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9807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魅力奇台Word文档格式.docx

奇台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原始村落,有人类活动,汉代属西域都护府,唐代属蒲类县,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设奇台县,始隶属于巴里坤镇西道,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改由迪化(今乌鲁木齐)直隶州辖,民国时期属镇迪道,迪化专区,新中国建立后,仍隶属迪化专区(1955年更名为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5月改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奇台县现有宾馆、酒店37家,其中天翔酒店、奇台宾馆(原政府宾馆)、林苑宾馆、隆泰祥酒店、古城宾馆、东江宾馆、交通宾馆、古城大厦等,这些上规模、上档次、上服务水平的宾馆酒店为来古城奇台的国内外客人食宿娱乐提供了保障。

随着S303省道的开通,奇台商业已重现欣欣向荣之势,新建的新鑫购物广场、工农兵商场、文化路仿古步行商业街、天和中央市场,将为奇台县建成东三县商贸中心奠定了基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奇台县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现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横(东西)六纵(南北)的公路网络,并辐射到15个乡镇和5个农牧团场,S228省道纵贯将军戈壁,乌奇公路全长180多公里有100多公里为高速路。

随着“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兴起,组建成立的奇台县教育旅游公司、奇台旅游公司、以及众多的旅游度假村和“农家乐园”正以全方位、高标准、高质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八方来客的称赞。

美丽的江布拉

“江布拉克”,哈萨克语意为“圣泉”、“圣水之源”、“边泉”。

江布拉克泛指天山东段奇台境内的冰川及山脉,东至大东沟(开垦河)与木垒山连理,西至黑沟(白杨河),与吉木萨尔山接壤;

南至奇台县与吐鲁番、鄯善两县市的分水处,北至奇台南山山区与丘陵地带的交接处。

相传当年周穆王和西王母亲瑶池(天池)相会时,在水中纵情嬉耍,致使瑶池之圣水四处飞溅,落到了天山的峰峦和山巅上。

几乎这里所有的山谷中都流淌着溪水,虽大小不同,但清澈甘甜,是可直接饮用的天然纯净水。

江布拉克因得圣水而出现圣泉,其名可能由此而来。

江布拉克是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这里遍布雪岭云杉,红松、白桦、绿柳等树种穿插于雪岭、云杉之间,簇拥并汇集成了江布拉克的大森林,特别是亮丽的白桦林,更是格外俊秀动人。

漫步江布拉克,你会看到:

猎隼在蓝天中翱翔、松鼠在密林间穿梭、山雀在花草里跳跃、野鸭在池塘内荡漾,构成了一幅幅山、水、树、鸟的和谐风景;

挺拔壮美的刀条岭,常年积冰的冰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石门,雄奇宽宏的宽沟,因水清澈而冠名的碧流河,幽深而宁静的黑沟等都为江布拉克添色不少。

常年飘绕的云雾,时隐时现的“木笼坝”(海市蜃楼)幻景,雨后的七色彩虹都会把游人带进如梦似幻的仙景中。

江布拉克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各类资源也很丰富。

原始的雪岭云杉,树身挺拔而粗壮,直插云霄,为自治区和奇台提供了优质的木材;

野生动物频频出现,松鼠、斑鸠随处可见;

如果你在林中穿梭,或进入密林深处,你会看到雄壮的马鹿、惊恐的狍鹿以及野山羊,至于云豹、野猪和棕熊等好象更是森林的主人,占据一方领地而神圣不可侵犯。

雪莲、赤芍、大黄、贝母、当归、黄芪等名贵药材就盛产在这里;

江布拉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东有石灰岩,中有灰铬岩、砂金,还有品位很高的铁矿等其他矿藏,等待着人们去开发。

天山美景阳洼滩

位于奇台县城东南约60公里处的阳洼滩,海拔1700米,是天山东麓的一处美景,蒙古语意为“大肚子”。

阳洼滩是不到20平方公里的一处山谷,四面环山、层峦叠嶂,奇峰遍布,风光秀丽,尤其是阳洼滩的烟雾、山水、草木以其深、秀、奇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观光客。

阳洼滩的云雾一年四季各有特色:

春天的云雾弥漫一望如海;

夏天的云雾雄浑厚重宛若银盘,散落于村间;

秋天的云雾似絮棉绵绵不断,冬天的云雾则与雪山相映连为一体。

有时凝结成霜挂在山间枝头,象浓密的丝雨不停地飘落。

千峰万岭银装素裹,松林皆为玉林晶莹闪烁,奇美无比。

走入阳洼滩一天之内也是不断变化的,清晨登上高山,太阳光从云雾中穿透,绕过山峰村头,给整个大地披上韶红色,如果风云变幻,山雨欲来,则刹那间乌云滚滚而来,道道闪电划破寂静的山林,瓢泼大雨随之而来,然而瞬间又雨过天晴,云雾消散,山林若洗,苍翠欲滴,此时,你若放眼望去,那些山腰间的云雾如缠绕心头的烦绪和着哈萨克牧民毡房上淡紫色的炊烟,渐渐地随风飘逝了。

宽沟

宽沟意即宽沟的河流,位于奇台县城南60公里处的天山深处,河谷有20多公里长,源头南部雪山海拔3891米,顶部常年冰雪覆盖,银妆素裹,晶莹如玉,崔巍雄峙,宽沟两侧的峭壁既是温长岁月的剥蚀,也是千百年来冰川流水自然力的雕塑。

人行宽沟,仰望两侧青山峰峦奇绝,峭壁林立,山顶常有“轻纱覆盖”山下溪流迂回,水清石露,环境极其清幽。

宽沟以林涛、云海和断崖而闻名,原始云杉和针叶松漫山通壑,蟋曲苍郁,生机盎然,狂风折不断,严寒视等闲。

这里充沛的降水量和适宜的小气候,使其林木茂盛,从山麓、山谷、山坡到山顶都会看到枝干挺秀、树冠相接、绿意遮天、浓密的松树依山势层层叠叠耸立于绝壁之上。

若即若离,漂渺多变的云海是宽沟壮丽景色的主要特征,山在虚无漂渺间常常引人遐想,黄昏之际,站在山巅举目四望,白云如莽莽雪原上的银蛇蜡象,奔腾不断,时而沿山腰缠绕回旋,时而汇聚远处谷底,使群山移动,景物变幻。

每年夏季雨雾之晨,山间迷雾飘浮,遍地雾雨霏霏,雨后初晴,林中地面湿度较大,而四周群山环峙的地形使湿气不易散掉,夜晚山上散热较快,冷气沿山而下,形成似雨非雨的迷雾,真是“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雄秀出奇的黑涝坝

黑涝坝又名“三个泉”,是由七个沟盆相通的湖泊形成的积水湖泊群,位于奇台县城南50多公里处,东面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汉代疏勒城堡(俗称石城子),南望一山比一山高,呈阶梯形状,大致分为三层,一层是后山,海拔3991米,终年冰雪覆盖,后山看似眼前,远在天边。

走完后山真有“不觉鬓成丝”的感叹,真是二层为中山,秀丽婀娜,森林密布。

前山平缓舒展,草地如茵。

夏秋之交置身黑涝坝,花木相遇,山山奇秀,黄鸭在水中嬉闹荡起层层飞花。

每到黄昏,落日霞晖,峰峦夕照。

一坝绿水荡于松林奇峰之间,真是“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

黑涝坝的三层山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植物资源丰富,异趣横生,在这里有五个植被带,第一层是云杉,第二层是天山花椒,第三层是蔷薇、黑色枸子、忍冬、红果小藻,第四层是羽衣草、早熟禾、鹿蹄草,唐松草、高山羊角芹等187种草本植物层,第五层是苔鲜、地衣。

但在一些局部交错地区,受气温和地形影响,出现植物混交状态。

马鹿、雪豹、野猪、棕熊、狍子、狐狸、野兔、雪鸡、石鸡、山鹑打破了山林的寂静,使黑涝坝更添迷人的景致。

平顶山上一棵树传奇

在距奇台县城70公里最偏远的七户乡的平顶山上,生长着一棵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榆树,有关它的传说和引发的故事有很多。

这棵古榆树地处该乡平顶村平顶山坡上。

树身周长3.8米,直径约1.2米,树高和树冠直径约15米,据林业专家评估,树龄在130年以上。

奇怪的是这棵树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与松树、杨树为邻,周围竟然再没有一棵松树。

这棵树所处的山梁凸出,天气晴朗时,从全县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对周围的其它树木却看得很模糊;

如果站在树下眺望,全县县景尽收眼中。

在这棵树的脚下,分布着全县仅有的石灰岩,而且贮量非常丰富,为奇台、木垒两县水泥厂提供了充足的矿产资源。

更为奇特的是,该树周围植物生长得十分旺盛,据当地村民介绍,1997年之前树周围的植物中只长三瓣苜蓿(现已被耕),大有众山之中一片绿的感觉。

当地流传着许多同榆树有关的神奇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奇台县所处的地方还是一片海洋,平顶山就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在岛上屹立着一个近似塔形的柱状物,人们称之为海塔。

后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海塔不见了,但这棵榆树却生长起来了。

有人说,这棵树就是海塔的再现。

十九世纪中叶,有一家姓宋的夫妻不肯忍受朝庭的赋税,千里迢迢从关内来到了平顶山上,在这里打猎、开荒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也与周围的居民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倾其所有,资助了很多贫困人家。

但遗憾的是,这对夫妻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后来同时老死在平顶山上,当地居民自发地将他们就地掩埋。

数年后,在掩埋他们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榆树,而且是双叉树,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棵榆树。

这棵树每年都结很多榆钱,随风洒到平顶山下,使平顶山下长满了榆树。

有人说,这棵树就是这对患难夫妻的化身,他们没有留下后代,却像生前一样把自己的果实洒向了平顶山下贫脊的土地,给该地区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榆树,既是他们品格的再现,又算是他们对平顶山回报吧!

如今,你到这棵树前看,确实象一对夫妻相拥相抱,傲然挺立,俯视着山下他们的子孙。

天山怪坡

天山怪坡位于半截沟镇约10公里处的刀条岭山顶,即该镇新户梁十村(牧业村)境内,南北长290米,从直觉上看,呈北高南低状,称奇的是不论小轿车还是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在这里行走时就出怪事:

下坡时(从北向南)不加油门(不用力),车就不朝前走,松开刹车,车却往后退(从南向北)直至遛到“坡顶”。

据在当地老百姓介绍,多年来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奇怪现象,现在细细一回忆,才想起下雨时雨水总是往“坡上”倒着流。

“怪坡”现象究竟是视觉误差,还是这里地下埋有某种矿藏,或者是其它原因有待研究考证。

但不论怎么说,在这里,“车往高处遛,水往坡上流”是亲眼目睹的共识。

2005年4月,奇台天山怪坡成功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的“怪坡”。

恐龙沟

距奇台县城150公里处,分布于属侏罗系地层的将军戈壁沃陷中,为较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

据记载,民国19年,由中国、瑞典科学家联合组成的科学考察组深入我国准噶尔盆地进行考察,奇台县城北77公里的荒漠中发现两具恐龙化石,形体完整,骨骼框架亦清晰完好,体长14米,后经古生物学家鉴定命名为“奇台天山龙”,这在亚州尚属首次发现。

将军戈壁恐龙沟距今有1亿多年,此处挖掘的恐龙化石推属爬行纲、晰臂目、晰脚类龙,已挖掘出体长30米、高约10米,重约50吨的晰脚类恐龙化石,属世界罕见,据推测可能是以植物为食的奇台天山龙或马门溪龙,名列世界第二、亚州第一,至今陈列在北京。

此处在化石中还发现有食植的鸭嘴龙、向阳龙和食肉的兽脚类霸王龙;

另有晰蝎类鳄类等脊椎动物。

“奇台天山龙”恐龙化石的发现、鉴定、科学的命名、挖掘出样本的考证,对新疆古生物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很值得旅游观光,科学考古考察工作者到此考察一览,对研究恐龙的产生、灭绝及自然生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恐龙沟的北端,还有雅丹风蚀地貌形成的许奇峰异岭,俗称“小魔鬼城”,因姿态独特、气象万千而吸引了许多游客在这里驻足观看。

硅化木园

硅化木园位于距县城150公里处、恐龙沟西测约8公里处的将军戈壁荒漠中(与恐龙沟化石基本形连一体),向北直抵卡拉麦里山南麓,自西向东,在石树沟、老鹰沟、帐篷沟、清真寺沟及恐龙化石挖掘地一带,遗存有古森林硅化石树千余株,它们或刺天直立,或伏地横卧,放眼望去,其景十分壮观。

最粗的周长2.26米,两人才能合抱。

最长者高达(卧长)26米,居世界第二。

最为壮观的一是那104棵树桩挺立的数百余平方米的山丘上,构成了戈壁荒野上的“森林”景观;

二是那棵粗壮的石树两端卧落沟岸,类似壮观的“石树桥”,游人十分崇赏。

硅化木质形成年轮可辨,树皮如生,根扎入沙石之下,枝干均已硅化木成石。

这些石树历经一亿多年,依旧色彩秀丽。

它们青的似碧玉,红的红如玛瑙,树叉都清晰可见,每段、每块都是一件天然艺术品,是上乘的盆景和园林艺术材料。

专家们普遍认为:

这些硅化木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古树木体形之大,在国内外均属罕见。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森林、古植物分布以及我国硅化木的形成、质地构造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为了保护好这一珍稀景观,国家投资在这里建起了硅化木保护设施,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石树用棚库、铁围栏等设施进行保护。

近两年,县旅游局还引资在这里建起了“阳光”旅游接待站,既保护了园内硅化木,又给游客提供了食宿方便。

2004年1月,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沟被国土资源部授予“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魔鬼城

地处奇台县城北部将军戈壁西北边缘卡拉麦里山地诺敏地带,属典型雅丹地貌,是经过长期风化而形成的一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观的风蚀奇特景观。

“诺敏”为蒙古语,意为蓝色的宝石。

诺敏风城“魔鬼城”周围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与早在50年代已闻名的准噶尔西部乌尔禾地区的“魔鬼城”相比较,规模更大更宏伟(大7倍),更具有“魔”力,既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又是一块尚待开掘的旅游景观宝地。

在这一带的地表,留存着布满着密集而又错落有致的砂岩奇异形体,组成一座楼阁高耸、宫阙伟岸、殿塔如林、城堡巍然的宏伟“建筑群”。

由此群向四周辐射,散布着众多状如狮、虎、骆驼等或卧或立的砂岩体。

在砂岩间隙,还有一些形如蘑菇的小岩石,构形奇特。

诺敏风城的整体形象,俨然一座古城堡巍然屹立于苍凉大漠中。

当晴空万里时,沙漠世界那特有的海市蜃楼幻景会显映于天际云端,或为湖光水色,或为青翠山林,或为车队驼群,宛如飘渺仙境,令人赞叹不止。

诺敏风城常年有风,故称为之“风城”。

每当七、八级大风袭来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飞沙走石;

遇风雨之狂交之际,可闻鬼哭狼嚎之声,因此人们又称其为“魔鬼城”。

1985年2月3日,诺敏风城“魔鬼城”被搬上了中央电视台屏幕,受到专家学者旅游爱好者称赞,此后每年来这里观光和摄影的游客络绎不绝。

石钱滩

石钱滩位于将军戈壁双井子东南约5公里处,海拔645米的荒漠中的一处洼地,是一个具有3亿年地质演化史的古生物宝库。

经地质专家考察判定,石钱滩产出的古生物化石多达200多种,包括各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类,苔鲜虫类(疹嘴、马丁、轮刺贝等)。

薄薄的石片,圆圆的外轮,中间有个小眼儿,如果不是石头的,和古代的铜钱相差无几,人们称它为石钱。

事实上,这石钱是海藻的化石。

这种石钱滩布好大一片戈壁,犹如天上的星星,无法数清,因此该地得名石钱滩。

唐朝墩古城遗址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部一公里处,与县城紧紧相连。

城东临水磨河,西、南连结城镇居民区,北靠菜园子村及菜地,西还与县城毗连。

此城为长方形体,东西长320米,南北宽490米,现存东门痕迹,墙基体残,城墙残高8米,厚7米。

此城为唐代北庭都护府属辖的蒲类县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设县于唐长安二年(702)、面积156800平方米。

本城始建唐设蒲类县城,因故史学界将此城遗址称之为唐朝墩古城遗址。

此古城及遗址至今已有1357年的历史。

唐朝古城内有大型柱基和残垣断壁,城墙轮廓清晰可见,已从中采集到的古文物有唐宋时代的器皿、货币以及红陶侈口平底盆、纸陶平底罐、灰陶平底瓮、灰陶单瓦罐、宋清瓷汝窖炭、元双鱼镜、铁镞、阿拉伯银币、小灰陶钗等,分别被奇台县和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地大庙

位于奇台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西地镇东地村,距西地镇政府驻地约5公里,大庙旁依古老的东地河,掩荫在一片榆林之中,此庙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动工兴建,乾隆五十七年完工建成,共建成关帝庙、娘娘庙、城隍庙,三座联庙座北向南,一字排开,布局连贯。

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又进行了扩建,续建了马王庙、圣贤殿、戏楼等配套建筑。

同治四年(1865)因白彦虎作乱,致使此庙毁于战乱之中,仅残存关帝庙中堂。

光绪十八年(1892),当地百姓又捐款集资兴建,请来了甘肃等地的能工巧匠进行修复,使之又恢复了早年的容貌英姿。

东地大庙于1971年、1994年分别被奇台县、昌吉州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庙前方300米处的唐朝疙瘩,曾出土灰陶大缸等不少古文物,也被列为奇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东地大庙屡遭破坏,加之年久失修,但因为是全县保存较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庙宇,故每年都有许多游客、科研考古工作者到东地大庙考察游览,观赏气势磅礴的壁画。

东地村的村民也都自觉地配合县文管所管理并保护这块古迹。

这座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大庙,很值得游客、科研考古工作者一睹。

石城子

位于奇台县城南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梁村(原一队)天山北坡的丘陵地带,石城建在麻沟河西面的悬崖上,原为石头筑成,故此当地农民称其为“石城子”。

此城依山形而建,南北宽138米,东西长194米,城墙残高1米多,北、西城墙建在自然地形梁上,东墙较低。

城中偏西南有一圆形凹地,直径5米,该城东邻悬崖石壁,北面是陡坡,南面地形虽低但坡度较大,南端残留墙迹有两块圆形巨石,河谷深约几十米,地面露出岩石。

整个城堡居高临下,如果战事宜守难攻,是古代军事要地。

城内出土文物皆具汉代特征,有云纹内席纹青灰陶大板瓦、简瓦、实心砖、黑灰陶钵、陶瓮、陶盆,屋形图案青灰陶等数十件,此城堡出土文物丰富,其器形、色别、花纹、质量、选料等均具汉代风格。

据考古历史鉴证,此城属汉代疏勒城,历经魏、晋、隋、唐诸朝代,是新疆讫今发现的唯一的汉代风格建筑遗址,历史上的疏勒城保卫战就发生在此城地。

东汉永平十八年(75)戊已校尉耿恭率部以孤军数百坚守疏勒城近一年,抵抗匈奴精骑2万,军粮耗尽,煮食皮革铠甲,饮水已绝,饮用马粪汁,在城中凿地15丈以下方出水,以解了兵渴之危。

至汉建初元年(76)正月方得援军救助,同年三月,耿恭所部仅存13人回到玉门关。

耿恭坚守疏勒城,牵制了北方匈奴势力在西域的扩张,创出了以寡敌众、保卫边疆的英雄业绩。

1978年、1994年此古城分别被自治区、昌吉州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随着江布拉克旅游区的开发,这个毗邻游览区的古城遗址正越来越受到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北道桥古城

位于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的西地镇桥子村(今桥子村三组),北道桥原名北套桥,始名于清代乾隆年间,是由奇台通往内蒙古北套地区的一条商道,该道有三座桥梁,故得名北套桥,“套道”谐音,因此又得北道桥。

此道又是古代奇台通往蒙古国的商贸驿道,交通要塞。

北道桥古城,北临沙漠,南控平原,是唐代北庭都护府属下蒲类县的郝遮镇,城堡的垣缘至今清晰可辩。

城为云形重城,四周有护河环绕(现已干涸),宽30米,城墙皆为夯筑,残高2米,厚6米,城东北角有一大土墩,残高4米多,似角楼建筑,为全城制高点。

内城留有断断续续的残痕,其东墙下还叠压有文物层及零碎遗物。

出土文物有石锄、铜刀残片(部落社会时期遗存物)、玉玺、石磨盘、陶纺轮、饼形石器等。

吐虎玛克古城

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古城乡小学对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直线约1000米,周围地形平坦,城略为方形(又可呈梯形状)。

城四周长度为:

东406米,南332米,西410米,北362米。

东南西三面城墙中部均有缺口,为城门遗迹。

城墙残高2.7米,厚5米,城内中央稍凸,为中心建筑物,散布遗物以红陶残片为主,纹形薄厚各异,出土文物有鼓腹小口瓮,双面灰陶罐、酿造器、铁柄刀等,据此推断此城建于唐朝初年,又为唐蒲类县下属的蒲类镇遗址。

三清宫

位于县城东门外水磨河北坡高阜处,建于清代光绪17年(1891年),又名“疙瘩庙、封神庙”因供奉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通天教主)而得名。

后又在此增建“斗母宫”使道家与佛家的融合在这里明确体现,使人难辩其详。

北塔山岩画

库沟岩画位于奇台城东北187公里的库沟,距北塔山牧场北6-8公里,沟内西侧长2公里的半山坡岩壁上,凿刻着十多幅古岩画和印记。

其中最大的一幅岩画凿刻在高2.2米、宽4.6米的褐色砂岩平壁上,画面共有15只大角羊、2只角鹿、1个人、一条狗和3个印记,其大小不一,其形象和神态也不尽相似,充分显示了远古艺术家深刻的生活基础,高超的绘画技能。

据史学家分析考证,此地质特征属早石炭世纪中晚期地层,巴塔马依内山组、雅满组,内陆性溶岩,火山碎峭岩峭石。

此岩画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的青铜器后方可凿刻,是三千年以前野生动物活动的实录,很有科学考察研究价值。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

地处卡拉麦里山一带,其范围北起乌伦古河,南到卡拉麦里山南缘,西至古尔班通古沙漠东缘,东至二台—奇台—木垒公路以北,总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是新疆自治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亦是全国同类最大的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内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蒙古野驴、野马、赛马羚羊、北山羊等,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黄羊)、以及岩羊、马鹿、盘羊等野生动物数十种,据有关资料透露,野马就在这带活动。

再往东北方向走,还可到原始胡杨林和鸣沙山。

此地还有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植物胡杨、沙枣、梭梭、土尔条、千层皮、串地柏、黄刺、红柳、铃铛刺、野蔷薇等沙漠植被及保护区内的水资源。

此保护区是198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

乌拉斯台口

“乌拉斯台”系蒙语,意为生长有白杨树的地方。

乌拉斯台口岸,位于奇台县东北245公里,地处北塔山北麓的乌拉斯台地区索尔马斯套,即美丽的乌拉斯台河西岸,蜿蜓多姿的乌拉斯台山谷。

口岸距中蒙边界线4.8公里,靠蒙方最近的地区是科布多省布尔根县,对面是蒙古国的白塔格口岸,是昌吉州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一类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