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96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docx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规定

第一章 编制概要

一、每个回采工作面(包括所属小窑、高落式煤柱回收工作面)在开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二、资料提供:

1、经过审批的采区设计、回采工作面设计。

2、同一煤层邻近采区或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

3、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情况、配风量及理论计算方式、方法;通风设施及监测监控有关资料。

4、经过审批的工作面供电系统图、设备配备情况及机电设备特殊管理规定。

5、经过审批的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井上下对照图和综合柱状图。

6、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如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放炮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瓦斯、煤尘检查管理制度,通风安全仪器使用维修制度等。

7、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编者应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决定规程编写时间,并在开采前一个半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各部门,各部门在开采前一个月将上述资料提供给编制队组,由编写人员负责收集整理(特殊情况例外)。

第二章 采煤作业规程编制

第一节 概 况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工作面的位置:

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2、地面相对位置:

描述工作面周边(含终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3、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程度。

4、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二、煤层

1、煤层厚度: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2、煤层产状:

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3、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4、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三、煤层顶底板

1、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基本顶):

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

2、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

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3、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四、地质构造

1、断层: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2、褶曲:

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其他因素:

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4、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五 水文地质

1、含水层的分析: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型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2、其他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4、工作面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六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1、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2、根据有资质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3、根据有资质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4、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5、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

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6、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七 储量及服务年限

1、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2、应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⑴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长度。

⑵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节 采煤方法

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一、巷道布置

1、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2、描述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切巷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等。

3、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等。

4、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5、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二、采煤工艺

1、简述采煤工艺。

2、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3、描述落煤、装煤、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4、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尾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5、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如果采用人工爆破开切口的,还应参考第6条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6、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服具体的布置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面图);

⑵填写爆破说明书。

应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7、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理的流程。

必要时应绘制工作面工艺流程图。

8、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γ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m;

s——工作面循环进尺,m;

h——工作面设计采高.m;

γ——煤的视密度。

t/m3;

c——工作面采出率,%。

三、设备配置

1、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2、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节 顶板控制

一、支护设计

1、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支护设计应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巷、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2、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⑴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⑵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①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可参考表1。

②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Ⅰ、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γk

式中 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m;

γ——顶板岩石容重,kN/m3,一般可取25kN/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台理选取。

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倍数;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Ⅱ、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Ⅲ、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护原则”和“防滑的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③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Rt=kgkzkbkhkaR

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表2)查得。

 

 

表1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

1

 

直接顶厚度

m

 

 

基本顶厚度

m

 

 

直接底厚度

m

 

 

2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3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4

来压步距

m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m2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mm

 

 

来压显现程度

 

 

 

5

平时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板移近量

 

 

 

6

   直接顶悬顶情况

 

 

 

7

   底板容许比压

 

 

 

8

   直接顶类型

 

 

 

9

   基本顶级别

 

 

 

10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表2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

项 目

 

液压支柱

 

微增阻支柱

 

急增阻支柱

 

木支柱

 

工作系数kg

0.99

0.9l

 

0.5

 

0.5

 

增阻系数kz

0.95

0.85

 

0.7

 

0.7

 

不均匀系k

0.9

0.8

 

0.7

 

0.7

 

采高系数kh

<1.4

1.5-2

 

>2.2m

 

 

1.0

 

O.95

 

0.95

 

0.9

 

倾角系数ka

<10°

11~25°

26~45°

>45°

1.0

 

0.95

 

0.9

 

0.85

 

                  注:

表中系数根据矿压观测成果统计,适应一般工作面条件。

④工作面合理的支柱密度。

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n=Pt/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m2

   Rt一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⑤根据合理的支柱密度,确定排距、柱距。

⑥合理控顶距的选择:

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条件选择控顶距。

坚硬顶板控顶距可适当增大,松软、缓慢下沉顶板控顶距可适当缩小,一般应采用“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

⑦柱鞋直径的计算:

柱鞋一般选用圆形铁鞋。

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容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

        0≥200√i

式中φ——铁鞋的直径,mm;

Q——底板比压,可以从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查得,MPa。

⑶根据上述有关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的顶粱的型号。

⑷选用金属摩擦支柱进行支护时,应明确升柱器的型号、数量。

⑸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计,需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选取液压支架,并参考表3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比较。

表3支架参数对照表

   项   目

 

   工作面实际条件

 

   支架参数

 

   采高/m

 

 

 

   倾角,(°)

 

 

 

   煤厚/m

 

 

 

   硬度/f

 

 

 

   支护强度/(MPa)

 

 

 

   底板比压/(MPa)

 

 

 

   顶板类(级)别

 

 

 

 

 

 

⑹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泵站及管路选型。

②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

③泵站使用规定:

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二、工作面顶板控制

1、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顶方法、控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2、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