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463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万年牢教案3.docx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万年牢教案3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

10万年牢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批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

“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在课堂结尾处设计有依据、有中心的环节。

从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践用于生活,既回顾父亲做人做事的认真实在,又贯穿三处“万年牢”之间的内在联系于其间,最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情感,从课文中受到的崇高的人格美的熏陶、感染,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会认“津、棠、损”等14个生字,会写“晨、损、选”等12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课件第三、四屏)教师播放歌曲

《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师:

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作者的父亲。

2.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理解“牢”,再理解“万年牢”。

(万年牢:

永远牢固,永远结实)

3.质疑:

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

二、字词学习,扫除“拦路虎”

(一)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

(二)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认读生字。

(展示课件第五屏)

(1)采用“我指你认”“开火车”等方式认识生字。

(2)师生讨论“选、煮、闷、甩”的字形结构。

2.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六屏)

出示词语:

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耽误、甩糖风、掺假、挣钱

(1)采取小老师领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识读。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选词释义。

三、初步感知,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一)到底什么东西会万年牢呢?

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前导读,边读边思考:

(展示课件第七屏)

 

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学习兴趣无形中就被调动起来了。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加于指导,帮助学生记忆。

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更容易让学生的思维

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也能更好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深刻含义?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万年牢”。

(二)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及时协助、引导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班内汇报交流。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两件事,即:

①讲父亲自己经营制作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并保证产品质量。

②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了工作。

四、小结

做冰糖葫芦的父亲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

那么,这位父亲与“万年牢”到底有什么关系?

“万年牢”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请你们课后继续阅读课文,找出答案,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会做冰糖葫芦的父亲,你们还记得他吗?

上节课,老师也给大家留了几个思考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不着急说出你的答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万年牢》,待会儿请你尽情表达吧!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课

(一)提问: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

指名学生汇报。

(二)提问:

从这两件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地促使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

 

在这堂课即将结束时,再次抛出课中未解决的问题,一是能让学生继续带着问题去复习和预习,二是为下节课的新内容留下悬念。

 

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新课,再用“不着急说出你的答案”来先压压学生的表达欲望,以便将更多的热情留入课中,让整堂课都是“活”的。

 

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全班汇报。

教室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

认真、实在……

(三)提问: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

次?

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深入探究“万年牢”

(一)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展示课件第八屏)出示句子:

“我的糖葫芦糖得蘸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板书:

糖葫芦

——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2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3、4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3.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二)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小组讨论。

(展示课件第九屏)出示句子:

“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就都点头说好,回头再来。

1.什么叫“正道”?

(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板书:

做生意——万年牢)

(三)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讨论。

(展示课件第十屏)出示句子: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的法子,不但是做生意的万年牢的法子,还是让我做个可靠的、实实在在的人的秘诀。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

的人。

 

抓住重点句子品悟课文,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品读细腻不重复,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板书:

做人——万年牢)

(四)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展示课件第十一、十二屏)启发学生懂得: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

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

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做人的道理的?

实际生

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的吗?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与“说”结合,“学”为“说”服务,学以致用,所以这一环节设计“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的内容,是学生走出课本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

力。

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

百花园一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探求新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同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

快乐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一些构字规律,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2.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学习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义项。

3.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大致意思,体会语言的优美,并且读熟、背会。

4.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将自己的心情表达清楚。

5.能结合口语交际中说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古诗词积累。

2.口语交际。

3.写作。

教学难点:

写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结束了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一座由语文综合知识组成的百花园,这个百花园里面都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想一想。

1.课件出示“纟”旁,引入“纟”旁的演变图片。

让同学们体会演变图片,猜一猜这个偏旁组成的汉字大概与什么有关?

出示百花园中的例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展示课件第三屏)

得出结论:

带“纟”的字大都跟织物有关。

2.课件出示“疒”旁,引入“疒”旁的演变图

片。

让同学们体会演变图片,猜一猜这个偏旁组成

的汉字大概与什么有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指出汉字发展历经几千年,字形变得越来越方正,笔画越来越简便,所表达的意义却没有简化,进而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历史悠久”。

出示百花园中的例字,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师生共同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展示课件第四屏)

得出结论:

带“疒”的字大都跟疾病有关。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以上两个偏旁的构字

规律,也分析出了它们的字义,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写出自己喜欢的两个偏旁,大家看看可以组出什么新的汉字,并给新汉字组词。

(请两位同学上台板书喜欢的偏旁,其他同学组字,并组词)

没想到同学们这么博学多才,能组出这么多字词,老师都有些自愧不如了,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课下的时候也能积极的掌握各种偏旁部首,再把相关的字词都穿成一串,牢牢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牢最坚实的基础。

(二)查字典,明字义。

同学们,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平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它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这是因为呀,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样一个词语或者文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就不同了。

比如“明”这个字,字典里就有多种解释:

①明亮;②明白,清楚;③公开;④眼力好;⑤光明;⑥视觉;⑦懂得,了解等。

如果用在具体的句子里,意思就完全不同。

譬如,“他是个明白人,不用多说就知道。

”这里的“明”指聪明,懂道理。

“听了报告,他心里明朗了。

”这里的“明”是指明显、清晰。

我们大家再一起看看百花园里的例句:

(展示

提出希望,拓展到课外,使之学以致用。

让学生随手翻翻字典,激发学生了解、使用工具书和学习字词的兴趣。

课件第五屏)

1.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2.“喏,在那儿呢。

”另一只小山雀尖叫(道),“你看见了吗?

3.小时候,他家里很(穷),买不起毛笔。

4.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请大家拿出字典来查一查,这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把“道”字和“穷”字的意思都查清楚了,也把句子里出现的字都解释清楚了,那么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一字多义的解题方法和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