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015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练含详解

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夯实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

包括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通过水循环、和等。

【答案】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合成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答案】有机物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交换

【注意提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再如,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也不具备平衡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的,每个的演化都是演化的一个方面。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中的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

至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

【答案】统一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

某一地理整个

其他区域

【注意提示】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命题过程中常考查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如我国“沙尘暴”的成因是由于地处农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植被,地表沙化,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形成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

因、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和土壤类型。

(2)特点:

具有一定、呈分布。

【答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植被类型

宽度带状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______

___________

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______

海陆分布

__________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___________

海拔较高的低纬山地

【答案】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

水分变化中纬度海拔高度

【注意提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带体现得特别显著

低纬度地区洋面广阔,陆地面积相对较小,多数大陆内部距海不太远,水分差异较小;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即使是内陆地区,也不显得干燥,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中纬度沿海地区,海陆水分交换不太活跃,因而沿海与内陆地区水分差异较小。

所以低纬度和高纬度经度地带性特征不明显。

中纬度地区,大陆宽阔,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沿海与内地水分差异大,反映在植被上,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逐渐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动物、土壤等要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特征。

发散思维

【思考题】

1.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4.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为什么?

5.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为什么?

6.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7.在干旱、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8.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对中、下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

9.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种自然带吗?

10.同一种自然带只能发育在同一种气候条件下吗?

【参考答案】

1.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地貌,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气候条件下。

不同地形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如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

2.水循环跨越了各大圈层,蒸发、蒸腾使水变为水蒸汽,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水蒸气在大气圈中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降水被生物截留和利用;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侵蚀改造,然后流入海洋;在高山、高纬度地区的降雪,形成冰川或冰盖,成为水圈的组成部分;当冰川融化,水又参与生物的生长、岩石的风化,然后再次被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圈。

3.某一地区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干旱,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

4.不能。

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5.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6.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

7.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8.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

9.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

10.同一种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典题探究练习

(2016·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

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

A.雨林生态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

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

(2016·郑州四十七中期中考试)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兰萨罗特岛(  )

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源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

4.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解析】3.C 4.B 第3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第4题,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选项正确。

(2016·山西太原一模)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

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是(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6.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区域性D.开放性

(2016·福建福州检测)下面的图a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b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b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8.形成图b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地形

(2016·山东潍坊二模)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

读图回答9-10题。

9.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⑨—海陆位置B.⑨—海陆分布

C.⑧—海陆分布D.⑧—地形

10.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解析】9.B 10.A 第9题,图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季雨林带、③是热带草原带、④是热带荒漠带、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是温带荒漠带、⑨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没有陆地分布而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洲大陆南部东岸有巴塔哥尼亚沙漠,属于温带荒漠带。

第10题,依上题分析,⑥所在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无高温期而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多发展畜牧业。

(2017·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1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地形

C.水文D.生物

1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开放性

【答案】11.A 12.D 13.B

下图中甲、乙分别示意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坡山麓地带植被分布,①~④、a~d均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14~15题。

14.引起①~④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

C.地形D.河流

15.造成①和a的植被分布范围、④与d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根本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洋流 洋流B.洋流、地形 地形

C.洋流、风带 洋流D.海陆分布、地形 风带

【答案】14.A 15.B

16.(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

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

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各要素是指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

该题是引河水灌溉,即地表水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结合图示不难作答。

【答案】①径流:

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质变差;②土壤:

土地盐碱化;③生物:

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17.下图示意三座山地气候垂直带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