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487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钎探验槽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检核红线桩和水准点;

向监理及甲方提交红线桩、水准点复测结果。

1.2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3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对原有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

向监理、甲方及设计提交复测结果。

1.4编制测控布置,分阶段编制细部测量方案。

1.5建立测量数据库。

1.6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无论是否经过计量检定,均重新到指定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

1.7向监理单位呈送承担测量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的相应的执业资质。

2.组织管理

2.1组建测量管理部,实行统一管理。

下设6个测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

各测量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专业工程师、测量高级技师和测量技师,测工的最低级别为中级工。

测量组长必须由测量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

(详见表1)

测量组织机构表表1

名称

人数

工作内容

技术组

2

编制细部测量方案,内业管理,建立施工控制、测量和变形观测的数据库及数据处理中心

控制组

3

控制网测设校核、向施测面传递平面与高程控制、高精度施工测量控制

土建组

12

土建施工期间的细部测设、体育比赛设施安装测量

验线组

4

验线、建筑实体复验测量

钢结构组

6

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

变化观测

建筑物沉降监测、护坡支护体变形监测、相关区域沉降监测、钢结构变形监测

2.2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部负责;

建筑物变形监测由具有测量专业资质的公司负责实施;

控制测量由测量管理部负责实施;

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由各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实施;

各专业分包的测量基准由测量管理部负责提供。

2.3钢结构安装、幕墙及特殊精密设备安装等分包项目的测量管理要纳入到施工总承包的总体测量管理范畴。

施工总承包(测量管理部)主要负责提供测量基准、测量方案审批、安装测量过程的复测监督及审核。

3.数字化测量、管理

本工程在测量工作中将全面使用电子测量仪器;

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采集、内外业计算、成果输出全面使用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测量模式取代传统的常规测量模式;

在平面测量过程中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

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

对于比较简单的细部测量亦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

4.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监测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号、数据及管理单位;

对于细部测设的点位、线段用油漆进行标识,注明其质和相关数据。

5.测量仪器配备

仪器配备表表2

控制测量

为保证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本工程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多级。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

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是根据施工进度顺序分不同阶段进行测设,它的布设原则是要满足相关施工细部测量或施工控制的要求,全面覆盖。

平面控制的网形视具体使用对象而定,基本网形宜为矩形。

见“测量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各级平面控制网技术指标见表3。

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表表3

等级

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相邻两点距离误差

第一级

100—200

±

5

1/40000

2mm

第二级

50—100

10

1/20000

第三级

比赛设施等精密安装测量控制网的精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说明:

第一级为长期保存高精度整体控制网络,同时也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

第二级为配合各项工程施工的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施工控制网,具体包括结构施工控制网、钢结构施工控制网、装饰施工控制网、游泳池施工控制网及其它专业施工控制网。

1.原有建筑物的复测

1.1平面位置的复测:

在原有结构上选取有代表性、外廓完整清晰且便于观测的结构面上设置测量观测点,如柱立面分中点(线)、梁底面分中点(线);

观测点的设置不少于40个,并且要尽可能的对称布置;

对观测点进行编号、标识;

在场地的中心区域设置测站,依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或导线点)观测采用北京市城市坐标系统,若甲方未能提供测量基准,也可以以场地中心的测站点为原点,以(大致的)纵向方向为起始方向,建立临时场地测量坐标系统;

如果仅一个测站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可以在相应的为增加测站;

测量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进行,观测时首选设置棱镜,其次为反射片,对于确实无法设置反射装置的点位也可以考虑采用免棱镜测量;

观测点的点位测量误差蕊士3n;

记录选用全站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

1.2高程的复测:

在比赛场地、首层地面及保留部分的结构面(通道)设置测量观测点;

依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采用数字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对各观测点的高程进行实测。

1.3测量基准的确定:

将平面位置的复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用以D制图,参照原有图纸中的相应几何关系,确定出体育场的实际中心(十字)线的坐标数据;

根据实测的高程数据,确定出体育场现状士0.00的高程和层高;

计算平面和高程的现状与设计的差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预计受沉降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实际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会较大;

将复测和分析的结果上报监理、甲方和设计,请设计、甲方对定位和高程依据进行从新确认。

2.平面控制网测设

2.1总体平面控制网侧设:

根据经设计和甲方重新确认的定位数据,建立以现状体育场中心为原点与现状建筑相符合的的场地平面控制网。

控制网分体育场内外两层布设控,制点的间距控制在100-200m,控制网将包括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具体布设见图1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测设,控制网初步成型后根据观测数据对控制网进行严密平差并对桩点进行归化修正。

若条件具备,本控制网将与城市导线网进行三个点的链接;

若条件不具备,则本投标人自己在施工区外设立三个校核点。

2.2施工控制网侧设:

施工控制网设在距施工区域较近且便于施测的位置处,是结构施工阶段的主控网。

网形为环绕建筑物的三角锁网,控制桩点的间距为50-100m左右,本控制网由首级控制网以导线测量进行测设。

2.3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保证的关键是其桩点的长久稳定性的保持。

因此首级控制的桩点埋设要按照国家二级变形监测基准点位的要求进行;

对于施工控制网的桩点尽可能的设在原有建筑上;

对于埋设的桩点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位移现象,因此在使用期间要适时的对其进行校测,平差后解算出每个点位数据修正值。

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

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与引测

3.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施工现场设6-10个半永久性水准点,位置详平面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水准点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采用附合水准测法。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引测,闭合差要求小于士0.6mm而,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

0.1mm。

3.2施工过程中的第二级高程控制网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和精度要求进行引测,相邻两点高程误差要求小于士1.0mm。

引测方法采用附和水准测量,引测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

3.3为保证高程控制网的精度,在基础施工阶段每30天进行一次复测,结构施工期间每60天对现场水准基点进行一次复测,复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4.桩点的设置

4.1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桩点)应布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区域;

半永久性临时性二级控制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较小的区域;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将桩点设在原有建筑上。

4.2变形监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设在变形量大,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4.3控制桩点采用混凝土桩,桩径0.5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高下0.3m,顶部预埋100mm×

100mm×

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小1mm铜芯,在桩顶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10mm,首级控制桩埋深不小于lm,二级控制桩深不小于0.5m;

精度要求较低或临时性的控制桩可采用木桩。

4.4水准基点借用平面控制桩。

4.5控制桩四周要砌井加盖并用钢管做1500X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挠动,要保持控制桩间的通视,对于使用时段较短或临时性桩点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建筑施工测量

1.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1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主要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向待测面投测控制点,为保证测设的精度要求,在两个控制桩上进行。

每个待测面至少要投测3个控制点。

使用前应做角度、距离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为便于测设,每个施测面的控制点应保持上下一致;

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经纬仪方向线法进行投侧。

1.2在士0.000以上结构施工阶段根据条件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或激光铅直仪内控法进行竖向传递控制。

内控点设在士0.000处,内控点的间距控制在30m左右,每个施工流水段内不少于3个。

控制点在选点时要避开梁、柱托及构造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

要保证通视,便于丈量。

内控点必须连测,平差调整后才能使用。

1.3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投测施测面上控制点的测设精度按I级平面控制实施,测角中误差为士9”,边长相对中误差1/25000,相邻两点的距离误差不大于士2.5mmo在施测面上局部临时加密的控制点相对精度为测角士10“,量距1/200000内控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1/20000。

2.高程的传递与精度设计

2.1在基础、结构施工阶段高程传递采用钢尺量距或全站仪间接高法进行。

为保证施测时高程的统一和一致性,需设置与基础、结构同步的水准基点,水准点设在塔身上,用精密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的高程引测至塔身上。

结构施工期间标高用钢尺沿塔身铅直向上或向下传递。

2.2用钢尺传递标高时,进行尺长、尺重和温度改正,要使用标准拉力,要保证尺身的垂直。

每个施测面至少要从三处向上传递,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2.3水准路线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高基准点的误差控制在士Imm以内。

附合误差小于士4mm在。

钢尺竖向传递标每30天对水准基点进行一次校测。

3.曲线测设

3.1曲线测设时首先测设欲设曲线的控制线(设计曲线的等距线),然后依据控制线沿法线方向用小盒尺定出施工所需的墙、柱位置(轴线的等距曲线)。

控制线到设计曲线的距离控制在Im以内。

曲线上各测点的密度,即相邻两测点的间距应根据施工精度的要求进行确定,相邻两点的矢高要求小于8mm,弹线时将墨线中间向外捻至矢高点,再分两段弹线,将曲线的实际矢高控制在2mm以内。

3.2圆曲线测设主要采用极坐标法测设,辅以长弦纵距法、四分高法和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施测时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测法,对于半径小于15m的圆曲线采用钢尺直接量设的方法。

3.3非圆曲线的测设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其放样的坐标数据用CAD在电子版施工图上直接捕捉获取,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传输到全站仪,在施测面将全站仪安置在控制点上,按编号图调出欲设点位的坐标,用坐标放样模式依次定出等距曲线上的各个点位。

用墨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与设计曲线等距的新曲线,用盒尺沿新曲线的法线方向再定出墙、柱或梁两侧的外廓曲线。

3.4竖曲线测设:

在竖直面上测设曲线主要采用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水平方向用水准仪确定,竖直方向以铅垂线为基准。

空间曲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进行测设控制。

4.常规要求

4.1采用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学、合理、简捷的测量方法,坚持测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

4.2对于平面控制网、高程网采用条件平差进行误差调整,对细部轴线等碎部区域测量误差采用现场直接平差进行调整。

4.3测量记录要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不允许涂改、转抄。

4.4细部平面位置线包括:

轴线、柱(墙)结构外廓线、柱(墙)控制线(借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控制线距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300mm。

4.5细部高程控制包括:

1m标高线或整米数标高线、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点。

墨线的宽度小于1.5mm,墨线的挠度小于lmm。

4.6对测设的控制线及其它关键点线用油漆进行标识。

土建施工测量

1测量工作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1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及国家有关规定。

1.2测量放线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施工测量放线工作基本准则和验线基本准则。

1.3测量仪器应按周期送检,未检定、超出检定周期及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使用。

1.4测量放线工作中应认真做好计算、记录工作,并将计算、记录资料及时归档保存。

放线后严格执行自检、互检,检查无误后报总包验线。

1.5钢尺量距应采用往返丈量,并进行三差改正,以保证精度。

1.6施工现场内的测量放线点位、标志均要进行保护,如加护栏、涂刷警戒色,防止碰动、破坏。

测量作业前应对原始依据进行校核,确定点位无碰动、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1.7现场内材料堆放、车辆停放应保证测量点位间的通视。

2.基础结构施工放线

基础放线直接将经纬仪安在施工层、段上,用正倒镜挑直线法投测建筑物主轴线闭合校核无误后,测设细部轴线、柱位线、集水坑线、电梯井位线、后浇带线和设备基础位置线,且弹上墨线,墨线宽小于1mm。

基础施工高程控制:

各层、段、各工序施工前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标高整数尺寸500mm(不少于3个点),先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一次精密定平水准仪,测设各层、段标高500mm线,弹上墨线做为施工层施工高程控制的基准(水准仪居中安支,满足视线等长)。

3.地上结构施工放线

3.1平面控制

首层以上结构放线,由地下一层内控网向上引测。

用激光铅垂仪向上投测。

投测时应转动仪器4次,每转90度,在施工层上的接收板上投点一个,取平均值。

再根据此控制线放出各轴线及细部线。

同时以外控点为依据进行校对。

3.2标高控制

由地下室随结构施工向上传递。

施工层抄平前,应先校测由下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为合格,墙体拆模后以其平均点引测50线,作为墙体留洞和层高控制的依据。

50线标高允许误差为±

3mm。

建筑物平面及标高控制网、各楼层平面及50线均要做预检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其中楼层平面线及50线要分别做预检。

4.各项测量放线工作允许误差

4.1平面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mm、总高±

10mm

外廓主轴线:

10mm非承重墙边线:

3mm

门窗洞口线:

4.2标高控制各项允许误差

细部轴线:

2mm

承重墙、梁、柱边线:

钢结构及专业安装控制测量

1.预埋件测量

1.1平面位置

1.1.1对于钢结构等有整体要求的重要部位的预埋件需在场地平面控制网上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确定出预埋件的位置或定位基准线。

定位基准线相对于游泳馆中心的整体精度为1/40000,定位方向线的测角中误差为士5秒,对应两点间的纵向距离误差为士1.5mm,相邻两点间的横向距离误差为士1.5mm。

1.1.2对于幕墙等只需要局部整体性的预埋件不单独设立控制网,采用结构施工控制网对预埋件的埋设进行控制,预埋件相对于施工控制网的误差延士1.5mm。

1.1.3在下部硷中预埋与预埋件(地脚螺栓定位板面)同高度的角钢架子,纵横双向中心线均投测在架子上,并用红色三角标识,将其与定位板上纵横柱定位轴线比较,根据偏差情况,调整定位板,使得定位板的纵横轴线与投测的轴线完全重合为止。

定位板上的纵横轴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误差为0.5mmt'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应再次检测定位板上的中心线,如发现偏差应即刻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1.2预埋件标高控制

地脚螺栓标高测量采用S,水准仪从高程控控制点直接引测到辅助安装的角钢的架子上,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根据引测的标高点,调整定位板的高度到设计位置。

标高测量的允许误差为±

1mm。

2.钢结构安装测量

2.1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

2.1.1测量精度高:

当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最终闭合差仅为士1.5-2.0mm,相对于对应两端间的距离精度高达1/9万。

2.1.2工作难度大:

若在钢结构的下部进行测量,测量视线必然会受到相当严重的阻碍,导致测量仪器无法工作。

2.1.3工作量大:

无论是在地脚螺栓埋设、各种钢结构安装过程中,还是在变形监测中,大多需要实时或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

2.1.4受外界因素干扰大:

由于本工程钢结构的跨度大、自重大,施工工期长,温度变形和荷载变形对钢结构安装的影响很大。

2.1.5结构节点复杂;

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积累误差

2.2工作方法:

安装过程控制测量是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关键,它需要采用即时测量来配合安装,拟采用激光导向、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和电子水准测量进行平面位置控制和高程控制。

为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施测中,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的采集,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被观测点位或部件的即时位置,并为部件的安装校正提供依据。

2.3精度保障:

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螺栓连接时相邻两点间最大允许偏差为士1.5-2.0mmo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

0.lmm;

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l0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小于±

lmm;

激光铅直仪工作精度可以达到1/20万。

因此只要使用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工作的精度是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平面控制网布设。

2.4控制网布设

2.4.1由于钢结构安装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比土建施测精度高,所以要测设一个独立的平面控制往来保证安装控制的精度。

钢结构安装时f}An结构己完成,根据安装需要分别在建筑物内的砼结构顶部和建筑物的四周布设控制点,控制网的网形以矩形为主,并在标高为22.825的核心筒顶部增设四个控制点。

2.4.2控制网的精度.为量距1/4万,测角±

8,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

11mm。

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在测设时,要对内外两侧的桩点进行图形闭合,增加多余观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边角平差,并对误差进行分配。

2.4.3高程控制网沿用土建高程控制网,不再另设。

2.5安装测量

安装测量带钢结构安装方法确定后再另行编制。

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地面拼装测量;

空中拼装测量;

安装过程控制测量;

变形监测等内容。

为了保障安装过程的安全对被安装部件进行状态控制测量,使操作者随时掌握被安装部件的即时状态并最终顺利安装,拟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对待安装的钢结构单元体进行三维坐标跟踪测量,在结构体进行最终安装前,用全站仪精确测定两端待连接结构体间的距离和待安装结构体在当时温度下的实际长度,为最终安装决策提供依据。

每步安装完毕后,要对其各个连接节点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确定出其空间位置,为下一步安装提供依据。

对于预埋件等精度要求较高的高程控制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进行。

变形测量

变形测量的作用是及时反映出被监测物体的实时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拱信息反馈,确保建筑物、重要设备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本工程的变形测量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实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自动化、智能化。

每次监测结束后,将测量数据、测量结果和根据己有成果分析得出的变形规律及发展变化趋势等信息,以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1.变形测量工作内容

变形监测工作部署

1.1建筑沉降(上浮)测量:

包括测量建筑物的沉降(上浮)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

1.2钢结构变形测量:

包括结构体受温度、应力、荷载变化产生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安装支撑体的竖向和水平方向变形(另见钢结构测量)。

1.3基坑挡土墙位移测量:

包括土钉墙、地面沉降及相邻设施的沉降、倾斜测量对象精度等级测量内容测量方法

建筑物一级竖向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钢结构二级竖向、水平全站仪坐标测量

支撑构架二级竖向、水平二等水准测量,经纬仪方向线法

基坑支护三级竖向、水平三等水准测量,坐标测量,方向线法

基坑周边设施三级竖向、倾斜三等水准测量,方向线法和水平位移等测量。

2.位移观测点的设置

2.1监测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便于长期保存和联测的稳定位置;

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应能确切反映变形量和变形特征的位置。

2.2建筑物变形监测点的具体位置待与设计协商后再确定;

基坑挡土墙位移观测点沿基坑边每隔20米左右设置一个,基坑周围25米内对沉降敏感的设施设沉降观测点;

2.3位移监测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方法及基准点的位置应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应设有明显的标识。

2.4在观测期内要对观测路线和观测点位提供有效的保证,防止点位受到碾压、扰动,要确保视线的通畅。

3.变形测量精度设计

本工程建筑物变形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移测量等级为一级,钢结构变形位移测量在保证测量精度(士1.0mm)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法;

基坑挡土墙等其他项目的位移测量等级为二级。

沉降测量精度和观测方法表4

4.工作要求

4.l测量频次:

以反映荷载变化和施工进度对建筑物产生的变形量为原则:

当变形趋趋势明显异常或接近最大允许变量时应增加变形测量的频奔牌万结构干短施土期间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