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536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运输事故Word格式.docx

二、事故经过:

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时,掘进工区二队夜班接中班工作后,向迎头车场移JD—25型绞车一部,绞车窝设在付道旁。

因中班没有完成付道的铺设任务,所以他们先将绞车装上平板车,并用铁链捆绑好,挂好钩头,放在迎头车场主道上后,开始铺道。

二点四十分轨道铺好。

班长张光军指挥将装有绞车的平板车从主道提到付道,当提过道岔向下放车时,(孙路程在平板车右方),因道岔铺设不合格,造成平板车右前轮掉道,致使车向右方(北帮)倾斜,将孙路程挤至了巷道的右帮。

三、事故原因:

1、伤者本人自主保安意识差,根据现场要求,他不应该站在平板车的右前方,并且现场管理干部已给提示,但制止不力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道岔铺设质量差,造成平板车掉道挤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交接班后,夜班没有细致检查轨道的铺设质量就提升平板车,现场管理干部对违章行为制止不力,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4、工区安排工作不当,跟班区长、队长验收员同时上中班,并且任务没完成,导致夜班无区队领导跟班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4《2000.11.28跑车撞坏安全设施的侥幸事故》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

2000年11月28日早班14点10分,运搬工区在12煤反上山发生一起人为跑车重大侥幸事故,撞坏两道安全设施,造成矿车变形,影响生产1小时40分。

二、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早班,根据工区正常安排,12煤反上山由孙中猛开车,王峰、李志强同志把钩,13点40分左右,从12煤轨道巷拉来重车10辆(原车场还存有一辆)他们共同放下两钩(每钩3辆)后李志强便到里边再次接车,孙王二人继续放第三钩,然后向上提空车。

当空车提到上车场后,王峰急于摘钩,没将吊梁复位,也未插霸王桩就和司机孙中猛同时推最后两辆准备向下放,当二人发现没放及没插霸王桩时,为时已晚,造成了此次跑车事故。

三、事故的原因及责任

1、把钩工王峰责任心不强,忽视安全,无证操作属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应负起接责任。

2、绞车司机孙中猛作为一名老工人,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提空车后,既没有检查安全设施使用情况,也没询问王峰是否使用挡车装置,就帮忙推车,对跑车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3、运搬工区平时对职工教育不够,管理不到位,安排无证人员上岗,违章指挥,负管理责任。

2.9《2004.04.21绞车绳缠绕导致杨廷太死亡事故》

2004年4月21日22点30分在12209下材杨廷太被绞车钢丝绳缠绕带带进滚筒挤压,导致死亡事故。

二、事情经过:

4月21日夜班,在12209下材掘进工作面褚衍利开掘进工作面外的第一部绞车,杨廷太开掘进工作面外第二部绞车,此两部绞车为对拉绞车。

约零点20分,12209下材掘进工作面准备钉道移机,此时,褚衍利拉两辆空车到第一部绞车处,装完27块枕木后把车拉到耙装机处,卸下枕木后又把两辆空车拉到耙装机下。

约零点50分,耙满第一车矸石,褚衍利发点让杨廷太起钩装第二车,连发三次信号杨廷太都没有开车,后杨廷太打了一次停钩点。

不一会儿,褚衍利听到后部绞车发出起动的声音,随后隐约听到杨廷太已被绞车滚筒带进挤住。

当时杨廷太还能喊出声来,褚衍利急忙按下停车按钮、把80N可逆开关打到零位,并去迎头喊人抢救。

三名安全员和安全副区长孙晋付得知情况后急忙组织包括122北皮的工人共16人全力抢救,约3点10分救出,随后送往医院(此时伤者已经死)。

三、事故原因

1、死者杨廷太无证上岗,在处理滚筒上缠绕乱而松弛的钢丝绳时,违章操作,一个人使绞车反转后,又离开座位,去拽钢丝绳,由于离滚筒过近,被滚筒上的钢丝绳带入滚筒下方挤伤致死。

2、开车兼把钩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11《2006.2.20吊桶滑轮挤伤黄兆湖事故》

2006年2月20日19时45分左右,在12209中间巷第一个车场,由于吊梁拉起时被第三部绞车的钢丝绳压住,致使吊梁拉起不到位,车皮撞到吊梁,使其迅速下坠带动黄兆湖抓住吊梁的右手向下移动,使其右手被吊桶上部的滑轮挤伤。

造成右食指末节缺损,右中指、环指挫裂伤。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06年2月20日19时45分左右,在12209中间巷第一个车场,在走完七钩后,赵士广与黄兆湖共同挂好第八钩,赵士广便向第三部绞车发点,第三部绞车开始启动向中车场拉车皮。

由于吊梁拉起时被第三部绞车的钢丝绳压住,致使吊梁拉起不到位,待黄兆湖发现,与绞车司机赵士广联系时,为时已晚,第一个车皮撞到吊梁,使其迅速下坠带动黄兆湖抓住吊梁的右手向下移动,使其右手被吊桶上部的滑轮挤伤。

三、事故发生原因:

1、伤者本人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拉起掉梁时没有观察掉梁是否到位,安全意识、自我保安意识不强,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2、走钩前没有对安全设施进行细致检查,是造成事故的次要原因。

2.13《2006.7.17运输设备导致李世民死亡事故》

二、事故经过

2006年7月17日早班,运搬工区安排副区长李士民、运输队队长郝建华、班长高峰在现场跟班。

大约8时40分左右,李士民等乘坐人行车到达122轨道下车场,计划运输存放在122变电所门口的两平板车物料,其中一辆平板车装载730溜子头2节和电机底盘(重约2吨),另一平板车装载730溜子尾大驾。

当时,副区长李士民组织运输队队长郝建华、班长高峰等7人计划将两平板车物料运到122北轨。

9时10分左右,首先进行人工推装载730溜子头2节和电机底盘的平板车,副区长李士民安排郝建华、任兆营、张峰、王连营4人在平板车后部推车,副区长李士民在平板车的右侧前方、调度员孙中林在平板车的右侧中部、班长高峰在平板车的右侧后部推车。

当7人把车推进大约1.5米到达巷道三岔门道岔尾部时,由于平板车上装载的设备重心较高、稳定性差且推车人员推装载设备的上部,加上道岔处颠簸,平板车上装载设备失去平衡,突然向右侧倾倒,车上的溜子头2节右前角恰好砸在右前方推车的李士民颈部往下约7厘米处。

事故发生后,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抢救,用手拉葫芦将溜子头2节吊起后将受伤人员李士民抬出,约9时40分,李士民被护送上井后送到滕州市人民医院治疗,10时20分左右抢救无效死亡。

据枣庄市公安局峄城区分局出具的“法医鉴定报告”:

李士民系右胸部受外力压迫致窒息死亡。

三、事故原因

(一)事故直接原因

运搬工区副区长李士民违章指挥2名作业人员和自己违章在装载溜子头2节及电机底座的平板车一侧推车,平板车装车重心不稳,在推车通过道岔时造成失衡,向右侧倾倒,平板车上的溜子头2节右前角砸在右前方推车的李士民右胸部,造成死亡。

(二)事故间接原因

1、巷道断面不能满足运输机采工作面大件设备的需要。

井下巷道原为炮采工作面服务,现工作面改为机采,在装运大件时,由于巷道宽度的限制,不得不立着放置大件,造成重心过高、稳定性差。

2、装运大件设计不合理,用自制的平板车装运重量不同的两件大件(装载溜子头2节及电机底座),重心偏向一侧。

3、运送大件的平板车过道岔,车辆有向外侧倾倒的倾向,加之重心偏向外侧,造成事故。

4、安全教育不力,职工“安全第一”思想不牢,自保、互保安全意识差。

四、事故处理意见

1、李士民,运搬工区副区长,分管运搬工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事故当班跟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鉴于其已在事故中死亡,不再追究责任。

2、李书彦,运搬工区区长,本工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决定撤消其工区区长职务。

3、林清亮,运搬工区党支部书记,对职工安全教育管理不力,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建议党总支免去其党支部书记职务。

4、矿级干部由公司另行研究处理。

五、事故防范措施

1、要认真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深刻反思;

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抓好现场安全管理;

要举一反三查找和有效消除事故隐患,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2、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现场管理人员及安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杜绝“三违”行为,将各种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并消灭在萌芽状态。

3、要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

4、对为机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断面,要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施工。

5、大型设备的装运必须根据具体的运输路线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

6、将井下所有简易道岔更换为标准道岔。

7、运搬工区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

2.14《06.10.22用矿车运送轨道的事故经过》

2006年10月22日18时30分左右,运输工区职工在16202上材开门点拐弯地段发生一起用矿车运送轨道致使机车架空线短路的侥幸事故。

2006年10月22日18时30分左右,在16202上材开门点地段,运输工区跟班区长杨全军带领8职工回撤16202联络巷内的轨道。

在回撤运送轨道期间,杨全军安排魏开永、潘发家、董运来三名职工使用矿车运送轨道,当一辆装了11节长短不齐,且未采取任何固定措施的轨道矿车运送至16202上材开门点拐弯地段时,因轨道两头长短不一被挤在巷帮上致使矿车前后不能移动。

此时负责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叶选红、张耀、孔庆亮经过此地段看到现场情况后,安排运道的三名职工魏开永、潘发家、董运来将轨道从矿车上卸下,当卸到第四节轨道时,董运来在拨道期间,因只拨轨道一头造成另一头抬起碰到机车架空线上,一头着地,轨道中间搭在矿车沿上突然起火,随后张耀安排魏开永尽快断开机车架空线上的电,大约2分钟后,机车架空线上的电断开后,杨全军将道从机车架空线上卸下,然后安排继续移动矿车,因矿车上的轨道挤在巷道两帮仍未移动,又安排职工将矿车上剩余的7节轨道卸下,才推出矿车。

二、事故原因:

1、运输工区杨全军安排职工用矿车运送轨道,未使用专用车违章指挥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运输工区职工在往矿车上装道期间,码放不整齐、长短不一造成在巷道拐弯处将轨道挤在两帮不能移动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职工董运来在卸道因只拨轨道一头造成另一头抬起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4、轨道与机车架空线上接地短路期间,架空线的保护开关不能正常断电也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及处理意见

1、运输工区跟班区长杨全军安排职工用矿车运送轨道,违章指挥,对事故负主要责任,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第20号文件规定,对杨全军罚款800元。

2、职工董运来在卸道期间只拨轨道一头造成另一头抬起违章作业,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第20号文件规定,对董运来罚款200元。

3、运输工区区长杨文科工作安排不详,且对本单位干部职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负有管理责任,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第20号文件规定,对杨文科罚款200元。

4、机车架空线过流短路期间,架空线整流柜过流保护未及时断电,运搬工区机电区长及包机人设备日常检修不严不细,工作失职,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机电科第20号文件规定,对机电区长及包机人分别罚款300元。

5、运搬工区区长徐广龙对本单位的设备检修、维护负有管理责任,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第20号文件规定,对徐广龙罚款200元。

6、机电科科长曹士永对机车架空线的各项保护功能疏于监督、检查,根据鲁丰北煤字[2006]第20号文件规定,对曹士永罚款200元。

四、防范措施

1、井上下装卸轨道及其它超长、超高物料提升、运输时,必须使用专用车固定牢固,严禁用矿车运输。

2、各施工单位应加强电器维修工的管理力度,加大对使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各机电设备运转良好。

3、机电科应加强对各单位日常设备的检查力度,尤其是设备的各项保护功能是否完好方面要不间断的全方面监督检查。

4、各单位要认真吸取这次事故教训,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因素深刻反思;

同时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抓好现场提升运输安全管理。

5、各单位要举一反三查找和消除事故隐患,进行精细管理,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再次发生。

2.15《2006.10.28轨道砸伤赵克平事故》

2006年10月28日22时30分左右,162轨道巷第二个上山段台卸轨道期间,放道过程中,轨道砸在道板上弹起,跟班队长赵克平躲闪不及,砸中左拇指致使近节被砸成骨折。

2006年10月28日中班班前会后,根据工区安排,队长赵克平带领中班人员到162轨道巷第二个上山段铺设道轨,由下部车场向上山段运完11根轨道后,由赵克平、宋焕红、杨兆营共同运第12根道,杨兆营、宋焕红在两端,赵克平在中间。

三人将道轨抬到位后,有宋焕红喊号三人一起向右帮扔轨道,轨道砸在道板上弹起,赵克平躲闪不及左脚拇指近节被砸成骨折。

三、事故原因:

1、伤者本人赵克平身为跟班队长,在工作时精力不集中,往下扔道时没考虑到会被弹起后落向哪一方,并且没有躲到安全地点,对此起事故负主要责任。

2、三人抬道期间协调不一致,没有互叫互应或轻起轻放,盲目乱扔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17《2006.11.8-斜井跑车事故》

2006年11月8日19时40分左右,掘二工区负责施工的-488轨道暗斜井发生一起因违章作业造成矿车跑车事故。

2006年11月8日中班,-488轨道暗斜井迎头放炮后,班长刘瑞华安排绞车司机张保亮,把钩工孟庆红、杨永三人到上车场放车扒矸子,19时40分左右,当扒完第二钩重车将提到上车场时,把钩工杨永把上车场变坡点处的档车栏以及上车场出口处的阻车器、空、重车道上的霸王桩相继全部打开,绞车司机张保亮把重车提到位后,把钩工孟庆红随即去摘重车钩头,而把钩工杨永在没把上述安全设施复位的情况下,就去把两辆事先放在空车道挂好销子、环子的空车推到重车道处,此时也没有观察前方的安全设施是否复位以及空车的运行状态,随后转身就去拽钩头准备连上空车,而此时空车以自行滑到边坡点处,当两位把钩工看到时空车已自行下滑至边坡点以下,再想去复位变坡点处的档车栏已晚,从而造成跑车事故。

当两辆空车跑车后,车辆通过超速吊梁时,因超速吊梁撞杆不灵敏,超速吊梁未起作用,空车随后撞到耙装机后手拉挡车栏处,由于跑车力量较大,把挡车栏两帮的八个地锚各拉出两个,左帮地锚吊环拉开焊一个,另一个活动,且固定挡车栏钢丝绳上的绳卡子全部拽脱落,车皮又撞倒耙装机右侧两条腿及底盘,造成耙装机两条后腿被撞坏,右侧后边的卡轨器与底盘开焊,前方车皮撞坏一个。

1、把钩工杨永工作马虎,不认真,在倾斜巷道提升运输期间,倾斜巷道内的档车栏以及上车场出口处的阻车器、空、重车道上的霸王桩等安全设施打开后,不及时闭合,违章作业事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杨永、孟庆红两名把钩工工作期间,分工不明确,把钩混乱,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当班无队长以上管理干部跟班,跟班班长工作安排不严不细,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4、负责本区域现场工程施工的区、队长、副班长全部休班,工区管理干部对区、队长休班安排不合理,且班前会工作安排不严不细,分工不明,也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事故责任及处理意见:

1、把钩工杨永工作马虎,不认真,违章作业是造成此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者,给予每月工资下浮50%的处理,执行半年。

2、把钩工孟庆红工作期间,职责不明确,把钩混乱,是造成此起事故的主要责任者,给予款1000元的经济处罚。

3、跟班班长刘瑞华工作安排不严不细,分工不明,负管理责任,给予经济罚款500元的经济处罚。

4、分管副区长张良春、提运专业副区长杨加伟对现场管理负管理责任,分别给予1000元的经济处罚。

5、工区管理干部对区、队长休班安排不合理,班前会安全教育针对性差,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重要原因,工区管理人员负管理责任,给予区长刘俊生1000元的经济处罚,给予书记杜景瑞、技术员于永斐800元的经济处罚。

五、防范措施:

1、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特别工区管理人员、区队班组长要率先垂范,提高安全意识,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全矿干部职工要深刻接受事故教训,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振作精神、严防“三违”。

2、各单位要举一反三,认真分析和派查本单位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和派查干部职工的思想隐患,并进行认真整改。

特别是那些安全生产管理比较落后的单位更应该深刻反思、查缺补漏,而不应是怨天尤人、强调客观。

3、矿上必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项目、重点岗位实行重点监督,加大安全生产事故、侥幸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4、矿上要加强对提升运输的管理,依据有关标准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提升运输安全设施标准,对提升运输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整改,安全设施要实现连锁或自动,为安全生产创造本质安全条件。

 

2.18《2006.12.21叉车碰伤孙中永的事故》

2006年12月21日凌晨4点左右,16305运输顺槽使用叉车带载卸轨道期间,因钢丝绳牵引张紧力度较大,当料车卸载、重量减轻后,致使叉车向上窜出,碰伤职工孙中永事故。

2006年12月21日凌晨4点左右,16305运输顺槽跟班队长王思海带领副班长李艳民,本班职工孙中永、张兵权等人计划将一叉车装有8根轨道、11节4寸水管、1个5.5Kw水泵以及地轮、地轮架、电缆钩、阀门等物料准备运至迎头处铺道移机。

这时安全员孔庆亮发现叉车装的物料太多,就安排孙中永、张兵权把一些小件卸下,车上只留8根轨道和11节4寸水管,并重新封车牢固后再往下放。

之后孔庆亮到迎头检查完毕后返回时,王思海及迎头安全员褚庆利也一同外出,行至本巷道中部遇见副班长李艳民去迎头打信号放车。

孔庆亮、褚庆利走到上车场,便从皮带巷四岔门处去16302运输巷道检查,此时队长王思海到皮带巷四岔门处看料。

与此同时李艳民也到达迎头开始给绞车司机张开文打信号放车,料车往下放的期间,孙中永、张兵权也尾随叉车20米左右前往迎头计划卸料。

当料车行至迎头道尾部时李艳民打信号停车,这时李艳民发现料车在轨道上卸料不安全,随后又打信号继续往下放车掉道至无轨道的底板处,这时孙中永、张兵权也来到料车处准备卸料。

孙中永分工在钩头侧,张兵权在叉车上,李艳民在尾部三人开始把11根4寸管子全部卸下后,张兵权便从叉车下来进入躲避硐,这是李艳民又把叉车上的4根轨道向前拉,并将前头放在底板上,然后安排钩头侧孙中永退后10米左右,又安排张兵权打信号向前提车,计划将叉车向前提升顺势把车上的8根轨道全部滑下来,但由于车上有道,叉车轮子顶在轨道的道稍上,打点后绞车没起动,李艳民又观察料车情形后感觉绞车能拉动,又安排张兵权再打信号起车,这时料车仍未拉动,同时发现料车下有耙装机下火线,于是安排张兵权打信号停止起动,然后让张兵权用吊管子用的钢筋钩子计划逐根将道卸下,这时李艳民进入躲避硐侧。

张兵权拉道期间由于轨道压在一起不好往后拉,站在钩头侧的孙中永帮忙将道分开,以便于下拉。

迎头卸料期间,在上车场的队长王思海听到绞车司机张开文曾两次起车都未起动的汇报后,王思海看到钢丝绳张紧力较大,就到迎头查看情况。

站在躲避硐侧的李艳民看到王思海来后就帮助张兵权开始卸料车上的第5根道,王思海进入躲避硐,当把料车上的第7根道往下抽2米左右时,因料车的重量减轻,且重心偏移,张紧的钢丝绳突然回弹,致使料车瞬间向上窜出3.5米,窜出的料车把站在躲避硐处的王思海撞倒,同时又致伤站在钩头侧的职工孙中永。

1、装有轨道的叉车在掉道的情况下,曾经两次起车均未起动,致使钢丝绳牵引张紧力度较大,当料车卸载、重量减轻后,现场没有松弛钢丝绳,也未采取任何固定叉车的安全措施,致使叉车卸轨道期间向上窜出,从而造成此起事故。

2、绞车带载的情况下,料车未采取固定措施,而孙中永站在叉车前方,在叉车卸轨道期间向上窜出时无法躲避是造成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现场跟班区队长在明知绞车带载,钢丝绳牵引力较大的情况下,未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是造成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19《07.1.10坠砣固定不牢脱落伤人事故》

2007年1月10日早班10点左右,通防科职工张立文在16301上材料道上车场往下拉坠砣时,坠砣自动脱落恰砸中张立文的头部,造成矿帽被砸掉,导致头部肿伤。

2007年1月10日早班10点左右,通防科职工张立文等人在16301上材料道上车场计划下放1个车皮,进行清理上材料道1道被拆除的挡风墙碎砖块。

在下放车皮期间,张立文想把同变坡点以下的掉梁相连接的坠砣从顶板上方拉下来时,坠砣因固定不牢自动脱落砸中张立文的头部,造成矿帽被砸掉,导致头部肿伤。

16301上材料道本属于采三工区管理,在上材料道上车场安装的坠砣曾被采三工区电工班长赵元伟挪移过安装地点。

在挪移后重新安装时,顶板未重新打眼生根固定,而是用几个螺丝帽焊接成一个整体,然后使用射钉枪往顶板射了3个钉把整体螺丝帽固定在顶板上,再用锚杆药糊住,以此做为掉挂坠砣的装置。

在长期使用下拉坠砣过程中,因坠砣自身达30公斤左右,再加上经常的人为下拉,掉挂坠砣的装置紧靠3个钉固定顶板很不牢固,自然的就会脱落伤人。

1、采三工区电工班长赵元伟负责施工安装的掉挂坠砣的装置不合格,且在安装期间未重新打眼生根固定,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电工区长刘永恒监督不力,现场工作安排整改不认真,是造成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工区管理干部日常疏于对电工班的管理,造成电工班工作混乱,是造成本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安装掉挂坠砣等安全设施的装置时,必须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