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30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19世纪丹麦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的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2、说说你对安徒生的了解。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

3、老师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写作背景。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

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

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

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

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

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

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

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

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互相帮助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提出要求。

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渎,思考勾画,共同学习。

3、汇报交流,把课文内容分为“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三个部分。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

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

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

有没有新衣服?

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

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

她有的只是什么?

(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

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

(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

(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

(燃:

高兴;灭:

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

(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

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

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

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

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

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

(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

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

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

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

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

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

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

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

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

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

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

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

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

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

(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

(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

(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

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

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

(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她微笑什么?

(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

(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

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

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

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给你怎样的启发?

(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

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

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

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

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燃灭捏微笑

奶奶

飞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

(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

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

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

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

擦了几次火柴?

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四、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

,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生:

小女孩很可怜。

)“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

(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

多么感人的故事!

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

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

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印象。

3、小结:

是的,小女孩的命运真惨,在富人们狂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