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16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观,本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进入多声部合唱练习。

2、巩固小学期间学到的全部歌唱知识。

3、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1、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要适度而不夸张。

 4、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时,注意鼓励学生个人独立的感受和理解。

 5、通过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第一课跳起来

教学目标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在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过程中掌握3/4拍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捷克斯洛伐克民歌《土风舞》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小步舞曲》;

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聆听《那不列斯舞曲》

1.《那不勒斯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2.聆听:

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

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

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

3.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

《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

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钢琴曲《小步舞曲》

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

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

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乐曲为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接着音乐又趋平静:

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仿佛是小溪在缓缓地流淌。

现在我们听到的音乐还加入巴赫所写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调,所以与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形成了调性、调式的色彩对比。

前者显得更为明朗,后者则给人以淡雅柔情之感。

最后,《G大调小步舞曲》再次出现,构成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听来也别有意趣。

乐曲用弦乐和羽管键琴演奏,更能体现17、18世纪时期的巴罗克音乐风格。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

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

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作曲家介绍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

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

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

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

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舞曲”体裁说明。

6.小结:

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

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表演《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知识导入:

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

3/4拍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民歌《我们大家跳起来》:

欣赏《我们大家跳起来》演唱。

设问:

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德国的风土人情吗?

歌曲是几拍子的?

第二课时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

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2.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3.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

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4.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音乐知识:

3/8拍

1.拍号的含义:

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学吹竖笛

1.复习“567”五音指法及乐曲《划小船》[见四(上)第七课教材]。

2.跟我学:

(1)按本教材中的谱例,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学,吹好“567”三音。

(2)教师任意在“567”五音内变节奏变音型,让学生跟着学吹。

(3)分小组由学生轮流任小老师,即兴吹奏五音,其他学生跟着学吹。

3.练习吹奏二声部长音[教材

(一)谱例],注意声音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4.吹奏乐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1)教师示范。

(2)全体学吹。

吹奏要注意曲调的流畅,注意十六分音符及附点音符节奏。

(3)在熟练的前提下,可请一部分同学以新疆舞的动作表演“竖笛与新疆舞”。

第三课时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学唱《跳吧,跳吧》;

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学过程: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

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

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

,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

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8.课后反思:

第二课《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

1.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的突破方法:

1.利用多种感官(听、唱、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悲伤情绪所起的作用。

师生问好。

师:

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40分,我们今天的音乐旅程是--欣赏。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一、听六段录音

师放六段音乐录音。

生静听。

讨论:

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

生:

听辨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根据自己的理解答。

答案:

第一段、第三段、第五段

二、复听:

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哪些地方有区别?

生:

完整地听三段录音。

小结:

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三、演唱主旋律:

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

生可以讨论也可以独立回答(不要求学生的语言多精确,贴近意思就可以了)(教师出示主旋律)。

用口琴示范演奏。

可以边听边轻声唱。

师无伴奏和学生一起唱。

生无伴奏和老师一起唱。

师口琴伴奏。

生演唱。

四、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是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

按自己的理解分析。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速度:

缓慢的

节奏:

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

下行

五、扩展:

1.歌曲欣赏:

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完整地听歌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出示歌词)

小结--悲伤的牧羊姑娘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牧羊姑娘》。

根据自己的理解取名字。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六、结束:

咱们欣赏了一首动人的《牧羊姑娘》。

最后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结束今天的音乐旅程

教后反思:

第三课《水乡》

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

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2、引导学生用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这一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唱和表表演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导入。

2、提问:

这首歌曲主题是什么?

表现什么故事情节?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作品简介

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欧洲传统歌剧分为:

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就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主要内容为1930年前后,湖北沔阳县委把赤卫队撤离后,当地白极会头子彭霸天在国民党部队的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

刘闯有勇无谋,枪打密探而暴露目标。

韩英在掩护队伍撤退中,与分队长王金标一同被捕。

后来王金标叛变,韩英宁死不屈。

敌人把韩英的母亲找来劝降,韩英母女互相勉励,坚贞不屈。

敌人把叛徒王金标放回,想诱骗赤卫队进入伏击圈。

此时彭霸天的副官表露了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护韩英逃脱。

韩英回到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红军作战,消灭了彭霸天。

2、学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3、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再次聆听感受音乐。

5、音乐活动(分组进行)

⑴根据歌曲意境用笔描绘出你所感受的画面。

⑵根据音乐编排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6、课堂展示

⑴请美术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⑵请舞蹈组表演舞蹈动作

7、课堂回顾教师总结

1、认识D.S.反复记号

2、歌曲《采菱》

1、通过学习D.S.反复记号,能够准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2、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采菱》,知道这是一首具有浙江民歌风格的歌曲。

3、即兴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从而受到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2、准确创编新歌词,并试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图片)

一、情境导入:

设问导入:

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

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板书歌曲《采菱》

二、寓教于乐

1、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

(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

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2、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过渡语:

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

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播放音乐,学生回答)

3、教师范唱歌谱。

(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

4、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1)教师教唱2遍。

(2)生随琴视唱。

(3)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4)随琴完整视唱曲谱。

5、学唱歌词

(1)听音乐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

师生一起随琴唱词

(2)随琴加前奏演唱歌曲。

有进步,同学们在唱歌曲时,你发现歌曲里有你不认识的新朋友了吗?

有!

D.S。

(3)认识反复记号D.S.

这首歌曲只有一段,但有了反复记号D.S.,我们就要再唱一遍。

(4)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

自己写一段旋律用上D.S。

(5)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师小结:

同学们唱得不错,看来大家已经和D.S.反复记号交上朋友了,请你不要把这位新朋友忘了!

(设计意图:

认识反复记号,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此知识,并会在歌曲中运用)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1)大家看歌曲的前两句都唱了些什么?

(创设水乡情景)

水乡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演唱?

(抒情)

(2)“动听的泉水”,应怎样唱?

(愉快、欢快的心情来演唱。

学生唱一唱。

(3)请大家听听老师唱第四乐句,看有什么感觉?

(教师范唱“啊划呀划”,并稍加身体动作。

有种流动的感觉)

(4)最后一句又重复了第一

(5)师有感情的范唱。

注意表情内心的结合。

通过简单的歌曲处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涵,用表情、歌声来表现歌曲。

2、随琴完整的唱歌曲。

(要求:

面带微笑,有感情)

四、小结

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以后,不但认识了新朋友D.S,而且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最让老师欣慰的是你们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歌词,用自己创作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表达艺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用舞蹈,也可以用绘画,还可以用相声小品等不同的形式,创作你的家乡表达你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之情。

布置课后用不同形式创作,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

下一节课请同学们展示创作。

1、欣赏《水乡船歌》

2、学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1、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引导学生能够听辩出乐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部分之间的异同。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2、在学唱中认识中强、中弱的力度记号,并会在歌曲中运用。

听辩出乐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比较乐曲几部分之间的异同。

一、初听。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演奏乐器和演奏形式。

(1)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哪些乐曲?

演奏主旋律的是什么乐器?

(2)复习笛子、二胡、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的知识,出示《水》

二、复听,让学生轻声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听后讨论:

(1)请根据音乐的情绪,分别用“抒情优美的,”“活泼欢快地”来表示乐曲的不同部分。

并说说音乐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2)唱一唱主题12,再呱呱音乐,说说它们之间除了情绪上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

(3)第三段旋律和哪一段相同?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

3、在学生熟悉乐曲的结构和乐曲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聆听,当笛子演奏主题旋律时,还伴随着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你能听出来吗?

4、小结:

这是一首具有江南音乐风格的器乐曲,作品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

三、学唱歌曲引入

说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引入歌曲。

四、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

(1)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觉得这首歌曲具有怎么样的风格?

(3)与平时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学唱歌曲

(1)一句一句教唱。

(2)注意弱起

(3)唱准2-61-64-2等音程。

3、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

4、表演唱

(1)讨论角色的特点。

(2)与同桌创编神态、动作、表情来演唱。

5、上台表演,相互评论。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课《童年的音乐》

音乐中的故事欣赏《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

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

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教学难点:

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一、复习旧知

教师用长笛吹奏或录音播放一段学生熟悉的音乐,并提问是什么乐器及它属于西洋乐器还是民乐。

分类:

弓弦、木管、铜管、打击乐(分别说说代表乐器)根据刚才同学们对旧知识的巩固,老师带来了这样一小段音乐,请同学们听一听。

二、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听凯旋主题,想象】

你觉得这段音乐是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设疑:

这支队伍他们之前究竟又经历了什么?

(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交响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现在就请我们的主人公们闪亮登场!

三、认识故事人物、演奏乐器及音乐主题

1.出示故事中的七位主人公

2.播放主人公的主题音乐,听一听,猜一猜哪个主题代表哪个故事主人公。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趣的音乐小故事,这是现代著名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

故事中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彼得,还有一只狼,这个故事叫?

对了,就是《彼得与狼》。

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彼得和狼还有谁呢?

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出示主人公的图片)。

这几个主人公都有他们各自的音乐,你想完全明白这个故事,就一定要先知道这些音乐。

而且,在这个故事里有许多乐器参加,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认识他们吗?

(课件出示:

小鸟、小鸭子、猫、狼。

在动物下方出现乐器图片: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三支圆号。

)--说说这些乐器的名称?

四、聆听音乐、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讨论:

说一说乐器的音色以及以及乐器所代表的人物和动物。

2.小组汇报的形式说一说并找同学到前面试着演一演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长笛:

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

(在这首乐曲中长笛的高音区清脆、透明的音色,模仿小鸟的叫声。

吹奏出快速华彩乐段,表现灵活好动。

小鸟:

轻快、活泼、跳跃

双簧管:

音色柔和、清悠。

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的旋律。

(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上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鸭子:

摇摇摆摆、蹒跚步伐

单簧管:

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

(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

)懒猫:

机警、敏捷、欺软怕硬

大管:

低音乐器,音色浑厚又低粗,适合表现诙谐、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用大管所特有的浑厚又低粗的声音描写老爷爷的龙钟神态,以及在节奏音调上又着意刻画了老人喋喋不休地规劝孙儿和自言自语的形象。

老爷爷:

严肃、龙钟神态,喋喋不休(唠叨)

圆号:

声音柔和、丰满。

(用三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造成阴林可怕的狼嚎声,描写狼的出现和行动。

狼:

阴险、凶狠、可怕

定音鼓:

(猎人的枪声是用定音鼓和大鼓的音响来代替的。

定音鼓最擅长表现力度变化。

猎人:

坚定

小提琴:

明亮圆润、(用小提琴奏出了一种温暖的情感,富有歌唱性。

主人公彼得是用全部的弦乐演奏的,旋律代表的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彼得:

善良、勇敢、机智

五、简介“交响童话”和作者普罗柯菲耶夫

《彼得与狼》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童话,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

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普罗柯菲耶夫。

六、课堂小结

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的斗争,就能战胜敌人。

少先队员应该不怕苦难,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

彼得是勇敢的,让我们和彼得一起分享这份胜利和快乐,把大灰狼抬回动物园吧!

(自信活泼的走出教室,再次播放管弦乐演奏的凯旋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