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933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docx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厦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厦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厦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物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厦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厦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0万元。

后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厦公司年报。

当年,银广厦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778.66万元。

银广厦虚构了巨额的出口销售,主要客户是德国诚信公司,而德国诚信公司的货款进账单都是伪造的。

次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据董博称,依旧是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厦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区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厦公司职员傅树通以天津广厦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厦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290增值税专用发票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2001年5月,为中期利润分红,银广厦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1.5亿元打入天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厦账户,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厦利润的形式上交银广厦。

处理结果:

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民、原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资料来源:

二、思考与分析:

1、银广厦造假有什么特征?

2、为什么作为非注册会计师业内人士的《财经》杂志记者能够发现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却没有发现问题?

案例二蓝田公司舞弊案例

一、案例介绍:

背景资料:

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8%来自农副水产品收入和饮料收入。

农副水产品主要指的是桂鱼、鲤鱼、草鱼等淡水鱼类,中华鳖、青虾以及莲子、莲藕、菱角、茭白、莼菜等水生植物。

饮料则是出现在各个广告媒体上的野莲汁、野藕汁、蓝田矿泉水等。

蓝田的故事

在蓝田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路上,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白捡的“第一桶金”。

洪湖盛产一种淡水龙虾,当地人不吃,蓝田以极低价格收购来。

每六斤活虾出一斤冰虾仁;冰虾仁的出口价为20元/斤。

而整个成本仅靠虾壳等副产品加工后的饲料销售收入就可全部抵消,20元是纯利。

一只鸭子=两台彩电。

蓝田所产的鸭子品种为“青壳一号”,只需散养在洪湖里,吃小鱼和草根,而且一只鸭子一年产蛋高达300多只(比普通鸭子高出一倍以上)。

同时鸭蛋个大味美,价格奇高(有报道称每只鸭蛋的纯利为0.4元)。

原公司董事长瞿兆玉曾骄傲地说,蓝田“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彩电”。

亩产3万元。

蓝田股份与中科院水生物科学研究院所共建的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渔场的改造,将传统单一的粗放养殖变为名特优新品种的立体养殖“水面有鸭,水里有鱼,水下有藕”,形成一条自给自足的生物链。

据瞿兆玉称,一亩水面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3万元。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蓝田还有很多。

可以说,农业行业的许多“新概念”都被蓝田发挥到了极致,许多企业还在探索中的产业化方式在蓝田已经被运用的“驾轻就熟”。

蓝田的问题

蓝田的业绩神话虽然“美丽”,但却并不“完美”。

蓝田股份2001年中报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未分配利润高达11.4亿元。

但也正是在公司“业绩增长”最快的近3年间,蓝田股份却捂紧钱包,只在2001年6月进行过一次每10股派1.6元的分红。

钱究竟到哪里去了?

在投资者的纷纷质疑下,蓝田股份发布“中期报告补充说明”并指出,“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大部分已转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

蓝田股份每年十几亿元的收入大多化为固定资产。

如果这是真的,这至少也是不正常的现象。

与工业企业不同,农业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要求与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蓝田股份财务报告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应收账款奇低。

公司200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8.4亿元,但当期的应收账款却只有区区857.2万元。

蓝田股份对此的解释颇具“地方特色”:

由于公司基地地处瞿家湾,“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

其中上门提货的客房主要是个体户,而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银行电汇和银行汇票结算要“绕道70公里到洪湖市”,而通过银行专邮到公司在瞿家湾的开户行,时间需要3至7天,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

有业内人士指出,水产品的销售方式虽然会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异,但通过代理中间商销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与个体鱼贩直接“一对一”的销售不可能成为主要方式,尤其在水产品交易量如此之在的的蓝田股份。

但让人仍不免感到蹊跷的是,一个现金流量如此丰富的地区除了一个小小的农业银行储蓄所外,竟然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在此驻足。

蓝田股份固定资产占资产的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

蓝田股份所处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具有特殊性,资产折旧没有固定的标准而且无法盘点。

蓝田股份的高收益含有水分,虚构的利润只能变成固定资产“扔到水里去”。

在与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关联交易上,蓝田股份似乎总在占便宜。

公司公告称,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的广告,以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的费用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支付,而且蓝田股份也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费用。

蓝田股份长时间占用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的巨额资金,以2000年中报为例,关联方其他应付款余额2.22亿元,其中向湖北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借款2884万元,其余均为向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借款,仅向中国蓝田总公司的借款就达1.93亿元。

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绩几乎年年翻番增长,公司1996年至1999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927万元、14262万元、36259万元、51303万元,直到2000年才有所下降,净利润为43163万元。

其业绩神话主要来自鱼塘效益。

2000年上半年,公司总经理瞿兆玉称:

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养殖鱼塘只有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

2000年上市的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有6.5万亩鱼塘,养殖收入每年五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

同样在湖北养鱼,蓝田股份“粗放经营”的养殖业绩是武昌鱼的3倍,“精养鱼塘”更是高达30倍,其可信度颇让人怀疑。

(资料来源:

,)

二、思考与分析

如何使用分析性程序识别蓝田公司舞弊?

提示一:

蓝田公司静养鱼塘的产量是否正常?

提示二:

蓝田公司的销售收入是否正常?

提示三:

蓝田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是否正常

提示四:

蓝天公司的在建工程是否正常?

提示五:

蓝天公司的毛利率是否正常?

提示六:

蓝田公司的职工收入是否正常?

提示七:

蓝田公司的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是否正常?

案例三:

粤海铁路公司舞弊案

一、案例介绍

背景资料

粤海铁路:

粤海铁路从广东湛江直至海南叉河,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总投资45亿元。

2003年1月,粤海铁路开通,结束了海南省不通火车的历史。

粤海铁路公司:

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由铁道部、广东省政府、海南省政府三方合资组建,上述各方分别授权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东省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产权代表。

粤海铁路通道建设大事记:

1992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铁道部、海南省、广东省共建海南铁路通道项目。

1994年12月,铁道部、广东省、海南省签署《铁道部、广东省、海南省关于建设海南铁路通道的协议》。

1997年8月26日,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标志着粤海铁路通道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31日,“粤海铁1号”建造完毕并进入东海试航。

2003年1月4日,粤海铁路琼州海峡火车轮渡及海沙段通过铁道部、海南省及广东省的初验,已具备临管运营条件。

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通道琼州海峡火车轮渡正式开通。

私分国有资产罪:

1997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刑法》第396条第1款规定: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审计过程:

2001年3月20日这天下午,粤海铁路公司财务部杨部长在海南国贸路申亚大厦办公室里,接到审计署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打来的电话,说明天下午要进点审计,让准备一间审计办公室。

杨部长三天前已接到审计通知书,以为这和往常一样是让他们接站和安排食宿的,所以没太在意。

谁知,再往下一问才知道,审计组全部人马已到海南,人住在申亚大厦对面的汇通大厦,而且,一切食宿等费用均由审计组自理。

这,着实让杨部长吃惊不小。

接待审计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此前,粤海铁路公司已接待了13批审计,早已熟门熟路,都是事先电话通知让安排接站和安排食宿的,难道这次是专案审计?

直到第二天,审计组正式进点宣读了审计“八不准”纪律,杨部长这才稍稍松了口气,知道不是冲他们一家来的,而是审计署为保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而统一采取的措施。

在随后与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接触的三个月中,杨部长越来越感到这第十四次审计与以前大不相同,他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深圳特派办审计组在他们前后经历的14次审计中,创造了许多“唯一”和“之最”,是唯一自己掏钱吃住经费自理的,是唯一对他们自办实体提出置疑的,是唯一踏勘那么多工地现场的,是审计时间最长、态度最严谨、业务最熟悉、问题最尖锐、力度最强大的审计组。

其实,这次审计对深圳特派办审计组来说,也是非同一般。

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本身就是公认的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审计,涉及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工艺等多方面技术规范和标准。

粤海铁路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建设项目,李鹏、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都曾经视察过。

另外,审计组是对粤海铁路建设资金1995年至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跨六个财务年度,累计到位资金约21.63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3.8亿元。

对这个总投资45亿元、创造了许多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奇迹的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组势必要面临全新的压力与挑战。

担任审计组长的吕大文处长说,大家便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审计组进点后,立刻开始紧张的工作。

面对6个年度、21亿元形成的浩如烟海的账册、凭证、合同、图纸等,真有点无从下手。

光工程合同、图纸就快把人给淹了,还要实地踏勘工地,时间只有3个月,人员只有8个人。

审计组必须尽快抓住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