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058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例子:

笔记与书 反应条件:

高温、光、催化剂等

  2、反应机理:

自由基反应

反应阶段:

链引发只产生自由基不消耗

链增长消耗一个自由基同时产生另一个自由基

链终止只消耗不产生自由基

  反应条件:

光、热、过氧化物(书P51);

一般在气相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

     3、反应取向:

烷烃中H活泼型顺序:

叔H〉仲H>伯H(C—H键离解能越小,均裂吸收能量越小,易取代)

      形成自由基需能量:

CH3•>1°

>2°

>

自由基

    自由基稳定性:

CH3•<1°

〈2°

<

自由基(自由基中间体越稳定,反应越容易发生)

    4、卤素与烷烃卤化反应活性:

氟>

氯>溴>碘

   卤素与烷烃反应选择性:

氟〈氯〈溴<

氧化反应:

燃烧(完全氧化)、部分氧化反应(笔记、书P56)

异构化反应

裂化反应(自由基型反应):

分类、特性、用途

六、烷烃得主要来源与制法

 来源:

石油、天然气

实验室制法:

烯烃加氢、Corey-House合成

Chap3脂环烃

一、命名

 单环:

与烷烃类似;

次序规则;

环上C数小于与环相连碳链或碳链连有多个环时,常以碳链为母体,环作为取代基。

二环:

联环、螺环、稠环、桥环

桥环:

双环【a、b、c】某烃

螺环:

螺【a、b】某烃

二、构象

环稳定性:

三元<四元<五元、六元[环张力(可用每个亚表示甲基燃烧热)越大,分子能量越高,稳定性越差,越易开环]

环丙烷:

3个C共平面,易开环加成,性质活泼

环丁烷:

4个C不共平面,不稳定,易开环加成

环戊烷:

5个C不共平面,角张力较小,较稳定,性质与开链烷烃类似

环己烷:

6个C不共面,无张力

    椅式构象:

a键、e键,构型翻转(a、e互换)

   环上有取代基时,e键取代比a键取代稳定(会判断稳定构象)

三、反应

取代反应:

五元、六元环易取代(卤化反应)

氧化反应:

室温下环烷烃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用于鉴别烯烃或炔烃、环烷烃)

   加热或催化剂,环烷烃被氧化

加成反应:

小环环烷烃(环张力答,易开环加成)

      加H

      加卤素(环丙烷与开链烷烃区别)

 加卤化氢:

(环烷烃衍生物环断键发生在H最少C与H最多得C间)

四、脂环烃来源及制备

只要来源:

石油

制法:

芳香族化合物氢化、分子内关环、双烯合成

Chap 3不饱与烃

命名:

1、烯基与炔基:

  2、衍生物命名:

烯烃以乙烯为母体;

炔烃以乙炔为母体.

3、系统命名:

①含双键或三键碳链为主链

    ②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一端编号

   ③同时含双键与三键时,先烯后炔.

     ④优先使双键与三键位次与最小;

在处于相同位次编号时,使双键编号低

4、顺帆异构体命名:

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同侧为顺式;

5、Z,E-命名法:

①大基团在双键同侧为Z,不在同侧为E

②官能团大小次序规则:

按原子序数排序,同位素D〉H

(绪论时ppt或笔记)C(C,C,C)>

C(C,C,H)>

C(C,H,H)>

C(H,H,H)

     —C≡CH >—CH=CH2

Chap3

(1)烯烃

 一、结构

乙烯中六个原子共平面;

π键特性:

不能自由旋转;

键能小;

电子云流动性大,受核束缚小,易极化。

二、同分异构体

C4以上得烯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

三、物理性质

状态:

C4以下气体,C5-18液体,C19以上固体

沸点:

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大;

正构〉异构;

内端烯>末端烯>

同碳数烷烃;

顺式>

反式

熔点:

分子对称性大,熔点大;

内端烯>

末端烯;

反式烯>

顺式烯

四、化学性质:

烯烃得反应都就是围绕着π键进行(π键电子云流动,可作为一电子源,起lewis碱得作用,亲电加成反应;

α—H,受C=C影响,可发生取代反应。

 催化加氢:

生成烷烃

  催化剂:

Pt、Pd、Rh、Ni;

RaneyNi

 立体化学:

顺式加成

反应意义:

制备纯烷烃;

据吸收氢气体积。

测定分子中双键或三键数目

氢化热与烯烃稳定性:

氢化热越大,稳定性越小(取代基越多,越稳定)

  稳定性:

R2C=CR2〉R2C=CHR>RCH=CHR,R2C=CH2>RCH=CH2>CH2=CH2

  反-RCH=CHR〉顺-RCH=CHR

五、化学性质:

亲电加成

(一)与卤素加成:

   1、反应意义:

烯烃鉴别(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得变化);

制备连二卤化物常用方法

 2、反应机理:

 

         Br+首先进攻

  离子型反应、需极性条件(微量水)

        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与双键上取代基吸电子或斥电子有关)

  3、立体化学:

反式加成(负离子从背面进攻)

  

(二)与卤化氢加成:

有C+中间体生成,会出现重排

    1、反应意义:

生成卤代烃

2、反应速度:

HI>

HBr>

HCl(因为酸性HI>HBr>

HCl,酸性强易失去质子)

 3、反应机理:

马氏规则:

因为C+中间体稳定性(烯丙型,苄基型>3>2>1〉甲基型)。

 注意重排现象

  4、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

反马

   只能与HBr反应

      反应机理: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瞧笔记)

  (三)与硫酸加成(再与水反应相当于间接水合)

 1、硫酸构造:

有两个活泼氢

 2、反应意义:

间接水合制备醇;

分离、提纯、鉴别烯烃

    3、遵循马氏规则

(四)与次卤酸加成(次卤酸酸性弱,不断氢,而就是HO-|X+)

1、反应意义:

生成β-卤代醇(X—C—C-OH)

2、实际操作:

烯烃与氯+水反应.

  (五)与水加成

控制条件、改变催化剂(磷酸或硫酸),直接水合

  直接水合意义:

制备醇

 (六)硼氢化反应:

顺式加成、反马、不重排

  1、反应机理:

BH3BH2+(亲电基团)+H-

       

   2、简单记忆:

     3、反应意义:

制备伯醇

  (七)羟汞化—脱汞反应(ppt及笔记)

六、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

三键比双键易亲核加成,详见炔烃。

七、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一)环氧化

  1、烯烃+有机过酸====环氧化合物(保持双键构型)

  2、

   3、可能用过氧化氢来代替过酸

 

(二)高锰酸钾氧化

   1、反应意义:

烯烃鉴别(溶液颜色变化)与结构推导

  2、碱性/中性高锰酸钾:

生成邻二醇,顺式

    3、酸性:

(三)臭氧化

 1、反应意义:

推导烯烃结构

2、

(四)催化氧化(书上反应:

制备环氧乙烷)

八、化学性质:

聚合反应(书上反应)

九、化学性质:

α—氢原子得反应

(一)卤化反应(自由基取代)

  1、特别:

NBS(专门溴代α-氢原子)

    

  烯丙位重排:

(二)氧化反应

 

十、烯烃制备:

β-消除反应

1、醇脱水

 2、卤代烃脱卤化氢

Chap 3

(2)炔烃

一、结构

四个原子共直线;

—C≡C-中有一个σ键、2个相互⊥得π键;

sp杂化轨道中得S成份多。

(S电子得特点就就是离核近):

比双键易发生亲核加成

二、同分异构

炔烃:

C4以上得炔烃只有碳链异构与位置异构,无顺反异构

1、沸点:

正构>

异构;

内端〉末端;

2、熔点:

分子对称性大,炔熔点大;

内端>

末端;

π键:

与烯烃类似得性质

  2个相互⊥得π键:

有不同于烯烃得性质:

如炔氢酸性

 

(一)催化加氢:

与烯烃类似

1、使用特殊催化剂,使炔烃部分加氢得到烯烃

  常用催化剂:

lindlar:

  Pd-CaCO3/HOAc(Pd沉淀于CaCO3上,再经HOAc处理)

  Cram催化剂:

Pd/BaSO4-喹啉 (Pd/BaSO4中加入喹啉);

ﻫP—2催化剂:

Ni2B(乙醇溶液中,用硼氢化钠还原醋酸镍得到)。

P-2催化剂又称为Brown催化剂。

 

2、同时双键与三键,三键优先加氢(除杂烯烃中混有炔烃)

(二)还原加氢

得到反式烯烃

得到顺式烯烃

(三)氢化热与稳定性:

与烯烃类似,取代基越多,氢化热越低,稳定性越高

五、化学性质:

1、检验三键(溶液颜色变化);

制备连二卤代物

2、反应活性:

烯烃〉炔烃

(二)与卤化氢加成:

(三)与水加成:

出现烯醇式会重排成为醛或者酮

(四)硼氢化反应(瞧ppt,考前再瞧一下)

六、化学性质:

1、C≡C得电子云更靠近碳核,炔烃较易与ROH、RCOOH、HCN等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2、制备乙烯基醚:

七、氧化反应:

(一)高锰酸钾氧化:

生成羧酸或二氧化碳

 1、

 2、反应意义:

检验三键并推导结构

(二)臭氧化:

生成α-二酮与过氧化氢,随后过氧化氢将α-二酮氧化成羧酸

  

八、聚合反应(书上反应)

九、炔烃活泼氢

(一)炔氢酸性

 1、酸性:

水>乙醇〉乙炔〉氨>乙烷

2、碱金属炔化物:

反应物:

钠、钾或氨基钠(不能用氢氧化钠)

3、反应意义:

生成炔钠,再与伯卤代烃制备延长碳链得炔烃。

 

(二)过渡金属炔化物

1、

2、反应意义:

鉴别炔烃【内端炔(不发生这个反应)与末端炔】

十、炔烃制备

1、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常用试剂:

氨基钠、KOH-CH3CH2OH

2、伯卤代烷与炔钠亲核取代,形成延长碳链得炔烃.

Chap4二烯烃共轭体系共振论

一、二烯烃得分类与命名

1、通式:

CnH2n-2  

2、据分子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分类

3、命名:

与烯烃类似;

   用阿拉伯数字表明两个双键位次,用“Z/E”或“顺反"

表明双键构型.

构象异构:

S—顺- 两个双键位于单键同侧

S—反- 两个双键位于单键异侧

二、结构

 

(一)丙二烯(书上P120):

线性非平面分子

 

(二)1,3—丁二烯:

所有原子共平面;

键长平均化趋向;

除去双键C得π键,还有离域得π键

三、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

三个会三个以上互相平行得p轨道形成大π键.

 参与共轭体系得p轨道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分子所处σ平面;

相邻p轨道之间从侧面肩并肩重叠,发生键得离域

  电子离域:

共轭体系中,成键原子得电子云运动范围扩大现象。

  也称为键得离域,就是共轭体系能量降低.

  

(一)π—π共轭(典型:

1,3-丁二烯)

   1、共轭效应:

由于电子离域使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键长区域平均化得现象

 2、离域能:

由于共轭效应中键得离域而导致分子更稳定得能量。

       离域能越大,体系越稳定。

3、π-π共轭体系特征:

单双键交替(或三键)

          组成共轭原子不仅限于碳原子,O、N都可以。

            共轭效应不随碳链增长而减弱

    4、共轭体系表示方法:

ﻩ弯箭头表示由共轭效应引起得电子流动方向;

       共轭碳链产生极性交替现象

(二)p-π共轭体系

   1、p-π共轭:

双键(三键)直接相连得原子上有p轨道,且p轨道与π键p轨道平行,则从侧面重叠形成p-π共轭

 2、p—π共轭体系特征:

能形成p—π共轭得除去具有未共用电子对得中性分子,还可以就是正、负离子、自由基

 (三)超共轭(σ-π、σ—p)

  1、通常表示方法:

 2、用超共轭解释碳正离子稳定性(书上或ppt)

四、离域体系共振论表述法

(一)共振论基本概念

    1、不能用经典结构式圆满表示得分子,其真实结构就是由多种可能得经典极限式叠加(共振杂化)而成得.

   烯丙基正离子可表示为

(二)书写极限结构式遵循得基本原则

   1、符合经典结构式得书写规则

  2、各共振极限结构式中原子核得相对位置必须就是相同得

  3、所有得极限结构式中,配对得或不配对得电子数目应保持一致。

(三)共振极限结构式能量标准

 1、两个或两个以上能量最低而结构又相同或接近相同得式子,它们参与共振最多,对共振杂化体得贡献最大,真实分子得能量也更低,更稳定

   2、各共振极限结构式中,共价键得数目越多,其能量越低

 3、电荷没有分离得共振极限结构式稳定

  4、电荷分布符合元素电负性预计得共振极限结构式更稳定

   5、满足八隅体电子构型得要求者,能量低,稳定。

反之则能量高,不稳定

  6、相邻原子带相同电荷得共振极限结构式不稳定

    总结:

合理得结构就是稳定得;

共价键多得结构就是稳定得;

共振结构式越多,真实分子越稳定.

(四)共振论应用(ppt)

五、共轭二烯烃化学性质

 

(一)加成

  一般以1,4-加成为主

1、反应条件影响产物:

高温有利于1,4-加成,低温有利于1,2—加成;

极性溶剂有利于1,4—加成,非极性溶剂有利于1,2-加成。

 2、反应机理:

电子离域、共轭效应

        

(二)电环化反应:

开链共轭烯烃关环生成环烯烃及其逆反应

(三)双烯合成(D-A反应)

1、

 2、反应机理:

旧键断裂与新键生成同时进行,途经一个环状过渡态

3、亲双烯体上有吸电子基团(-CHO、—COR、-CN、-NO2)时,反应更易进行。

 双烯体上有供电子基团时,也有利于反应.

  

4、反应意义:

鉴别共轭二烯烃

  5、周环反应特点:

一步完成,旧键得断裂与新键得生成同时进行,途经环状过渡态;

反应受光照或加热条件得影响,不受试剂得极性、酸碱性、催化剂与引发剂得影响;

反应具有高度得立体专一性,一定构型得反应物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只能得到特定构型得产物。

 (四)聚合反应与合成橡胶(书或ppt上反应)

六、环戊二烯(书上反应)

Chap5芳烃与芳香性

芳香性:

环流效应、Hü

ckel4n+2规则、易进行离子型取代反应,不易加成、氧化,并具有特殊得稳定性

一、分类

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稠环芳烃(书P150)

二、构造异构

1、苯环上6个C与6个H都就是等同得,一元取代无异构

2、二、三、四元取代有三个异构体

三、命名(书P151)

 1、单环芳烃:

以苯环为母体,当苯环上连有多个取代基时,用数字表明相对位次

  2、①苯环上烃基较长、复杂②烃链上有多个苯环或不饱与烃基

 此时以烃链为母体,苯环做取代基(有例外)

   例外:

对二乙烯基苯

3、C6H5— 苯基(Ph—)  C6H5CH2-苄基

 Ar-芳基(芳环上去掉一个氢后,所剩下得原子团)

四、苯结构

1、12个原子共平面,各键角均为120°

五、单环芳烃物理性质(书P155)

 1、无色、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特殊气味,有毒。

2、沸点:

分子量增大,沸点增大

 3、稳定性:

烷基取代时,烷基越多,稳定性越大。

     对〉邻

4、熔点:

对>

邻(对位对称性好)

 5、红外谱图:

C—H:

3100—3010苯环:

1600,1580,1500,1450

 核磁共振:

7、25

六、单环芳烃化学性质:

易亲电取代(F—C烷基化、酰基化)、侧链上得反应

(一)亲电取代反应(环上取代)

 当苯环连有斥电子基团时,反应活性升高(活化);

第二个取代基进入邻对位

连有吸电子基团,反应活性降低(钝化),第二个取代基进入间位

【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1、卤化:

   卤素:

邻对位定位基

催化剂:

三卤化铁

  反应物:

苯或烷基苯(比苯易发生)

反应机理:

      

2、硝化:

硝基:

吸电子基团,间位定位基

   反应条件:

硝酸与硫酸(混酸),50-60℃

 反应机理:

(书P162)

        垟盐

3、磺化:

磺酸基:

    反应条件:

浓硫酸;

发烟硫酸(H2SO4,SO3);

氯磺酸ClSO3H,;

SO3

  磺化反应可逆,磺化反应应用:

合成中占位;

除杂苯

  占位举例:

   反应机理:

进攻试剂:

三氧化硫

     

 4、F-C烷基化

  反应条件:

催化剂,常用:

无水AlCl3(Liews酸)或H2SO4(Brφsted酸),氯化铁,氯化锌,氯化硼

   反应物:

烷基化试剂:

卤代烷、烯烃、醇、环醚

 卤代烷反应活性:

当烷基相同:

RF>

RCl>

RBr〉RI;

卤原子相同时,3°

卤代烷>

 反应缺点:

重排(中间体C+);

可以多取代

  反应应用:

苯环上引入烷基

 反应机理:

(异构化书P164)

      

5、F—C酰基化

   反应条件:

同烷基化

   反应物:

酰基化试剂:

酰卤,酸酐,酸(酰化能力:

酰卤>

酸酐〉酸)

   反应特点:

不异构、不多元取代

反应应用:

合成芳酮

     得到正某苯:

  【F-C反应讨论】:

①可由F-C反应制备芳酮与苯同系物

      ②当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NO2、-SO3H、-COOH,不发生F—C反应

        硝基苯做为F—C反应溶剂(不与试剂反应)

 6、氯甲基化

反应条件:

无水氯化锌

 反应物:

甲醛与氯化氢     生成:

苯环上加上氯甲基

有机合成上重要。

因为-CH2Cl(氯甲基)易于转化为

          

  

(二)加成反应:

加氢(Ni催化;

制备环己烷),加氯(紫外线照射)

 (三)氧化反应:

 顺丁烯二酸酐(双烯合成中应用):

   脱氢氧化:

(四)侧链反应

  1、自由基取代:

主要发生α-取代,因为苄基型稳定

 2、氧化:

      无α-H不氧化。

两个烷基处于邻位,氧化得最后产物就是酸酐

七、苯环取代定位规则

  1、第一类定位基:

邻对位定位基(负电荷、孤对电子、饱与键)

     大多致活苯环(斥电子),但卤素例外(卤素吸电子)

     - O-、—NR2、-NHR、-OH、-OCH3、-NHCOCH3、-OCOR、

-C6H5、—R[-CH3、-C2H5、]、—H、-X

  第二类定位基:

间位定位基(正电荷、不饱与键)

      致钝苯环(吸电子)

    -N+R3、-NO2、-CN、-COOH、-SO3H、—CHO、—COR

  2、定位规则理论解释(ppt)

 3、空间效应:

已有一个邻对位定位基时,苯环上原有取代基体积越大,二取代产物对位异构体比例越大;

新引入基团体积越大,对位异构体比例越大

4、二取代苯定位规则:

原有两个取代基

 原有两个取代基定位方向一致,新引入基团位置在共同位置方向

 原有两个取代基定位方向不一致时:

①两个取代基为同类,按照较强得基团定位

          ②不同类,以第一类为主(因为就是亲电取代)

 5、在有机合成上应用:

书P178 、ppt上例子

八、稠环芳烃

 

(一)萘

1、结构:

18个原子共平面

 α位:

与两个共用碳直接相连

 2、性质:

白色结晶,易升华;

萘比苯活泼,萘α位更活泼。

3、亲电取代:

(与苯类似)

  卤化:

主要得到α-取代

硝化:

主要产物α-取代

磺化:

   α-萘磺酸稳定性小(因为磺酸基体积大,位阻大)

高温时主要β—取代

F-C反应:

酰基化①极性溶剂:

β-取代②非极性溶剂:

主要α-取代,也有β—取代

烷基化:

 4、氧化反应(书P184)

氧化反应总就是使电子云密度较大得环破裂(与取代基得吸电子、给电子有关)

5、还原反应(书P185)

  Birch还原:

用Na在液氨与乙醇混合物中还原

 6、二元取代定位规则:

首先瞧原有取代基将某一个环就是活化还就是钝化(吸或斥电子)

       在瞧β、α位

        考虑空间位阻

 

(二)其她稠环芳烃

 1、蒽与菲

  2、芳香性:

苯>

萘〉菲>

 3、反应:

书P188;

ppt

九、芳香性(书P191、ppt)

芳香性:

易亲电取代;

不易加成、氧化;

特殊稳定性;

氢化热或燃烧热表明有离域能

  核磁共振事环流效应

1、Hü

ckel规则:

具有平面得离域体系得单环化合物,其π电子数若为4n+2(n=0,1,2,…整数),就具有芳香性。

十、多官能团化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