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461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Word格式.docx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而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情感关怀”,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注重个性”,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我认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谐发展”就是促进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区、师生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我校“以人为本,情感关怀,注重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管理观、科学育人观、持续发展观;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规范化办学的保障。

为了使学校管理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我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通过对已往工作经验的反思,建立起将人本思想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1、制度化的学校管理

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了《彭湃中学规章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对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绩效、工作安全及考评措施等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规定。

根据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学校重新编定了《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要求及考核评价等作了明确详尽的阐述。

2、有序化的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的变化,更好规范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确立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实行“分级管理、分科教研、分线督查”的教学管理模式,既分年级管理,又重视学科组的建设,做到年级组和备课组并重、“校长——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和“年级组——备课组”并行,条块结合,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并分级协调,体现了管理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3、个性化的课程管理

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学校依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制定了《彭湃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的管理、开设到选课进行指导,充分保障学生课程选择权和个性发展。

在保证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高度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

学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分分配、模块说明及选修、课程开设、校本课程等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供学生选课时参考,然后根据学生选课的情况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编班上课。

学校的这套选课指导方案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课程选择的个性化。

(三)固本强基,促进教师队伍发展

教师是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办学水平与层次的根本。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视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学校认真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树师德、铸师魂”等活动,强化为人师表意识,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师风端正、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有国家、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及优秀辅导教师2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教坛新秀和南粤优秀教师5人。

2、广征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学校实行开放的人才政策,面向全国招聘教育英才,合理配置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从2005年至今,学校共从省内外引进教师56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既带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带来了各地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3、强化师资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1)组织各类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①举办校本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如研究性学习培训、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培训等。

经过培训,教师的业务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新课程、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程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

学校每年都有二百多人次参加县级以上教研活动。

近年来有189人次参加新课程学科教师省、市级培训,有57人次参加高中教师岗位培训,1人参加英语教师出国培训,13人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有112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增长了知识和能力,接受了新的理论,实现了从个人角色定位到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转变,进而提高了教师整体体素质。

(2)拓展交流渠道,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①加强校内交流。

一是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让老师们“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广泛组织开展教师之间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实现教师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学校还通过定期举行教育教学经验论文交流、班主任工作例会等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分享他人的实践经验,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另一方面,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双边互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教学过程,使教师能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

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学校与华师附中、中山一中、广州真光中学、潮州高级中学、汕头澄海中学、清远一中、鹤山一中、广州八十六中、梅州丰顺中学、英德一中、梅州东山中学等名校结为友好学校,经常互通信息,交流、借鉴办学经验。

学校每年都组织全体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外出学习考察,与外地名校的教师进行交流;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这样,使我们避免固步自封,从更为广阔的空间去获取更加丰富的经验和认识,从而获得良性的发展。

4、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我校新教师人数大幅增多,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人,占全校教师的54%。

针对青年教师人数多、学历高、经验少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彭湃中学新教师期终考核汇报纲要》等制度,实施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

确立了“一年入门,三年胜任,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岗前培训制度和导师制,实行学校岗前集中培训与组织基本功竞赛,学科组专题指导、备课小组集体指导和青年教师自主钻研提高等形式,做到多管齐下,合力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历提高,学校制定良好的支持条件及管理办法;

(2)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教学竞赛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学竞赛;

(3)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到市内外听课学习(仅05-06学年度就到中山、广州、梅州、清远、江门等地学习);

(4)以老带新,通过本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由于措施得力,广大青年教师较快的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近两年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共有93篇获市级以上的奖励;

从2004年全面实施新课程至今,我校青年教师代表我校参加省、市、县各级教学观摩比赛及优质课评比,获得优秀成绩,如语文学科的王时朝老师在2006年全省语文科教学比赛中获得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张佳波老师获得市“二等奖”;

郑文龙、陈贤溢、陈克洪、陈丹华等老师分别在省优秀课评比和典型课例展示及新课程实施能力大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另有杨静等27位老师在市、县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这是我校高效实施培养青年教师工程的有力见证。

目前,已有不少青年教师成长为业务骨干,深得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建设,着力打造“名师工程”,力争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省内市内影响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主要做到:

①通过制定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培训措施、考核细则,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设名师成长的环境和机制。

②通过课题研究,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多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发挥名师效应,通过师带徒、示范课等形式,推广名师的成功经验,使他们在本校、本地区实施教育教学及新课程改革中起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和谐的教师群体力量。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一批教师迅速提高师德、师能,成长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

现在,我校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2人;

市、县学科教学带头人和中心教研组成员及省骨干教师56人。

他们不仅在师生及家长中有着较高的威望,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5、科学评价,促进自我提高。

近年来,在立足于我校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下对教师德、能、勤、绩的要求,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先后制定了《彭湃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方案》、《高考激励方案》等规章制度,开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改变对教师的单一评价考核方法,采取促进教师发展、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个性、以教师的健康成长为理念、不用同一标准和尺度对教师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渐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系统。

在评价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以适当形式将评介结果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四)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条件

1、实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学校实行教代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划与制度进行审议。

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和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在教职工大会、家长会等各类会议上,及时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及学校近期发展目标,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实施民主管理,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了学校民主渠道的畅通,各项决策能及时有效得到落实。

管理方面,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重视人文关怀,使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得益彰。

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主动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增强主动服务、团结协作意识,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开展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管理的第一位。

实行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驻级制度、科组制度,关心教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态,充分关注师生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学校规范管理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融合的局面,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教学设施,为课程开设提供保障

学校占地面积约225405M2,生均占地约63M2;

校舍建筑面积76550M2,生均占地21.4M2。

校园建筑物整齐对称,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设备较齐全,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信息技术教育室、办公大楼、教研中心、电子监控巡考中心、70余间教学平台及多功能室、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和食堂。

2005年原陆安高中并入我校后,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上级对我校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所有经费均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事业发展。

图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等购置费在公用经费中超过了10%的比例。

2007年6月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之后,学校又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实完善现代教学设备设施。

现已投资约30万元新装备了6个理科常规实验室,投资300万建设1000兆主干校园网络(含全部教室教学平台)、正在建设投资140万元的校史馆和投资150万元的图书馆。

这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充实,进一步改善了我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平台。

二、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广东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样本学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与时俱进,教师积极主动更新教学观念,立足课堂,着力进行课程及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各学科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努力打造一流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保证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

(一)以课改要求重建学校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因此,必须按课改的理念转变课程观,以建立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1、建立领导机制,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新课程在我校的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业务副校长为副主任,包括教导处和部分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的学校课程委员会;

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各科骨干教师参加的学生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了《彭湃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彭湃中学课程设置方案》等。

近几年来,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按照宣传发动、制定方案、教师培训、设备保障、组织保证五个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

2、整合课程资源,创造性执行国家和省的课程方案。

为了在新课程试验中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品质,我校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质量标准,充分挖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资源进行课程建设。

构建并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板块课程体系:

以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以选修课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以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三种课程相互参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优化整合、互动共进。

全面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重点抓好教学评价与管理。

同时教导处负责开足开齐开好课程,建立并严格执行学分管理制度,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和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做到了课程运作科学合理,学生选课简便。

活动课是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形成了学科竞赛辅导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活动课程。

我校专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具体负责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指导。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我校早在2001年就在全市率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实行规范化的课程管理,指导学生进行选题、开题、实施、展示和总结。

我们创造性地将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分学科探究性学习和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两块来实施,每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近100个,编印了《研究性学习案例汇编》。

此外,在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推动下,我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舞蹈、体育、摄影、集邮、科技制作、网页设计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

学校还对学生社会实践作了规划:

高一年级以军训为主,高二年级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主,高三年级请进来、走出去了解学习成功人士以及知名校友的先进事迹,开展励志教育为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推进了素质教育。

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省级奖、市级奖和县级奖,合计189项。

3、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十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广东省、汕尾市教育局的课程指导意见,依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彭湃中学校本课程规划》,并不断更新和完善。

学校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师专长、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五个方面,研究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近三年来,我校共编制了涉及各个学科的三十余册校本教材,涵盖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多个领域。

在课程的实施上,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形式,确保了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我校一直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更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以转变教学模式为突破点,以完善评价体系为支撑点,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落脚点,全力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构建符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注意落实几个方面:

①严格控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于单纯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学、练和探究”的时间,从时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

②强化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③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在本节课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程度。

特别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使学生领悟。

④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技巧点拨,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学生活动来达到解疑、消化、吸收本节课知识内容、培养能力的目的,使课堂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天地。

⑤精心设计学案和课堂测评。

同时根据学情,对学生独创性见解和典型错误及时讲评,并注重过程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课堂教学中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方式,真正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倡导创新型、开放型、互动型课堂,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严抓教学常规

学校始终把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强化管理,常抓不懈。

(1)强调集体备课。

学校重视抓好各科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要求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统一课程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双基”和“能力”要求、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课时安排和进度调整。

要求备课组长做好计划安排,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过程进行记录,教研组长给予具体指导和跟进督促,教学部门通过检查备课组活动记录和教师教案资料,加以宏观掌控,使集体备课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在强调统一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情,努力挖掘各种潜力,充分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和特色。

(2)抓好上课环节。

学校要求教师上课要做到提前到达教室候课,做好上课前的组织工作;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探究为主线、以学生会学为主旨,真正体现一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教学活动为了一切学生;

突出重点和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讲课效益。

(3)合理布置作业。

我校制定了《彭湃中学各学科课外作业量的规定》,要求教师作业布置要做到及时、适量,目的性、针对性强,批改有评语、讲评有重点,学校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注重质量分析。

要求教师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合理安排各学科的测练和考试,重视对每一次测试的质量分析会,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按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写好质量分析,归档备查,把考试纳入规范管理之中。

3、确立发展性评价观,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模式

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学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

为此,我校以发展性评价观构建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评价模式,力求对学生的评价达到客观、全面;

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更体现学生的需求和期望,较准确、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业、成长生涯,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1)采用学分认定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校制定了《彭湃中学学生学分认定方案》,必修课、选修课均采用学分制,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经过自评、学习小组互评、科任教师、科组长、教导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呈报认定学分,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过程性评价

我校采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三个层次完成,评价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习方法、合作精神、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方面做出评价。

(3)考试评价

为了适应新课程实验,我校采取了按高考的模式混编考试座位,由电脑随机派位的形式,严格监控试题质量,力求题目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试题中努力构建“三维目标”,使考试做到既让全体学生能达到毕业的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我校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学分认定、《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等结合起来,在评价方法上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价。

评价结果为学生发展提供信息,为学生毕业提供依据,为高等学校录取作参考。

4、加强科研,以科研兴教

教育科研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制定了教学科研的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科研促教效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