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806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doc

近年来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现状研究的综述

摘要:

从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明确规定把提

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要内容。

但是,国内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频频发生,现在我就对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现状的研究文献作个综述。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网络化的系统工程,已经形成一种全社会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

然而,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的第二个高峰。

其生理,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的发展,是人生中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

有一些中学生受不了来自学校,父母的压力。

慢慢性格变得孤僻或脾气暴躁。

甚至有的学生用网络游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不悦,渐渐地诱发中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影响社会环境治安和导致中学生辍学,再而导致我国中学的教育质量下降,最终不利国家发展。

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今的热点,我就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文献作如下综述。

1对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

1.1文献检索的范围和方法

使用了“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1999年到2011年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进行检索。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没有进行分类检索,使用“主题=关键词”为检索项,先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字进行检索,然后再以“中学生”为关键字在结果中进行第二次检索。

1.2文献检索的结果及分布

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14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其中有7篇是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889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有篇64是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年份

99~00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0

10~11

11~12

篇数

0

0

0

2

5

7

10

7

11

9

10

11

百分比

0

0

0

2.78%

6.94%

9.72%

13.89%

9.72%

15.28%

12.5%

13.89%

15.28%

1.2.1时间分布见下表

通过此表可知:

从2006年到2011年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高达总量的80.56%,我国近年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越来越大,并逐渐形成重点。

1.2.2作者地域分布:

北京1,天津0,上海6,重庆6,黑龙江0,吉林6,辽宁3,内蒙古7,河北4,山西0,陕西2,河南2,安徽0,江苏4,浙江1,湖北5,湖南1,江西2,福建3,山东11,甘肃2,宁夏0,新疆0,青海0,西藏0,四川2,贵州0,云南3,海南0,广东1,广西1

1.2.3国内外分布

70篇均属于对研究我国各个地区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其2篇是论述台湾和澳门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2.4研究方法分布

使用调查法的有17篇比较研究法2篇理论推导有10篇

1.2.5研究内容分布

在所读的29篇博士硕士论文中,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的有9篇,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2篇,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的有3篇,其中有23篇是研究我国内各个地区省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究。

(由于文章过多只选了其中的29篇阅读)

2研究内容综述

2.1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视,并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步融入社会、学校、家庭的意识,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

李爱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中指出: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缺乏新意,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忽略了实践环节和学生的接受心理。

再例如:

敖方言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探》中写道:

我国中学实施心理辅导的基本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但中学心理辅导有效、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认为主要由学校的学业竞争压力,家长的期望压力,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青春期)这三个方面构成。

例如:

汤文芬在《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指出:

中学生逆反心理,心理脆弱,繁忙的学业,激烈的竞争,是影响中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而佟荣颐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则认为导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家庭教育走进误区,家长素质偏低,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学生智力,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竞争激烈。

2.3对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

认为可以自上而下地实施措施,从教育行政部门出发加强对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加强学校的心理教育师资培训;家长与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指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学生需要自己克制特殊时期的性格缺陷等问题。

例如:

章庆庆在《“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中提出的对策有:

国家优化社会环境;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体制;普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

再例如:

肖文婵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中提出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研究建议

3.1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性研究不足

在查到的很多论文中都用了调查法,都对所调查的地方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再提出建议。

但是在提出意见之后的具体实施的情况并没有再一次进行调查,仅仅是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原因,没有达到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初目的,所以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践性。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更注重研究结果的使用性,才能更好的辅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2缺乏比较研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国家都要经历的问题,我国对于这方面发展较晚,需要国外的经验进行借鉴,以免走弯路。

但是在所查到的文章中,大都写的都是关于国内各个地区省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只有一篇是写中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国外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发达国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与我国的情况相比较,然后去粗取精。

3.3可深入研究某些特殊的问题和领域

可针对某些特殊的问题和领域开展的研究,如:

农村地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残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参考文献:

[1]章庆庆,“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D],绍兴县轻纺城中学.2011.

[2]施丽君,05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

[3]李胤,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张伟宏,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

[6]翟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科学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

[7]汤文芬,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

[8]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

[9]吴海银,试论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陈妙,台湾地区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干预的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2]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3]杨方旭,我国高校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9.

[14]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15]吴红梅,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16]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

[17]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D] ,华东师范大学.2003.

[18]曹民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9]肖旻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0]何风雪,中学生的父母心理健康控制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

[21]李蕊,中学生的人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2]于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3]佟荣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4]李朝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5]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6]胡春森,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7]李爱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8]敖方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9]李雷雷,重庆市中学生亚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

中学生学业压力因素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

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

为此,我们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以对症下药。

二、本研究依据的理论核心概念表述

因素是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班杜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分为主体,行为及环境三者之间构成动态的交叉互动关系。

根据中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过程中努力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维度。

一是主动应对策略,二是被动应对策略,三是维持性应对策略。

三、研究目的(对象、目标、用途)

1、研究对象:

六盘水市的中学生,包括农村和市区的重点、公立普通和私立普通的中学生。

2、研究目标:

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因素

3、研究用途:

对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因素进行收集、分析、总结,从而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辅导,再而达到恢复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

四附:

操作术语和问卷:

操作术语

含义

具体分类

题号

主动应对策略

面对压力个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认知和行为努力

1、解决问题

2、主动求助

3、采取行动

被动应对策略

压力情景下,个体不得不做出努力

3、宣泄

4、退缩

5、逃避,回避

6、幻想

维持性运动策略

做出部分的、有限的、努力来改变压力情况和缓解压力

7、自我克制

8、自我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