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模板Word格式.docx
《基层医院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院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模板Word格式.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赋
分
实施要点与标准
分值
扣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15
1.用物:
⑴输氧用物:
医嘱本、输氧卡、氧气筒、氧气架、扳手、流量表、湿化瓶、蒸馏水、无菌杯内盛纱布及通气管、吸氧管、小药杯(内盛清水)、棉签、弯盘、手电筒、剪刀、笔、钟表、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
⑵停氧盘:
纱布、弯盘、棉签
7
2.环境安全:
室内无烟火、易燃品、火炉、暖气管
2
3.氧气筒处于备用状态(穿衣戴帽、悬挂“有氧”“四防”)牌标志)。
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系好安全带。
4
4.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评估
10
1.患者意识及缺氧程度,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5
操
作
要
点
50分
1.查对医嘱与输氧卡。
2.装表:
①开氧气筒总开关→吹尘→关紧。
②装氧气压力表装置→上通气管→湿化瓶内倒入1/3到1/2的蒸馏水→上湿化瓶。
③关流量表开关→开总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氧→关流量表开关。
9
3.推氧气筒及用物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
3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并清洁鼻腔。
5.连接吸氧管→开流量表开关→按医嘱正确调节氧气流量。
6.检查吸氧管通畅,将鼻塞轻轻插入鼻腔内,妥善固定。
7.询问患者感受,交代注意事项。
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8.再次核对,记录用氧时间、流量、签名,挂输氧卡。
9.整理用物,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及用氧效果(呼吸、面色、神志)(口述)。
10.患者缺氧状况改善,遵医嘱停氧(口述)。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11.拔出吸氧管,擦净鼻孔周围。
12.关总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气→关流量表开关。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14.整理床单位,分类处理用物,洗手,护理记录。
(报告操作完毕)
提问
相关知识
评
价
1.操作准确、熟练。
2.无菌观念强,查对规范
3.与患者沟通有效,体现关怀。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1.调节和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3.输注药液,以起到药物的作用,达到控制感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抢救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
(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三)调节滴速的原则:
1.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老年、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以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
3.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查对制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刺入静脉内再用药。
2、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使其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输液瓶内需加入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2.长期输液患者应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昏迷、躁动或小儿输液必要时备夹板绷带。
扎止血带不宜过久。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局部有无渗漏,如有故障及时处理。
合理调节滴速,及时接瓶,防止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4.抗菌素必须现配现用,抽吸药物时剂量准确。
5.连续静脉滴注患者须每日更换输液器。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12分钟)
姓名:
考试日期:
得分:
前
准
备
医嘱本、输液卡、笔、钟表、药液及药物、输液器、配药注射器、备用输液针头、无菌纱块、无菌持物钳、棉签、碘伏、75%酒精、砂轮、止血带、输液贴、剪刀、弯盘、输液架、锐器盒、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
必要时备急救盒、网套、夹板、胶布。
8
2、三查八对按医嘱准备好所需药液、药物,湿抹药液瓶。
3.环境清洁无尘、光线充足。
4.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估
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患者合作程度、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肢体活动度。
(口述)
2.评估环境,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询问大小便。
55
1.核对医嘱与双份输液卡。
2.配制药液:
核对并检查药液,在输液瓶签上写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套网套)→开启瓶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口。
核对并检查所要加的药物→消毒安瓿及砂轮→锯痕→酒精棉签去屑→取无菌纱块包住安瓿颈部折断。
检查注射器→抽取药液注入溶液中→再次核对(对药液、药物与输液卡)→在输液卡配药人栏签名,请它人核对后丢弃安瓿。
消毒瓶口,检查、打开输液器插入瓶塞,关闭输液器开关。
3.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
液体挂于输液架上,排气。
4.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0.5%碘伏消毒皮肤直径≥5cm→备胶布,待干→扎止血带。
5.再次消毒皮肤→再次核对患者、药物等各项与治疗卡是否相符,检查空气是否排尽。
6.嘱患者握拳→绷紧皮肤,与皮肤呈15—30o角穿刺→见回血,再平行推进少许,松止血带、螺旋夹,嘱患者松拳。
7.见液体滴入通畅,输液贴固定针头,必要时固定输液肢体。
8.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再次核对,床旁输液卡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字。
9.整理床单位,将呼叫器置于患者可及位置。
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交代注意事项。
10.整理用物,洗手,治疗室输液卡记录时间、滴速、签名。
11.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滴速、有无输液反应,及时更换液体。
12.拔针:
输液完毕,携拔针盘(治疗盘、棉签、弯盘)至患者床旁,核对,解释,拔针,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至无出血。
13.整理用物,洗手,取下口罩。
33
2.无菌观念强,查对规范。
肌内注射技术
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口述和提问
一、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
⑴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适体位,便于进针。
⑵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⑶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针头,进针要深。
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先注射刺激弱的药物,后注射刺激强的药物。
二、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及定位方法
1、常用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血管、大神经较远的部位。
以臀大肌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在臀大肌处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2、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法的部位选择:
a、十字法:
自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b、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的定位方法:
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外侧和髂嵴下缘处,这样形成一个三角区,注射部位在此三角区内。
b、3横指法:
以髂前上棘外侧3横指处为注射部位。
(3)上臂三角肌定位法:
从肩峰到肘部尺骨鹰嘴连线,上1/3为注射部位。
三、注意事项:
⑴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辰。
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⑶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
⑷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⑸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便从根部折断。
四、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注射时勿紧张,肌肉放松,使药液顺利进入肌组织,利于药液的吸收。
(2)告知患者所注射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肌内注射(时间:
8分钟)
姓名
考试日期:
年月日得分
13
1.用物:
医嘱本、治疗卡、笔、钟表、注射药物、注射器、小治疗盘、无菌巾、无菌纱块、无菌持物钳、碘伏、75%酒精、棉签、弯盘、砂轮、剪刀、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必要时备急救盒、屏风。
2.环境清洁无尘、光线充足。
3.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1.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及注射部位状况(有无红肿、硬结、瘢痕)。
2.向患者讲解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52
1.查对医嘱与治疗单,铺无菌盘。
2.核对药液、检查药液。
3.用0.5%碘伏消毒安瓿及砂轮→锯安瓿→用75%酒精棉签去碎屑→取无菌纱块包住安瓿颈部折断尖端。
4.检查注射器→按规范抽取药液→排气→针头套针帽及/或原药安瓿→核对药液,请它人核对→放置于无菌巾内。
5.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
6.松开床尾盖被,助患者取正确姿势(如为侧卧位:
下腿稍弯曲,上腿伸直),暴露注射部位、定位。
7.0.5%碘伏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
8.再次核对患者、药物等各项与治疗卡是否相符。
9.再次消毒,检查注射器内空气是否排尽。
10.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如握笔状,以中指或无名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手腕的力量,将针头快速垂直刺入肌内2.5—3cm,针梗勿全部刺入。
11.一手固定针头,一手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推药液。
12.密切观察有无药物反应并询问患者感受。
13.注射毕,快速拔针,用干棉签压针眼至无出血。
14.再次核对安瓿,助患者(穿裤子)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5.观察患者反应,交代注意事项,签执行时间与姓名。
16.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置),洗手,记录(口述)。
44
32
22
23
1.操作规范、熟练,注射部位准确。
2.与患者沟通有效,体现关怀。
3.严格无菌,查对规范。
皮内注射技术
一、目的:
用于药物的皮肤过敏实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二、注射部位:
药物过敏试验:
前臂中、下段内侧;
预防接种的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
三、皮试注意事项
1.如患者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2.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要准确,并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3.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患者及家属,并予注明。
4、过敏试验时的健康教育:
嘱患者勿按揉局部,暂勿离开病房,20分钟后观察结果,如有不适立即告诉护士。
四、青霉素皮试结果评价标准
阴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
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5、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药,就地抢救。
2、患者体位:
平卧,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并注意保暖。
3、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4、改善缺氧症状:
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5、根据医嘱给药: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5%—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此药有抗过敏作用,能迅速缓解症状。
根据病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纠正酸中毒或抗组胺类药物等。
6、心跳骤停的处理:
如发生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同时施行人工呼吸。
7、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它临床变化,并作好病情动态的护理记录。
患者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13分
医嘱本、治疗卡、笔、钟表、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小治疗盘、无菌巾、青霉素(80万u)、0.9%生理盐水(瓶装)、启瓶器、5ml及1ml注射器、皮试针头、络合碘、75%酒精、棉签、胶布条、砂轮、弯盘、剪刀、急救盒、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
10分
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2.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状况。
3.询问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
52分
1.查对医嘱与治疗卡,检查无菌巾包,铺无菌巾于小治疗盘中。
2.核对并检查生理盐水、青霉素剂量、质量及有效期,启开并消毒生理盐水、青霉素瓶口。
3.检查5ml注射器并打开,矫正生理盐水瓶内负压后抽吸4ml生理盐水,注入青霉素瓶内摇匀,稀释至每ml含青霉素20万u。
4.检查1ml注射器并打开,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摇匀,每毫升含20000u。
5.再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摇匀,每毫升含2000u。
6.第三次取上液0.1ml(或0.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摇匀,每ml含200u(或500u)。
每次配液均排净空气。
7.生理盐水瓶上注明“溶青霉素专用”及开瓶时间,注射器上注明“青霉素”及配制时间,检查并更换针头置于无菌巾内。
8.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
9.取舒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再次核对。
10.75%乙醇再次消毒皮肤,检查注射器内空气是否排尽,调整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消毒区外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5o角刺入,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皮试液0.1ml(含20u),使局部形成一皮丘,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暴露注射局部。
11.再次查对,在治疗卡上记录时间、签名。
12.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
13.二十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试结果。
14.用物分类处置,洗手,取下口罩。
6
15分
1.动作轻柔、准确,操作熟练、规范。
3.严格无菌与查对制度。
手卫生
一般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适用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其它按外科手术要求的操作之前。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手卫生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时间:
项目分数
操作步骤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手部不佩戴饰物,修剪指甲,挽起衣袖
用物准备:
洗手池设备、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手消毒凝胶、擦手纸或热气干手机、无菌毛巾、指甲剪、医用/生活垃圾桶
环境准备:
清洁,光线充足
过
程
70分
一般洗手法
36分
用流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取适量皂液或肥皂于手掌表面,以环形动作,双手相互揉搓,产生泡沫
六步洗手法:
(每步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揉搓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尖和指缝)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揉搓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反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16
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一次性纸巾或擦手毛巾(应一用一消毒)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外科手消毒34分
修剪指甲,挫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取适量皂液或其它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认真揉搓2分钟以上
用流动水冲净上述部位
使用无菌干手毛巾擦干上述部位
取适量手消毒剂涂抹至已洗手的上述部位,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
11
口述
表述清楚,音量适中;
内容准确;
语句通顺,流利
举止端庄,仪表大方,有效应变,动作轻柔
无菌技术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5.每个容器只能放一把持物钳或镊
戴无菌手套法
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取用无菌溶液法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无菌容器使用法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铺无菌盘法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
⑴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⑶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⑷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⑸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⑹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
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⑻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时间:
项目
分数
20分
护理
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
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人员走动。
2、操作台干燥平坦,根据操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持物钳及容器。
护士
准备
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熟悉无菌操作技术原则
用物准备
1、治疗盘、治疗卡、笔、钟表、无菌治疗巾包、无菌物品包、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无菌手套、无菌储槽(内放弯盘一个)、无菌溶液、擦布、治疗碗、洗手液、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
2、检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