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601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国土与居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

所处的纬度

高纬度

低纬度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所处温

度带

北温带、北

寒带地区

大部分位于

热带地区

北温带地区

结论

我国领土绝大部分处于北温带,跨纬度很广,

气候差异大,便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问题2:

海陆位置优越性分析

国家

蒙古

日本

中国

临海及临国

北临俄罗斯,南

临中国,西临

哈萨克斯坦

东临太平洋,西

临日本海,西南

临东海

东临太平洋,背

靠亚欧大陆

海陆位置特点

深居内陆,是一个

内陆国

四面环海,是一个

岛国

一面临海,一面靠

陆,海陆兼备

结论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海域广阔,

便于海洋事业的发展,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临国众多,陆上交通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总结: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

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发展海洋事业

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海洋资源开发

其他

造就我国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位于中纬度,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二、辽阔的国土

【读图】读图1.3完成P4中两个问题

1、领土四至点:

①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东经135度)。

②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约东经73度)。

③最南端:

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北纬4度)。

④最北端: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约北纬53度)。

2、领土跨度

①纬度位置:

南北跨纬度约50度,相距5500千米。

②经度位置:

东西跨经度约62度,相距5000多米。

【思考】完成P5思考题

1、东西晨昏差异及原因:

由于我国东西所跨经度范围广,约62度,当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

斗的黑夜时,在最东端的乌苏里江已经是撒满了阳光的清晨。

2、南北季节差异及原因:

由于我国南北所跨经度范围广,约50度,当南方的海南岛进入春耕农忙季节时,北国的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读图】读图1.4完成P6中两个问题

1、众多的邻国

(1)陆界:

我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22000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顺序)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自北而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2、濒临的海洋

(1)东临四海一洋:

①北→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②太平洋。

【了解】我国濒临海洋的分界线。

A.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辽东半岛的老铁山岬到山东半岛的蓬莱岛(或到山东的庙岛群岛);

山东和辽宁都面临渤海和黄海。

B.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

长江入海口北岸至东亚朝鲜半岛南端的济州岛;

崇明岛属于东海的岛屿。

C.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附近的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2)领海:

陆地(大陆与岛屿)海岸基线至海上12海里的海域,是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²

【疑难导析】领海的概念。

领海是指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的海域,任何一个临海地区都可向海上延伸划分出12海里,这一海域是国土的一部分。

(3)三大岛屿: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4)内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

【总结】

(一)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____________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____位。

(二)疆界绵长:

陆上国界线长达多_______千米,有______个邻国,______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三)濒临海洋: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从北到南依次是______海、______海、_______海、______海。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我国的领海约_______平方千米

【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第2课行政区划

1、结合地图,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运用地图及拼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并获取新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

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学前准备】准备中国政区拼图板

【教学安排】

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举个例子,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个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一、三级行政区划

【板书】一、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同学们平时有写过信吗?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43页,这里有一个信封的封面,这三个地名,他们的行政级别相同吗?

生:

不同。

师:

为了便于管理,我国的行政区域可分为三级,是哪三级呢?

【板书】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省(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县、自治县、自治州、市)

乡(乡、民族乡、镇)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区。

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那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

香港和澳门

对于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制定了一个什么政策呢?

一国两制

对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对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总结归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23个省。

(2)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4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4)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二、省级行政区

【板书】二、省级行政区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和位置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转折过渡】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

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

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编号。

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琐,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么大的牌照呀!

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读表提问】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

(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论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出示投影片总结】

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等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赣、湘、陇、皖等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等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

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活动】P11活动

四、巧记省级行政区

【活动】教师与同学们进行下列活动

1.拼图游戏:

每个人买一套中国行政区划拼板图,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门”游戏:

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一组负责简称,第三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

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三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

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3.“找邻居”:

说说你家乡的“左邻右舍”。

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找同学说出其相邻省区全称、简称及省会。

4.按地理方位记忆:

(举例)

提示:

我们祖国的轮廓版图像一只雄鸡,鸡头位置是哪东北三省?

(黑龙江、吉林、辽宁)

鸡脖子位子是?

(河北和内蒙古)

鸡脚是?

(海南)

尾巴是?

(新疆)

胸脯是?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区?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的哪些省呢?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所在的省-浙江省的邻省有哪些?

接下来请同学在图上找出我国的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

东北

三省

黑、吉、辽

北部边疆

一自治区

内蒙古

黄河中下游

四省二市

晋、冀、豫、鲁、京、津

长江中下游

六省一市

长江

南部沿海

四省三区

闽、粤、琼、台、桂、港、澳

西北

三省二自治

陕、甘、青、宁、新

西南

三省一自治一市

云、贵、川、藏、渝

【巧记行政区】

记忆妙招1、在地图上联系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经纬线等地理事物记忆。

如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

洞庭湖以南是湖南省,以北是湖北省;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滇、桂、粤、台四个省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自治区等。

记忆妙招2:

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顺口溜。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

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

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

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特别提醒3:

行政区之最。

A.纬度最高的省(区):

黑龙江省。

B.纬度最低的省(区):

海南省。

C.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广的省(区):

E.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F.面积最小的省(区):

G.人口最多的省(区):

河南省。

H.人口最少的省(区):

西藏自治区。

J.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

江苏省。

K.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L.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

云南省。

M.华侨最多的省(区):

福建省、广东省。

N.邻国最多的省(区):

O.岛屿最多的省(区):

浙江省。

P.邻省区最多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Q.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区):

广东省。

特别提醒4:

我国具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特别提醒5:

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与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A.临海的:

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桂、琼、港、澳。

B.有陆上邻国的:

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省级行政区

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第3课众多的人口

1.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绘制曲线图的能力等。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人口基本国情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板书】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3.人口最多的国家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

我国有多少人口?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60亿,我国人口总数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2%,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中国人。

【读图】读图1.6,回忆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板书】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1、人口基数大

2、人口增长速度快

【活动】

(1)根据教材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完图1.7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年份

人口(亿)

1953

6.02

1964

7.23

1982

10.3

1990

11.6

2000

12.95

通过观察,由学生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结论: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

1953年为6.02亿,2000年时就达到12.95亿。

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翻了近2.2倍。

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迅速增长。

【板书】2、增长速度快

二、计划生育

【活动】读图1.8和图1.9

(1)读图1.9,70年代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后,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自70年代后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70年代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而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计划生育。

(2)读图1.9,为何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我国的净增人口数仍十分庞大?

净增人口数等于总人口数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庞大。

(3)读图1.8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相同,是因为人口的迅速增长,造成“分母”一直在快速膨胀,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

【思考】人口过多给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人口的迅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所以我国人口国策的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板书】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国策的具体要求是:

三、人口分布不均衡

(1)计算新疆和江苏两地的人口密度

【读图】读图1.10和1.11,找到代表地区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密度并按其大小排队,找到黑河和腾冲两地并画一直线分析我过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板书】三、人口分布不均衡

1、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东多西少

(2)人口东西差异的原因

【板书】2、人口东西差异的原因:

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等

(3)计算家乡的人口密度

[小结]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以及东多西少的原因: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西部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

针对西部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经济滞后的状况,国家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宏大战略,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西部经济的腾飞,必将吸引东部的人口流向西部,去寻找更好的机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课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3、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并获取新知识。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1、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通过读图,总结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一课时

【导入新课】歌曲《爱我中华》

一、众多的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8页的景观图片。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

我国有56个民族。

【板书】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

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

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1)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有的民族人口很少,珞巴族,2000多人。

(3)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板书】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9%,其他55个民族占8.41%。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

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板书】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二、大杂居、小聚居

(一)大杂居、小聚居

1、【读图】图1.12

(1)读课本图1.12“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

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汉族遍及全国,但大总分集中在东总和中部地区;

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板书】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讲解:

(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居在一起的;

从我国的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当今世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民族矛盾激化,则会成为动乱之源。

如南斯拉夫的科索沃战争、巴以冲突……造成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综观我国,民族团结,国泰民安,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我国一贯执行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4.【思考】从下面几个方面,说说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1)促进民族交往,有助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民族团结。

(2)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有助于各民族的经济往来。

(3)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助于少数民族传承和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强调:

(1)

(2)说明的是大杂居的好处;

(3)说明的是小聚居的好处。

3、

(二)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

(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

(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