正。

我会真诚的接受大家的建议,并且我还会把我的真诚融入到我的服务当中。

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呀可以说是专业长途客车20年,所以大家的交通安全,尽管放心。

大家今早是不是都起得特别早?

恩,我也看出大家脸上的困意,那我家先补补觉吧。

沿途讲解: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呢也就进入了秦皇岛境内了,秦皇岛,以前是3区4县,在15年时撤销抚宁县,设立抚宁区,所以现在是4区3县。

秦皇岛为什么叫秦皇岛呢?

大家是否联想到秦皇,那你就联想对了。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

秦皇岛有着中国夏都、京津后花园、长城滨海公园、渤海明珠城的美称,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积淀所以秦皇岛也是我们国家领导人,退休老干部疗养休假的圣地。

我们现在在山海关区,将前往秦皇求仙问海处,晚上我们会在北戴河区的一个酒店入住。

明天呢我们将前往金沙湾沙雕大世界,和圣蓝海洋公园,传奇3d裸眼艺术艺术画馆,第三天你在踏上归途前,我将带大家去一个免费景点,奥林匹克公园。

大家稍事休息,我们将到达第一个景点了。

景点介绍:

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下车,我们这就到了金沙湾沙雕大世

界了,它是国家4a级景区,占地100公顷,位于有“沙漠与大海的吻痕”之称的北戴河新区的黄金海岸地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生态保护区。

景区内有沙雕展示区、鳄鱼表演,滑草滑沙,划船游湖,高尔夫体验,射击体验,马丁车,真人cs,梦幻水乐园、极限水世界、儿童水世界、滨海浴场等项目,可是现在四月末的天气,海水还很凉,所以海边项目现在没有开放,现在大家排好队随我进去,先去观看鳄鱼表演吧。

好了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去体验喜欢的项目吧,但是大家要注意安全并保管好随身财物。

12点大家在车上集中,请大家配合一下,相互提醒一下,不要迟到。

欢送词: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旅行总是短暂的,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我十分不舍,因为你们是我的第一个团,也十分感谢大家的配合,让我第一次带团就这么顺利。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期待君再来,选择辽科国旅,选择小姚。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张震岳的再见感谢并祝福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幸福快乐。

【篇三:

老龙头导游词】

老龙头景区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万里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奔驰腾跃在华夏大地。

它从遥远的西部戈壁一路飞腾而来,穿越河川大漠,骄傲地把头在此伸进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龙头入海之势,搅海翻浪,戏水浴日,这便是您将要游览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唯一入海处——老龙头。

毛主席曾说: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山海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

不游龙头更遗憾!

今天,我衷心地祝愿各位的龙头之旅是“既当好汉,又补遗憾”的完美之旅!

登城坡道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臷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

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

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

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

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

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

其独特的地理位臵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

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长城沿线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澄海楼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

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臷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

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

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

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

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

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臵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

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

此亭虽小,名气很大。

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澄海楼匾、楹联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2次登楼观海。

其中,清高宗乾隆就5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

“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

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

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

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

意思是说汪洋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

“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臸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澄海楼楼内

澄海楼高居长城之上,临臷万里海崖,其气势绝非一般长城楼阁所比。

清代自康熙至道光的五位皇帝常在秋冬之季,到关外祭祖。

出关、入关经过山海关共12次,登澄海楼也是12次。

究其原因有二:

一来是观看大海,赏景吟诗,二是来求个吉利。

龙,是传统的皇帝的象征。

这里是老龙头,无论哪条“龙”,都想在这里抬抬头。

皇帝每次来这里,都和侍从诸大臣观海、饮宴、赋诗。

在二楼的条案上,经常摆着文房四宝。

这澄海楼建筑奇巧,即使是刮风的天气,外面波涛汹涌,四面扬沙,楼内门窗敞开着,风也吹不到楼里。

皇帝挥笔题诗连镇纸都不用。

这“海亭风静”的特点,可以和山东蓬菜阁的“避风亭”相媲美。

据不完全统计,清朝皇帝以《澄海楼》为题的诗有51首,形式多样。

其中有七篇禁体诗联句,是乾隆八年皇帝首倡的。

他登澄海楼,与诸大臣约定写禁体诗联句,以咏海为主要内容,禁用“水”字或带三点水偏旁的字,违者罚酒三杯。

还规定写52句的排律,严格使用平仄,除开头两句以外,各联一律使用对仗。

后来,嘉庆、道光纷纷效仿,在澄海楼咏禁体诗联句,被传为佳话。

由于皇帝们频频登临,澄海楼名声大噪。

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争着来老龙头观光,即景抒怀,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盛极一时。

楼壁诗碑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

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19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

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

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

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爱新觉罗?

玄烨(公元1654-1722年),是清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康熙,8岁嗣位,在位61年,治国颇具才干,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有重大贡献。

这首诗是康熙八年九月写的。

那时康熙皇帝刚18岁,却流露出君临天下踌躇满志的心情与气魄。

此诗写得很有气势,高高的澄海楼俯镇汪洋大海,放眼远望云雾茫茫。

大海容纳江河无数,海面上船只来来往往。

波涛滚滚显得天地更大,天空明亮借的是日月之光。

面对着这样壮观的景象,诗人不禁发问,神仙住地在哪里?

我是不会学汉武帝那样寻找神仙的方法,因为这里就是仙境。

登澄海楼

爱新觉罗?

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

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

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

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再题澄海楼壁

爱新觉罗〃弘历

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

无今又无古,不减又不盈。

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

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

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

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1735—1795年在位,继承康熙、雍正盛世基业,文治武功,堪称极盛。

此诗写于乾隆八年(1743)十月,皇帝自盛京谒祭祖陵归来,入渝关,登澄海楼望海,雪霁千峰,波明万顷,天容海色,蔚为壮观,咏此诗。

登望海楼

旻宁

凌虚楼阁重登临,渤澥何人测浅深。

渺矣三山不可望,只余空阔海烟沉。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1821-1850年在位。

在位期间,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他在嘉庆23年随父亲登过澄海楼,自己当皇帝以后,在道光9年也来过一次。

登楼观海两次,却留下《澄海楼》绝句30首,虽然有些诗是在皇宫里写的,但足见澄海楼在他脑海里印象之深。

这首诗是道光《澄海楼》组诗的第28首。

从这诗中可以察觉道光皇帝对前途的“茫茫”感和强打精神的心态。

登澄海楼

明蔡可贤

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

汉使不来槎自转,秦皇已去石还惊。

桑田反复千年事,云水苍茫万里情。

此日流觞须尽兴,当时采药竟何成。

蔡可贤,明代人。

这是一首感怀诗。

诗人站在宁海城城头上望着海中潮水奔涌,白浪随着海风不断地击打着入海石城,感悟到这种景象不知存在多少年了。

想当年汉武帝派人去海上求仙药已是一去不复返,秦始皇也早已撒手人寰,尽管被他鞭打过的石头至今还在发抖。

但桑田变换,地久天长,人想要永生是不可能的,抓住当前良辰美景尽兴一番,要比秦皇汉武的求仙采药之举高明多了。

这也就从侧面肯定了老龙头澄海楼作为游览胜地的价值。

观海亭

明戚继光

曾经泽国鲸鲵息,更倚边城氛祲消。

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潮。

但从汉使传封事,莫向将军问赐貂。

故里苍茫看不极,松楸何处梦魂遥。

作者戚继光镇守蓟镇多年,筑入海石城,建立了丰功伟绩,可是朝廷里有些官员却排挤他,使他不得重用。

他在观海亭隔着大海眺望家乡——山东蓬莱。

赋诗言志,报国不求封赏,表达了爱国志士的广阔胸襟。

明张时显

沧溟极目水连云,秋色遥看已半分。

潮拥高城浮蜃气,剑横绝塞闪龙文。

晚风落日秦王岛,夜月飞涛姜女坟。

万里灵槎无计借,乘闲且自狎鸥群。

张时显,是明代江西南城人,曾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编撰过《山海关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扩建孟姜女庙,今天姜女庙的规模就是那时奠定的。

这首老龙头观景诗,展示了老龙头秋天的独特风光。

好一份闲情,好一派秋色,老龙头之美尽在其中。

明朱国梓

戍楼尽处接危楼,一槛凌空万象收。

云水迷离潮汐古,沧桑泡幻见闻愁。

平时游览多忘返,今日相逢怕遇秋。

破浪乘风乏舟楫,安能歌啸不持瓯。

朱国梓,明代前屯卫(今辽宁兴城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十六年任永平道。

诗人在战争风云密布,多事之秋登临澄海楼,感觉与以往大不一样。

尽管澄海楼依然高高耸立在海边,眼前景色依旧,但给人的感觉却多了“迷离”与“愁、怕”。

诗作反映了作者惆怅彷徨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老龙头作为游览胜地的兴衰与时局的密切关系。

御碑亭

清代原建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镌刻了清代诸帝的部分《澄海楼》诗。

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全部被外国兵砸毁,连澄海楼也被毁于一旦。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御碑亭为重檐四角亭,原是清代乾隆十九年山海关知县钟和梅所建。

清代乾隆皇帝曾四次回盛京祭祖,往返经山海关每次必到老龙头,登澄海楼赋诗,御碑所刻的乾隆题诗是乾隆八年到十九年所题的三首长诗。

“一勺之多”碑

“一勺之多”碑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山石道刘永基题写,天启六年(1626年)海运同知王应豫勒石立。

“一勺之多”出自《中庸》之《博学》,“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意为:

现在看到的水,它开始只有一小勺那么多,等到它聚积成深广难测的大水,鼋、鼍、蛟、鳖生活在里面,各种物产资财繁殖在里面。

英军大炮

这门大炮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老龙头后,英国军队放臵在老龙头长城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军匆忙撤走,这门大炮遗留在这里,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见证,教育中国人民时刻“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清代诗人刘文临曾写了一首《哀澄海楼》,通过对“澄海楼”的凭吊,对老龙头凄凉景象的描写和对澄海楼昔日辉煌的追叙,控诉了八国联军践踏老龙头的强盗行为,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1954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曾来到老龙头遗址上,站在这门大炮前,讲述旧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痛历史,教育大家要为新中国而奋斗。

南海口关

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年,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15000余人,修永平、界岭等32关。

在老龙头上修筑了明长城东部第一关——南海口关,位居山海关长城十大名关之首。

此关内外不通大道,为利于防守,关口较小。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为防女真西进,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南海口设龙武营。

明末,出于战略防守的需要,用土将城门堵塞。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龙武营的基础上增设南海口营,隶属天津水师镇。

南海口分防汛守,有老龙头、南海口、秦皇岛、白塔岭等4处。

从老龙头起,向西30公里到北戴河金山嘴,均设土墩台,派员驻守。

此后,历经300多年海风扬沙成丘,沿城堆积的沙土有几丈高,人们找不到南海口关了。

有的历史学家曾按图索骥误认为老龙头东北面的“铁门关”是南海口关。

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楼,清除滨海长城积沙时,才使南海口关重见天日。

“天开海岳”碑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竖有多通石碑,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了这块“天开海岳”碑。

“天开海岳”四个字把山海关的地理形势作了高度概括。

此碑妙在“开”字一用。

“开”可作“开创”解,这四个字的意思是:

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赐予。

“开”也可作“开拓”解,意为老龙头的海山美景在天地豁然展开。

也有说将“开”字引申为“造”,意为:

大自然之伟力造就了大海紧依大山的雄险地形,实在令人惊叹!

这块碑很古老,虽无落款,但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它“薛礼碑”。

据史书记戴:

唐太宗多次筹措东征高丽,因征途遥远,“馈运不济”,故在出兵之前,先运粮于临渝关和营州(今朝阳)。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率师亲自东征,从洛阳到渝关。

在辽东督战不力,回营州,听说太子李治来迎,唐太宗就飞骑入渝关,与太子相见于临渝宫。

唐太宗多次整兵东征,均末获胜,直到薛仁贵(即薛礼)东征,才取得胜利。

山海关关于唐太宗东征的传说很多,其中以薛礼东征,在此立“天开海岳”碑的故事,传诵古今。

1984年9月,经专家鉴定为唐碑。

碑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碑身无碑帽,碑顶为弧形,字体为正楷粗犷、浑重,背面无文字等。

碑文是赞美景色的,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