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579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复习知识点汇总Word格式.docx

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

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特辑《高考复习纲要》。

问题3:

扩展语句有哪些种类?

扩展语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单句的扩展;

复句的扩展;

综合扩展,这类扩展可以是由单句到单句,也可以是由单句到复句,总之是使句子生动形象、丰满具体起来;

语段的扩展,给定一个话题或提供一个情境,让考生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话题或情境明确、具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问题4:

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

(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2)给概念下定义;

(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

(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问题5:

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

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嵌入式。

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

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3)话题式。

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4)限定式。

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

×

为开头等。

(5)自由式。

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6)对联式。

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

问题6:

考纲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方法共有8种(新课标地区9种,江苏省7种),非常具体,我们没有疑问,可是对于其命题特点却不清楚。

命题主要有3个特点:

(1)考查运用能力。

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2)选材具有时代气息。

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往往涉及社会热点问题。

(3)考查具有综合性。

高考考修辞,往往与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等结合起来考查,即使是单纯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

问题7:

默写名句名篇这一知识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

三清"

三不"

"

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

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

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

盲点"

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

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

只做两小题"

,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问题8:

文言实词在高考试卷中一般采用哪种形式进行考查?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命题十分灵活,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安排在第Ⅰ卷中。

考查的方式主要有:

(1)选出4个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2)比较4个选项中相同词的意义,选出与题干例句中此实词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3)题干例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属于某种语法现象(如偏义复词、词类活用),要求从选项中找出与这一现象符合的项;

(4)与现代汉语比较,找出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

(5)通过翻译句子题来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等。

问题9:

复习文言虚词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

复习文言虚词时,要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句,熟练掌握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特别应对使用频率高而常见意义和用法又较多的虚词进行重点的系统的复习。

根据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向教材靠近的走向,考生必须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善于将这些虚词与试题中的同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和辨别。

同时,考生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根据语境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问题10:

高考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这一考点的考查有哪些基本要求?

该考点难度较大。

主要是筛选与题干相关的语句。

此考点的核心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这里所说的"

信息"

是指符合题目要求,代表某些特定含意的文言词语、短语、句子。

筛选并整合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读通文言材料。

问题11: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这一考点有哪些具体要求?

本考点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它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加以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作出合理的判断。

其具体要求是:

(1)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

(2)归纳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体裁。

概括中心意思必须准确全面,所谓"

准确"

,就是要正确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意思,对言外之意或隐含信息的分析、判断要合理;

所谓"

全面"

,就是要把文章的主要材料梳理清楚并进行合理的归类、整理和概括,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性内容或论述性内容的关系搞清楚,如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

“炙手可热”:

一个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

“炙手可热”的典源,一般辞书都引杜甫的《丽人行》诗: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其实,比杜甫更早的崔颢诗中也有“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长安道》)他们的用意都是抨击和讥刺那些位高权重者的作威作福。

可见,“炙手可热”在唐代就是一个流行的贬词。

自从明代程氏编纂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把“炙手可热”作为典故收进去,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它的讽刺“权势大气焰盛”的含义也就在汉语语库中凝固下来。

问题在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一般书报中难以见到它的“仙踪”,尤其是对人们学习词语有重要影响的中小学教材,绝不“昙花一现”。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见到它的“尊容”了,可它的意义却又变得大相径庭,感情色彩发生了180°

大转弯。

以下是笔者所搜集到的近几年各种媒体的部分用例:

①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冷门股和热门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今天的冷门股,明天就可能炙手可热。

今天的热门股,明天也可能“门前冷落车马稀”。

(《北京晨报》2000/12/28)

②MTV音乐电视频道1981年创建于纽约,最初只是一个以播放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电视频道。

……从那以后,很多歌手通过MTV音乐电视频道一步步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大洋网2002/6/24)

③《哈利?

波特》新书炙手可热该书加印80万本(中新网2003/6/25)

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电子商务师将成为21世纪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搜狐IT2003/9/9)

⑤换成5年前,一块“海”字招牌或许意味着薪水翻倍、机会增加,而今,“炙手可热”、“头顶金色光环”一类的溢美之辞已渐渐远离他们,务实的广东人开始平静地看待海归派。

(《南方都市报》2003/12/23)

⑥橘色无疑是今季最炙手可热的颜色,无论是脸上的彩妆、身上的新装,还是脚下的新鞋,都能与这种颜色扯上关系。

(搜狐女人2004/7/7)

⑦在“阜阳奶粉事件”报道中,由于一些强势媒体和栏目的介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奶粉事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央视国际2004/7/8)

⑧南京高校中,南京邮电学院在历经两年的低潮之后再度雄起,今年分数线可能攀升至595分。

而与此同时,几所多年来炙手可热的高校却遭遇“滑铁卢”,线上生源不足,可能要吃二志愿。

(《现代快报》2004/7/9)

可以看到,在以上用例中,“炙手可热”的原义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已经演变为热销、走红、受欢迎、人气旺、为大众所关注等含义,一般不再带贬义。

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1990年代多用于股市,指那些受股民追捧、热门的股票,后来进一步扩大,可以指人才、明星一类“抢手”的人物,也可指商品、物资、行业、单位、书报等各类事物,还可指话题、概念、题材等抽象事物。

对待“炙手可热”的这种“变异”现象,一些语文报刊持批评态度,其中最用力的似乎是《咬文嚼字》。

1996年第3期发表董小英的文章,批评《中华读书报》的两个用例,认为该报把这个成语当作“热门”之义来使用,违背了“炙手可热”的原意。

1999年第9期刊登戴建华《成语运用刍议》,文中引用《名作欣赏》的一处例句,指出“炙手可热”不能正面形容人物名声很大,认为成语褒贬,不可不辨。

直到2002年第3期,还发表署名若谷的专文说:

“近年来,成语‘炙手可热’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用来形容某些人走红行时,《北京日报》上甚至出现‘清华学子炙手可热’这样的标题。

”文章批评了这种“望文生义”的现象。

实际上,近几年来,“炙手可热”违背原意而改用新义的例子有增无减。

笔者最近从新浪网“查博士”搜索引擎所获结果,关于“炙手可热”的全文检索共6642条,对前100条作统计,其中用来形容人物的55条,包括影视明星、歌星、球星、导演、造型师、紧俏人才等,没有一条是贬义的;

其他45条中与经济有关的事物和概念相对多一些,如市场、公司、商品、股票、土地、宾馆、职业、行业、专业、投资、旅游等。

总之,没有一条符合现行成语辞典中的规范解释。

这是一个“无情”的语言事实。

这里存在一个尖锐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词语的用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语言使用的实际变化,不可能对所有传媒违反现行辞书规定的“变异”用法采取一概“封杀”的立场。

讨论这类成语的“变异”,不能不面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变化。

“炙手可热”的传统解释,源于科举考试为入仕惟一途径的封建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个人遭际变化,使广大士人极为敏感和拼命追求,由于步入仕途的机会少之又少,通过考试当官的道路极为艰巨,加之封建官场等级森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未能跻身于仕途的读书人对那些依靠正当或非正当途径升官进爵的人及其恶劣表现就本能地心怀不满。

“炙手可热”的成语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士人“怀才不遇”的心理诉求和对世风不满的宣泄,也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官场)人与人的紧张关系。

建国以后提倡“为人民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旧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有一定削弱,通过学校毕业或其他途径进入干部队伍的人数相应增加。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为人们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城乡壁垒逐渐冲破,“仇富”“仇官”的心态虽然也有,但人们更多地是千方百计去寻求晋升之道和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和理性化。

在这种形势下,“炙手可热”这样反映不无偏狭的心理状态的旧成语发生意义的“变异”就是非常正常的了。

反过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追求时尚的心理越来越旺盛和普遍,而且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人们关注的热点不断变迁,客观上经常需要这样一类形容走红,热俏,受欢迎、被追捧事物的词语,“炙手可热”的新义也就应运而生。

该成语原来具有的令人仰慕、崇敬的义素保留了,而令人敬畏、避让的义素则淡出了。

因此,即使“炙手可热”的旧义所表达的现象依然存在,也已经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的“变异”便畅通无阻地在各类媒体中大行其道。

“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决不是偶然的。

类似的还有“首当其冲”“美轮美奂”“始作俑者”等。

考察这些成语使用的新变化,以及历史上一些成语意义的演变,可以看出在语言内部有一个较普遍的规律:

成语的意义往往较多地朝向由雅入俗、由狭到宽、由重典源向重实用的趋势变化。

在历史上形成的那些释义过于艰深、复杂,义域过于偏僻、狭隘,来源过于古奥、儒雅的成语,在人们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影响交际,一部分逐渐消失,没有了实际的使用价值;

另一部分为了争取生存而逐渐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意义更加通俗、显豁,义域更加宽泛、平一,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可能是“钩心斗角”。

众所周知,该成语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四个字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烦琐、复杂:

“钩”是动词,指攒聚钩连;

“心”是名词,指宫室的中心;

“斗”是动词,指相间接合;

“角”是名词,指飞檐之角。

“钩心斗角”合起来,就是描述宫室四周的檐角相互钩连,接合着中心的主体建筑,表现建筑物的结构错综复杂、精巧工致。

这个意义当然也流行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但至少到了近代,这个成语的旧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以至于面目全非:

形容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比较两种解释,可以看出:

前者释义复杂,义域偏狭,不易理解,使用频率低;

后者意思显豁,通俗易懂,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当然还有一个文化背景就是古代宫殿建筑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淡化。

我们猜想,这新旧两种意义一定有一个“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它们争斗的结果是,新义全面压倒了旧义,旧义全军覆没,以至于消亡。

至于在新时期发生意义重大变化的成语,与之最相仿的是“美轮美奂”(参看《语文学习》2004年第1期拙文)。

和其他事物一样,新词新义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贴近群众,反过来,“曲高和寡”就会影响它的流行。

这些出现“变异”的成语往往利用它全部义素中最亮丽的某个字眼来拉动整个成语意义的变更,比如“炙手可热”中的“热”,“美轮美奂”中的“美”,“始作俑者”中的“始”等等,它们总是这些义素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易被人理解的成分,它们的光彩遮蔽了其他某些义素(特别是有生僻典源的义素),带动了整个成语意义的变化。

高考作文预测及素材:

人类发展与自然

一、理由:

雾霾、沙尘暴、飓风、海啸、干旱、暴雨,自然界已经违反常规,如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跨越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立意角度

1、绿色生活

2、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三、素材积累:

1、她以丛林里清晨的露珠作为甘霖,滋润一颗绿色的心;

她以枝头上饱满的野果作养料,丰盈一颗绿色的心;

她以黑猩猩纯真的笑容作动力,温暖一颗绿色的心。

她是珍妮古道尔,一个一生行走在丛林里,用心给世界带来绿色的最伟大的人。

自告奋勇去研究黑猩猩,她是无所畏惧的科学家;

奔走呼号去劝慰保护野生动物,她更是心怀绿色,播撒绿色的善者。

她怀揣着一颗绿色的心,从人类文明走进丛林,走进黑猩猩的世界。

丛林给她的心晕抹了一层青绿,黑猩猩给她的心莹润了一丝柔绿,她带着更为充盈的绿色的心,为世界播撒希望,播撒绿色。

她在绿色的非洲丛林行走,微笑;

她与可爱的黑猩猩亲吻、嬉闹。

她在一年四季常青不败的绿色中看黑猩猩们的儿女情长,母子情深,去感受他们与古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她绿色的心更为柔软,她柔软的心也感动了全世界的人,于是世界和她一起保卫野生动物,于是世界的胸腔中也蕴藏着一颗绿色的心。

绿色是爱,是希望,珍妮古道尔用她那颗绿色的心传递爱和希望,让绿色盈满人间。

2、是她叫醒了被农药毒害的昆虫们,是她让我们的春天不再寂静。

她是一个有敏锐发现力的海洋生物学家,又是一个热情饱满的生态作家,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说,蕾切尔卡逊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寂静的春天》中所关心的那些事情,她将我们带回如下在现代文明中丧失了令人震惊的地步的基本观念: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她是一位伟大的划时代的学者,她把绿色的种子撒播到每个人心中,让世上开满绿色的环保之花。

宾夕法尼亚那个农庄给了她充满绿色的童年,那浩瀚的海洋又洗刷了她本就纯洁的心灵。

她不仅热爱绿色,研究环保事业,更完成了把科普论文转化为大众读物的壮举,她笔下的海洋、森林都是那么美好,令人神往,她代替这种生命的绿色向人们呐喊,呼唤人们对环境的爱,对绿色的希望。

她像一个摆渡人,在急流中把绿色的梦渡向彼岸。

她有限的生命唤起了无限的绿色,她自己渺小的身躯,爆发出了无与伦比的绿色能量,她是一个行动者,也是一个缔造者,只要大自然还存在,她那绿色的信念将会给人们以无限希望,帮我们建设一个更美丽的地球。

3、岁月无情,人生有意。

从上古的在河之洲,至明人的绿色河畔,再到今日的绿色生活的构想。

每一年的春天,当那河畔的植物繁衍,它不仅带来春天的丰盛,更是大地初萌,人间新生,是一片交织着绿色的和谐世界。

绿色生活,把自己交给绿色,在对绿色的热爱中我们实现了内心的和谐。

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疯狂地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绿色。

感悟自然中的天地造化,感悟绿色最本真的意义。

1845年,28岁的梭罗挣脱金钱的羁绊,远离喧嚣的城市,来到瓦尔登湖畔,追求自然的那抹绿色。

两年间,自耕自食,在湖水的涟漪中,在那翠绿的山林里,他观看日出和黎明,他为春天第一只麻雀的鸣叫而激动,为在山腰间燃烧似的绿草而欢欣。

他无数次沉醉在清澈的湖水,翠绿的山脉和夜莺的歌唱中,他在大自然的绿色中感受到浓郁的诗意,获得了心灵的重生。

于是有了现在的《瓦尔登湖》,一本与《圣经》并列在“人类二十五部经典图书”的书,一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

远离城市的繁华,他选择了自然的宁静,人生有了绿色,他实现了质的飞跃。

4、袁学顺,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位被誉为“天鹅卫士”的绿色执行者。

时光流逝,35年匆匆而过,他用信念坚守绿色的堡垒,用行动打出绿色的旗帜。

他义务保护和救助伤病天鹅五百余只,保护了天鹅湿地一千余亩。

他坚持每天巡湖,跑遍了荣成天鹅湖的每一个角落。

他视天鹅为孩子,将自家院子改为“家庭式大天鹅康复中心”,被誉为“绿色爸爸”。

他拿出积蓄为天鹅购买粮食、药品,并把康复的天鹅送回蓝天,而家中却一贫如洗。

为了“绿色责任”,他挺身而出,反对在天鹅湖畔盲目开发工业项目,并为政府环保献计献策。

他通过开展恢复湿地,保护水源,建立民间村镇救助站点,编写《大天鹅救助手册》等多项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大家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鹅卫士”袁学顺,以一个朴素的心,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正因他的人生充满“绿色”,并敢于承担“绿色”责任,才成为我们敬畏的“绿色爸爸”。

5、斑白的双鬓,苍老的双手,凋去的容颜,时光在你身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你却用一颗对自然的大爱之心抹去这岁月的雕刻,于古稀之年奔走,呼号,为这逝去的绿色,这裸露的大地,他是梁从诫,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

褪去辉煌身世的外衣,他以瘦弱之躯行走在呼唤绿色的道路上,哪怕前路黑夜漫漫,哪怕放眼望“微斯人,吾谁与归”,哪怕远方悬崖峭壁寸步难行,哪怕看到的都是无尽的遗憾,也要以一己之身奔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去唤醒糊涂的人类,去呼唤绿色的回归。

6000多米可可西里之上,近百张藏羚羊皮在烈火中发出爆裂的声音,泪眼婆娑中,他看到了藏羚羊最后的挣扎,恐惧,听到了它们的哀嚎和悲鸣。

这泪,是一个67岁老人的心疼与无奈,为惨遭杀害的羚羊,为人类的麻木愚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逝去,为绿色的不再。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庄子的绿色宣言,也是梁从诫先生一生所追求的。

如今,先生的身影已然逝去,但他呼唤绿色的声音依然在我们耳畔回响。

四、例文导引

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系在一起一样。

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

”印地安酋长西雅图的话,道出了人与万物息息相关的联系。

“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

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

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首先要谦虚谨慎,从敬畏自然做起。

现实生活中,李奥帕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

他离开纷繁乱世,在自然的微风中淋漓尽致的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用一生诠释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循着李奥帕德的的脚步到金沙郡旁的农场,仲冬的时候,可以看到卷缩在洞穴的臭鼬,伸展身体,正大胆的拖着肚皮在湿漉漉的雪地奔跑着;

初春,一年中生命最早的悸动,一夜之间厚厚的积雪都消融了,溪水轻轻拍打着这片刚刚苏醒的土地,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忽然无限感激这位博士,究竟是怎样的智慧,使他告别纷繁乱世,找到这一方净土,我几欲拜倒下去。

李奥帕德在《沙郡年记》里这样写道:

“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

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所以当获得了成功之时,他选择了离开,只是为了追求生命的自由。

威斯康辛河畔的废弃的农场是他的终老地,也是他心灵的归宿地。

他在这里观察自然的变异、思考土地的命运,。

亚里士多德说: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星野道夫,执一把摄影机记录下他眼中的自然。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题:

仿用、变换句式

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树在,叶去;

叶在,花去;

花在,香去;

香在,闻它的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心在,情去;

情在,爱去;

爱在,人去;

人在,识她的心去。

【示例2】天在,风去;

风在,云去;

云在,雨去;

雨在,听它的人去。

【示例3】池在,荷去;

荷在,水去;

水在,鱼去;

鱼在,赏他的人去。

【示例4】琴在,弦去;

弦在,音去;

音在,谱去;

谱在,写它的人去。

【示例5】路在,亭去;

亭在,人去;

人在,情去;

情在,想它的人去。

【示例6】云聚,风散;

风聚,雨散;

雨聚,虹散;

虹聚,画它的人散。

2.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

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案】【示例】生活是一杯酒,酿出一个人生存的酸甜;

事业是一面镜,照出一个人价值的大小。

(要求:

句式相同或相近、比喻的修辞、内容有意蕴)

3.依照下面加波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两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波浪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