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882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3.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4.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5.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6.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7.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8.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

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主要代表对心理和行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9.1967年,奈血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0.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前提。

11.解释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

12.心理学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和行为事件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13.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法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

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5.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16.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17.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像、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

18.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19.可以把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

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20.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

(1)青少年早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青少年中期,相当于高中阶段;(3)青少年晚期,相当于大学阶段。

21.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

他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二元认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

22.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3.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24.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认识或认知活动”。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25.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的时期的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

(1)陪伴。

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

(2)放松。

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的时刻。

(3)工具性支持。

青少年从朋友处获知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

(4)自我意向的支持。

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的自我意象,获得自我同一性。

(5)社会比较。

青少年通过朋友的比较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

(6)亲密。

26.四种气质类型是: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27.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

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28.根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

29.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0.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有好坏之分。

31.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32.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它们是:

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斯腾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33.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

其含义是被测验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的实际年龄之比,用公式表示: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

IQ=100+15(X—x、)/s

34.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3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36.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37.知觉风格包括:

(1)场独立型。

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2)场依存型。

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38.内控性和外控性涉及控制源的概念。

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39.焦虑是个体在一定压力情景中所产生的包括担忧、紧张、恐惧等成份的复地合型情绪。

按照焦虑水平,把学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焦虑者。

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情景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较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40.一般而言,人们对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主要有:

(一)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

(二)教学的组织管理者(三)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四)家长的代理人(五)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六)科学研究人员

4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其有三方面特征:

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创造性的洞察力。

4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一般说来,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广义的学习从以下四方面理解:

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性的行为变化。

不仅是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44.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45.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1)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6.布卢姆先后公布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47.奥苏伯尔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48.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49.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50.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他在哈佛大学开始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其理论基本观点是: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联结;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3、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

桑代克指出,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5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这一学习过程接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52.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5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

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54.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迁移的性质,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或者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

5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据迁移的层次不同,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

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

56.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学习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凡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凡是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57.根据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以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的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化。

58.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59.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60.关系转换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

61.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6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将学习动机分为间接学习动机和直接学习动机。

6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将学习动机分外部动机作用和内部动机作用。

64.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6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这一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的“成就需要”.

66.20世纪30年代,默里为测量人格与需要,曾特别制订了主题统觉测验(T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